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著薔薇,審視我的心靈吧,親愛的朋友,你應戰慄,因為那裡才是你本來的面目。——西格夫裡·薩松

李安導演的電影從來都是溫文爾雅的,而他電影中蘊含著的濃烈人文氣息,總是將最為本真的思想價值,無形中進行著傳遞。他從來不會強迫你接受某種價值取向,但是,他會引導你得出自己的價值理解。這種多角度開放式的探尋,讓李安的電影充滿著辯證哲學的味道。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在第一次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時,我承認,的確是被炫目的視覺特效給吸引住了。那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一艘搭載著老虎和派的小船,就這樣茫無目的的飄著。時而明媚的陽光,時而暴雨的侵襲,而從海底一躍而起的海豚,著實驚豔四座。

這種完美的畫面呈現,讓我一度覺得,這部電影的主題應該是與美好有關的。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可是,當我反覆去進行觀看時,內心居然慢慢泛起了驚恐不安的情緒。

炫目的3D技術,只是李安這部電影的一種技術包裝手法,這層外衣的包裹,讓你能夠安靜的坐在熒幕前,而緩緩道來的故事內容,以及無形中產生的價值思考,才是電影的重點。

本以為夢幻般的海上冒險旅程,卻在結尾處,利用另一個版本故事的出現,對於整部電影進行了大幅度的轉變,最終,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掉入了電影早就預設好的思考陷阱。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而那隻時刻咆哮的老虎,就像是從人身體裡分化出的另一個自己,最終,再美好的人性偽裝,也被慢慢地剝出了原始獸性的一面。

終於,李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中,完成了一次對於人性徹底的探尋。與信仰有關,與恐懼有關,與理性有關,與自我認知有關,但更多的是,如何能夠在這個充滿矛盾的現實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靈魂的歸屬。

李安並沒有給出答案,他只是一個提問者,就像主角派那樣,他把兩個故事,甚至是三個故事,同時丟了出來,然後,將選擇權交還給了觀眾。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1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編自揚·馬特爾2001年發表的同名小說,雖為改編,但是,在故事整體框架不變的情況下,電影卻融入了李安特有的沉穩與內斂的敘事基調,於是,小說只屬於揚·馬特爾,而電影卻屬於了李安

擅長細膩情感臨摹的李安,在這部電影中,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少年派與老虎的相處上,對於二者關係的拿捏,大多數通過行為舉動來進行呈現。電影採用倒敘的手法,利用中年派的獨白作為串聯故事發生的線條,然後,試圖在故事中尋求一種平衡的處理方式。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在電影開始的時候,導演不厭其煩的讓派穿梭在各個宗教信仰之間,信仰印度教是因為家庭背景的影響,信仰基督教是因為對於愛需求的影響,信仰伊斯蘭教則是因為被他們的儀式所吸引。

派在信仰選擇上,基本都是被動選擇的,而每種宗教都去跟隨,恰恰說明,在價值觀尚未成型的成長過程中,對於一切未知的探索,總是需要經歷之後,才能慢慢摸索出來。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信仰絕大多數與宗教神學有關,作為無神論者的李安,卻能夠輕而易舉地站在各種宗教的中心,細膩且溫柔地平衡著每種信仰對於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甚至價值理念的選擇,然後,用一種探索的方式,在理想與現實,人性與獸性,感性與理性之間,慢慢達成辯證的思考,最終,完成從神到人的迴歸。

人們之所以會有選擇性的遺忘,是因為對於現實殘酷真相不願承認後的本能逃避,於是,那場暴風雨後,派在海上究竟發生了些什麼,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所以,電影故事發生的一切,都是基於派個人的口述,而派講述的神奇海上漂流之旅,就成為了推動電影發展的主線

派這個名字取的很有意思,在數學上,它代表著無限不循環小數,這是一種始終無法重複的數字組合,且沒有終點,就像在對於人性的探索上,也是沒有終點的。正因為人對於自身都無法準確認知,所以,人們通常會通過外在的宗教力量作為依託,以此達成與靈魂的交流。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派便是如此,在沒遇到海難之前,他選擇了多種宗教作為庇護,且每種宗教都堅信不疑,這是自我認知初級階段的探索,而當遇到那場海難之後,無依無靠的派瞬間失去了宗教信仰的庇護,缺水少吃的漂流中,只有那隻凶神惡煞的老虎相伴,這個時候,就是對於自我認知的終極考驗

生存是派在海上面臨的難題,而長達數百天的漂流,

人終究會從文明退化到原始,此時,經受考驗的不僅僅是肉體,還有心靈。而最終要進行鬥爭的,只有自己,與自我鬥爭,便是保持理性與篤定信仰的戰鬥。

2

在沒有到電影結尾之前,李安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為觀眾創造出了一個絕美的海上“神蹟”。發光的海水中,穿梭著各種各樣發光的海底生物,而那隻一躍而起的海豚,則代表著派對於美好的嚮往。當派在瀕臨死亡的時候,海水把他推向了一座漂浮的島上,那裡的植物根莖可以食用,水可以飲用,只是,原本應該生活在沙漠或是山丘中的狐獴,卻出現在了這裡。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終於,在派帶著老虎離開後,鏡頭由近及遠的緩慢移動,我們也看清楚了整座島嶼的樣貌,那是一個平躺著的女性軀體。終於,觀眾發現了很多隱喻,這些隱喻統統指向了這個故事的不真實性,而此時,電影已經來到了結尾。

於是,在電影的結尾,派又說出了另一個版本的漂流故事,那是一個殘忍且毫無人性的吃人事件。這讓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觀眾不寒而慄。這還沒完,在派講述第二個故事的時候,內容上卻又在刻意的出現某種連接上的斷層,於是,第二個故事也顯得那麼不真實。

莫非,還有第三個版本的故事?電影並沒有給出答案,我想,也不需要明確給出答案了,不管是哪個故事,這都是對於人性最好的晾曬。第一個故事中,動物與人的爭鬥,第二個故事中人性與獸性的爭鬥,統統都是在實現自我認知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事情。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如果是我們?會選擇相信哪個故事呢?”這是電影拋出的問題,也是對於人本身存在的直接拷問。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美好與殘酷的矛盾,人性與獸性的矛盾,理性與感性的矛盾,這都引出了哲學中所說的事物矛盾性的原理,而最終也得出一個簡單明瞭的道理,那就是,選擇你相信的,堅持你堅持的,宗教只能給你暫時的庇護,而你才可以成為自己的主宰。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3

從人對神的崇拜開始,最終完成了從神到人的迴歸,《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更像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心靈之旅,而那隻老虎始終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

正如電影中,當派被墨西哥當地人拯救後,那隻老虎卻不回頭的跑入了森林。按照我的理解,不回頭是因為獸終究是獸,不會因為與你短暫的相處,就改變原來的本性,屈從只是為了生存,就好比躲藏在人性中的獸性,永遠不要低估了失去理智後獸性爆發的威力。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日本調查員和作家,都選擇相信了派講述的第一個故事,而我總覺得,派選擇相信了第二個故事,甚至是被他刻意抹去的第三個故事,因為,如果不是為了逃避,他也沒有必要杜撰一個故事來迷惑眾人,這隻能說明,他已然知曉了人性的陰暗面,完成了對自我的認知,同時將對於信仰的拷問留給了觀眾。

堅定者會選擇信仰的力量,不堅定者會質疑信仰的力量,樂觀者會相信海上神蹟,悲觀者會選擇吃人事件,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李安都很好的把握住了電影所傳遞出來的情緒反應,不激烈且剋制,潤物細無聲的延伸出多角度的思考,最終,完成了對於信仰和人本身的探索。

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美,可我覺得它很暗黑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一分為二,辯證看待。

萬物生長,終歸是有它的規律的,每個人對於美好都充滿嚮往,可是現實往往卻又殘酷無比,想要依靠宗教來選擇逃避,可宗教有時候又是神秘莫測的,所以,與其盲目跟從,不如篤定自我認可的那部分,讓自己成為生活的主宰,這便是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