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穎《知否》教會我們最深刻的道理:做人,一定要分得清主次

《知否》作為一部古代宅鬥劇,曾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本以為只是一部古代言情劇,卻沒想到蘊藏著許多人生的哲理。

盛明蘭作為盛家最不受寵的庶女,一路逆襲,成長為一個影響家族興衰的舉足輕重的女人。

趙麗穎《知否》教會我們最深刻的道理:做人,一定要分得清主次

不同於其他劇集中女主的傻白甜,明蘭睿智通透,將人生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而透過她的眼睛,看到每個家族的興衰,不難得知,興盛的家族都分主次、知進退。

01 盛紘寵妾滅妻,家宅不寧

由於林小娘深受主君盛紘的寵愛,正妻王大娘子還要第一頭,明蘭的童年十分不幸。

母親衛小娘在夾縫中求生存,短衣少糧。

明蘭少不更事,為母親強出頭卻惹來了大麻煩,衛小娘難產,一屍兩命。

趙麗穎《知否》教會我們最深刻的道理:做人,一定要分得清主次

好在,明蘭這個不受寵的庶出女兒,受到了祖母的照拂,平安長大。

但林小娘和大娘子的爭鬥並沒有休止,她們拼兒子的功名,拼掌家的權利,拼女兒的婆家……

正因如此,墨蘭被林小娘教得心狠手辣,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甚至為了嫁給伯爵府的梁六郎,不惜設計敗壞自己的名聲,令家族蒙羞。

盛紘自己為庶出,由於主母不公,導致他們母子從小受盡虐待。

因此每當林小娘哭訴自己一雙兒女的庶出出身,並且自己是妾侍沒有話語權時,都會讓盛老爺生出強烈的保護欲。

趙麗穎《知否》教會我們最深刻的道理:做人,一定要分得清主次

盛紘因為一己私心,獨寵林小娘,忽略了自己作為一家之主的公正,本末倒置,才致使宅院之內爭鬥不斷,家族蒙羞。

直到林小娘去世,內宅安寧,盛家女子得嫁高門,男子也都有所作為,盛氏家族才走上了正軌。

02 明蘭敬重張大娘子,錦上添花

明蘭在閨閣之時,明白自己勢單力薄,首要的任務就是藏鋒,所以她裝傻裝笨,處處讓著兩位姐姐。

待到羽翼漸豐,明蘭故意讓墨蘭誤會自己要嫁入伯爵府,逼得墨蘭和林小娘不得不使出下賤的招數,成功扳倒了林小娘。

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明蘭一直心裡有數,而對待不同的人,明蘭也有著不同的禮數和做法。

趙麗穎《知否》教會我們最深刻的道理:做人,一定要分得清主次

明蘭成親之後,第一次舉辦宴會就被小秦氏擺了一道。

小秦氏哭訴自己的委屈,讓心高氣傲的英國公之女張大娘子誤會了明蘭。

再加上沈將軍的小妾小鄒氏故意挑釁,這場宴會不歡而散,明蘭在汴京城貴婦圈的處境更是艱難。

明蘭到沈將軍府求見張大娘子,卻並沒有因為小鄒氏的示好而投其所好,反而是提醒她要知身份,明進退。

趙麗穎《知否》教會我們最深刻的道理:做人,一定要分得清主次

張大娘子在明蘭的勸慰下漸漸從鬱悶中走了出來,變得明亮而自信,無形中也改善了夫妻的關係。

從那時起,張大娘子就將明蘭視為閨閣好友,英國公夫人更感念明蘭的好,無形中幫助明蘭走入了上層社會的社交圈。

趙麗穎《知否》教會我們最深刻的道理:做人,一定要分得清主次

正如《大學》中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明蘭知道,張大娘子才是將軍府裡最尊貴的女人,也是最值得結交的人。做事要分主次,與人結交更是如此。

正因明蘭深諳此道,她的處境日漸好轉,也為丈夫分擔了憂愁。

03 皇后懂得社稷為先,脫簪戴罪

皇后和沈將軍一直感念沈將軍亡妻的恩情,所以在她去世以後,為了延續鄒家的榮耀,沈將軍又納了小鄒氏為妾。

無論小鄒氏犯了什麼錯,他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明晃晃的偏袒。

小鄒氏平日裡仗著姐姐的功勞,作威作福,甚至欺負到了張大娘子頭上。

在張大娘子生產的危急時刻,小鄒氏綁走了太醫,惹怒了英國公府,也打破了朝堂之上新舊兩派的平衡局面。

皇后在此時並沒有再念舊情,而是在明蘭的點撥下明白,恩情次要,幫助皇上穩定朝局才是最主要的。

趙麗穎《知否》教會我們最深刻的道理:做人,一定要分得清主次

她親手摘下了鳳冠上的明珠,命親信送到英國公府以示賠罪。

又換下華美的衣衫,褪去釵環,在眾目睽睽之下向皇上和太后請罪。

皇后內心深處對鄒家充滿了愧疚,但平息舊臣怒火、為皇上分憂才是她身為皇后的首要任務。

哲學上說,做事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正如作家德魯克曾說:

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別無其它選擇不要先做那些次要的事情。如果不作這樣的選擇,那將一事無成。

04 寫在最後

做人,最重要的是在人生路的岔口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每個左右為難的瞬間,都需要找到最主要的問題。

明蘭靠著自己清醒而通透的頭腦,一直將主次拿捏得剛剛好,在盛家和顧家一路披荊斬棘。

願你我也能從明蘭的逆襲之路中獲得一些啟示,在每一個人生路口,做出正確的選擇,走最寬闊的那條大路。

趙麗穎《知否》教會我們最深刻的道理:做人,一定要分得清主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