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疾病:中醫講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如果你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那你就能照顧好生活中80%的事。

文章分享者簡介:韓瑞丹,全國高級康復理療師,艾灸師

情緒與疾病:中醫講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七情是哪七情

中醫學認為,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體的七種精神情志活動,是人們對於外在各種刺激所引起的不同心理狀態。

五臟是什麼

人體內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的合稱。

髒,古通藏。五臟具有“藏”的特點,藏精、藏氣、藏血、藏神為其共性,故又名五神髒。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廣泛聯繫六腑和其他組織器官而形成的有機整體,因而五臟對人體的生理、病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醫這樣說: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

主要臨床表現:

喜傷:心神不寧,精神恍惚,甚至神志錯亂,語無倫次,哭笑無常,舉止異常。

怒傷:見頭暈或脹痛,面紅目赤,口苦,胸悶,兩脅脹痛,急躁易怒。有的可見呃逆,嘔吐,腹脹,洩瀉,甚則神昏暴厥。

思傷:頭暈目眩,怔忡,健忘,食慾不振,腹脹便溏,形體消瘦,失眠多

憂傷:情志抑鬱,悶悶不樂,神疲乏力,食慾不振。

悲傷:面色慘淡,吁嘆飲泣,精神萎靡不振。

恐傷:少腹脹滿,遺精滑精,二便失禁,或驚惕不安,常欲閉戶獨處,如恐人捕之。

驚傷:則情緒不寧,甚則情志錯亂,語言舉正異常。

情緒與疾病:中醫講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七情與五臟

人體因外界環境而引起的情志變化,是由五臟的生理活動產生,所以將七情稱做五志,分屬於五臟。七情損傷五臟而致病,是由於氣機逆亂、血行失常、陰陽失調。過度的七情,作為精神致病因素,能直接損傷相應的五臟。

一般認為:

喜、驚傷心:喜樂或驚嚇過度,可出現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甚至躁狂譫語。

怒傷肝:大怒時氣血上升、肝火亢盛,表現為面紅目赤、急躁易怒。

思傷脾:思慮過度可導致氣機鬱結、脾失健運、食少便溏、消瘦乏力。

悲、憂傷肺:悲哀和憂傷可使肺氣耗損,出現聲低息微、聲音嘶啞。

恐傷腎:恐懼時,傷氣血,出現面色蒼白、頭昏欲倒甚至二便失禁。

心主喜,喜則氣散,不可過度

心主喜,喜就是高興,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說心花怒放,沒有說肝花怒放的。我們也看到很多老年人,是心臟不好的病人,為什麼等孩子都回來了,特別高興,哈哈一笑就走了?因為喜則氣散,過於高興的時候,他的心氣就耗散了。所以高興是件高興事,但是過度的高興,也未必是件好事。

肝主怒,肝不好愛發脾氣

很多女同志特別愛生氣,而且女同志什麼時候愛生氣呢?是在她月經前後的時候。為什麼?因為女同志是以血為主,以肝為先天,當她月經要來的時候和來月經這中間,由於她血往下行了,血行於下,而氣浮於上,她這個時候氣血不平衡,氣有餘便是火,所以,這時候就愛發怒了。所以,女同志在自己月經來的前後的時候,就一定注意調養自己的情緒,不要過怒,既不要過怒,也別鬱悶。過怒和鬱悶都不符合正常的生理狀態,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疾病。

脾主思,思慮過多傷脾胃

脾主思,“思”就是過度思慮的人,脾主思就是說過度憂慮的人的脾胃就會出現問題。經常用腦的同志,他的脾胃功能都比較差。

比如說有很多司機,特別是開長途的很多司機都有胃病,為什麼?就是因為他的職業習慣,只要他往那汽車司機座上一坐,那血自然就往腦袋上走,久而久之,你想想,他的血老往上走,而吃進的食物得不到充分的消化,那麼時間長了體內的病就出來了,最典型的就是什麼胃潰瘍、胃下垂之類的疾病。所以中醫說思和脾胃之間的關係是憂思傷脾,思則氣結,就是這個道理。

肺主悲,過悲則傷肺

肺主悲,大家都看過《紅樓夢》,您看看林黛玉肯定有肺病,要不然她不會沒完沒了地老哭。經常哭,經常想掉眼淚肯定與肺有關。前些日子看過一位患有肺癌的老先生,給他看病,他說 “我不知道怎麼搞的,特別想哭。這因為您肺上有毛病了,因為肺和悲這個情緒直接相關聯。”

腎主恐,恐則腎氣散

腎主恐,恐跟腎有直接的關係。《三國演義》裡張飛在當陽橋上一喊,就把曹操身邊那人給嚇死了,我想,那人肯定腎氣虛。恐則氣下,老百姓有一句話,說嚇得他屁滾尿流,說要被槍斃的人,大小便都失禁了。為什麼一害怕的時候大小便都失禁了呢?因為腎是思二便的,它是控制二便的。當一個人過度恐懼的時候,他的腎氣就散了,腎的固攝功能就差了,腎的固攝功能一差,大小便就失禁了。

所以中醫說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的變化和人的五臟是休慼相關的。其實我們在看歷史小說的時候,這樣的人是比比皆是。你看那王熙鳳,她為什麼得病?“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她對誰都那兒算計著呢,最後老天就把她算計了。林黛玉天天哭,天天哭,哭著哭著她那肺結核就來了。大家看過《三國演義》,你看那周瑜,周瑜那麼年輕,就是因為他嫉賢妒能,由於他的心態太不平衡了,老覺得諸葛亮比他聰明,老不服氣。說諸葛亮把他氣死了,不如說他自己把自己氣死了。


情緒與疾病:中醫講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特別申明: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本平臺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提醒:本平臺分享出來的方劑、配穴建議、養生方案等僅供同道參考和交流,並非適合所有人群,建議患者就醫辯證診治,網絡推斷不會太精確。

閱讀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點贊是一種動力。精彩給您的朋友,幫助並影響更多的朋友,讓更多朋友受益!閱後請朋友們關注我的文章,希望和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