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孝悌的表象下掩蓋的是虛偽,他是歷史上陰險狡詐的第一人

鄭莊公:孝悌的表象下掩蓋的是虛偽,他是歷史上陰險狡詐的第一人

以孝悌為表,行不義之實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叫《春秋左氏傳》,相傳是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的編年史,其實這個在史界還無定論,因為左丘明是春秋末年人,《春秋左氏傳》卻提到戰國初期的某些史實,所以,不少人認為此書為後世託名之作,如康有為就斬釘截鐵地認為此書是西漢劉歆偽作。至於到底是真是假,誰也沒有令人信服之論據。

開篇便是《鄭伯克段於鄢》,這是書中名篇,講的是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被後世廣為流傳。

說它是案可能有些不妥,稱其為事件也許更準確些。從表面上看,這鄭莊公對其弟共叔段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隱忍,但共叔段卻一味地自我膨脹,最終走上了想以叛亂奪權之路,導致被滅。

鄭莊公:孝悌的表象下掩蓋的是虛偽,他是歷史上陰險狡詐的第一人

《春秋左氏傳》我看得很晚,最早是從《古文觀止》中看到這篇文章的,當時並沒有什麼想法,鄭莊公當然在我心中是個很正面的形象,但卻又總覺得哪兒有點點地怪異感覺,至於是什麼,並沒有多想,及至後來才體味出,其實,從文中可以感覺得到這莊公的陰險和狡詐。

莊公對共叔段可謂是一味地姑息,姑息的目的是為養奸,姑息養奸就這樣一步步地把共叔段的野心給縱容了出來,儘管我們不知道在最初之時,這共叔段本來就是個奸,抑或是被這莊公生生地給養成了奸,但最後這莊公是達到剿滅的最終目的。換言之,鄭莊公為了這一天的到來,那真叫費盡了心機,如果在一開始聽從祭仲所勸“早為之所”,那是達不到這一目的滴。

莊公生來可悲,因難產不被母親待見,小名便被稱作“寤生”,也就是出生時是腳先出來,但他是嫡長子,所以繼承了王位,可見那個時候立嫡立長的規矩已形成,儘管其母喜歡喜歡小兒子,想讓其也過把癮,但困難總是多多。

鄭莊公:孝悌的表象下掩蓋的是虛偽,他是歷史上陰險狡詐的第一人

我是不知道這莊公即位時的年齡有多大,他同弟弟共叔段的年齡相差多少,但是,從一開始共叔段在京邑大興土木,有人勸他要加以提防開始,直到最後共叔段謀反,期間卻有二十二年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按說共叔段準備得應該是相當充分了,至少如漢七國叛亂之劉濞吧。但奇怪的是,似乎一戰既潰,同那秦時嫪毐一般,完全地沒有戰力,這個就怎麼也說不過去了。

從鄭莊公身邊的謀臣多次勸說來看,他是早就知道共叔段的所作所為有些過分,如果此時加以規勸,作些防範,說不定這共叔段還是個好同志,但鄭莊公卻沒有,他是一味地縱容,連最為常用的剪除其羽翼也不為之,總以母親來唐塞,好像他是個真正的孝子,不敢違母親的意願,一步步地將共叔段捧上了忘乎所以之地。

鄭莊公:孝悌的表象下掩蓋的是虛偽,他是歷史上陰險狡詐的第一人

捧是為了殺,這鄭莊公當聽到共叔段將反的消息後,大喜過望,原文很精準地描述了他當時的心情,一句“可矣”傳神地說明了他盼望已久,“可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下行了”,終於盼到這一天了,僅從這一句話就以看出,鄭莊公心理之陰險,手段之狡詐。

依我所想,也許這共叔段本身也就是個貪圖享樂的公子哥兒,謀反篡位可能還真不是他一直朝思暮想之事,不然也不會有二十二年這樣長的時間才舉事。他在京邑擴大城垣就能看出,修城垣為守;想謀反為攻,就這點來看,他並不是想謀反,從大興土木來看,倒是有點貪圖虛榮的味道。如果真要想謀反,有這精力和財力還不如多修善甲兵,多養死士,或者直接就將那鄭莊公暗殺了,這樣豈不省事多多,可是,他卻沒有做這類事的一點跡象。

鄭莊公:孝悌的表象下掩蓋的是虛偽,他是歷史上陰險狡詐的第一人

共叔段謀反當然是自取其辱,我不知道他為何選擇在那個時候才謀反,難道他的母親在二十二年後才找到了作為內應的機會?或者是什麼事逼得他不得不反?這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但他的謀反經過也太搞笑了,甚至交戰的經過都無一字提及,也許根本就沒有經過戰鬥吧,鄭莊公出兵二百乘,京邑的人民就反叛了,不跟共叔段玩了,所以,他除了出逃別無選擇。

注意,這裡只說了民,而沒有提兵,民反叛了,那兵呢,兵去了哪裡,一字全無。說明,這共叔段謀反,連個正兒八經的兵都木有,這哪兒象是一個蓄意謀反日久的樣兒嘛,最多也就是如嫪毐那樣,整了些門客門人地來搗搗亂,或者象那三國時的曹髦,帶著些衛兵就想去司馬家整個天翻地覆一般。但反觀這鄭莊公呢?人強馬壯,枕戈待旦,揮一揮小手,二百乘便殺將去了。

二百乘不是個小數,那個時候一乘雖然只有三個戰車站著的甲士,後面可還跟著七十二名步卒呢,這一算那就是一萬五千人吶,這在當時可謂大陣仗了,可見鄭莊公對此役之重視,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鄭莊公必欲“置其死地而後快”之決心。

鄭莊公:孝悌的表象下掩蓋的是虛偽,他是歷史上陰險狡詐的第一人

但他最終也並沒有將共叔段追殺,只是把他一趕再趕地趕到了一個他放心的地方,可能做得太過分了對鄭莊公的為人也有負面影響吧,畢竟國人主張敬上親下,何況這其中還夾著個老母親。

其實古人對鄭莊公之舉也早有異議,喻之“譏失教也”,就是說,作為兄長的他是有教育兄弟之責的,但他卻反其道而行之,知彼“不義,厚將崩”,不但不教而且故意縱容,遂養其惡,所以,共叔段之叛,莊公是有著最大的責任,可以說,他就是成心。

鄭莊公:孝悌的表象下掩蓋的是虛偽,他是歷史上陰險狡詐的第一人

有人總結的非常好,“甲兵之強,卒乘之富,是莊公的釣餌。百堞之城,兩鄙之地,是佈下的陷阱。冥頑不靈的共叔段,不過是莊公池中的魚” 莊公處心積慮地誘導共叔段走向叛逆,就是為了能打著正大光明的旗號滅了他的弟弟。

所以,我覺得鄭莊公是打著孝悌之旗號,行的是最最不義之狠毒陰鷙之事,他是藉著這孝悌之名,以掩蓋其醜惡之行徑,在這一事件中,充分地暴露出鄭莊公的偽善。至於他囚其母,最後還掘地相見,還和好如初,還其樂融融之事,就純屬自欺欺人,一派胡言了。

鄭莊公:孝悌的表象下掩蓋的是虛偽,他是歷史上陰險狡詐的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