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村改造 集體物業簽約流程

集體物業的簽約流程大致和住宅一樣,但由於其權屬性質及受眾人群不同,兩者在簽約實操中亦有所不同。就簽約難度而言,由於集體物業的被拆遷人是村/社集體,而住宅的被拆遷人是房屋所有者,故大家都知道集體物業的簽約難度是比私宅要低的,在實操中亦會先簽約、拆除集體物業後開展私宅簽約工作。

舊改經驗 | 舊村改造 集體物業簽約流程


但在涉及的人群上而言,集體物業的簽約並不比私宅要少,籤私宅一般只涉及房屋所有權人(當然,多人繼承、買賣這些也是不好處理),而集體物業的簽約常涉及村社集體、物業的一手租戶(大租)和實際經營者,有時還可能涉及該工廠的員工,稍有處理不善就容易增加工作難度甚至平白無故增加不必要的支出。

結合集體物業簽約的特性,集體物業簽約的一般工作流程為:提前通知,充分動員溝通→開展物業測量、評估工作→確認圖紙並簽約→資金髮放及物業移交。


一、提前通知,充分動員溝通


開展集體物業簽約工作前,一要做好工作計劃,二要做好人員溝通交流。一般而言,分片區清退是要比整村集中清退要“平穩”的,一來降低了引發群體上訪、周邊租金飛漲導致搬遷困難等社會不安穩因素的產生(同一區域短時間內多次出現警情會使該區域被重點關注);二來也減少了無畏的資金損耗,包括由於清退幾年後才拆除重建的集體物業承租者而引發的提前支付資金產生的資金時間成本耗費,以及大規模集中清退導致部分經營者上訪,政府迫於壓力可能會讓實施主體“花錢息事寧人”,造成不必要的額外支出。

舊改經驗 | 舊村改造 集體物業簽約流程

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少村拆遷實施期間會選擇全村集中清退物業承租者(各種利弊以後自會再行討論),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清退前的溝通準備工作就很重要了。


在村社集體和合作企業確定工作計劃後,首先需提前聯繫簽約區域內物業的大租,提前做好溝通並獲得支持理解;由於歷史原因,不少大租不單純只是物業的一手租賃者,同時還是合建方,從其與村社籤的合同上看,其在一定年限內是擁有地上建築物的所有權的。幸好這些大租中絕大部分都是本村村民,由於承租物業多年甚至與村社幹部從小玩到大,他們與村社幹部亦保持著不錯的朋友關係,故由村社幹部做其思想動員工作往往事半功倍。


但,一方面在村裡做事做久了的人都會有這麼個特性“要爽快、別搞得太麻煩太鬧心”,故不少村社幹部即使支持改造,但他們自身可能不太願意去做大租清退的思想工作,這就需要合作方“有技巧”地和村社溝通,令其明白這是大家的事,越早做好對大家、對城中村改造越好,以此激發其內心動力。


舊改經驗 | 舊村改造 集體物業簽約流程


另一方面,本來安安穩穩做箇中間商,每個月賺租金差價利潤頗豐,現在突然沒錢賺了,大租的利益肯定是受損的,故一來需要在動遷方案中對大租進行一定的補償,不然村社幹部再耗費口舌也是事倍功半;二來大棒也要晃悠一下,讓他們知道,現在政府在大力拆違、河涌整治、嚴抓環保等,趕緊搭上城中村改造的列車能讓你獲得最大的補償,等政府來拆遷就“渣都不剩了”,同時城中村改造是大勢所趨,誰也無法阻擋。


絕大部分大租都是明白事理且懂得判斷“時勢”的,加之由物業所有者(村社代表)出面溝通,在補償合理的情況下,大租還是很願意配合搬遷工作的。在做完大租的工作後,就繼續由村社幹部和大租一起做實際經營者的工作。考慮到大租和實際經營者之間多年的合作關係,多數情況下,實施主體都會選擇按平方數給大租一個包乾價,由大租負責清退所有實際經營者並移交物業給實施主體/物業所有者;但面對比較“貪心”的大租,就需要考慮由實施主體直接支付給實際經營者,雖然這樣村社幹部和一線部門工作人員會比較累,但起碼規避了由於大租兩邊吃而引發新的糾紛。


舊改經驗 | 舊村改造 集體物業簽約流程


實際經營者即目前實際承租物業並正在生產、經營的群體,他們也是此次集體物業清退中受影響最大的人群,面臨著員工遣散/重新安置、設備搬遷、生產空間承租及裝修、證載辦理等諸多煩事;更為重要的是,辦理這個地方更是意味著“產業鏈的斷裂”,像增城新塘的牛仔布產業、白雲區環火車站區域的服裝貼牌生產產業、廣紙區域的紙張相關生產加工產業……這些地方由於多年的市場經濟而自然而然形成了其產業鏈,即使區域內租金遠高於區域外,但迫於產業鏈各環節的相互合作牽扯,各個環節的實際經營者都不願意離開目前的環境。


對於實際經營者而言,“離開不一定代表東山再起,可能是從此退隱江湖了”。故在清退時,一方面需給予合理的停產停業補償費,但這筆費用在編制改造成本上報實施方案時是沒單獨立項的,將相關費用納入“不可預見費”中,故真到了清退時可參考周邊改造/徵地村的停產停業補償標準適當進行調整。


舊改經驗 | 舊村改造 集體物業簽約流程


另一方面,也需要給企業足夠的清退時間,在時間段上,一般至少會提前三個月通知,在正式通知前亦可先私下告知並溝通好(但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損害大租收益);在時間點上,儘量不要選擇在春節前後開展清退工作,雖然春節實際的放假時間只有10天左右,但是加上春節前的加班加點趕工和春節後的“萬物復甦、百業待興期”,前前後後加起來一個多月就沒了,那對於企業主來說,找場地、安置員工的事兒就會特別倉促,因此引發的憤然鬧事、上訪也就是在合理之中了。


此外,為提前做好法律風控事宜,一旦貴村確定了開展城中村改造工作,那麼在後續所有涉及集體資產出租、合作業務的合同中,最好增加一條條款約定遇到改造、徵收等事宜,出租方與承租方的責任與義務,以及涉及的相關費用如何分配等。雖然有時基於實際問題的解決,這些條款不一定真正能執行(保障權益),但,還是總比沒有的好,且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尊重契約精神的。


舊改經驗 | 舊村改造 集體物業簽約流程


二、開展物業測量、評估工作


由於集體物業屬於集體資產,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大家的、大圍事”,故村社股東對其測量並不非常在意,一般由社長、村代表帶隊去測量就好,只要面積大致沒問題、不涉及集體資產的流失,大家也就不會去深究了。但若是合建物業,大部分情況下,與村社的合建合同裡會約定資金方(簡稱合建方,也是大租)暫有物業結構款分成的大頭,故這部分的集體物業測量時,一般是大租和村社幹部同時帶隊,大租會對尺寸對得很仔細,常常也是以釐米級單位進行核對的。


另外,對於一些特殊的物業需給予評估補償。例如,裝修較好的大型商業等需視情況進行裝修評估;由於村內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但是大規模生產需要大量用水、用電,故很多村社會分區域建有泵房、電房等設備用房,有些多層物業還會另外加建電梯,這些都可能需要進行設備評估。故在開展集體物業清退工作時,由於從開展實地查勘到出具評估報告少則需要一個多月,多則數月,故需儘快聯繫評估公司,就需評估的物業、設備進行評估,以面影響物業簽約工作。


舊改經驗 | 舊村改造 集體物業簽約流程


三、確認圖紙並簽約


與住宅稍微有點不同,由於合建的集體物業所有權可能同時涉及村社集體與合建方,故這部分物業的圖紙確認以及簽約需要雙方一同簽訂;而對於合建合同已過期或完全由村社集體自建的物業,由於其完整的所有權已歸屬村社集體,故拆補合同可不涉及大租。


當然,對於合建物業拆補合同的簽約方式,具體還是視各司法務部門要求為準,從政策層面來說,這些合建方是需要村社集體自行補償處理的,合作企業回遷的這部分集體物業價值其實就給村社集體清退、拆除集體物業的包乾價;但實際上,補償不到位、人情也沒味,搬遷補助這些還是小數,納入不可預見費還是包得住的,但對於合建方的建構補償,一條村下來隨便都要幾個億,具體這筆賬怎麼平衡,就需儘早談判好了。


舊改經驗 | 舊村改造 集體物業簽約流程


四、確認圖紙並簽約


這一部分只需按公司規定執行就好,但需注意的是,由於實際經營者及部分大租並非本村村民,而部分大租在多地可能都有物業,故最好讓其先簽收據後付款,避免到時被財務部門天天追著要補收據。


---THE END--


本文來源自5分鐘房地產精進,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僅作參考。我們尊重原創作者的成果,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非常感謝,支持原創,歡迎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