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可以將銀行、股票和基金等中的錢全部提現嗎?若可以會怎樣?

小明:人們可以將銀行、股票和基金等中的錢全部提現嗎?若可以會怎樣?

三人:取不出來的,因為貨幣總量(M2)不等於金融資產或實物資產。

例如一個石頭或一幅畫人們對它的估價是100萬,那麼它真的值100萬嗎?真的值100萬,只要有人願意賣有人願意買,但是央行不會為此多發行100萬人民幣。

所以,在貨幣供應量不足的情況下,這100萬是無法變現的,股票也一樣。如果大家都要變現,那麼賣的人就會增加,而買的人會減少,從而其估值會一直下跌;如只有賣方沒有買方,那麼會直接跳為零,誰都取不出錢來。也就是說,在那樣的情況下,股票跟那塊精美的石頭一樣,是不值錢的,是無法變現的。

為什麼股市的總股份沒有變化,而總市值會不斷的變化?這就是人們對市場的估值。

當牛市來臨的時候,瞎子都能賺錢,賺誰的錢?這其中是沒有人虧錢的,賺的都是對企業估值的錢。例如那塊石頭,從山上撿來它不具有價值,但是有人買有人賣,最後以100萬成交,它就值100萬。如果有人願意出200萬買,那麼它就值有200萬,只要交易價格往上,那就不存在虧損方。當然嘍,最後就是泡泡了。

而基金投資標的主要為股票或者債券等,如果人們大量的贖回,基金公司也會做相應的操作,比如賤賣股票賤賣債券等,那麼淨值也會不斷的下跌,直到零為止。

股票和基金屬於權益資產,沒有第三方為投資者擔保,投資者自行承擔,所以其金融資產可以為零。即當突然有一天,人們只認現金,不認其他金融資產,例如世界末日,那麼股票和基金是取不出錢來的。

人們可以將銀行、股票和基金等中的錢全部提現嗎?若可以會怎樣?

而至於銀行存款它屬於債權資產,銀行是債務人,存款者是債權人,銀行要為存款者的資產擔保。

銀行本身的現金流是不多的,因為錢存在銀行沒有借出去是不會產生利潤,但卻要付給存款人利息。所以說,銀行必須要把錢貸出去,而一旦貸出去又形成新的一輪債務關係。

例如A存入銀行100元,那麼銀行會向央行交一定的存款準備金,自己再留一點作為現金流,那麼可能80%的錢會再重新貸出去,即80元會貸給B。B通過生產銷售商品賣100元,如果A是零售商,利潤100%,那麼A就可以賺到100元,又可以把100元存進銀行……以此循環,銀行僅有幾塊錢的現金流是根本無法擠兌的,而總體資產卻在不斷變大——派生存款或派生貨幣。

而增值部分央行就得多印鈔票,也就是為什麼以前的1萬塊錢跟現在的1萬塊錢有那麼大的差別。因為有勞動價值在裡面,也就財富在不斷變大,央行貨幣供應也不斷在增多,通貨膨脹也不斷在上升。

這其中的債務關係到最後,一人欠一人,如要一輪一輪的追債,那麼到最後可能自己欠自己的錢;或者有固定資產的人欠無固定資產的人的錢,例如房貸;再或者有權益資產的人欠債權資產的人的錢,例如融資買股票。

因此,如果央行不兜底,不增加貨幣供應量借給商業銀行,那麼人們的錢是根本無法取出來的,因為債務關係一層包一層。而如果央行兜底,增加貨幣供應量借給商業銀行,那麼貨幣會不斷的貶值,直到其購買力為零,到那個時候人們也沒必要取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