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故事】何志剛:社區防控的“主力軍” 居民群眾的“主心骨”

【戰疫故事】何志剛:社區防控的“主力軍” 居民群眾的“主心骨”

“老何,你中午和晚上一定要要記得按時吃飯啊,工作重要,身體同樣很重要!”每天早晨,黃州區派駐漢川門社區“第一書記”何志剛臨出門時,在居住地參加黨員包保的妻子總不忘提醒他。從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他一天也沒休息過,指揮帶領社區幹部、網格員、志願者和下沉到社區的黨員幹部,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基層、一線。

何志剛今年56歲,全區防控阻擊戰的警鐘敲響後,他第一時間主動到區人大常委會聯繫點——黃州老城區、中心城區的漢川門社區全面走訪、摸排,準確掌握了社區現有居民3509戶、8351人,和老舊小區多、三無小區多、困難群眾多、人口密度大等特點。

【戰疫故事】何志剛:社區防控的“主力軍” 居民群眾的“主心骨”

2月2日,何志剛下沉到漢川門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後,針對前期防控工作中突現出來的漏洞和短板,他與社區負責人一起研究制定了“街長制”“六包工作法”,將轄區內61個單位小區、物業小區、三無小區劃為六個街區進行嚴密管控。確定每個街區由一名社區幹部擔任“街長”,每個街區配備兩名網格員、三至四名轄區黨員,實行街長負責包隔離、包監管、包排查、包封鎖、包進出、包生活的“六包”工作法,負責完成新增密切接觸者當日集中隔離;居家隔離人員日常管理;轄區居民“每天、每家、每人”的排查;小區及居民樓棟的封鎖;小區進出人員的嚴格管理;居民生活物資的集中採買、配送等六項任務,為社區能夠打贏這場阻擊戰奠定基礎。

他去年查出患有一種特殊的血液疾病,醫囑“免疫力低,需多休養”。但他還是主動提出要履職盡責,堅持每天步行1—2萬步,對社區的每條街區、小區開展2至3次全方位巡查,檢查人員到崗情況、任務完成情況等,發現問題立即要求在崗進行整改,大事小事全掌握,時時事事都操心。

【戰疫故事】何志剛:社區防控的“主力軍” 居民群眾的“主心骨”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居民們已經蝸居家裡一個多月了,所以我們的思想工作要更加細緻,防控措施要更加嚴密,服務工作要更加到位,關鍵時刻更不能鬆勁,不容有絲毫僥倖懈怠、出不得半點閃失。”何志剛囑咐他的“戰友們”說。

【戰疫故事】何志剛:社區防控的“主力軍” 居民群眾的“主心骨”

轄區內有一名老幹部,和老伴兩人在家,婆婆重病臥床多天,快5天沒有進食了。何志剛在巡查時瞭解這一情況後,第一時間聯繫醫生在做好防護的條件下,上門為婆婆檢查身體,看病送藥,幫助群眾既過“年關”,也過“難關”。

2月10日,為做通一名密切接觸者到隔離點去的思想工作,何志剛從早晨開始,多次嘗試與其溝通,但該名密切接觸者始終不吭聲,要麼不接電話,要麼掛斷電話。何志剛沒有氣餒,發動社區幹部、“街長”、網格員、樓棟長並動員該名密切接觸者的親戚朋友一起勸說,終於在當晚10點多鐘將其送到隔離點。

至目前,漢川門社區裡60多名治癒出院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全部都送到了指定區域隔離觀察。

文稿:黃州區融媒體中心 尹宏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