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追問女兒什麼時候回家過元宵,女子:媽,25人的飯菜我不做


母親追問女兒什麼時候回家過元宵,女子:媽,25人的飯菜我不做

01

家是孩子溫暖的港灣,它讓受傷的孩子有了堅實的依靠。但有時候,親情就像是一把利刃刺痛孩子的心,雖不見血,但早已沒了愛。

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孩子感受到的愛也有不同,父母給孩子的愛能讓孩子印象深刻,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婚姻,她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婚姻。

在大家庭中,家庭成員的付出比例,可以看出一個人在婚姻裡是否有地位。

就比如,父母對子女的愛有偏差,總想著向女兒索取、提要求,而女兒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在家庭裡任勞任怨,卻受不到家人的尊重。家人不尊重她,不理解她的付出,認為她所做的都是理所當然的事。

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假如女人在原生家庭裡不被重視,付出很多卻依舊是家人眼中不起眼的人,那女人的自尊心也會受挫。

在家庭裡,女人會以一種卑微的姿態去“祈求”愛,而付出更多。

女人付出地越多,並不代表在家庭裡有一席之地。

女人想要在家庭裡有地位,就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有原則、有底線,懂得拒絕,才能獲得家人的尊重,才能在家裡有地位。

母親追問女兒什麼時候回家過元宵,女子:媽,25人的飯菜我不做

02

過年的氛圍,就是一種團圓的氣氛,帶著溫暖、親情和愛,但是在這樣的氛圍裡,愛的天平失衡,只剩下付出,便會讓人感受不到尊重。

李莉(化名)是家裡的大女兒,從小就被父母教導要好好照顧弟弟妹妹,要承擔起做姐姐的責任,也要懂得為父母分擔壓力,所以她一直是家裡做事的“主心骨”。

雖然李莉為家庭付出了許多,但父母偏愛弟弟妹妹,一直覺得她就應該為家庭付出。沒有結婚前,李莉工作賺來的錢,父母總是想著法的索取,卻無法給予她一份溫暖的愛。

24歲那年,李莉和張梁(化名)結婚了,結婚後,父母卻依然索取著李莉。過年的時候,父母會要求李莉去家裡過年,其實就是想讓李莉為一家人做年飯。

李莉的廚藝很好,也算是被逼出來的,可孝順的她從來不對父母說一個“不”字,也因為如此,家裡每一年的年飯都是由李莉來完成的,甚至元宵節的團圓飯也需要讓她來做。父母習慣了她的付出。

母親追問女兒什麼時候回家過元宵,女子:媽,25人的飯菜我不做

做年飯和過元宵節時,家裡大大小小的人,不是在打牌,就是在玩手機,沒有人幫忙。這麼多年,家裡人習慣了,李莉也習慣了。

每當做年飯的那天,李莉都要早起做一大桌年飯。她每次都會累的吃不下飯,可父母和弟弟妹妹從來不會心疼她,她更像是家裡的一個“廚師”、“清潔工”、“保姆”。

甚至在她懷孕的那一年,她回到家,年飯也還是她做的。她其實偶爾也會覺得很心寒,不想那樣付出,可是,她心底很希望爸媽能肯定她。

李莉的付出家人並沒有看見,總認為這一切都是她該做的,她總是很累卻又不敢反抗,因為“孝”字當頭,她更渴望父母的愛。

漸漸地,李莉不愛回孃家了,因為她感覺只有她被需要時,父母才會對她很親切。但是事後,父母依然無法給予她一份愛和溫暖。

母親追問女兒什麼時候回家過元宵,女子:媽,25人的飯菜我不做

03

長久的不被家人尊重,會漸漸讓一心付出的女人心寒而不願再付出。

又是一年春節,李莉的父母讓李莉回孃家過年。美其名曰是回孃家過年,可事實上,就是讓她給一大家人做年飯。

李莉和往常一樣,回孃家過年,早早的起床做了年飯。在吃年飯時,卻並沒有一家團圓,溫暖彼此的氛圍。

只因為,弟媳懷孕了,沒有胃口,說雞做得太油膩,說肉切得塊頭太大,就引起了一家人對李莉做的一大桌飯菜的負面點評。

而母親也忍不住說了一句:“你自己也懷過孩子,不知道孕婦要吃清淡的嗎,還把飯菜做這麼油膩,你讓她怎麼吃?”

母親的話雖然是無心的,可是卻像刺一樣刺進了李莉的心裡。她的辛苦付出,沒有得到一家人的認可。

一個人在廚房忙碌,其他的人都只顧著自己,烤著火,享受著舒適。只有她在廚房忙不停地轉悠。李莉心裡剩下的是心寒,是無奈。

母親追問女兒什麼時候回家過元宵,女子:媽,25人的飯菜我不做

李莉從孃家回了婆家後,一直對吃年飯時的情景無法釋懷,親情一點也溫暖不了她的心。反倒是在婆家,家裡什麼事都是婆婆搶著做,讓她感覺到了家庭的溫暖。

偶爾,她也會搶著幫婆婆做飯,但是婆婆說:“我來吧,人老了,也就只能給你們做做飯,別嫌棄我做的就行了。

到了元宵節,母親打電話來問李莉:“女兒,什麼時候回來過元宵?”

李莉心裡知道這又是要她回去做兩大桌的飯菜,可她真的是累了。她沉思了一會,對母親說:“媽,不回了,25人的飯菜我不做。每次都是我一個人跑前跑後,沒有一個人來幫我,我在這個家不是你們的保姆。就因為我是老大就要承受這一切嗎?我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我想在家裡過個安靜的元宵節。”

父母對她的依賴,讓她在大家庭中沒有被尊重。

母親聽了李莉的話後,覺得女兒不夠孝順。正要批評女兒,但李莉沒等母親說話,就掛斷了電話。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拒絕了母親後,她的心反而平靜了很多。她不用為了取悅父母,而隱忍著不斷付出了。而李莉,也決定從此以後好好在婆家生活,經營好自己的家庭,不再一味的取悅父母了。

親情其實也需要經營,而“孝順”也是需要被尊重的,而不是親情的“綁架”付出。

母親追問女兒什麼時候回家過元宵,女子:媽,25人的飯菜我不做

04

父母以為的愛在女人看來只是束縛的親情;父母的“理所當然”給了女人很大的傷害,不被尊重,不被理解,這是女人最難以開口的事。

故事中的李莉由於是家裡的長女,被父母灌輸了,要替父母承擔責任的思想。也因為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和肯定,李莉選擇了不拒絕,選擇了付出。

家裡的年飯由李莉一個人做,可家裡沒有一個人來幫助她,不是因為父母相信她的能力,而是父母不尊重她,把她的付出看作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女兒之所以不愛回孃家,是因為她沒有感覺到愛和被尊重。

李莉之所以在元宵節拒絕回孃家,想必也是因為她看透了親情,看透了身邊的親人。無條件的付出,只會讓家人習以為常,更加的依賴。

面對父母的索取和要求,有時也需要學會拒絕,學會樹立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母親追問女兒什麼時候回家過元宵,女子:媽,25人的飯菜我不做

05

在大家庭中,每個人都應該有所付出,更應該尊重其他人的付出。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所有的付出都是因為親情的“愛”,沒有人的付出是理應的,即使是自願的也應該受到其他人的尊重。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其實,經營家庭和親情,也是如此。每個家庭成員都學會付出,學會尊重對方,家裡的氛圍也會更溫暖,濃情。

家是一個追求愛和溫暖的地方,父母對子女的愛需要保持平衡,不能過度的依賴某一個孩子,過度的索取他,忽視他的生活需求和感受。

經營大家庭,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尊重是相互的,付出是平等的,請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END-

今日話題:

你在孃家會做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