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為什麼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

劉秀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是事實,但藉此將劉秀批評一頓,尤其是糾結於豪強兼併,則多少有些牽強附會了。試問,歷史上存在感更高的曹操、劉備、孫權在政治上又有什麼改弦更張、流芳後世之舉。


歷史著名統治者中,劉秀也許並非最完美的,但的確是黑點最小的。當然,一些批評者可能認為,劉秀甚至要為五胡亂華、安史之亂負責任。(別笑,真有人是這樣認為的,原因解釋說劉秀將地方兵權歸於行政權,進而導致中央對地方控制減弱。)


劉秀為什麼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

劉秀肖像


為了照顧這些批評者,我們換一種更為公允的說法:在大眾能夠感知的範圍內(不用分析原因就能判斷是非),劉秀是歷代著名統治者中黑點最小的。


也就是說,你要想黑劉秀,你要寫很多字。其他人,一句話就夠了


借用《三國演義》裡的話 ↓

玄德曰:“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

童子曰:“我記不得許多名字。”

玄德曰:“你只說劉備來訪。”


劉秀為什麼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

三顧茅廬


比如,欺負孤兒寡母的曹操家族、司馬家族、趙匡胤家族,殺功臣的劉邦、朱元璋,弒兄殺弟的李世民。


到劉秀這裡呢?有些批評說劉秀殺功臣。劉秀官方認可的雲臺二十八將一個沒殺,官方不認可的謝躬(我也挺奇怪,居然有人認為謝躬是劉秀的功臣),那謝躬是誰呢?為劉秀立了什麼功。解釋就要解釋好久。


劉秀為什麼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

有云臺二十八將上應“二十八宿”的說法

也有人會說,劉邦也不殺功臣啊,韓信不算功臣,蕭何才算。我就不繼續這個討論了,沒意義。


還有前面提到的豪強兼併,沒有幾百字,這個事情根本解釋不清楚。幾百字的東西想傳播出去,很難很難;想傳播得很廣,更難更難。


同時,劉秀也是歷代著名統治者中,故事性較差的。


一是劉秀得國太順利。劉邦有韓信、李世民有李靖、朱元璋有徐達,劉秀身邊沒有什麼名將。這倒不是說鄧禹、馮異等人不厲害,如是真沒有什麼代表作。另外,劉秀自己的昆陽之戰有很大爭議。


二是劉秀坐穩江山之後沒什麼鬥爭。

劉邦有諸侯國之憂,李世民有兄弟之爭,朱元璋有群臣之爭。


三是劉秀繼承者相對優秀。劉邦是呂后掌權,李世民是太子謀反,朱元璋是太子早亡。就連趙匡胤也還有個斧聲燭影稱場面。


所以,存在感自然就不高了。沒什麼黑點,也沒有什麼故事性,存在感不可能高。


假如歷代統治者在一個班級,劉秀就像是被保送的優等生。除了提到時,說真厲害以外,還能說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