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小时候,就总听爸爸对我说起这一句话:“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其实,在爸爸的一生里,他也总是在变中求生存。之所以,要变,无非是为了能够生存得更好,让家人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因为爷爷从小家教较严,爸爸从小学习琴、棋、书、画,文韬武略。纵然满肚子里的学问,拿到社会中来说,依然感受得到生存的艰难与无时不在的压力。所以,在爸爸七旬古稀之初的高龄,他老人家还一直坚持为生存而变,而动,不辞辛苦,换得幸福。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谁都不想过贫困的生活。所以,当生活压力山大,而自己又感到力无所出的时候,就要冷静下来,思变了。这就是穷则思变。

那么,又如何去变,怎样地去变,才能变得通呢?这个却很少的人知道。只有那些在穷中生变,而达到了好的效果的人,亲身的体会更深一些。纵观社会,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说钱难赚的,当然排除一些机遇特别好的人之外。想要由穷变富,由入不敷出,变为节约有余,那就遵循下面这些规则去实行试试,兴许,才是有效的,能够“通”且至“达”。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首要变“懒”为“勤”。

贫穷并非都由懒而变,但是只要懒,那就富不到哪儿去。有人说,那富二代不懒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辈子花不完的钱。那样说,就太不懂生活了。往往一些富二代,比我们还要勤劳,只是你没有看见别人的付出才说出了这样浅薄的话出来。

《增广贤文》曰:“一日春工十日粮,十日春工半年粮。疏懒人没吃,勤俭粮满仓。”所以,首要将“懒”变为“勤”。这样变,那么又能穷到哪儿去呢?丰衣足食,粮有盈余,一家人祥和快乐,足矣。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其次变“闭”为“开”。

想要变得更好,真正地脱离贫穷,那么就要变“闭”为“开”。把封闭的思想打开来,迎接新的思想与观念。明明旧的观念不行了,还要坚守,那不就是顽固甘贫吗?比如说,别人开网店赚钱了,你非要守着老思想,说别人开网店不靠谱,这怎么行呢?

当自己的视野打开之后,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遇。当这些机遇符合自己的条件时,就要牢牢地抓住了,而不是放弃它溜走。开放思想,开放观念,与旧我告别,生出新的我,这样的思维之下,只会越走越好。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再者变“孤”为“众”。

当一个人很穷的时候,是孤独的,是无助的。这时候,当然不适合与一些瞧不起自己的人来往,但是却可以与一些同样具备正能量,同样贫穷的人在一起。大家环境一样,想法也自相同。人多力量大,柴高火势猛,自然可以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

比如和老乡一起,学一门养殖业,大伙儿集资养殖。现在猪肉行情不错,那就可以养猪啊,也许就赚一笔;大伙儿还可以学习一些建筑、装修等手艺,集体承包活计,收入也会不错。一定要记着,要变“孤”为“众”,相信大家的力量与智慧一定大于个人!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也是经过了几千年验证的一句老话。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