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顯通寺有一銅殿,耗費十萬斤青銅鑄造,堪稱五臺山一絕

在五臺山顯通寺中軸線上,坐落著一座純銅打造而成的佛殿,在陽光照耀下,金光四射,燦爛奪目,這就是五臺山的稀世文物、五臺山十景之一的"五臺銅殿"。

五臺山顯通寺有一銅殿,耗費十萬斤青銅鑄造,堪稱五臺山一絕

五臺山顯通寺

這座銅殿從外表來看是重簷歇山頂,上下分兩層,上層四面,每面安著六幅格,下層四面,每面安著八幅格扇。格扇的上下兩端,雕鑄著草木花卉,飛禽走獸.它的形象生動,神態逼真,給人以自然美的感受。格扇的中間,分別雕鑄著二龍戲珠、丹鳳朝陽、喜鵲登梅、犀牛望月、牡丹出瓶玉兔拜月、鯉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老鼠盜葡萄等三十六幅精巧玲瓏、活靈活現的優美畫圖,給人以藝術的美感。

銅殿的四角,上下各有四根銅柱,銅柱和柱基渾然一體,穩穩地固定著這座十萬斤重的銅殿,銅殿上層的四周,圍著一米左右高的欄杆,欄壁上面同樣雕鑄著各種各樣的優美圖案。殿脊兩端鑄有躍然欲飛的兩個“鴟吻”。殿脊的中間,裝有葫蘆似的一個寶瓶,金光閃閃,耀眼奪目,勝似一團火焰。

五臺山顯通寺有一銅殿,耗費十萬斤青銅鑄造,堪稱五臺山一絕

銅殿屋頂

銅殿外觀兩層,裡面卻是一室,室內見方,進深4.2米,寬約4.7米,高約5米。室內四面的格扇壁上,整整齊齊排列著雕鏤的諸佛菩薩銅像一萬尊,小巧玲瓏,各具情態,無一雷同,佈滿了整個內壁。殿的中間,供奉著獅子文殊像,金容滿月,面目慈祥,體態優美、姿勢端莊,率受著萬佛菩嚴的朝拜。

五臺山顯通寺有一銅殿,耗費十萬斤青銅鑄造,堪稱五臺山一絕

萬佛朝文殊

佛經記載: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常有佛菩薩一萬人繞五臺山,聽其說法,這一萬尊佛菩薩便是象徵著他的萬名弟子。《華嚴經》中說 “一切處文殊師利,從一切處金色世界而來。”由此可見,"觸目無非文珠化境,歲歲不離清涼道場” ,十萬斤青銅雕鑄的銅殿,就表示著一切處(萬法)都為文殊菩薩的金色世界。

銅殿的建造者系明代高僧妙峰祖師。妙峰本名福登,山西平陽(今臨汾)人,十二歲出家,二十歲奮志遠遊。明代萬曆三年正月,同五臺山的另一名高僧德清憨山隱居於北臺龍門妙德庵。萬曆六年跟憨山共同發願分別書刺舌血書《華嚴經》和刺血泥金《華嚴經》。萬曆九年在五臺山開了為期四月的無遮大法會。會後,妙峰祖師以“上結般若勝緣,下酬國報之恩“,而發下大願,要造銅殿三座,分送三大名山。於是,萬曆二十七年春天,他在杖錫潞安(今山西長治)期間,結識了一位大居士-沈王(當時山西潞州的封王)。

在妙峰祖師的化導下,沈王出資、妙峰監製,於荊州製成第一座銅殿送到峨眉山。後來妙峰祖師在大中丞王霽宇的資助下,在四川採備銅料,在荊州鑄造了第二座銅殿,殿成以後,計劃送與普陀山。但因普陀僧人拒絕不收,而轉送南都(南京)寶華山。五臺山這座銅殿,則是妙峰祖師化緣於民間,監製於荊州,於萬曆三十三年春天運回五臺。但因萬曆皇帝於萬曆三十四年五月興工重修顯通寺而一直沒有安置。待到萬曆三十九年竣工以後,萬曆皇帝賜額“大護國聖光永明寺”時,才安置在現在顯通寺後高殿前面這個地方。

顯通寺這座銅殿,造形優美,結構嚴謹,佈局精巧,雕鏤細緻,具有豐富多彩的優美圖案,是精妙絕倫、世所未有的藝術瑰寶。它反映了明代雕鑄藝術的高超水平,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