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臺山第一位外國遊客竟是印度人,在山上建比少林寺早160年寺廟


據民國18年(1929年)《河南縣誌》記載,修武縣百家巖上天門山的東峰白鹿山頂曾建有一座佛教寺院,其建寺年代僅次於白馬寺,為後趙石勒時期印度名僧佛圖澄所建。

元極寺建於後趙石氏父子時期(319~351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比建於北魏後期的山陽城內藏梅寺早一百五六十年,比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的登封少林寺早一百六七十年。

根據目前的資料,元極寺是河南境內建寺時間僅次於白馬寺的第二座古老佛寺,也是焦作地區建寺年代最早的寺院,佛圖澄應是到我們焦作傳播佛教的第一位僧人,也是到雲臺山遊覽的第一位外國遊客!

雲臺山第一位外國遊客竟是印度人,在山上建比少林寺早160年寺廟


佛圖澄是個什麼人呢?據《晉書·佛圖澄本傳》、《太平廣記·異僧·佛圖澄》等史料記載,佛圖澄(231~348)原名帛溼,原為天竺(今印度)罽賓(今克什米爾地區)小王的長子,自幼出家。最初在罽賓和鳥萇國(今巴基斯坦)接受小乘佛教學說,後在中國敦煌長期停留,又受大乘佛教般若空宗的影響。

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東來洛陽傳教,時值兵亂,他只好暫避民間。佛圖澄精通醫術、天文、歷數和幻術,傳說他到洛陽時已經一百餘歲,經常辟穀數日不食,能以符咒役使鬼神,能聽鈴音辨別吉凶,曾經把麻油、草灰等物和好後塗於手掌,千里之外的事情都在掌中顯現,就如同對面觀看一般。當時石勒已經進入中原,他的一個名叫郭黑略的大將聞知佛圖澄這個人後,就把他招入家中。

雲臺山第一位外國遊客竟是印度人,在山上建比少林寺早160年寺廟


郭黑略每次跟隨石勒打仗前,都要向佛圖澄預測勝敗情況,結果都很靈驗。這件事很快傳到石勒的耳裡,石勒就把佛圖澄召到跟前,當面試驗他的道術。佛圖澄就取來一隻飯缽,倒了一些水,然後施動法術,不一會兒缽中長出一株光彩奪目的蓮花來,把個石勒看得目瞪口呆,從此就把佛圖澄留在身邊。佛圖澄經常表演一些離奇的幻術(可能就是現在的魔術),石勒逐漸被他所迷惑,由最初的好奇發展到信服再到十分敬重信任,凡事必先徵求詢問佛圖澄的意見,並尊稱他為“大和尚”。

雲臺山第一位外國遊客竟是印度人,在山上建比少林寺早160年寺廟


有一天,石勒的愛子石斌暴病而死,石勒非常傷心,這時佛圖澄手持楊枝走到跟前,一邊用楊枝輕灑清水,一邊口中念動咒語,片刻功夫,石斌竟然漸漸甦醒過來。石勒的幾個兒子更是對佛圖澄信服得五體投地,侍奉他比侍奉石勒還要殷勤小心,石勒的朝臣及百姓自不待言,莫不把他作為真神真佛來供奉,最後發展到天下子民竟然不敢向佛圖澄所在的方位吐唾擤涕。

雲臺山第一位外國遊客竟是印度人,在山上建比少林寺早160年寺廟


由於佛圖澄和石勒父子的倡導,佛教由此在中原大為盛行,佛圖澄四處建寺,中原寺院一度達到893所,修武縣白鹿山元極寺極是他親自倡建的寺院之一。查道光版《修武縣志》,白鹿山“在百家巖上,山勢嶙峋,數笏參天,即天門之東峰也”。

那麼,佛圖澄為什麼要在這樣一個峰高嶺峻、人跡罕至的地方建寺呢?又據《河南新志》,佛圖澄“遍歷名山,至此頓步,遂因峰構寺”。看來他在此建寺並不是平白無故的。他遍歷名山,白鹿山在當時自然也是他遊歷的名山之一。

雲臺山第一位外國遊客竟是印度人,在山上建比少林寺早160年寺廟


其後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清水篇》對這裡的環境有詳細描述:“清水出河內修武縣之北黑山。黑山在縣北白鹿山東,清水所出也。上承諸陂散泉,積以成川。南流西南曲,瀑布乘巖,懸巖注壑二十餘丈,雷赴之聲,震動谷底。左右石壁層深,獸跡不交;隍中散水霧合,視不見底。南峰北嶺,多結禪棲之士;東巖西谷,又是剎靈之圖。竹柏之懷,與神心妙遠;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為勝處也。”

雲臺山第一位外國遊客竟是印度人,在山上建比少林寺早160年寺廟


看來,佛圖澄到此自是心有所悟,在為鍾靈毓秀的天地造化所折服的同時,也在這裡與大自然交流對生命和宗教的感悟。所以,他在這樣一個充滿靈動與神奇的地方建寺,不惟是情理之中,也是他慧眼獨具的理想選擇。

雲臺山第一位外國遊客竟是印度人,在山上建比少林寺早160年寺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