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前言:《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這是一部兼具史詩格局與文化內涵的經典劇作,它在底蘊深厚的京劇藝術背景下,極具張力的展示了人在角色錯位及面臨災難時的多面性和豐富性,其中蘊含的人性的力量和演員們堪稱絕妙的表演征服了全世界的眾多電影觀眾。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今天,我們從那位花滿樓的花魁姑娘——菊仙說起,這位性格剛烈,敢恨的女主,最終為“情”而終,演繹了一場戲外“虞姬別霸王”的悲情戲。

造成菊仙悲情命運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下面我就從三個部份內容對這三方面原因做出分析和細緻闡述,在文章的第四部份,將從菊仙的悲情命運分析,給我們現實生活帶來的啟示。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1】

青樓裡的“假霸王”英雄救美,讓她誤認為找到了依靠,得到了真愛,為之傾入全部情感,是造成菊仙悲情命運的直接原因

婊子無情,

戲子無義。

婊子合該在床上有情,

戲子,只能在臺上有義。

《霸王別姬》只用短短几句話就決定了這部劇的主旋律,劇中唯一女主菊仙的悲情命運,也由此埋下伏筆。

本以為是菊仙的無情,卻倒成了 “假霸王”的虛意。

段小樓是戲中的楚霸王,但是脫下戲服,他就是現實版的“渣男”。

劇中曾有這樣一個場景:

段小樓演出完後,欲到青樓消遣,當看到程蝶衣不悅後,他只說了一句:“不過是救人解難,玩玩唄,又不當真”。

戲外段小樓對生活和身邊的人沒有多大擔當,段小樓的英雄救美,幫菊仙解圍,也只算是仗義之舉而已,他內心深處對菊仙不是深愛,因為他只愛他自己。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但菊仙不同,她一出場,就是一身傲骨和剛烈:玩客們對她大行不恭之禮,要求用嘴灌酒,遭到了菊仙的反抗和辱罵,她寧願跳樓,也不做這勾當。

而此時,正好遇到“楚霸王”段小樓,小樓為她救圍,在玩客們逼她跳樓的時候,小樓也示意讓她跳下。她信任段小樓,果真從數米高的閣樓上跳下,正好被段小樓平安接住。

為了逃避玩客們的死纏爛打,段小樓還揚言要娶她,但隨口的“逢場作戲”,卻被孤身一人毫無依靠的菊仙誤以為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

菊仙早就看透世間的人情世故,和眾人醜惡的嘴臉,她渴望著愛情和生活,希望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家,而段小樓恰好填補了她的這個內心空白。

為此,從情感方面來講,她必定是付出的較多的那一個。她以為憑藉自己的一腔真心就能換彼人的珍惜。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段小樓好:

為救段小樓,她甘願屈身受辱求程蝶衣幫助;為阻擋段小樓被官兵圍攻,她雖已身懷六甲,但依然奮不顧身要去護著段小樓。

但段小樓對菊仙雖好,但卻不是真愛,因為在骨子裡,他只愛他自己:

在關師傅面前,他礙於師徒情面,狠狠地扇了菊仙一巴掌,而此時菊仙卻是為了救他而來;

在動亂年代,他為了保身,在眾目睽睽下,大肆宣佈,她的身份,還說要跟她劃清界限。

愛情的不對等,才會造成菊仙悲情命運的開端。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2】

有勇氣用金錢完成身體上的救贖,卻沒有意識用堅強完成內心的自我救贖,是造成悲情命運的根源

菊仙有為自己贖身的能力。當她認定段小樓是她可以託付終身的人後,便拿出全部身家,為自己贖身。

在談判桌上,她把自己所有的積蓄堆到老鴇面前,然後脫下的鞋,光著腳,義無反顧地離開了。舊社會里會把那些下九流的女人叫破鞋,她脫了鞋光著腳離開,說明了她想從良的決心。但老鴇說對她說的話: “窯姐永遠是窯姐”, 始終像魔咒一樣伴隨著她日後的生活。

舊社會偏見根植於她的思想,讓她一旦落入不幸境地就會喚起這個“低等身份”的自卑。即使她精明過人,膽識才幹,她始終沒有走出自己的身份認同,也始終沒有完成自我認知的修復,而是把對自己的救贖押在段小樓身上,這成為導致她悲情命運的根源。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動亂時期的前夕,菊仙曾抱著段小樓恐懼地說,她做了一個噩夢,自己從高樓上跳下來了,但小樓卻不在下面接住她。。。。。。可見,此時的菊仙相當的沒有安全感,也還是把命運寄託在段小樓的身上。

但隨著被現實折磨得沒有稜角的段小樓宣稱與菊仙劃清界限,霸王變成了急於續命放棄尊嚴的慫包時,她唯一的一線希望破滅,菊仙的眼神頓時空洞了,她眼中的光,也消散了。

這是一種當時舊社會的偏見和對人性的摧殘,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是不能從內心去戰勝自己,完成自我認知的救贖。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3】

本可以改寫命運,卻因被“情”背叛而絕望自盡,是悲情命運的結局

菊仙本可以改寫命運,主宰自己的人生。但她非要通過依附男人才能實現所謂的“好的歸宿”,以為名正言順的嫁娶,就能洗刷掉恥辱的過去以及內心深處自我身份的不認同。

在電影的最後,當段小樓被質問:你和菊仙什麼關係?你還愛不愛她的時候,菊仙的眼神充滿期待,她希望從段小樓的嘴裡說出對她的承諾。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但當菊仙聽到段小樓隔著燃燒的烈火大聲說,我不愛她(菊仙),我跟她劃清界限的時候,她的的眼裡頓時變得黯淡無光,合著淡淡的苦笑,彷彿萬箭穿心深深地刺痛心底,也讓她對生命失去了意義,徹底粉碎了她編織多年的美夢。

最後,菊仙帶著她想象中,記憶中的那份對美好愛情和平淡生活的憧憬,穿上那件被視為”明媒正娶“證據的嫁衣,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女人真正的獨立不單單只是物質方面,也許某些時候,精神上的獨立會來的更加有力。

【4】

菊仙的悲情命運給我們的啟示:真正的獨立,不僅需要抗爭的勇氣,有自我救贖的物質基礎,更要有自己依靠自己的精神獨立,才能完成自我蛻變。

從青樓花魁到梨園後院,雖洗淨鉛華,心若不能獨立,到哪裡都是流浪。

身處社會動盪的歷史洪流中,菊仙作為一介青樓女流,她剛烈而有勇氣,她渴望獲取獨立的人格,並傾其所有的心血,自己為自己贖身,想方設法“逼”段小樓迎娶自己,誓言要堂堂正正地成為段家的人。

但她卻始終把自己的幸福押在了別人身上,只想和段小樓好好過日子,所以,最終當段小樓背叛她後,她便絕情地選擇自盡。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一生辛苦洗淨鉛華,但是如果沒有精神上真正獨立起來,沒有走出內心的自我認知,終究不能沒有實現真正的自我成全和獨立。

跪在火堆前,段小樓已經成了瘋魔,對人們承認菊仙妓女的身份,段小樓說“我不愛她”。菊仙的目光從火光的那一頭打過來,彷彿讓我們看到了絕望與悲哀。

面對自己前半生的命運,她有勇氣去抗爭,但是始終把命運寄託到他人身上,始終沒能真正依靠自己,完成自我蛻變,才是造成悲情的結局。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與她同樣命運的,卻有不同結局的潘玉良,就給我們演繹了自強不息的優秀版本。

潘玉良出生在江蘇桐城,小時候父母雙亡, 14歲時被好賭成性的舅舅賣入青樓,成為了一名歌妓。

但潘玉良並未就此屈服於命運的安排,17歲時以一曲婉轉動聽的《卜算子》為當時的海關監督的潘贊化獻唱,餘音繞樑,讓眾人紛紛側目,贏得滿堂喝彩。

在場的潘贊化也不禁被潘良玉的氣質和才氣深深吸引。併為這位誤入紅塵之人贖身後兩人喜結良緣。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婚後的的潘玉良並沒有沉陷在生活的舒適區,而是與丈夫識文斷字,主攻繪畫。

1914年,潘玉良考上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如願以償地踏進了真正的藝術殿堂,終於學有所成,人物裸體畫獨樹一幟,引發轟動。

當時的中國,人們的觀念較為保守,潘玉良的裸體畫被看作洪水猛獸,加上她出身歌妓,更讓世人把她的的作品貼上了“傷風敗俗”的標籤,潘玉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1921年,潘玉良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校長劉海粟的建議下,惜別深愛的丈夫,隻身前往法國,繼續追求自己的藝術人生。

幾年後,潘玉良學成歸來,不但受到徐悲鴻的邀請,擔任“中大”的教授,還陸續舉辦了幾次個人畫展。她的藝術造詣蜚聲國內畫壇,被譽為“一代畫魂”。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我們從其中能夠領悟到的深意在於:人活著,無論是否身處陰溝或泥濘,內心都要心存獨立的格局。唯有這樣才能夠不斷地讓自己變得有尊嚴,才能在變幻莫測的時代中保持立於不敗之地。

正如泰戈爾說的: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物質上的獨立,能讓我們有付出行動的能力,而精神上的獨立,則是長在血脈裡的東西,並不是金錢就能打造,更多的是靈魂認知與精神面達到較高層次。

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努力做這樣的人,擁有一顆獨立的心,智慧面對命運的任何波折,即使生活給於我們痛,我們也要報之以歌,做生活真正的強者。

《霸王別姬》:淺析菊仙的悲情命運的原因及其給我們的現實啟示

(本文為檸小檬果原創文章,轉載須經本人同意,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檸小檬果:崇尚自由,熱愛詩和遠方,專注情感心理和認知提升領域。請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號: ,期待用有溫度的文字與您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