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漢:領導雲南和平起義

盧漢(1895-1974),原名邦漢,字永衡,雲南昭通人,1955 年加入民革。1949 年後,曾任雲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國家體委副主任、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民革第三屆中央委員,第四屆中央常委。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盧漢:領導雲南和平起義

1949年12月9日晚,蔣介石頗為信任、素有“智多星”之稱的西南軍政長官張群,焦急地坐在雲南昆明的盧漢公館會客室,一遍又一遍地搖著電話轉把,期冀撥通長途電話,和在成都的蔣介石取得聯繫。殊不知,電話早已被撤了線。突然,兩個警衛闖進門來,告訴他盧漢已上五華山,雲南已經起義了。這個消息使張群目瞪口呆,頓時癱在沙發上,半天站不起來。

半年後,盧漢在北京見到了毛澤東主席。毛主席慰勉盧漢說:“你在雲南起義,為人民立了大功。你抗了日,又起了義,晚年能這樣就不錯了。你就是黃花晚節香。”

1945年12月1日,盧漢成為新一任雲南省主席。時,他已失去兵權,可謂“光桿司令”。龍雲和盧漢是同鄉、同族、同學,更是聯姻的親戚。兩人一起在陸軍講武堂學習,福禍相依,在風雲變幻的滇軍中一直沒有分開過。此時,龍雲被軟禁,盧漢走到了雲南政治舞臺的中央。面對表兄失勢下臺的殷鑑,他心中湧起了積蓄實力、保全自身的迫切想法。

盧漢:領導雲南和平起義

作為隨時可能被拋棄的掛名主席,盧漢心有不甘。為此,盧漢刻苦經營,盡力恢復實力。盧漢要求蔣介石撤銷由國民黨中央指揮、設在昆明的警備司令部,雖未獲同意,但卻被允許成立雲南保安司令部,由盧漢兼任保安司令。經過反覆拉鋸,盧漢取得了對省內地方部隊的部分控制權。盧漢將原第一方面軍司令部,改組成雲南省保安司令部,建立了以保安團隊為牌號的新滇軍。最初保安團隊共有4個團、1支獨立大隊。到1949年起義前夕,已擴編至17個保安團,組成兩個軍,共五萬餘人,成為盧漢賴以發動起義的武裝力量。

1946年5月31日,第六十軍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在海城起義,首開國民黨軍隊在東北起義的先河,對東北戰場影響很大。1948年10月17日,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率部兩萬餘人在長春起義;第九十三軍則被消滅於錦州,司令盧浚泉等被俘。派到東北去的滇軍解體了,這對盧漢是個大刺激。他兩次前往東北撫慰滇軍,看到以往士氣高昂的屬下此刻軍心渙散、人心思變,暗歎大廈將傾、東北難支。滇軍或起義,或覆滅,也讓蔣介石和盧漢之間,產生了巨大的離心力。

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以後,盧漢在全國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對之後何去何從猶豫不決。為此,他一方面繼續宣傳“保境安民”“在安定中求進步”;另一方面加緊擴大地方保安團隊的武裝力量,作為應變資本。

盧漢:領導雲南和平起義

1949年6月,蔣介石迫於形勢,無奈同意撤銷雲南警備司令部,成立雲南綏靖公署。盧漢以綏靖公署主任兼雲南省政府主席的身份總攬了全省軍政大權,重新控制了新滇軍。

盧漢對蔣介石一直若即若離。抗戰初期,蔣介石出於分化雲南地方勢力的考慮,拉攏扶持盧漢。盧對蔣有一些感激之情,在蔣介石下野後曾力主其復位。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迅速解放南京。形勢發展之快,出乎盧漢的意料。盧漢隨後向美國駐雲南總領事路德瑾提出了要求美國政府幫助他在雲南獨立的請求,被婉言回絕。一方面,蔣介石、李宗仁先後到雲南部署建立反共基地。另一方面,駐紮在昆明附近、聽命於蔣介石的第八軍、第二十六軍加緊軍事牽制,特務系統對盧漢進行嚴密監視。

不斷變化的地方局勢,也讓盧漢內心產生波動。已到香港的龍雲,多次派人與盧漢聯絡,催促他儘快起義。最終,在中國共產黨英明政策感召下,盧漢審時度勢,順應全省人民的願望,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12月8日,蔣介石召集駐滇各軍軍長餘程萬、李彌等與張群去重慶,面授機宜。盧漢即利用餘程萬、李彌等離昆時機,抓緊佈置,決定12月9日夜舉行起義。22 時整,盧漢在五華山雲南省政府主席辦公室宣佈:“雲南起義了!各單位按原計劃開始行動!”

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收到雲南起義通電的第二天,即12月10日就覆電報:“昆明盧漢主席勳鑑:通電敬悉,極為欣慰。昆明起義,有助於西南解放事業之迅速推進,為全國人民所歡迎。希望團結全省軍政人員與人民游擊隊共同維護地方秩序,消滅反動殘餘並改善官兵關係,為協助人民解放軍建設人民民主專政的新雲南而奮鬥。”

1950年3月,雲南省成立軍政委員會,盧漢任主任。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後,雲南起義部隊經過整訓,光榮地合編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內,所有參加起義的官兵和全體軍政人員都得到共產黨的妥善安置。

接管雲南後的陳賡與宋任窮對盧漢表示了充分尊重。雲南是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聚集區,一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引起麻煩。三人互相尊重又默契配合,始終保持了很好的關係。(王承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