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行攝逆旅,謝謝你看我寫景的第10天。

一角翹簷、一扇門簾,數不清人來去往。

一條石板路、一彎青磚道,送不盡人事滄桑。

一挑小軒窗、半合雕花門,看不盡花開花落。


佔地21000平方米的甘家大院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築基於寸土寸金的夫子廟旁,共計九十九間半房屋,現在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小門大院,院裡深深

甘家大院的正門位於南捕廳,僅一人半寬。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門前的小巷路寂寥靜默,唯有梧桐葉打著旋兒飄零腳下。臨街的商鋪門房緊閉,宛若站在全熄舞臺上的歌星,等待剎那的獨束白光,吟唱今夜的天籟之音。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跨進臨街的正門,穿過同樣窄的小門,視力如同廣角鏡頭一攫友恭堂全景。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屋子坐北朝南,三屏堂門內開,屋內傢俱器皿均按明清禮節擺放。時光在這裡寫下注腳,屋頂廣漆透赤,牆壁白裡泛黃,兩邊牆上的家族史在柔光燈下無聲述說百年的風華正茂。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起屋的工匠深諳光影美學,24h的光影湧動被他定格在蔓延牆角的黑影上,浸透門窗的背影上。一旦光滑進這「舞池」,碰上堂前幾尺高的屋牆,就像瞭然舞曲的轉勢,變換步法,撲進友恭堂內,揮散堂內浮動的昏暗。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詩書傳家,墨香四溢

位於大堂後的二進院子,飽含讀書人的愛憐不捨。兩間小房門內展覽著甘福父子歷年收藏的古籍復刻本。真空玻璃櫃裡的古籍,年年歲歲如舊貌,靜靜地躺在帛錦上供後人瀏覽之,誦讀之,忘卻之。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曾經能惹秦淮貢院學子夜以繼日勤筆不輟的文章,如今已被人們淡忘。身處信息富足的時代,讓我們產生比當年熬燈油以繼晷的讀書人幸福的幻覺,殊不知,我們卻被縛於信息的繭房,逐漸迷失自我,丟失發聲的自由。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昔年桐蔭小築不再煥彩,重建的津逮樓瀰漫著荒誕怪異的現代藝術。懂的人要仔細辨別,不懂的人匆匆略過。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曾經坐在樓前攬書聽木葉蕭蕭,下棋談風花雪月的好景已順閣樓前的潭水淙淙流去。獨留露臺上的大爺,隨著收音機裡咿咿呀呀的小調伸腿踢腳。

牆隅之音,非靡之聲

站在二進堂內,前方無數的門堂如同鏡子迷宮,只不過這面鏡子的盡頭高掛著「君子遠離庖廚」的牌匾。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突然,耳邊隱隱傳來一陣小鼓、琵琶、三 弦和著的揚州小調,腳步便不自主的轉入右手邊的小院內。丹楓火紅的正是時節,角門旁的芭蕉青翠依舊。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扣扒著雕花窗望進去,原來是南京白局正在進行音樂合奏排練。穿過說戲人手勢的起轉承合,那巧織雲錦的少女背景浮動變幻,那臺下輕敲掌心的呢喃應和,如同老琴最後一指撥玹,清韻悠長。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坐在壽石軒前的臺階上,仰望著楓葉罅隙裡的天空,葉影在臉上斑駁搖曳。停歇的小調再起,身心也隨它一起飄揚在黛瓦上,遁入巷子裡,溜進小門內,收翅在樹梢上。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循音而來的遊客繞著壽石軒兩圈,不得入門,只好遺憾離去。其實,每到週末,南京非遺館都會在梨園雅韻內開戲,不管是湊巧的遊客還是附近的戲痴,掀起了門簾就貓腰坐在臺下,聽上一曲秦淮小調,以慰屋簷下溜走的無數日光。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戲臺上唱的非遺白局,是演給五湖四海的人看的;院子裡排練的白局,是關起門來唱給甘家大院聽的。早年鐘鼎之家的人聲沸沸,如今已變成沉默大院裡的絲絲竹音,迴旋在屋脊上空,又消匿在一牆之外的車水馬龍里。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這座聞名南京的「九十九間半」大宅院,曾有飽讀聖賢的甘氏族人臨水對飲一大白,也曾有旖旎多姿的花旦唱盡窗前月下,也曾在響徹天際的鞭炮聲裡出嫁迎娶。

南京220年的大院,佔地21000平方米,50%來南京遊玩的人不知道

現在有關南京、有關甘家宅邸的一切記憶都塵封在民俗博物館內,靜待後人的遊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