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丑》首映口碑逆天炸裂,我們為何如此鍾愛超級反派?

liu_uil


今年的

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陣容中,最引人注目的影片莫過於來自DC漫畫的改編電影《小丑》

這個縱觀影史可能都是人氣最高的反派角色,用混亂無度和精神錯亂的獨特性格擁有了一批自己瘋狂的擁躉。

但此前更多是出現在《蝙蝠俠》電影中的反派配角的他,一直都沒有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但如今,這個現象打破了。

這一版的《小丑》在公佈伊始是一部被認為多餘的電影,當時《自殺小隊》口碑撲街,傑瑞德·萊託所飾演的小丑因為劇情的拖累被證明是不合格的嘗試。

如此短的時間內,DC漫畫又宣佈了一部《小丑》單人電影,相信即便是小丑的粉絲也會覺得這是瞎胡鬧。


但當影片的第一版預告片釋出之後,所有的質疑聲都消失了。

導演託德·菲利普斯,這個曾經的代表作是屎尿屁喜劇《宿醉》的美國導演,竟然帶來了這樣一部基調如此黑暗,瘋狂的漫改超級英雄電影。

傑昆·菲尼克斯在預告片短短几秒的演技就讓他和小丑這個瘋狂的超級反派緊緊綁定在一起。

影片在威尼斯的首映也堪稱瘋狂,不僅創下了近年來最長的一次排隊盛況,發佈會也是人滿為患,每個記者都想一睹新小丑的誕生。

而即便我之前有了很高的心理預期,在看過本片之後依舊被震撼到幾近失語,黑暗又瘋狂,託德·菲利普斯和傑昆·菲尼克斯一起,在《黑暗騎士》之後11年,再一次為漫改超級英雄電影樹立了新標杆。

新版《小丑》的故事基調和以往我們看到的所有漫改電影也完全不同。

此版《小丑》聚焦這個超級反派的起源故事,講述了他是如何從一個底層普通人,經歷了無數掙扎與壓迫之後,成長為小丑的故事。

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70年代經濟和民心都無比動盪的美國城市哥譚市,自幼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亞瑟,時常在公眾場合控制不住的大笑;

這樣無時不刻不處於崩潰邊緣的精神狀態讓他始終無法融入主流社會,也就無法生活成一名正常人,直至中年還和已經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的母親住在一起。

社會的無視和欺凌讓他忍無可忍,直至拿起武器開始了自己的惡人生涯。

影片幾乎沒有任何以往我們所見漫改電影的痕跡,更像是老馬丁的成名作《出租車司機》和《喜劇之王》精神內核的結合。

孤獨的靈魂在動盪的社會中觀察著一切骯髒與不堪,連自己都無法改變也就更無從談起讓世界變得更好,只能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強權射擊,讓自己成為反派世界中的王者

影片甚至找來了《出租車司機》和《喜劇之王》的主演羅伯特·德·尼羅,讓他飾演亞瑟的精神偶像:著名脫口秀主持人Murray Franklin。

被當作笑料而登上節目的亞瑟,也藉由他之口,宣佈了小丑的誕生。

對於現實社會的指涉也讓《小丑》有了《搏擊俱樂部》的氣質,經濟的崩潰和政府的無能讓哥譚市的底層人民叫苦不迭,社會上流人士對待他們也如同對待街邊的老鼠。

“小丑”亞瑟也就是其中之一,當亞瑟第一個拿起武器開始自己的反抗,無數的“小丑”擁躉湧上街頭開始進行瘋狂的暴動,汽油瓶與石塊橫飛,原本就無序的街道變成了一片混亂的戰場。

但這些在影片的敘事視角中,都是“正確”的,是以小丑為首的一批底層人的發聲與反抗。

這樣的行為無疑是極具挑釁性的,確實,在一些主流英語媒體中,也不乏對這樣的影片價值觀的抨擊。

但在我看來,這也正是《小丑》這部電影的意義,我們看過了太多一本正經的超級英雄起源故事,或天賦異稟或默默無聞,面對世界的邪惡,他們臥薪嚐膽英勇反抗,從而一己之力拯救地球,被譽為世界的英雄。

但很少有電影對反派的起源有過著筆,即便有也是草草帶過,《小丑》讓我們關注這些在超級英雄電影中被最後擊敗的對象,讓他們成為了主角。

這樣的現實主義指涉很難不讓人想到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電影《黑暗騎士》,但在那部電影中,蝙蝠俠是主角,小丑是十惡不赦的配角,他的起源無人知曉也未曾提及,《小丑》也就是抑鬱這一點,讓這個超級反派成為了影片的主角,告訴世人“反派是如何煉成的”

這就像蝙蝠俠與小丑的故事的兩面,《黑暗騎士》講述英雄如何拯救世界,《小丑》講述世界如何創造小丑。

而作為這樣一部以人物推進為主的文本中,演員的表演無疑是整部影片的靈魂所在。

在這一點上,《小丑》是幸運的,他找到了傑昆·菲尼克斯,鳳凰在影片中貢獻了碾壓式的/無可挑剔的/神經質一般的演技。

即便從預告片中我們就能看到無數的影帝時刻,真正看過全片之後,更加沒有人不會被他的表演所折服,奧斯卡影帝提名手拿把攥

,如果沒有逆天的競爭對手,拿下影帝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小丑》就像是給早就審美疲勞的超級英雄電影指了一條明路,大膽且嚴肅的創作讓他突破了超級英雄電影的受眾門檻,成為了真正具備現實意義的優秀影片。

看了100個套路化的英雄故事之後,也該來點不一樣的了。


索樂集


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野獸,並且有著成為萬人矚目的想法!小丑完美地具備了這兩個條件。

電影《小丑》的火爆

IMDB上評分8.8,國內在沒有引進很上映的情況下,在豆瓣上就已經有高達9.0評分,並且有超14萬人“想看”。

由此可見電影《小丑》的火爆。並且,在中國大陸沒有引進的情況下,《小丑》的票房已經是超10億美元,並且已經超越死侍,成為史上最賣座的R級電影。

《小丑》作為一部小投資成本電影,以6000萬美金成本,票房超10億美元,堪稱是史上最賺錢的漫改電影,投資方獲利甚至超過“史上最賣座電影”《復仇者聯盟4》。

畢竟《復仇者聯盟4》光是製作成本就已經是3.65億美元,再加上宣發、以及院線分成,約27億美元票房,投資方所能得到的分成,不超過5億美元。

但是《小丑》投資方分成,基本上已經確定可以是有5億美元了。

為什麼,一部小資本投資電影,能夠有如此高的口碑,以及如此高的口碑?

內心的野獸和小丑的高光時刻

亞瑟(小丑)渴望站在舞臺中央說脫口秀,萬眾矚目,但是由於身患疾病,導致無緣無故發笑,很難擔任這一份工作。

看到這裡,你是否會想起曾經沒實現過的夢想?

亞瑟以為自己是哥譚首富托馬斯韋恩的私生子,前去求證,但是得到的卻是托馬斯的一拳。

看到這裡,你是否會想起再無數個夜晚一夜暴富的想法,以及這張圖。

在種種的求而不得之後,小丑終於爆發了,於是就有了在採訪中,槍殺主持人的行為,以及掀起了哥譚的暴亂行為。

看到這裡,你是否會想起曾經因為種種不公平待遇,內心的憤怒?

但是,現實世界中,有法律、有道德的約束,將內心的野獸很好地束縛住了,但是,電影卻能夠給到觀眾一個很好的虛擬環境。

雞湯看多了,自然覺得索然無味,這時候,小丑的暴動,反而是更加吸引。

就連電影的結尾,也是以小丑沉浸在眾人的歡呼中結束,完美地達成了亞瑟當初,“那年十八,母校舞會,站著如嘍羅,那時候我含淚發誓各位,必須看到我!”的想法。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在電影中發現了亞瑟,其實本質上和某一個時間段的自己很像,引發了共鳴,自然口碑就好,口碑好了,票房也就跟上了。


閒說漫威


並非每一位超級反派,都擁有小丑一般的獨特魅力和超高人氣。

DC的小丑,是一個特例!

觀眾鍾愛小丑,希斯·萊傑功不可沒。

希斯·萊傑的神級演技,征服了無數觀眾,也為小丑這位大反派,積攢了超高人氣。

在老版《蝙蝠俠》系列電影中,小丑只是一個臉上畫著顏料的瘋子而已;

在高大威武的姥爺面前,小丑如同被奧特曼吊打的小怪獸,完全沒有存在感。



直到希斯·萊傑出現,小丑這一經典反派形象,才真正“活了”過來!

一句“Why so serious?”,讓人不寒而慄。

希斯·萊傑將小丑身上那種純粹的惡念、瘋狂的氣質、扭曲的人格演繹到了極致!他的神級演技,已經超越了角色本身,成為了某種具有象徵意義事物。

所以才會有人這麼評價他: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

僅從這一點來看,一部分人鍾愛小丑這一大反派,本質上是崇拜希斯·萊傑的神級演技和他所飾演的小丑這一角色。

有光就有暗,有好就有壞。

有的人喜歡看喜劇,因為喜劇是通過歌頌美好的事物或情感,讓人們覺得生活不是那麼糟糕,因此心中守護“真善美”的信念也就更加堅定;

有的人則喜歡看悲劇,因為悲劇將我們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當著我們的面,生生摧毀,以此來喚醒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惋惜、嚮往之情。



儘管大多數人喜歡看喜劇,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悲劇的魅力。

同理,人心有善也有惡,有的人喜歡看到正義得到伸張、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有的人則喜歡看到英雄遲暮、美人白頭,再強大的人,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各有各的魅力,各有各的精彩。因人而異,強求不得。

《小丑》這部電影,就屬於悲劇和反派的魅力。

結語

總之,正派有正派的魅力,反派也有反派的魅力。這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樂之者電影


《小丑》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精神疾病的小丑在社會和眾人的嘲笑和朋友的出賣下他逐漸黑化,並且犯下了殺人案,世界觀逐漸崩塌的故事。

小丑的理想是做一個諧星,然而他把自己的委屈藏在心裡,卻假裝強顏歡笑,迎合別人的需求,想方設法的迎合他人的快樂。儘管小丑依舊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反而遭到惡人的欺凌,他越是寬恕那些人,那些人越是變本加厲。我想這也是許多人的真實寫照。

個人認為小丑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小丑世界是美好的,雖然自己很沮喪還是讓他人快樂。另一部分是黑化以後自從在地鐵上殺死那幾個社會的人渣之後,他再也不是那個沒有存在感的垃圾了,而是底層眼中的英雄,此時小丑證明了他的存在感。

小丑不在是一個具體的人了,他可以是任何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邊緣人物。亞瑟製造出小丑這個精神符號,而小丑就像瘟疫一樣傳染到大街小巷,每個小丑宣洩著自我訴求。

影片中演員的演技也是非常的棒,尤其是那段舞姿和小丑的笑,我相信這是國一些內小鮮肉一輩子都學不來的。


六八影視


新版《小丑》首映口碑炸裂,我們為何如此鍾愛超級反派?

  • 注意:有劇透有講解,另外我還做了一期視頻,歡迎大家觀看

今天樹影先森帶你深度挖掘一部在北美影院爆火的電影——《小丑》。

另外,新版小丑的演員是傑昆·菲尼克斯,而不是希斯萊傑!!!


大家如果看過蝙蝠俠類型的電影,就會知道小丑就是蝙蝠俠在哥譚市的敵人,大家對蝙蝠俠的背景知道一些,但是對於小丑大家還是不瞭解,所以這次《小丑》上映後,據《福布斯》統計,截止10月底。《小丑》目前已成影史利潤率最高的漫改電影,全球票房突破10億刀。

這裡先說一下,什麼是R級電影呢,就是17歲以下必須有父母和監護人一起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暴力等場面;

我們再看這次新版小丑的演員傑昆·菲尼克斯,人們常說希斯萊傑的小丑不可超越,這次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著實讓那些說大話的人打了臉。那種精神崩潰的大笑,簡直吊打當代小鮮肉。

亞瑟,是一名底層職業小丑,生活在哥譚市,他的工作就是根據客戶需求,通過逗別人笑來賺取生活費。比如琴行的促銷活動,又或者是在兒童福利院調節氣氛。

不過亞瑟很熱愛他的工作,因為能給人帶來快樂,他的夢想是成為莫瑞·富蘭克林那樣成功的脫口秀喜劇演員。

但是現實往往總是那麼出人意料,他的一次表演被一群混混打斷,搶走了他的牌子,追上時反被捱揍了一頓。

之後去找心理醫生,卻一直大笑,原來他得了一種精神之類的疾病,癲笑症。

而醫生對他的態度則是第二天,聽說亞瑟被人欺負了,同事蘭道夫給亞瑟一把槍,告訴他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反抗,並說出事了我罩著你!

但是沒有想到在給兒童福利表演的時候,槍意外掉了出來。結束後老闆接到舉報,告訴他你不用來上班了,曾經稱兄道弟的蘭道夫也解釋到他的槍是買的而不是自己給的。

一次一次的打擊讓他徹底對這個社會失望,坐地鐵時看到三個白領人士調戲一個女生,原本不想管的他癲笑症犯了,被那三個團伙看到誤認為挑釁,小丑想為自己辯解但是無用,還是被揍了一頓,小丑極力反抗時找到了自己的槍,開槍射殺了三個人後,接下來的故事走向,使他的人生也開始改變。


總體上這是一個社會邊緣人物最後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當希望一一破滅,最後只能墜入虛無,成為制度的反抗者。與其說《小丑》是一部漫改電影,不如說它更像是一部有著極強現實指涉的電影。

從小丑身上,我們很容易解讀到這樣一個事實:只需要糟糕的一天,人人皆可成為小丑。


樹影先森


(本回答僅有一些輕劇透,沒看過電影的小夥伴請放心點進來吧~)

題目為“我們為什麼那麼鍾愛超級反派呢?”

這應該可以拆分為兩個問題,“為什麼《小丑》好評那麼高?”、“為什麼我們如此鍾愛反派?”

第一,《小丑》為何有如此高的評分?


截至11月13日20點整,2019年版本的《小丑》在豆瓣的評分仍然高達9.0(約十五位萬人評價),IMDb評分8.8(約45萬人評價)。

由此可見,《小丑》註定會是一部載入電影史冊的作品。

作為一部“超級英雄題材”的電影,《小丑》卻用了非常復古又文藝的表現手法:全片只有極少的打鬥鏡頭,甚至沒有使用任何的電腦特效。

電影用非常嚴肅的基調去解釋一個問題:主人公Arthur Fleck是如何從一個普通市民變成超級反派小丑的?

相信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你會理解“小丑”的這樣一個存在。使人們真正發生改變的,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從一件件小事堆積起來的情緒。

正如《伏爾泰語錄》裡說說的那樣:“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而電影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評分,除了電影的內核比較深刻外,和電影的卡司同樣也離不開關係。

指導《小丑》的是好萊塢著名導演託德·菲利普斯。或許你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他的作品你一定聽過。經典喜劇作品《宿醉》、去年LadyGaga拿下奧斯卡最佳音樂獎的《一個明星的誕生》,都是是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

本片主演傑昆·菲尼克斯更是被提名過多次奧斯卡影帝、數次金球獎以及一次戛納影帝。而這一次傑昆更是坦言,自己拍攝《小丑》就是奔著奧斯卡影帝去的。

光從電影的幾張截圖都可以看到傑昆笑容背後所帶的情緒。

傑昆在《小丑》裡的表現可以這麼來形容:用大笑來表達痛苦,用笑容讓觀眾感到難過。

優秀的演員加上優秀的劇本,再加上優秀的導演,不就成就了這麼一部優秀的《小丑》了嗎?

再來說說第二個問題:我們為什麼如此鍾愛超級反派?

從2008年諾蘭指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裡的小丑、再到《復仇者聯盟3》裡的滅霸,最後再到《小丑2019》裡的joker,似乎這些反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歡迎。

因為比起電影裡拯救世界、維護正義和平的超級英雄來說,反派往往刻畫得更加純粹、更加乾淨果斷。

比如《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裡的滅霸,他做事講究高效率,進攻山達爾星搶奪力量寶石,再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掠奪空間寶石、現實寶石、靈魂寶石,再最後來到地球拿下最後的時間寶石月心靈寶石。

可以說在《復仇者聯盟3》裡,滅霸用了非常高的效率迅速擊敗了復仇者們,並且贏得十分有條理。而且滅霸十分講信用,他承諾用鋼鐵俠的命換時間寶石,就說到做到。再收集完六顆寶石後,他也沒有對剩下的復仇者下手,而是選擇卸甲歸田。

而《蝙蝠俠:黑暗騎士》裡,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則是一股純粹的惡。他為了讓城市陷入瘋狂而行動,他明白蝙蝠俠有一個不殺人的底線,所以對蝙蝠俠無所畏懼。

與此同時,小丑也明白如何利用人心,如何輕易地將蝙蝠俠從精神上擊倒(小丑不但殺死了蝙蝠俠的愛人瑞秋,還策反了哥譚的“光明騎士”哈維·丹特)。

可《小丑2019》裡,之所以傑昆版的小丑讓人如此印象深刻,那是因為觀眾瞭解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墮落成為惡魔,所以對他充滿了同情與理解。

關於《小丑2019》,各位小夥伴有什麼看法或者補充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想要獲取更多影視資訊、電影解析以及影人故事?這裡是映畫情報局,歡迎關注,不虛此行。


映畫情報局


不是鍾愛反派,而是他成為反派的過程,像極了這個殘酷的現實,我們總能可以從反派轉變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小丑也想成為蝙蝠俠,難道,他一開始就想站在正義的對立面嗎?不是的,那是因為,在這個扯蛋的社會,所有人都不給他做好人的機會,。

底層有話語權嗎?沒有!底層有生存空間嗎?沒有!可是,底層就該死嗎?不是的!

每一個自詡正義化身的人,總是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享受著萬人矚目的榮耀,可是,這樣的人太少太少,於是,這個冷漠的社會,總是用最殘酷的手段告訴你,要麼麻木,要麼崛起!

這一次,終於讓小丑作了一次主角,在《黑暗騎士》中,人們會為小丑的瘋狂喝彩,因為,他做了所有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那就是,向這座充滿虛偽的城市宣戰,告訴他們,現實多麼冷酷,人性多麼黑暗,這部電影,更多的是把人性放到了哲學層面進行思考。

而這一次,全新演繹的小丑,更多的是探討他從人到小丑蛻變的過程,不是所有人生來,就是與世界為敵的,如果真的出現了世界的敵人,我想,我們要做的,就是反思一下,他到底為何出現!

所以,反派變成反派的過程,更加讓我們感到真實,和感同身受,因為,他經歷的,說不定,正是我們經歷的,只是,他很勇敢,他成為了小丑,而我們,只能默默的崇拜著他!

還是好好思考思考,這個病態的社會吧,不然,小丑就不止一個了!


影視地平線


其實不是我們鍾愛反派,而是小丑這個角色本來就逆天。

剛好寫了一篇小丑的文章,我想可以給回答這個問題。

DC《小丑》未映即爆,美漫中最有魅力的反派能否先為DC扳回一城

在上個世紀,依託於華納的DC應該是經常拍著漫威的肩膀喊小老弟,DC的超級IP超人與蝙蝠俠在大銀幕上飛來飛去的時候漫威只能望其項背,沒有靠山的他們甚至經常出售角色版權來讓自家超級英雄登上熒屏。

終於在2008年,迪士尼以42.4億美元收購了漫威,採取放養政策的同時還給予充足的財力支持。於是我們看到漫威的英雄一個個都開始活躍並霸佔院線,每一個復仇者聯盟的成員幾乎都有自己的獨立電影,像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這些主要成員甚至能整出個1.2.3.4部,讓原本非粉絲向的觀眾充分認識並愛上這些角色。

當復仇者聯盟在大銀幕上鋪陳完整換來爆火的時候,華納和DC才回過神來,要知道大家以前雖然你抄我一個英雄我抄你一個英雄這樣互相學習來學習去,可聯盟這個概念是DC正義聯盟先於漫威復仇者的。於是華納DC開始匆匆籌備正義聯盟。

在2012年《復仇者聯盟1》上映之前,漫威拍了《鋼鐵俠》1.2,《美國隊長》,《雷神》,《無敵浩克》五部電影,基本讓無基礎觀眾都能順利入坑。

DC這邊2013年讓超人迴歸影院,拍了《超人:鋼鐵之軀》,又休息三年,2016年才上映《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2017年《神奇女俠》,拍完三位大頭,2017年末就迫不及待的推出了《正義聯盟》。

除了三巨頭,閃電俠因為之前有同名美劇播出,對於劇友來說還算熟悉。但首次亮相,草草在影片中就完成介紹的海王、鋼骨則讓更多人一臉懵,好在還是用口碑評分不高的代價強行完成了IP推送,先組隊再獨立的反向操作,加上電影本身的水準還讓18年的《海王》火了一把。

但是當正義聯盟2017年登上大銀幕的時候,漫威宇宙都已經建立完成了。黑豹、蟻人、奇異博士、銀河護衛隊,改版後的超凡蜘蛛俠,直接把復仇者聯盟推到了第3部,而且此時粉絲已經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沒有超人、蝙蝠俠的情節,因此DC在市場的各個方面都落後於漫威。

在電影製作風格上,漫威一貫都是娛樂休閒風,老少咸宜。整個漫威宇宙的電影裡都沒有性格特別深沉的正派,對於反派的描寫也很剋制,情節較少,即使有特別深沉的時刻也會被時不時的一個搞笑段子沖淡,這樣統一水準產出的電影可以說下限都不會太低。同樣的,上限都不會太高。

DC卻常以暗黑風格為主,在影片製作上給導演充分的自由度,導演的水平往往決定電影質量,因此他的上下限並不穩定,有口碑評分極差的時候,但也會誕生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蝙蝠俠:黑暗騎士》這樣的神作。

《蝙蝠俠:黑暗騎士》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小丑。這位誕生於1940年《蝙蝠俠》漫畫第一卷第一期的超級反派,蝙蝠俠最大的宿敵常年穩居美媒票選的TOP100漫畫反派角色第一名位置,可以說是整個美漫史上最成功的反派角色,自家的其他反派和漫威的反派都一併吊打。

黑暗騎士裡希斯·萊傑版的小丑,震撼了無數人,讓無數超級英雄粉愛上了超級反派。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澳大利亞演員希斯·萊傑2008年1月22日被發現死在公寓裡,他同時服下了安眠藥和處方藥等6種藥物導致了自己的死亡,而這一天離《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還有近半年的時間,他沒有去看這個他生命中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也沒有去領自己的奧斯卡最佳男配。

因為希斯·萊傑的離世,導演諾蘭重新剪輯了一遍電影,只為增加希斯·萊傑的特寫與戲份。身兼編劇的克里斯托弗·諾蘭還為了表達對希斯·萊傑的敬意,決定在下一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中刪除小丑,因為在這部神作的導演兼編劇心中,再找不到比希斯·萊傑更好的小丑。

小丑的影迷也都默認萊傑之後再無小丑,近些年卡梅隆·莫納漢在美劇《哥譚》裡扮演的小丑和傑瑞德·萊託《自殺小隊》裡打醬油的小丑雖然都有亮點,但終覺年輕,難與希斯·萊傑版的小丑做比較。

小丑層次複雜的設定成就了希斯·萊傑,萊傑的癲狂入戲也成就了小丑。

萊傑的離世讓小丑隨之沉寂......

終於在去年,《宿醉》團隊在導演託德·菲利普斯的一次次談判並提前拿到5500萬美元製作成本贊助的情況下,從迷之操作的華納手上獲得《小丑》獨立電影的拍攝權。而且主演由三次提名奧斯卡,對劇本要求嚴苛的戛納影帝傑昆·菲尼克斯擔當。

7月末,《小丑》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是在藝術電影展中處於鄙視鏈最底端的超級英雄類型片第一次入圍了三大電影節。作為漫威加DC眾多超級英雄電影裡第一部入圍的電影,已經是巨大的突破,更加沒想到的是電影節的各大評委在觀影后更是吹爆了《小丑》和主演傑昆·菲尼克斯。

《小丑》在先行觀影的權威口中直接躍升為衝擊奧斯卡各大獎項的電影。

8月9日,《小丑》終極預告放出便立馬便引爆網絡,隨著更多版本預告和片段的放出,影迷們都激動的一身雞皮疙瘩。

豆瓣上兩千多位瓜都還未吃到的雲觀影群眾打出了9.2分高分。

9月1日,《小丑》媒體口碑解禁,Metacritic75分、IGN獲得10分滿分、IMBD得分9.9、爛番茄86%新鮮度。

給滿分的IGN評論道:《小丑》不僅是漫改電影中的佳作,放在全部的電影門類當中它都堪稱出色,以上。這部電影對衰落的殘酷社會提出了令人不安的疑問,也對此做出了一個並不簡單的解答。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全情投入,託德·菲利普斯的技藝爐火純青,儘管他們對DC的原作進行了徹徹底底的改造,但他們的確成功地讓《小丑》成為了一部讓漫畫迷和路人都為之感到既為之竦動又感動的電影。

從各大影評人和媒體口碑來看,《小丑》都會成為今年奧斯卡的有力爭奪者。在劇情上導演託德·菲利普斯表示這部影片中的小丑要對抗的不是蝙蝠俠,而是80年代的一家爭強好勝又手段暴力的美國公司。“我們不是鼓勵人們反叛,而是讓大家意識到我們如何去製造,以及為什麼要製造一場革命。”

在架構上他也坦承“我們沒有遵循漫畫書中的任何東西,人們會為之抓狂。我們只是寫了我們自己版本的小丑,(我們認為小丑)可能應該從哪裡來,這就是我感興趣的地方。我們不是在拍攝小丑,而是在製作小丑之所以會成為小丑的故事,是關於這個男人為何變成小丑的故事”。

這樣的坦承無疑會讓漫畫粉絲對電影內容產生懷疑,但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小丑成為小丑前所面臨的生活和漫畫裡一樣十分壓抑和失敗,心境的刻畫應該是忠於漫畫並更加圓潤完整。

看看隔壁漫威系的那些超級英雄,誰又不是改來該去,蜘蛛俠都改了三個版本了。所以只要保留了小丑的基本人設和民風淳樸哥譚市,在傑昆·菲尼克斯的演繹下小丑的魅力應當會燦爛綻放。

作為國內影迷最為在意的應該是其作為一部18禁的R級片能否在國內上映,但有《死侍2》的超級閹割版在前,在口碑的加持下國內上映的機會應該不小。

今年3月20日,迪士尼收購了二十世紀福克斯,漫威得已拿回X戰警的版權,這次回收的可是一個有數十位超級英雄的“團伙”,可想而知漫威接下來又要加大動作。在DC的超級英雄面對漫威宇宙日漸式微的今天,也許《小丑》能成為DC回勢開端的最偉大反派。

願希斯·萊傑之後再出小丑。


雋布光影


這就是所謂的共鳴吧。他雖然是壞人,但他做了很多現實生活中你、我、他都不敢做的事情,這些事情很刺激 很多喜歡他的人就把自己某些想做壞事又不能做的壓抑放置在了他的身上,現在社會壓力太大了,為了生活我們忍受了許多,多少次心中怒火依然燃起,但又被生活所澆滅,缺少發洩的途徑。

而反派們不拘泥於社會的約束,他們以各種形式發洩不滿,不計後果。

還有就是希斯萊傑演的簡直太好了。希斯萊傑曾經為了演好小丑這個角色,把自己關在房子裡一個月,對著鏡子,對著空氣去演。他成功了,小丑成為了“電影史最偉大的反派”之一,然而小丑也成為了希斯萊傑絕唱:由於一個月不與人交流,希斯萊傑患了抑鬱症,每天睡覺需要大量安眠藥,在2008年,希斯萊傑由於安眠藥服用過多,去世了。



萌萌豚鼠


為了演好“小丑”,希斯·萊傑在自我禁閉的一個月中。他獨自揣摩小丑的語氣神態動作,把這個角色的思想行為特質貫通到每一根筋骨中,連熟識的搭檔都大吃一驚。他對小丑神形兼備的詮釋,已經超越了通常意義上的“演技派”,他真正令魔成神。

小丑代表了我們每個人靈魂中魔鬼的一面。但這一面是有情可原的。這個世界本沒有絕對的好和壞。人之初,性本善。這裡不討論絕對的窮兇極惡之人。事實上,很多人變“壞”了,都是被環境所逼。

基督教傳說中,魔鬼撒旦贏得世界的方式是捕獲人類的靈魂,而小丑使用的是同一邏輯,對他來說,破壞外在世界不費吹灰之力,他更願意做的,是破壞內心世界的毀堤人。他讓每個人都能去審視自己的人性,而不是掄起高上大的道德大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