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從成都一中,到成都五十二中,一共有52所中學。成都三中、成都四中、成都七中、成都八中、成都九中、成都十一中、成都十二中、成都十七中、成都十八中、成都二十中、成都三十六中、成都三十七中、成都四十中、成都四十九中......由於各種原因和結局很多學校改了名,而保留數字老校名的學校越來越少。那些曾經耳熟能詳的成都數字中學,現在你還記得多少?那些中間空缺的,他們如今又去了哪裡?


在成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以數字為中學校名的?據瞭解,大約是始於1952年,從當時的川西成都女子中學校改名為四川省成都第一中學校(俗稱成都一中)開始。由此,掀開了成都以數字命名中學的序幕。從成都一中,到成都52中、57中,期間共誕生了53所以數字命名的中學。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以數字來命名到底好不好?恐怕當時的命名者一定覺得好。畢竟很符合那個時代特色哈,整齊劃一,朗朗上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最終能夠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截至目前,大約只有14所的樣子保留,如成都三中、成都四中、成都七中、成都九中、成都十一中等。
那麼,那些曾經上輩人耳熟能詳的數字中學都“去了”哪裡呢?不妨來看看他們的幾經輾轉的“命運”(以下為幾所頗具代表性的學校發展變遷,不妨看看)。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成都一中的改名,源於90年代末期的一次教育改革。當時,教育部門要求高完中的初中和高中實行剝離,把初中獨立出來辦學。在政策規定下,樹德中學決定把初中部剝離出來,與同在青羊區的成都一中合作,把成都一中改為樹德中學的初中學校。
剝離並不單純是剝離,而同時還伴隨著辦學體制的改革。從1992年之後,開始推行市場經濟,產生了很多高收費的私立學校,而且很受家長歡迎。同時,實驗學校、外國語學校、公辦民助、民辦公助等各種特色、混合體制的學校,大量產生。

在這種大背景下,1996年,樹德中學的初中部剝離出來,搬到成都一中,成都一中順理成章地更名為成都樹德實驗中學,並且把公辦性質改為公辦民助學校。(所謂公辦民助學校,說穿了就是學校所有權屬於國家,但允許學校以民辦的性質進行辦學,允許收取高價學費。)因此,樹德實驗中學成了成都第一所改制試點學校,雖然是義務教育學校,但這個學校被允許收取擇校費,每年4000元。當時是一次性收取三年1.2萬。改名改體制,讓這所學校一下子受到了很多家長的關注,即便高收費,依然門庭若市。短短時間內,成為成都的知名初中。

與此類似的是,在1997年,石室中學把初中部剝離出來,跟陝西街的成都十中合作,把十中更名為石室聯合中學;成都七中在1997年把初中部剝離出來,跟金泉街的成都三十五中,合作,更名為成都七中育才學校,現在叫水井坊校區。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改制後,三所原本薄弱的初中學校,全部成為公辦民助學校,而且由成都市教育局直接管轄,3年收費1.2元(其他初中不能高收費)。扶持的政策之一是,畢業生可以直升四七九。由於政府大力支持,給予了很多政策,全部由市教育局直管。這三所薄弱學校迅速發展,成為成都市頂尖的三所初中。

大致在2005年,這三所學校從市上劃歸各個區教育局管轄。2008年,國家對公辦民助學校進行清理,要求所有的公辦民助學校必須迴歸公辦體制,不準再高收費。因此,七中育才、樹德實驗、石室聯中也只得迴歸公辦,也不再向家長收取高價學費了。這就是著名的三所四七九小聯中的歷史變遷。雖然迴歸了公辦,但這三所學校依然是成都家長熱衷就讀的初中。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成都二中的改名,也跟上世紀興起的改制學校有關。二中初創於1913年,前身是省立第一中學。1935年改名省立成都中學,1951年更名為川西成都中學,1952年更名為“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學校”。2002年,成都市教育局引進北師大,跟北師大合作,把成都二中這個公辦中學,改製為公辦民助的私立學校,同時,學校更名為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學校地址不變。改制後,學校發展較快,如今成為私立學校的二類。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成都48中最早叫西鄉路中學,位於金牛區的一環路北二段,後來更名為48中,在八十年代末的改制浪潮下,更名為成都朝日學校,但發展並不好。1995年左右,成都德瑞集團入主,把這所學校整體改製為私立的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48中改為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後,發展很快。在1999年高考中,考出了省狀元餘靜瀾,一鳴驚人。此後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被稱為狀元學校。
要特別提一下的是,與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同屬德瑞教育集團的“成都外國語學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名叫八里莊中學,位於成華區的二仙橋。1989年,由德瑞集團引進重慶的四川外語學院聯合辦學,改製為公辦民助學校,校名也改為四川外語學院附屬成都外國語學校。2000年,學校整體搬遷到犀浦,並改製為純民辦學校,校名也改為成都外國語學校,沿用至今。

從成都1中到成都52中,那些“消失”的數字中學到哪去了?



看知識視頻、下學習資料、讀教育資訊、找機構、請家教、上“學樂幫” APP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學樂幫”即可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