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婚姻,不过是一场合谋”


0

有一个词叫做“标准癌”。


“所谓婚姻,不过是一场合谋”


它的定义是这样的:形容一种过于重视标准,喜欢给他人行为设定框架的症状,常活在自己的三观中,认为普遍性即为标准真理。


癌化患者通常喜欢对女性发动攻击,如女孩读这么多书干什么,30岁的女人该结婚了,你是个女孩子,女孩子就该有女孩子的样子……


为什么会提到这个词呢?


因为我发现,无论是在生活中、家庭中,甚至是职场中我们都在迫切的寻找一种答案,这个答案俗称为“标准答案”。


顾名思义,即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遵循一种标准,要遵守一种规则,要按部就班。


比如:


在职场中,你的上司对你说,这个方案就要按照这个标准去做,你的想法并不会被采纳;


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说,别想着北漂了,考个公务员可是一辈子的铁饭碗,再找个好对象,结婚生子,安安稳稳的,人一辈子不都这样过的;


在家庭中,你的爱人对你说,你看别人家的伴侣是怎么做的,你就不能学学?


这世上最奇妙之处就是人与人的不同,衍生出来的三观不同、行为模式不同、思维方式不同。


所以,人生从来没有一套标准答案,生活是,婚姻亦是。


如果你认为相夫教子是幸福,那么就做一个好太太,一个好母亲;


如果你认为生活不止爱情和婚姻,那么勇敢去扩展边界,活出自我;


如果你的婚姻让你感觉到不幸福,那么离开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癌化患者不仅用一套框架圈住自己,还会试图去束缚他人。


很多时候,为了满足别人眼中的自己,而且实现别人的期待,往往却忽略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人这一辈子,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很难,努力做到不辜负,就是对自己、对他人最好的答案。


我曾看过刘敏涛演讲的《中年叛逆》,记忆深刻的是这一段话:


我生活的轨迹几乎全部符合社会对一个“标准”女性的预期。


既然循规蹈矩、随波逐流的生活并没有给我带来预期的幸福,反而让我在本该神采飞扬的大好年华,活得卑微苍白,那就不如就做我自己,随心所欲地去生活中冒险,试试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真正为自己而活了,才发现叛逆是需要力量的,言听计从,无需过脑,而我行我素却需要判断能力和勇气的双重加持。


只过标准化的人生,会让你丧失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局限于一种生态圈,你便没有了再改变的可能。


同样,婚姻的幸福也没有固定的模版,常反思和调整,不陷入到一种标准化的模式中,或许才是圆满。


1


《奇葩说》有一道辩题:“伴侣一心当咸鱼,我该鞭策TA还是接受TA?”


辩手傅首尔以自己老公为梗,吐槽他“资深咸鱼”,没有上进心,安于过小日子。


“所谓婚姻,不过是一场合谋”


节目播出后,有人批评傅首尔“不给老公面子”;有人批评她老公“不该甘做咸鱼”;有人说女强男弱的婚姻,注定很难幸福;也有人说,吐槽背后满是恩爱和信任。


面对众说纷纭,傅首尔和她老公,却对彼此说了相同的两个字:感谢


“所谓婚姻,不过是一场合谋”


没有纠结,没有委屈,只有一份携手云淡风轻之后,难能可贵的懂得与默契。


在一起奋斗的年月里,她感叹: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他对她说:和你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日子。


她说,这些年,多亏了他的坚持和包容,我应该对他更温柔。


这场辩论中,傅首尔最动人的一个点是:


“后来我明白,无论你用什么方式鞭策,传达的都是亲密关系里最可怕的四个字——我不满意。


他做不到,我觉得他没有上进心,他做到了,我觉得他可以更有上进心,鞭策最大的问题在于永无止境。


现在,我终于过上了想要的生活,但我从来没有问过他,这是他想要的生活吗?


这个一直在鞭策他的我,和一直在接受我的他,你们觉得谁是那个比较好的伴侣呢?”


之所以鞭策对夫妻发展不同步的策略行不通,是因为鞭策强调的是“发展价值”,而忽略的是一个人的“伴侣价值”。


在婚姻关系中,我们首要所求的是陪伴和接纳,当我们不断强调前进发展时,我们对另一半在进行价值观的绑架。


如果婚姻的本质是一种默契,我们只需要达成默契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变成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因为不同,在不同中互相协同成长,能够把更多与对方相反的特质整合在一起,融入人格结构,未必不是一个好的结局。


假设一对夫妻要共同携手50年,你很难预测到这50年内外界的变化,你们的心理变化,你们总会在不同阶段碰到两个人发展不同步,彼此出现分歧。


但可贵的是,你们具有协调、应变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长久婚姻的一个秘诀,是具备和同一个人多次恋爱的能力,这也正是我们要跟随婚姻的进程,一起发展的原因。


“所谓婚姻,不过是一场合谋”

他理解她的追求,她心怀他的宽厚。十年的磨合,真正让人幸福的是“忠于所选”。


婚姻若要幸福长久,除了要敢于“我爱你”,还要甘于“不委屈”。


傅首尔曾在文章中表达了一种观点:


死去活来就那么一段时间,所以白头偕老是因为爱情吗?当然不是。这么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或许才是最好的爱情态度。


翻译过来,可以把它理解为傅首尔在这一期《奇葩说》后在微博发的感悟:


“这条十一年的路,我们都走得很辛苦。而我也渐渐意识到,婚姻里和爱情一样重要的是”恩情“。有人告诉我,月亮有光不一定是因为闪光点,而是因为反闪光点,愿我们都能成为懂得赏月的人。


时间改变了许多事,也冲淡了许多感悟,但那并不是谁的错,我的人生,感谢有你,我最好的朋友。“


2


很多人都羡慕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恩爱婚姻,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幸福婚姻背后的故事。


“所谓婚姻,不过是一场合谋”


他们两人在匹兹堡工作生活的时候,当时,李银河每个月有400美元奖学金,但王小波却一分收入也没有。


李银河说,两个人用的都是我的奖学金。可这400美元,哪够两个人的生活啊。


于是,他们只好去餐厅打工。


那段时间,小波特别自卑,不仅自卑,他还时常偷偷懊恼:“写作的时间,也因此被耽误了。”这些李银河都偷偷看在眼里。


后来,银河对小波说:“我不能让你去洗碗了,你安心在家写作吧。”


妈妈知道后,责怪银河,“写小说没法维生”。


银河对她妈妈说:“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我坚持小波必须写小说,文学是他的生命。我们对生活要求不高,我一个人工作够用了。“


于是,小波便一边安心读书,一边专心写作。这个期间,他写下了《红拂夜奔》、《黄金时代》等作品。


后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斩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当所有人都反对王小波辞掉工作,专心写作时,也是李银河站出来坚决支持。


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的小说大家王小波。


“所谓婚姻,不过是一场合谋”


我们太容易给婚姻制造场景了,也太喜欢给对方假定身份,但事实上,在王小波和李银河的幸福婚姻里,从来没有一个固定标准,有的只是因为懂得,所以成全。


这对恩爱的夫妻来自上海徐汇区,已经结婚59年,爷爷86岁,奶奶84岁,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住在一条街上长大。


“所谓婚姻,不过是一场合谋”


两人非常恩爱,但令人惊讶的是,结婚59年,从来没在家里做过饭,原因是两人都不会。


尝试过自己动手做饭,只是做的实在不好吃,于是二人便达成共识,每天手牵手外出吃饭。


有人说:“像他们这样每天恩爱地吃一辈子饭店也超级幸福。”


也有人说:“没有烟火气的家是冰冷的,没有温暖气息,当有了锅碗瓢盆撞击的声音,便有了烟火气息,才有了家的味道。”


可是,感情是否顺利,婚姻是否幸福,哪里是从一件小事就可以判断的,只要彼此达成共识,愿意遵守,这就是对他们而言婚姻最好的相处模式。


在《圆桌派》上,香港作家马家辉说过一个故事:


马家辉和妻子结婚后,妻子决定做全职主妇。


起初,他是不同意的,觉得一旦妻子做了全职主妇后,精神上一定跟不上他。


结果,他被打脸了,妻子虽然在家,但她的精神世界并不贫瘠,反而会推荐好书好电影好片给他,工作上也能帮他提出建设性意见。


最后他总结道:我在经济上养活太太,太太用精神滋养着我。


如果双方都能够领会某种需要,并且做出适当的安排,我相信是可以把婚姻对独处的威胁调试到最小限度的。


3


三毛曾在《大胡子与我》这篇自传中提到与先生的相处,很多时候,我们彼此在小小的家里漫游着,做着个人的事情,转角碰着了,闪一下声,让过对方,那神情就像让过影子一样漠然。


更有多少个夜晚,各自抱一本书,各自啃到天亮,各自对着书哈哈大笑,或默默流下泪来,对方绝不会问一声:“怎么了?”


有时候想出去散步,说声走了,过一会儿自会回来,有时候早晨醒了,荷西已经不见了,我亦不去瞎猜,吃饭了他也自会回来的。


偶尔的孤独,对我个人来说,是最重视的,我心灵的全部并不对任何人开放,荷西可以进我的心房里看看,坐坐,甚至占据一席。


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那是我的,我一个人要。结婚也不应该改变这一角,也没必要非向另一个人完完全全开放,任他随时随地的跑进去捣乱,那是我所不愿的。


“所谓婚姻,不过是一场合谋”


知乎上有个问题:

什么样的夫妻最幸福?


最高赞的回答是这样的:感觉自己幸福的夫妻最幸福,即身在福中而知福。


生活有斑斓也有荒芜,我们过得草木皆兵还是两情相悦,取决于我们是否能以心甘情愿的态度,相互理解、彼此接纳。


《傲骨贤妻》中说:“婚姻最大的魅力在于,让人探索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究竟能达成多么深厚的连接。”


婚姻美满的配置,从来没有标准模式。


演员葛优当年,一穷二白,没名没钱,长相一般,聊天只会答“好”,老实巴交,一点也不浪漫。可是,贺聪就愿意跟他结婚,愿意跟他同甘共苦,一句埋怨都没有。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懂得接纳的另一半。


婚姻的美满不是因为伴侣没有缺点,而是我们接纳与这些缺点和谐相处。


提摩太·凯勒在《婚姻的意义》中说:婚姻是两个有缺点的人,在一起创造一个稳定、友爱、相互安慰的空间。


真正的感情,不一定经历了多么荡气回肠的事,而是在泥泞与风景中,心甘情愿,彼此迁就,把一地鸡毛过成岁月静好。


一个温馨的家,就是对婚姻最大的奖赏。


4


结婚是一个信号,表明两个人如胶似漆仿佛融成了一体的热恋有它的极限,然后就要降温,适当拉开距离,重新成为两个独立的人,携起手来走人生的路。


进入婚姻,就进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角力,不过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人间烟火中,当初的爱情早已变得暗淡无光。


其实,无论在家庭初建、生儿育女,还是儿女离家,生命尽头,婚姻如同一个生命体,有着普遍的规律和周期。而所有的困境不过是在“做一个独立的自我”和“保持一种婚姻关系”这两种欲求中拉锯。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认清爱和婚姻的模式。


婚姻是一种选择,最可贵的不是我们曾经在众多选择中选择了彼此,而是无论过多久,我们在众多选择中依然会选择彼此。


演员陶虹曾说:所有的婚姻都是一场合谋,没有标准模式,只要两个人的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有在一起的道理。


真正恐怖的是,活在别人定制的标准之下,比如传统婚姻观念里的“男耕女织,亲密无间。”


每个人都可以和伴侣一起创造一个你们特有的相处模式,只要彼此达成共识,只要愿意牵起彼此的手往前走。


婚姻虽无定式,但是婚姻的价值却是共通的:在你寂寞的时候,旁边有个人不厌其烦的听你的喋喋不休;在你落魄的时候,他会托起你的下巴,掰直你的脊梁,命令你坚强,陪伴你左右。


杨澜有一段话一直被广为流传:


好的婚姻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


在这场八千里路云和月,冷暖自知的婚姻里,因为一路同行,慢慢生出了侠义与豪情,宽容和慈悲。


这一切,抵过了时光萧索、山河寂寞。婚姻这两个字,提笔容易,想要写完却要用一生的爱与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