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秋山策杖圖》高清鑑賞

溥儒《秋山策杖圖》高清鑑賞

觀察溥心畲的作品時,在畫面上的任何一個部位,無論在表現的技法、形式、以及意念上,那種文人心靈、魚樵耕讀與神趣世界的嚮往,還有遠承宋人體察萬物生意,與自然親和的宇宙觀及文化觀,皆可謂完全謹守傳統中國文人精神本位﹝農業社會的文化結構﹞,而拒絕了與現代世界﹝工業社會之文明結構﹞溝通的可能。然而他的書畫作品卻並未落於古典形式的僵化,而有其生命內涵的真實與精采,只因他的世界本來如此。

從溥儒山水畫外在表現的藝術形式上來看,他似乎並沒有較新穎不凡的創見。然而藝術的創造性並非僅著眼在外在形式上的考量,賦予舊形式之內涵有新的生命詮釋,則有另一層重要的創作意義,卻很難由粗略的表面觀察所能認知。就這點而言,民國以來的藝術史研究可謂並未給予溥氏應得之評審。然而在時代的意義上而言,溥心畲亦代表了傳統中國知識份子﹝文化﹞在面對世界新文化轉型時眾多反應中的一種典型﹝價值取向﹞。以溥氏的背景養成來看,即使他早年曾有留學歐洲研習西學的背景,恐怕也不會使他像徐悲鴻一樣,扮演一個積極尋求改革與溝通中西文化的角色。造成這樣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來自於他對傳統文化中,高度的智慧與價值有深切的體悟與認同;另一方面則多少由於知識份子面對西方強勢文化衝激時,高傲自尊之本位表現。這種堅持文化道統的立場,雖可視為極端的保守主義,對感應時代的開創性上或有不足,但在另一層重要的意義而言,他卻保存了一個傳統時代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延續,這使得他的後繼者在現代的人文精神與新畫風發展得以成為可能。

上款“大千”即張大千。張大千與溥儒結識於1928年。是年秋,張大千從上海赴京訪友,經陳三立和於非闇的介紹,在原恭王府偏福殿與溥心畬結識。張大千與溥心畬常常在一起談書論畫、吟詩作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的畫經常一起在北平的琉璃廠展出,銷路甚暢。有鑑於此,當時琉璃廠集萃山房經理周殿侯提出“南張北溥”之說,得到於非闇先生的響應,並在《北辰畫刊》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南張北溥”的文章。從此,“南張北溥”之說傳遍大江南北,聲名日隆。

題識:吟詩黃葉落,倚杖白雲來。西山舊句題奉。大千先生博粲。壬申孟陬,溥儒。

溥儒《秋山策杖圖》高清鑑賞

溥儒《秋山策杖圖》高清鑑賞

溥儒《秋山策杖圖》高清鑑賞

溥儒《秋山策杖圖》高清鑑賞

溥儒《秋山策杖圖》高清鑑賞

溥儒《秋山策杖圖》高清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