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業,未來賺錢新方向在哪裡?

國家大力支持農業產業的大背景下,中國茶產業自2010年起穩步發展。近年來,茶葉生產(第一產業)持續升溫,並逐漸向茶飲料、茶葉深加工、茶文化、茶旅遊、茶藝等第二、第三產業延伸擴展,且後者相加的產值也已遠遠趕超前者。



茶行業,未來賺錢新方向在哪裡?


從傳統的源頭種茶、收料、做茶、賣茶方向來講,大家已經發揮到爐火純青,這塊不作討論。今日小編要來探討下,未來茶行業賺錢的新方向:


茶道美學


按照茶文化發展趨勢,茶道美學的未來前景被看好,香道師、花道師成為茶行業中不可或缺的熱門職業。


一個成功的茶會,不僅是要有拿得出手的好茶,更是要有茶席、美器、插花、研香、撫琴等來提升逼格,於是,那些業餘喜歡拈花玩香的人在茶圈子裡地位凸顯。漸漸地,他們不滿足於走穴賺點辛苦錢,更是開班授教,學費從三五千到上萬元不等,學員以茶莊、茶店的老闆為主。而學成歸來的茶莊老闆“唱而優則演”,在自己的茶莊裡辦個小班也能輕鬆賺取不少學費。


我們絕大部分人都不是生來高貴,但我們都會嚮往優越的生活,所以在這個講審美、格調的社會中,我們就不可避免要如此進階:努力爭取——裝逼——坦然——優雅。所以,未來的茶行業裡一定會有茶道美學培訓師的一席之地,而且(一旦招到學員)也很賺錢。


茶器茶具


茶行業,未來賺錢新方向在哪裡?


常聽開茶莊的朋友說:“茶是不好賣了,可是茶器具倒是賣了不少。”茶器具是茶行業裡的傳統營生,它隨著茶業興而興。如今,即便高端茶葉賣不動了,茶器具市場依然堅挺。


在茶博會上,人氣較旺的基本是那些琳琅滿目的茶器展位,除了逛展的人,參展的人也會在閒暇時去淘點茶器。茶器具有實用價值,茶莊、茶店家家必備,但凡日常喝點小茶的人也會在家裡或辦公室置辦一套精緻的茶具。有些茶器升值空間大,幾年時間裡“身價”可以翻上十幾番,如果是名家作品,更是價值連城。再有設計師們的推陳出新,各種巧思妙想的造型、獨具匠心的材質,讓那些茶器看來就像藝術品般,令人一見傾心。如此看來,茶器集實用、觀賞和收藏於一體,行業潛力大大的有啊!


茶葉包裝


茶行業,未來賺錢新方向在哪裡?


“茶企衰了一批又一批,給他們做包裝的企業卻活得很滋潤。”說起茶行業中的包裝企業,常會有人如此打趣。在中國,包裝行業以多而散的民營企業為主,行業整體規模偏小,今後幾年也將是中國包裝產業的快速發展時期。身處朝陽行業中,茶葉包裝自然是潛力無限了。


茶業是最注重“面子”的行業之一,因為茶葉的包裝不僅追求封密、避光、避氣、避溼等基本功能,更講究美觀大方、品牌宣傳、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攜帶使用便捷等深層功能。從散裝紙包、塑料袋包、罐裝發展到了現在流行的高檔精美禮品紙質盒(罐)裝、鋁箔精緻小泡裝等,千姿百態的茶葉包裝已成為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茶業大省福建,動輒花大幾十萬上百萬去設計茶葉包裝盒的大有人在,相當一部分茶品的包裝甚至佔了茶葉的40%。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茶葉包裝經常是敷衍式的模仿和抄襲,設計成分少,同質化嚴重,可謂粗製濫造。雪上加“霜”的是,中央提倡節儉和限制“三公消費”,高端禮品茶賣不動了;2012年11月,上海出臺實施了反對食品過度包裝的地方性法規,這也意味著合理、綠色的消費觀念正深入人心。


茶人服


茶行業,未來賺錢新方向在哪裡?


茶人服,始於漢,一般以苧麻、粗布製作,是一種專適於茶事活動的職業服裝。然而在這裝逼的年代,如果沒有幾件“超逼格”的茶人服傍身,你怎麼在茶界混?如今,對於廣大愛茶人來說,茶人服就是居家旅行、裝逼走穴必備良品。有人打趣說:“參加茶會,沒穿件茶人服,都不好意思坐下喝茶!”


我國茶文化歷史久遠,又是“衣冠上國”,可惜茶服沒有傳承下來。如今的茶服似乎多以仿古為主,或是模仿漢服的寬緩、莊靜;又或是模仿唐裝的流暢、舒適;再添些道家的自然、素簡。筆者以為這類簡中式茶服,雖不似日、韓傳統茶服莊重,但寬簡、舒適、大方的特點卻是非常適用於茶人們悠遊自在的茶事著裝風格,也承合了現代人輕便的日常著裝。


現代簡中式茶服,其實已不僅僅侷限在茶圈裡流行了,它正逐漸出現在日常生活著裝,與“OL”風、波西米亞風、街頭風、學院風等時裝流派一樣,被許多人群追捧,未來市場接受度不可小覷。


諮詢策劃

過去的十年,應該是中國茶業發展的黃金十年,茶葉從普通的農產品蛻變成商品、奢侈品、文化產品,從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升格為“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其中產品和企業的品牌化成為最顯著的特徵。於是,從四五年前開始,一批頂著“營銷”、“策劃”、“諮詢”等帽子的機構和個人進入茶行業,他們抱著在鞋服、食品、快消品等其它行業的“成功”經驗涉足方興未艾的茶界,開始為茶企提供包括培訓、營銷策劃、VI設計等全方位的服務。有句古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他們的出現的確在短時間內給尚處於初級階段的茶產業帶來了一些新鮮感,甚至有一些機構開始冠以“專注茶行業”的口號。但茶畢竟不是單一屬性的產品,生搬硬套其它行業的做法,註定會出現水土不服。規模尚小的茶企“囊中羞澀”,也不可能為此付出太高的代價。一廂情願地想以外行業的成功模式和經驗“指點江山”,導致一大批的策劃機構鎩羽而歸。


如今的策劃機構們有如雞肋,發展前景令人堪憂。


茶書出版


茶行業,未來賺錢新方向在哪裡?


似乎在一夜之間,身邊的茶人們紛紛都在著書立說,茶文化市場一片繁榮景象,哪怕這“繁榮”的背後,不管是作者還是出版社都是微利,有的甚至根本就無利。主要原因除了茶類圖書的出版缺乏市場整體策劃營銷的運作手段,大部分的茶書都是作者自著、自銷之外,行業內心照不宣的事實是,茶人出書醉翁之意不在“利”,而是在於“名”,通過一本茶書,從普通茶人升格為行業作家,進而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已經成為進入這個行業最便捷的途徑。當然,總有人會多想一步,他們在互聯網時代成功顛覆了傳統的出版方式,通過聯合出版,眾籌等新玩法,線上銷售與線下籤售相結合,把一本原本小眾的行業書籍玩成了暢銷書。儘管鮮花和拍磚同樣多,但絲毫不影響一眾茶人紛紛效法。


出書也許不是最直接的賺錢方式,但一定是最無害的賺錢方式。


電子商務


茶行業,未來賺錢新方向在哪裡?


在傳統銷售模式遇瓶頸的時候,電商已成為越來越多茶企考慮的一個方向,那電商到底賺不賺錢呢?其實很難講。我們可以從天貓雙十一茶葉電商的數據看出些端倪。基本上普洱茶數額佔據半壁多的江山,但各品牌間差距很大。中國茶企數量號稱7萬,可以聯想,那些千千萬萬未上榜的茶企的電商銷售額更是“慘不忍睹”。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的茶企而言,電商這塊“小鮮肉”所帶來的利潤還是有限的。


茶商部落是一個茶商的平臺,歡迎每個茶人給我們投稿

投稿內容包括你供應/求購的茶葉、你的茶廠/山/莊/行/店的詳細情況、你對茶行的看法等,發送至後臺或小編的微信,小編將安排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