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歷史上的三個鄧國


說說歷史上的三個鄧國

曹魏名將鄧艾


歷史上的三個鄧國是:黃帝鄧國,姒姓鄧國,曼姓鄧國。

第一個鄧國,即黃帝同盟的鄧部落,即登部落,位於今山東菏澤一帶,參與了對陣蚩尤同盟的涿鹿之戰。

第二個鄧國,即姒姓鄧國。夏同盟的酋長仲康封其庶子於鄧,今河南南陽鄧縣。

第三個鄧國。商王國中後期,商王武丁滅姒姓鄧國,改封其叔父曼侯季父於鄧,建立子姓鄧國。曼季及其後代即以曼為姓。注意,曼不是一般的氏,而是升級為姓。

商末周初,武王伐紂,周王國取代商王國,曼姓鄧國作為商王室的重要力量,被擊敗,被迫南遷到今湖北樊城一帶。此鄧國,為姓氏鄧的主要來源。

西周後期,周王室衰落,曼姓鄧國漸漸與中原各國正常交往,春秋早期,鄧侯吾離,千里迢迢到魯國訪問。

與同在南方的楚國,鄧國更是交往頻繁,楚武王夫人,即為鄧國公主鄧曼。當時,鄭國楚國國力相當,因此,鄧曼姐妹分別嫁給了鄭國、楚國。鄧曼知書達理,頗有見識,經常勸諫楚王,因此,後世劉向的《列女傳》,有鄧曼事蹟的記載。

鄧曼為楚武王生有兩子:楚文王、屈瑕。

楚文王在位期間,大肆吞併漢陽諸姬,使得楚國實力大增;而屈瑕,則是屈原的祖先。

楚文王即位後,立即將楚國都城從丹陽遷到郢,即,從河南遷都湖北,呈現向前挺進、在江漢地區大肆擴張之勢。他首先進攻漢陽諸姬的首要國家申國。

楚軍出征申國,途中要經過鄧國。當時的鄧國國君鄧祁侯,是鄧曼之弟,楚文王的舅舅。楚王過境時,鄧祁侯設宴招待。鄧國的臣子們,都知道楚國滅申之後,必然滅鄧,因此,都勸鄧祁侯乘機殺掉楚文王。鄧祁侯為人厚道,沒有下手。

只重自家利益,不顧母家利益,這在東西方都是一樣的,楚文王毫無甥舅親情,也不管鄧祁侯對他的款待,滅申之後,在回師途中,就迫不及待進攻鄧國,當時,鄧國還有一定實力,擋住了楚軍的進攻。

楚文王想方設法擴大力量,必要滅掉鄧國。當時,陳國公主姐妹花,分別嫁給了蔡國,息國,楚文王垂涎姐妹花的美貌,先後攻滅了蔡國、息國。息夫人為他生下了以後的楚成王,即與晉文公爭霸的那位楚王。

蔡國、息國,當時規模都不小,吞併了這兩國之後,楚國實力繼續暴漲,鄧國再也抵擋不住,最終,前678年,楚國攻滅鄧國。

鄧國子孫逃散,以鄧為氏,於漢代,定居於南陽新野。東漢名將鄧禹,是其著名代表。

三國時期,出自南陽新野的曹魏名將鄧艾,率軍自甘肅殺入四川,攻滅蜀漢。鄧艾被殺後,其族人部屬,留在川甘交界處,與當地羌人混合,形成鄧至羌。

姜鄧鬥智的故事,非常著名。姜姓為羌人,姜太公等人東進,去東海之濱的齊國了,而還有一些羌人留在當地,姜維即其後裔。

至南北朝時期,鄧至羌為西魏所並,其人融入漢族。


說說歷史上的三個鄧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