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為何能夠以東方金字塔的雄姿馳譽世界?

明代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金幼孜在他的這首《出郊觀獵至賀蘭山》詩中,意氣風發地渲染盛大的圍獵場面,受塞上粗獷氣氛感染,他將賀蘭山蒼莽的曠野也刻畫得氣魄宏大,相形之下那昔年僭偽的遺蹟是多麼不值得一提。他哪裡知道眼前的荒阡土丘幾百年後仍能以東方金字塔的雄姿馳譽世界,這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夏王陵。歷史是最無情的,多少叱吒風雲創造歷史的英雄,到頭來總被雨打風吹去。西夏,這個一度輝煌的絲綢古道上的王國。在成吉思汗磨下的蒙古旋風掃過之後,神秘地消失了廣袤的西陲大地上只看見斑斑遺蹟,不僅給後人留下了懷古之幽情而且也留下了一連串難解的謎。從銀川城驅車西南行25公里的路程眨眼就到。王陵孤寂地坐落在賀蘭山東麓。這裡坡高地闊,居高臨下俯視整個銀川平原。

西夏王陵,為何能夠以東方金字塔的雄姿馳譽世界?

爬上土丘極目四望,方圓四五十公里的闊野沙原上,那大大小小數百個高聳凸立的陵臺,墓丘映襯在似駁馬靜臥的賀蘭山峭拔的背景下顯現出至尊,浩大威嚴的帝王之風。遠處波濤洶湧的黃河曲折流過多少陰陽堪輿術士將這裡卜為“上吉之地”西夏王陵,當地居民稱之為“吳王墳”,認為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一人之墳墓。當地流傳著這樣一段故事:元昊生性殘暴,疑心也很大,他做皇帝時,下令在夏國境內徵調民夫數萬,在賀蘭山下為自己建造墳墓。可是,他又擔心自已死後陵基被盜,於是決定讓民工每天修一座嘉。經過整整一年,建成了360座墳墓。陵墓修好以後,元昊將所有參與修陵的人殺死。元昊死後,葬入了這360座墓中的一座。因此,後人有去盜墓者,始終未能找到。

西夏王陵,為何能夠以東方金字塔的雄姿馳譽世界?

歷史上的李元昊的確很殘暴,他不那麼好鬥的父親李德明曾告誡他說:“吾族三十年衣錦繡此宋恩也,不可負!”他回答說:“衣皮毛事畜牧,普性所便,英雄之生。當王霸耳何錦綺為!“正是他的英雄主義王霸野心促使他走上割據道路。搞得西北大地狼煙四起戰亂不息。但李元吳不只是個頭腦簡單、勇武善戰的叛逆者,他還是一位極具才能的創造者,他仿照漢字創制了西夏文,參照唐宋禮儀制度制訂了蕃禮,奠定了西夏文明的基礎西夏王陵據說也是他的傑作。聽同行的學者介紹,西夏陵區的始建年代就在元吳做皇帝的公元1038年左右,此後西夏曆代諸帝除末主為蒙古人虜殺外,其餘均葬於賀蘭山下,計有太祖李繼遷的裕陵、太宗李德明的嘉陵。

西夏王陵,為何能夠以東方金字塔的雄姿馳譽世界?

景宗李元昊的泰陵、毅宗諒祚的安陵、惠宗秉常的獻陵,崇宗乾順的顯陵、仁宗仁孝的壽陵,桓宗純佑的莊陵襄宗安全的康陵、神宗遵頊陵(失號)獻宗德旺陵(失號)。由於陵區曾遭到嚴重破壞,從目前發掘情況看,除了壽陵外,其餘各帝陵的位置還難以確定。我們漫步來到王陵中心地帶的1號陵慕,有人估計這就是元吳的陵葛。陵園由角樓門闕、碑亭外廓內城獻殿陵臺、神牆等建築組成。其中最顯眼的就是那座塔式陵臺了,它高16米,是以黃黏土一層層夯築成的平面呈正八邊形的高臺,從上到下分作七層逐級內收每層收分處為出簷木結構並掛有瓦當滴水屋脊獸等建築材料,夯土臺外部原來還有磚砌包裹。陵園未遭破壞前它無疑是一座密簷式的七層實心高塔建築。而今磚瓦早已剝毀無存,只剩下突聳的塔體殘留在沙原上遠眺酷似古埃及金字塔。

西夏王陵,為何能夠以東方金字塔的雄姿馳譽世界?

塔形陵臺在中國陵園建築中是極特殊的。塔是佛教建築,其本義是墳,是埋葬佛骨的地方塔進入中國後,仿照中國原有的陵墓格式,在塔下增修了地宮地宮裡面埋藏的主要是舍利佛骨佛經佛像等物,並不埋葬屍首。加之西夏壽陵,8號陵發掘中未見墓主屍骨,這就給西夏王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塔形陵臺的位置也很奇怪。中國古代帝王陵墓都有陵臺,陵臺一般為土冢,起封土作用,即在墓室之上或堆起巨大的土山,或依山掘家將葛室修到山腹裡,或夯一方形或圓形土臺再用磚或石灰加以包裹,這樣既可防止水土流失破壞墓室又能避免盜賊掘墓。但是,西夏皇陵的陵臺建築卻不具備這種保護功能。

西夏王陵,為何能夠以東方金字塔的雄姿馳譽世界?

西夏陵園的塔形陵臺的位置設在墓室垂直線後部約10米處,因而實際上根本不具備封土家的作用,這種情況在中原地區唐宋陵園中是沒有的。為什麼會有這種特點?難道西夏皇陵真有佛法保佑不怕風雨,不憂盜掘?帶著紫繞在腦際的這些疑問,回到家後查了一下西夏皇帝們的家譜,產生了一個奇特的感覺:巍峨莊嚴的西夏王陵很可能只是一處掩人年目的疑冢,它的修建並非出自西夏民族本身的風俗習慣,而是封建化了的皇帝們模仿唐宋陵園制度以顯示帝王尊嚴的象徵物和奢侈品。西夏曆代帝王很可能是按照本民族習俗秘密埋葬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先看看李元昊炫耀自己身世的自述他在致宋朝君臣的嫂書中說:“臣祖宗本後魏帝赫連之舊國,拓跋之遺業。”

西夏王陵,為何能夠以東方金字塔的雄姿馳譽世界?

元昊為人做慢自負,敢作敢當,他曾在致宋廷國書中自稱“吾祖”而不理會宋朝君臣是如何的惱怒,所以斷不會因自我感覺不好而亂攀他人門第,他的自述應該是可信的。不少學者認為,西夏王國的主體居民雖然是党項族但西夏王室卻是起源於大興安嶺東胡系統的鮮卑族,西夏王族本來是姓拓跋的與建立後魏的拓跋鮮卑、建立南涼的禿髮鮮卑是同源異流的兄弟關係。元昊自稱“吾祖”就是女真族的“烏珠”、“兀朮”。意思是青天子。鮮卑族的葬俗是十分奇特的,《宋書索虜傳》描述拓跋鮮卑的喪弗習俗時說:“死則潛埋,無墳壟處所,至於葬送皆虛設棺樞立家槨,生時車馬器用皆燒之,以送死者。“這種秘葬習俗並不是鮮卑人獨具的,後來的蒙古人也有秘葬習俗。

西夏王陵,為何能夠以東方金字塔的雄姿馳譽世界?

元朝諸帝死後都要歸葬漠北某個秘密地點,也是不起墳壟還要驅趕馬群來回奔馳,將一切痕跡踐平,再戒嚴數年,等草木茂盛後,才允許人畜進入,這時葬所已經與大地融為一體。結果弄得今天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也找不到了。如果西夏王室真的起源於鮮卑族。那麼西夏皇帝死後應該是“潛埋”不堆封土,“無墳管處所”。所謂的西夏王陵則是巧妙地模仿了唐宋陵園制度對“虛設棺樞”,“立家槨”的舊俗加以改造,以滿足自大的心理。這樣也就揭示了只有西夏陵園才設塔形陵臺而又不鎮壓在墓室之上這一神秘現象的謎底。還有一件趣事頗值得玩味《西夏書事》卷七記載首先揭起反宋旗幟的李繼遷將其祖先葬在紅石峽,“障水北流鑿石為穴。既葬,引水其上,後人莫知其處。”

西夏王陵,為何能夠以東方金字塔的雄姿馳譽世界?

這種奇特的葬俗漢人沒有;党項族也沒有;西藏人雖然有水葬,但那是把屍體投入水流,而不是“鑿石為穴”,意在深藏。有人說這是鮮卑人的石室崇拜,純屬猜測之詞。其實,應該也是一種秘 非方式,就像奸雄曹操巧布七十二疑家一樣,只不過後者出自心機,前者出自習俗而已。昊王墳的傳說不是也同秘葬習俗暗合嗎?《嘉靖寧夏新志》卷二說:“賀蘭之東數冢巍然即偽夏所謂嘉,裕諸陵是也其制度仿宋鞏縣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無一物。”這段話也發人深思,是當年蒙古兵破壞得太徹底了還是陵菜本身就是空的不得而知。我斗膽猜它是空墓,是耶?非耶?只好留待人們去發現,去競猜了。

我是“小梅號號”,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