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段子手”畢嘯天:“有趣”是取悅自己,“有用”是討好別人

在2017年春節期間,曾有一篇名為《紅包先搶和後搶差距竟然這麼大》的文章火爆網絡,

別開生面的觀察思路,嚴謹的數學理論推導,幽默風趣的同時,又極具說服力,受到了無數網友的青睞。這篇風格迥異的網文,出自一位清華大學的博士生之手,他就是畢嘯天。一炮而紅,也是畢嘯天段子手生涯的完美開端。

“清華段子手”畢嘯天:“有趣”是取悅自己,“有用”是討好別人

科研人的生活已經很苦,要學會苦中作樂。

作為我國最高學府代表的清華大學,可謂是群英薈萃,臥虎藏龍,身為其中一員的畢嘯天當然也是一位妥妥的學霸。本科四年讀完後的他接著晉級為化工系直博研究生,留校的同時還擔任輔導員。作為一枚理科男,更何況是清華大學的超級理科男,日常學習生活的艱難刻苦已不言而喻。而幽默開朗的畢嘯天顯然不願讓生活變得枯燥乏味,他更願意去做一位有趣的科學家,更樂意懷著一顆好奇的心靈去探索未知,去發現鑽研。

於是,在首篇博文初獲成功後的畢嘯天,躊躇滿志地躋身段子手行業了。

“清華段子手”畢嘯天:“有趣”是取悅自己,“有用”是討好別人

他的奇思妙想如夜空中的繁星,閃爍著科研和趣味的光輝。網絡成為了他的主要陣地,人送外號“畢導”的他,化身為“科學段子手”,在為人們帶來科學啟迪與思考的同時也帶來了歡樂。

他的研究課題千奇百怪,甚至聽起來有些好笑,卻又都直擊你我生活中的“痛點”,比如:薯片落地能不能吃?男生在上廁所時如何防止液體濺落腳上?秋衣秋褲怎麼穿才更加保暖?如此接地氣的話題,他卻總能用科研精神和科學知識進行闡述與研討,在為大眾答疑解惑的同時,也在用科學為你我講述著科學故事。新穎的方式,有趣的風格,讓畢嘯天這位一直想成為段子手的清華輔導員,真正的成為了一名“科學段子手”。

“無用”,有時比“有用”更值得。

隨著畢嘯天在網絡上面的走紅,鮮花與巴掌同時向他湧來。有人喜歡他的幽默科研,親切地稱他為“清華第一段子手”,也有人質疑他是在作秀

,留言質問:研究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什麼用處?你見過誰為了保暖把秋衣穿在大衣外面?

“清華段子手”畢嘯天:“有趣”是取悅自己,“有用”是討好別人

畢嘯天心裡明白,當自己進入公眾視野的時候,總會遇到不同於自己的聲音,但他堅信,自己別具一格的生活態度,有著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正如他作為《奇葩大會》節目嘉賓時的演講:“生活中有趣和好奇心是為了取悅自己,有意思和有用是為了討好別人。”

看似“無用”的科學研究,向人們所傳達的是他嚴謹的科研精神與幽默獨特的生活態度。

對於畢嘯天來說,這種“無用功”,就是值得。

畢嘯天這位“清華第一科學段子手”用他的生活態度告訴我們,在快節奏的當下社會,忙碌奔波之餘,可以放緩腳步,畢竟生活中有太多被我們遺忘掉的小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