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的謀臣猛將,為何不效力周天子,諸侯與天子到底誰是君誰是臣

吳起是著名軍事家、改革家,有他在,可以富國,可以強兵。

他是衛國人。

衛國卻不用他。

原因並不是儒家造謠說他為了做魯國的將軍殺了妻子。歷史上最早的記載,是吳起和妻子的治家理念存在矛盾,結果鬧翻離婚了。

原因是衛國經過分析,認為自己沒有實力在列強環伺的時代突破重圍,所以他們決定放吳起走。

於是吳起去了三家分晉以後建立的魏國,做了大將,建立不世之功。於是吳起去了急於改革的楚國,做了令尹,推動楚國改革。

那麼衛國呢?

衛國一直好好的把握自身定位,在戰國亂世中,一直生存到了秦始皇消滅六國、吞併百越、驅逐匈奴……

衛國一直到秦二世時代才被滅掉。

那麼多大國小國,掙扎來掙扎去,看看人家衛國……

的確,衛國沒有什麼出息。他們也沒有辦法。當時的形勢他們已經沒有機會了。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他們只能用類似於道德經的辦法,知其雄,守其雌,先活下來再說。結果他們真的活下來了。

秦始皇都死在衛國前面。

八百諸侯,只有這一個心裡有數的。

曾子的先祖是鄫國國君。為了維持鄫國的生存,他們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魯國的貴族,希望能夠藉助這些所謂君子的保護,維持自己的生存。後來鄫國被鄰國打來打去的時候,魯國想去幫忙,結果被打得慘敗。所以也表示愛莫能助了。後來鄫國很輕易就被滅掉了。鄰國趁著他們出去督促野人勞動的時候,突然出擊,守門人來不及關門,國就亡了。

很多人可能覺得,自己有很多辦法可以掙扎一下。其實你們想的辦法,人家都試過。

宋康王時期,勵精圖治,也想著重振山河,一時也有五千乘之勁宋的聲望。然後就陷入了一場空前的陰謀之中——對,這回是實錘的陰謀論——齊國在各國鼓動下出兵滅宋——越過魯國。可以想象,熟知假途滅虢等各種典故的魯國的驚恐。然後各國建立聯軍,幾乎滅齊。楚國打著救齊的旗號,抓了齊王,抽了他的筋,活活讓他疼死了。

戰國名士雲集,但是他們不傻。

這個時候找周天子有什麼用呢?

周赧王是個有心的,他借了很多錢,好不容易組建了一支幾千人的軍隊,請各國聯軍一起去打秦國。等到出兵的那天,只有很少的一點人去了。等到周軍失望回來的時候,債主們追著周赧王要帳。周赧王沒辦法,只能逃到臺上去。史稱“債臺高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