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開在前蘇聯的第一家麥當勞打破了世界記錄


1990年1月31日,莫斯科普希金廣場,前蘇聯第一家麥當勞餐廳開業。當天氣溫零下15度,店門還沒有開,就有超過5000人在外面排起了長隊。每一個蘇聯人都想嚐嚐這個代表美帝的食物,僅僅在開店的第一天,麥當勞所接待的人數,就達到了3萬多人,將普希金廣場繞了足足3圈,這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多年後,這些懷有麥當勞情節的蘇聯人還撰文懷念當時的心情:“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是快餐,一度以為那是提供美式餐飲的高雅餐廳,我們覺得那可能就是自由的滋味,都想嘗一嘗。”

為了讓蘇聯的普羅大眾體驗到美國飲食文化,麥當勞和莫斯科當局的談判從1976年啟動,持續了整整12年,1988年4月,正式協議終於簽署,其中規定:莫斯科的第一家麥當勞餐廳,是麥當勞加拿大分公司和莫斯科市立法機關的合資企業。

那時候正值戈爾巴喬夫統治的蘇聯末期,為了解決長期軍備負擔造成的蘇聯經濟不景氣,蘇聯決定利用資本主義市場的“熱錢”來挽救“蘇聯經濟”。

於是在民營生意上開放了外資。1989年5月動工的麥當勞,即為蘇聯在美食這個分類上的重點引進項目。

根據美國代表喬治·科漢的回憶,蘇聯的條件之一是,食材要由本土供應商提供。於是,柯漢用了兩年時間進口土豆和黃瓜的種子,培訓蘇聯農民種植這些蔬菜。

他們還叮囑養牛戶,特供麥當勞的肉牛應當“晚一個月閹割、早一個月宰殺”,以提高瘦肉比例。麥當勞還在莫斯科郊外投資4000萬美元建立了食品處理配送工廠,內含符合麥當勞標準的烘培區、乳製品和肉類處理區,甚至包括一個小型實驗室。

而蘇聯特許麥當勞在莫斯科開設第一家店,這家店規模超大,收銀機有27臺,店中的座位更是有近千個,光店員就有600餘人。圖為1994年,位於莫斯科郊區索倫特塞沃的麥當勞食品加工廠的質量控制檢查員掃描了傳送帶,尋找質量差的漢堡餅。工廠的機械每小時從當地8家屠宰場提供的牛肉中調出1萬塊漢堡餅。

美國《時代》雜誌稱,最初的605名服務員是從2.7萬申請者中篩選出來的,並且經過了嚴格的“微笑服務”培訓。

喬治·科漢原本是個律師,可他不安心律師的沉悶生活,1967年,他拿下麥當勞加拿大東部特許經營權,只用4年時間就讓加拿大麥當勞和他本人,雙雙成為麥當勞快餐帝國的“二當家”。他被麥當勞委派與莫斯科談判。

從197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上,科漢與蘇聯官員接觸開始,到1979年,他一次又一次飛往莫斯科,一呆就是10多天,奔波遊走於各部委間。

對於科漢,莫斯科的奇蹟讓他成為麥當勞的傳奇,他關於此事的回憶錄《揹著薯條闖世界》成為職場暢銷書——為他作序的,正是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

1990年1月31日,共有3萬人次顧客擁入,當時一個漢堡3.5盧布,一個套餐5盧布,而當時一個普通幹部的月薪150-200盧布。當天營業額超過15萬盧布,創造了麥當勞的歷史紀錄,直到今天也沒能打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