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猛攻柏林,駐紮它國的數百萬德軍,卻為何僅“觀戰”而不支援?

心絃指間



1945年的德國已經不是那個橫掃歐洲,風光無限的德國了,這時的德國在盟軍的打擊下,節節敗退。到1945年2月,東線的蘇軍的前鋒已經達到離柏林只有六十公里的地方,西線自諾曼底登陸後,盟軍進展也較為順利,解放了大片地區,推進到距離柏林還有五六百公里的地方。

面對這樣的局面希特勒採取西線穩定防禦,東線防禦中反擊的戰略。


德國腹背受敵,但德國曾經佔領大半個歐洲。雖然已經失去大片佔領區,但這時在意大利、捷克、匈牙利等國仍然駐紮有大量德軍。

在波羅的海三國依然有近30萬德軍,只是缺少船隻無法運回國,再加上希特勒認為這些德軍留在那裡,就像一把尖刀插入蘇聯背部,隨時可以反擊蘇聯。在意大利和巴爾幹地區仍有40萬的德軍,由於路途遙遠一時無法回援。在捷克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當時仍有90萬人,雖然部隊被打殘了,但人員實力還在,而且離得近,是不錯的回援力量。由於希特勒迷信那句名言:“誰控制了布拉格,誰就控制了歐洲的中心!”因此希特勒命令中央集團軍死守捷克。

所以德軍看似數量龐大,由於受到盟軍的牽制,以及希特勒制定的穩定西線,在東線防禦中反擊的戰略影響,在柏林戰役期間,並沒有回援柏林。


當時希特勒在柏林附近組織了80萬人的防禦力量,從奧得河到尼斯河地區構築三道縱深20—40公里的防禦地帶。希特勒希望藉助這樣的梯形防禦,一步一步的消磨蘇軍的士氣,從而使蘇軍疲憊,最後再給蘇軍迎頭痛擊。

希特勒本意是想將柏林戰役,變成德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從此扭轉戰局,然後再通過駐紮在各地的德軍進行反攻,奪取最後的勝利。

這個想法看似很好,但實際執行起來就很困難了,當蘇軍探知德軍在柏林的防守兵力約80萬後,蘇軍就集結了250萬的兵力,經過精心準備一舉突破了德軍的防線,佔領的柏林。
所以無論德國怎麼折騰,都不能挽救失敗的命運。


好奇而已716


既存在客觀上的不可能的情況,也有德軍主觀上不願意的原因,除了在戰前就已經部署到柏林附近的德軍,幾乎沒有任何其他部隊在戰役期間向柏林進行增援,即便連距離柏林最近的第12集團軍也根本沒有試圖向柏林進軍,去解救他們的元首。該集團軍在向東進攻解救出被蘇軍包圍的第9集團軍殘部後,便逐步向西且戰且退了,根本沒有向北進軍柏林。連距離柏林最近的德軍都沒有服從元首的命令增援柏林,其他那些遠達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德軍就不可能前來支援了。



當時柏林以外的德軍重兵集團大體有以下幾個,駐挪威的德軍挪威集團軍,這是德軍中最為完整的軍隊了,兵力約有40萬,一直駐守在挪威,直到戰爭結束。當時的德軍總參謀長古德里安則建議將這支部隊撤回來加強東線的防禦,遭到希特勒的拒絕,當時波羅的海還沒有被盟軍控制,德國海軍表示有能力將這支軍隊運回國,但是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絕,他表示不能放棄那裡的鐵礦石,等到柏林戰役爆發時,挪威的德軍已經不可能趕回來了,也來不及了。和挪威集團軍一樣的處境的是堅守在庫爾蘭半島的庫爾蘭集團軍群,也就是之前的北方集團軍群,這支軍隊尚有20餘萬人,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也是古德里安極力要求調回本土的,不過同樣被希特勒所拒絕,而且隨著德軍北部沿海地區的丟失,已經沒有可能運回這支部隊了。


事實上整個東線都遭到蘇軍的進攻壓力,蘇軍並非只在柏林方向發起了進攻,蘇軍的進攻是全面的,在南方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同樣遭到蘇軍的猛烈進攻,幾乎無法做任何大範圍的機動。遠在意大利的德軍G集團軍群也被盟軍所牽制,而且他們也沒有燃料返回柏林。德軍基本上已經完全喪失了後勤補給能力,本土作戰的部隊大都依靠原有的軍用倉庫在進行堅持,尤其缺乏燃料,已經喪失了機動能力,任何部隊撤離前線都將造成無法彌補的缺口,進而導致戰線崩潰。溫克的第12集團軍之所以能夠轉向東線作戰,完全是由於西線的盟軍已經停止了進攻,而西線的主力B集團軍群已經被盟軍殲滅,如果不被殲滅,這可能是唯一可以用於解救柏林的德軍集團軍群。


戰爭打到1945年4月份時,誰都明白戰爭早已經失敗,任何抵抗已經沒有意義了,但是迫於希特勒的強大壓力,德軍不得不繼續實施抵抗,他們都在等待希特勒的死亡,只要希特勒一死,德軍將領幾乎立刻會選擇投降,停止這毫無意義的戰爭。他們何必去違心的解救他們的元首呢,每個人心中都在想早點結束這場戰爭,那麼回援柏林只會讓戰爭繼續延長,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被包圍在柏林的希特勒當時已經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連近在咫尺的第12集團軍都控制不了了,該集團軍司令溫克將軍認為進入柏林無異於送死,還不如堅守現有的防線,為德國難民的西撤爭取時間,他們現在完全是為了德國的未來而戰,而不是為了希特勒,這應該代表了當時絕大部分的德國指揮官的心聲,戰爭已經結束了!


戰略論


一個國家的軍事行動,是不可能圍繞著一個國家的首都進行的,那樣的話,即使一場戰役打贏了,最終的結果還是輸掉戰爭。此外,德軍並不是沒有回援的軍隊,但是進攻柏林的蘇軍,是不可能讓德軍救援成功的,都被蘇軍牢牢地阻擊住了。

在1945年4月,在蘇德戰場上,蘇軍各部隊牽制了德軍共214個師又14個旅。而且這些德軍部隊已經被蘇軍分割包圍,幾無回援的可能性。尤其是當時非常重要的東普魯士的東普魯士的德軍,已經被多路蘇軍圍的水洩不通。

而當時在西線與美、英軍作戰的德軍,只有60個缺編且裝備不齊的德國師,僅僅有約200輛坦克,並且被盟軍牢牢牽制著。而位於巴爾幹地區的德軍,則早已經陷入了南斯拉夫游擊隊所發動的游擊戰爭的泥潭,想要迅速抽身回防也是不現實的。

當時德軍面臨的處境是英美蘇三個國家的合圍,在任何一個戰線上都是苦苦支撐,盟軍字當時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如果大量德軍回防,結果只能是英美盟軍也會加入到圍攻柏林的會戰之中,顯然對德國是更加不利的。

所以即使有能力回防的德軍,也沒有大規模回防,為得就是是在外線拖住更多的盟軍,為柏林爭取一線生機,實現希特勒西線防禦,東線逐漸反擊的戰略構想。若是在西線設防的德軍回援,那麼西線的盟軍也會突破德軍防線,整個德國也就完完全全沒有任何翻盤的希望了。

而且重要的制空權掌握在盟軍手中,如果當時在外線的德軍全部回撤,很可能的結果就是在路上大規模行軍的時候,被盟軍優勢空軍力量打擊,就算不全軍覆沒,能到柏林的能有多少人,要知道蘇軍進攻柏林的可是有260餘萬人,若沒有幾十萬人規模的德軍,也只是杯水車薪。

距離柏林較近的部隊,被大量盟軍牽制,想回防而不能回防,其實他們的作用也就是防止盟軍進攻柏林,也就算是在保衛柏林。而其他還擁有較強戰鬥力的德軍,駐守挪威的挪威集團軍、駐守庫爾蘭的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一部,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何況還要穿過那麼深的蘇軍佔領區,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除了以上盟軍為德軍回防設置的種種阻礙之外,德軍部分高層指揮人員也不願再服從希特勒的指揮。當戰爭打到1945年4月的時候,戰爭態勢已經非常明顯了,德國已經沒有了翻盤的可能,此時的德軍高層,都已經在為未來戰爭結束思考,在柏林會戰中,知道必敗,也就沒了戰鬥下去的動力。

而德國當時不僅補給全無,士氣也早就的跌落到了谷底,而且真正能作戰的部隊也為數不多了。其實德軍最後的幾百萬軍隊,也是水分偏多,即使有一部分軍隊能夠回防,也是於事無補不。

蘇軍對於拿下柏林,是勢在必得,德軍不論在柏林再增加多少軍隊,也改變不料德國被攻佔的結果。因為德軍的實力,相較於蘇聯已經有著非常大的差距了,更不用說與整個盟軍對抗了。


狼君歷史


這個怎麼說呢,雖然德軍賬面上還有五百萬的軍隊,但此時德軍真的是強弩之末了,由於44年盟軍登錄法國,就註定了德國的失敗,至45年4月,德國為了柏林保衛戰,集結了120萬軍隊(還有90萬一說),具體的數字沒有意義,德軍裡真正有作戰經驗的部隊不會超過40萬,剩餘的全是臨時徵召的所謂“人民師”,這就是民兵部隊,保衛首都的部隊尚且如此,在西線的部隊更不用說,希特勒在45年已經精神錯亂,把最後的精銳黨衛軍調到匈牙利,進行最後“春季醒悟”行動,最後也被拖在了那裡,根本沒有能力馳援柏林,後期柏林被蘇軍合圍,柏林的守軍連突圍都沒成功,更沒有部隊來解救了。







輪子上的旗梹


1945年,對德國人民來說,是個悲慘之年,蘇聯,英國美國士兵攻打了柏林。納粹曾經暢享想要統一世界,雖然1939年他們閃擊波蘭,然後拿下西歐,離這個夢並不遙遠,但是,一戰戰敗,他們又萌生了幻想,打響了二戰。柏林打響了戰爭,他們卻不管,是因為在希特勒的構思總,他要將柏林戰役,變成德國斯大林格勒戰役,當蘇軍疲憊是,反轉局面,以至反敗為勝,但是,在當時德軍想要回防很難。


軍事愛好者Military


那裡來的數百萬大軍,要是還有那麼多部隊早就大反攻了,所謂的部隊也是㓜想出來的更本木有什麼實力的部隊,老百姓能叫部隊嘛,過去就是死,另外德國後期木有石油了,煤變油一年才4萬噸左右,都要給飛機,坦克用的,步兵只有二條腳,另外盟軍是各個方向攻擊德國的,你這邊一走,人家那裡打過來了,而且是追著你打,你的損失要比防守大N多倍了。最後德國人不傻,打到這裡大多數人看清楚了,納粹是害了德國,不是救德國的,人家不想再打下去了!!!


samruanqiqi


“這個民族已經證明自己是弱者,而未來只屬於強大的東方民族。不管怎樣,戰後苟活下來的只會是些劣等人,因為優秀人物已經戰死了。”面對蘇軍強勢進入德國,心力交瘁的希特勒陷入絕望,話語都帶著暗黑色彩……

▲圖為希特勒

進入1945年,德國的戰爭資源已經接近枯竭,7900萬人口(包括德國、奧地利、蘇臺德地區)中徵兵額高達1700萬,相當於40%的男人被送上戰場。儘管德軍裡充斥著老人、少年,但是他們依舊拼命抵抗東線蘇軍,主要是他們怕蘇軍對德國人殘暴復仇。

4月16日,蘇聯猛攻柏林,希特勒相信至少有3支德軍部隊在趕來“勤王”。實際上,只有新組建的第12集團軍在奮力開赴柏林,其指揮官是忠誠的文克將軍。希特勒說指望的其他部隊大部分已經逃亡西部,準備向盟軍投降,而不是北上解救柏林。

文克將軍從易北河朝東北方開進,由於戰車匱乏、裝備短缺,尤其缺乏油料,4月29日在柏林西南20公里處陷入困境。顯然,希特勒已經盼不到援軍,柏林註定守不住。那麼,駐紮他國的幾百萬德軍,為什麼不回援柏林呢?

▲德國黨衛軍

當時德國的海外大軍團,部隊具體人數僅供參考,大體主要有以下幾個:捷克斯洛伐克駐紮著中央集團軍的90萬人、南斯拉夫駐紮著E集團軍的40萬人、北部意大利駐紮著C集團軍60萬人,挪威、丹麥駐紮著30多萬,波羅的海地區駐紮著庫爾蘭集團軍25萬人。

近250萬海外德軍裡,至少有100萬精銳部隊,希特勒不但沒有提早調回,甚至還將手頭緊張的部隊派往海外。為保障北歐的鐵礦石資源,挪威、庫爾蘭集團軍沒有被允許回國,等到海軍喪失運輸能力,這些部隊就只能留在當地。其他的幾支海外部隊,要麼受到蘇軍攻擊、要麼受到盟軍牽制,難以有效進行大規模的回援行動。

或許,希特勒還想來個德國式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利用駐紮各地的德軍給蘇軍來個大反擊。從柏林戰役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希特勒並不用心保衛柏林,而是他焦慮於如何保障資源供應。不能粗暴地認為希特勒無腦,實際上因為德國嚴重缺油,大批新式武器、裝備無法投入戰場。

▲奮戰的德國兵

這時候的德國,已經喪失進攻能力,能夠守衛德國本土已經謝天謝地。陸軍參謀長古德里安建議,應該集中一切力量保衛柏林,並派兵收復西里西亞工業區。然而,希特勒去將西線撤下來的最後機動力量——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調到匈牙利,在巴拉頓湖附近發起最後1次反擊。

希特勒的妄想,讓20萬人、900輛坦克斷送在匈牙利,他過去最為信任的精銳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師、希特勒青年團師被徹底擊潰。惱羞成怒的希特勒,對阿道夫·希特勒師的潰敗惱羞成怒,他下令摘取該師所有官兵佩戴象徵自己名字的“A”字袖章,說“他們已經不配享有這一榮譽。”這場戰役的失敗,不但沒有保住匈牙利的油田,還損失大批生力軍。

因此,最後的柏林戰役的時候,面對柏林前線250萬蘇軍,德國國內部隊捉襟見肘、海外部隊無能為力。短短9天后的4月25日,蘇軍完成對柏林城內20萬德軍的合圍,並且城外的德國第9集團軍也遭到合圍的命運。


子屠龍


流氓兔不權威回答。個人猜想當時的德軍並不是在“觀戰”,而是真真的無兵可調(這個可以從反應當時的一些影片上看出,如“我們的父輩”最後一個老兵帶著幾個孩子巡邏的場景)。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兩個。首先來說說第一個猜想:為了應對戰場上對軍的各種手段,部隊會根據任務性質的不同可以細化成很多分支,例如運輸部隊、工程部隊、防空部隊等等。這些部隊雖然也叫部隊,但是由於術業有專攻,戰鬥力往往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雖然有部隊數百萬,但是能拉的出打的贏的部隊並不多。

再說說第二個猜想:二戰時日軍曾經侵略我國,但是由於我軍民的殊死抗爭,將日軍大半部分的精銳都拉在中國出不去,導致了日軍的全盤皆輸。同樣的,隨著德軍的擴張,德軍統治下的國家越來越多,這些被佔領過也都進行過大大小小的抗爭,例如知名的華沙起義。這些抗爭使得德國不得不抽出相當多的部隊在佔領國維持秩序,保障整體的安全。

基於此,德國分不出更多的軍隊參加柏林保衛戰。


流氓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德國依靠著先進的作戰思想,一路勢如破竹攻佔了大半個歐洲。然而在面對戰略縱深較大的蘇聯的時候,德國卻陷入了持久戰的泥潭。隨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結束,德軍在蘇德戰場上戰無不勝的時代一去不返,蘇聯軍隊開始逐漸掌握戰場主動權,很多被德軍攻佔的地區,都被蘇聯軍隊重新奪回。

到了二戰後期,英美兩國實施了諾曼底登陸,德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絕境。在英美蘇三國的夾擊下,德國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翻盤的希望幾乎等於零。不過希特勒一直都沒有放棄勝利的希望,在蘇聯大軍威逼柏林的時候,希特勒還幻想著重演一次德國版本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讓柏林成為二戰的新的“轉折點”。希特勒的理想很難能夠變成現實,德國在柏林戰役期間聚集了80多萬軍隊,而蘇軍的人數超過了德軍的3倍。

而且此時的蘇聯軍隊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德軍在數年的消耗下,反而喪失了大量的精銳。其實在柏林戰役開打的時候,德國還有數百萬的軍隊駐紮在各個戰區,如果德國把這些軍隊調回來,戰爭的結局也許會發生改變。然而戰場的局勢卻不允許德國撤軍,在柏林戰役時期,德國的大部分部隊都被數量更多的蘇軍和英美軍隊咬住,如果這些軍隊撤離戰場,那麼德國肯定會全線崩潰。

而且希特勒想要依靠著柏林戰役的勝利重新扭轉局勢,假如所有的部隊都撤離了作戰區域,前來支援柏林戰役,那麼希特勒將沒有人手進行反攻作戰。事實證明,希特勒的這一決定非常的錯誤,在柏林被蘇軍攻克後,德國被迫向盟軍投降,數百萬德軍都成為了俘虜。如果他們參與柏林戰役,德軍也許能夠多撐一段時間。


軍武小咖


德軍都知道大勢已去,都搶著想向西方盟軍投降,都知道落入蘇軍手中,下場是什麼?當時西方盟軍勢如破竹,大多是德軍主動投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