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流亡海外,拿巨資購買一島命名為“康有為”,現狀如何?

寧玉新


“南海聖人”康有為是晚清時期有名氣的政治家、思想家,並且一直堅定著自己的政治立場,是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清朝政府開始四處追捕維新派人員,康有為不得不離開中國,開始了海外逃亡,這一走就是16年。他曾去過很多國家,也在很多地方駐足,但只有1904年來到瑞典之後,他被這裡的環境深深吸引,並且出巨資買下了一座島嶼,並且還在島上建立了中國風格的園林建築,這座園林被題名為“北海草堂”,大概是康有為海外四處奔波,對於中國有著很深的感情。他在這裡生活了三年,1907年離開。

相信大家都難以想象,一個被迫出逃海外的人,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資金去購買一座島呢?當初康有為買下這座島一共花了兩萬八千克朗,後期又進行了修繕,大約花費了7999克朗,雖然所建園林的面積並不是很大,但裡面的裝修以及傢俱的配置都很奢華,可見康有為非常有錢。當初康有為在國內的時候並不富有,尤其是早期在北京的生活更是一度拮据,由於他屢試不中,所以就到處借錢。日本人小田切壽曾任駐上海總領事,他在報告中提起過康有為,說他流落上海之後,日日挾妓不與錢,成為他人笑柄。因此不難惹人疑惑,一個在國內生活都不能稱得上滋潤的人,如何有雄厚資金在海外購島,並且周遊各國呢?


不妨看一下他的資金來源,1898年康有為逃去日本,同年3月他來到溫哥華,並且在這裡建立了保皇會,繼續他的政治生涯,還通過發行股票來招募更多的資金。此後他周遊世界、過著奢華的生活,所需費用都是來自於海外華僑為保皇會捐助的資金,那些海外華僑原本一腔熱血,想要挽救祖國於水火,沒有想到的是卻被康有為用來揮霍。康有為也曾通過投資賺錢 ,1906年他在墨西哥期間,就用華僑捐助的資金在地產行業大賺一筆。他所建立的保皇會在北美、中美、南美、澳大利亞等地區都設有分會,已經招募會員多達百萬人,所以保皇會的資金數額應該很大。

康有為被稱為是真正踐行“睜眼看世界”的人,也是我國近代歷史上在世界行走最廣的人,從1898年開始,一直到1913年他回到中國之前,這16年的時間,他先後經過了三十多個國家以及地區。1908年康有為還曾邂逅過北極光,在那個年代能夠有幸到過北極也著實令人羨慕。


領略了多國美景,見識了各國風土人情之後的康有為,只有在瑞典想要留下居住,他建造的中國園林可供十餘人居住,在經過了百年之後,這座無名小島因為康有為留下的足跡而有了名氣。雖然他所建造的園林建築已經不復存在,但是仍然可見一些斷石殘垣,目前這座島嶼已被當地政府收回,不過在那裡的華人們還是親切的稱它為“康有為島”。來到這裡的遊客,總是會去島上走一走,被寒風侵蝕之後的北海草堂已經看不到什麼蹤跡,但這裡儼然成為了遊客們一定要去的旅遊勝地。


籬上青說歷史


康有為島還是那個島,房子也還是那一個房子。只不過這個島,他現在既不屬於康有為,也不屬於他的後輩了。


雖然說,當年康有為他是花費了很大的代價才把這一個島納入自己的財產當中,而且還在這裡住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養了不少的女人,悠哉悠哉,但是終歸有一天,這座島被他的所屬國家給收了回去。

當然,這個時候康有為已經死了。實際上他康有為買下這座島,其實也不算什麼。雖然說用的是自己的錢,但是實際上也不是自己的錢。


這麼說應該是合適的。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逃往日本之後,實際上應該就是一個乞丐。只是比起那些拿著碗蹲在路邊上的那一些人要高級一些罷了。

他有著自己的名頭,還有著團隊。打著保皇黨名義,在除了大清國以外的地方四處要錢。然後,這一些錢不知道有多少是流入了他自己的口袋。

而大清朝呢?還是亡了,皇帝呢?也就這樣消失了,而且還是徹徹底底的消失。對於康有為來說,這就是最大的一個諷刺。


一寸三分


常人的印象中,流亡海外的人日子過得是很辛苦的,衣不蔽體、居無定所,而康有為是個特例,不僅奢華無度、而且康有為還在不同的國家娶了4個老婆,62歲的時候還娶了一個18歲的姑娘作妻子,這和康有為本身倡導“一夫一妻制”的理念頗為不合,可謂是打臉的最高境界了。

康有為在瑞典買了一個島,用來當行宮

1904年,逃亡6年的康有為風光無限,周遊列國,用他引以為傲的演講本事,打著“團結海外500萬華人 ”的口號,過著奢華無度的生活。


來到北歐的瑞典,康有為看到這裡風景優美,斥巨資2.8萬克朗買下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的沙丘巴登(意為鹽湖浴場)地區的一座小島,命名為“康有為島”。

並在上面建造了中國式的園林和一座行宮,命名為“北海草堂”,在此夜夜笙歌,度過了三年美好的時光。可是1907年康有為離島之後,便再未回來,康有為島便慢慢的荒廢了。

100多年過去了,瑞典早已收回“康有為島”的所有權,畢竟大清都亡了。但當地華人仍然喜歡叫這個島為“康有為島”,足見康有為的影響力。

康有為作為一個逃亡的人,哪來的錢?

康有為流亡海外之後,自稱是帝師,擁有光緒皇帝的密詔,可以自行分封大臣,卻從未示人。憑藉著西方媒體中對於“清國維新變法”的寥寥記錄,康有為在海外華人界有著不凡的地位。

所以一到加拿大就受到了當地華人的追捧,在加拿大成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建立了“保皇會”,又名中國維新會,意圖聯合海外500萬華人,共同維護清政府的統治,並施行變法維新。可是康有為後來的所作所為似乎並沒有表現“保皇會”的宗旨。

保皇會是個很奇怪的組織,會規中明確規定“只要入會的,捐美洲銀一圓(也有說是兩塊的)”,入會就得交錢,和今天傳銷的性質差不多。

“捐萬元以上的直接授予爵位,子孫可以襲封;捐五千元以上者,破格封爵”;

“能救皇帝的,平民百姓也可以當丞相”……

這樣滑稽卑劣的規定簡直是司馬昭之心,憑藉“衣帶詔”隨意封官斂財,富可敵國。

康有為的納妾之路,一路坦蕩

康有為在開始流亡生活後,起初在日本不受待見,終日戰戰兢兢,被逐出日本,隨後來到加拿大,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春,然後依次又娶了4個老婆。

1、美籍華人何旃理:1907年,流亡第9年,康有為在美國西部演講,有一位16歲的美國華裔女孩何旃(zhān)理在聽眾人群中格外扎眼,精通四國語言,能文能武,比粗通文墨的妻子梁隨覺可差遠了,康有為立刻展開行動,和何旃理(作為三姨太)結婚;

2、日籍少女岡鶴子:1911年,康有為帶著何旃理、梁隨覺來到日本,為懷孕的何旃理找了一個16歲的神戶少女岡鶴子做貼身照顧,結果,沒多久,康有為就和岡鶴子搞到了一起。終於一份厚禮,和岡鶴子結婚;

3、主僕一同娶,中國少女廖定徵:1914年康有為帶著梁隨覺、何旃理、岡鶴子回到中國上海,次年何旃理去世了,康有為大哭焚香祭拜,還請徐悲鴻為妻子畫像。於是為了紀念何旃理,康有為火速迎娶了何旃理的貼身丫頭廖定徵作為第五房太太,可能是愛屋及烏;

4、中國少女張阿翠:1919年62歲的康有為在杭州西湖泛舟,無意發現一個浣紗的女子張阿翠,家境十分貧寒。康有為大喜,迅速提親,娶了18歲的張阿翠,並改名為張方,作為第六房姨太太。此事張阿翠的年紀比康有為的很多兒子都小。

諷刺的是,早期康有為和梁啟超曾作為“一夫一妻制”的發起人,在中國大肆倡導,可自己……。

康有為前半生所經歷的“戊戌變法”讓他名聲大噪,在中國的歷史課本上也一直是“絕對正面”的光輝形象,但是長大後,多瞭解康有為的後半生,發現康有為也是為了追求“名和利”。

在1911年聽聞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康有為撰寫了《救亡論》《共和政體論》,明確反對共和政體,提出“虛君共和”的政治主張。畢竟清朝皇帝是他的後臺,他也是憑藉光緒帝的名號在海外封官斂財的,如果共和了,就沒人當自己小弟了。

無論怎樣,康有為作為百日維新的領導者,在時代的潮流中,逆流而上施行變法,這份情懷值得讚賞,但是其為人便不及他的徒弟譚嗣同了。

史味人生


“康有為島”的由來及現狀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康有為逃亡國外,於1904年,來到北歐的瑞典,立刻被這裡的風情所吸引。康有為在遊記中寫道:“瑞典百千萬億島,樓臺無數月明中……島外有湖湖外島,山中為市市中山……欲徒宅居之。”



據史記載,康有為買此島花費2.8萬克朗,又花了7999克朗進行奢華裝修。當年的瑞典報紙這樣描述“房屋雖非廣大,但約可供十人居住,而且傢俱及裝飾極其豪華,似乎頗為富裕。”

結合當時的世界經濟水平,有人統計,當年康有為買島費用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億美金,這是個令人目瞪口呆的數字。

這所小島被當地華裔稱為“康有為島”,它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東南15公里處的富人區海濱小鎮沙丘巴登(鹽湖浴場的意思)。



康有為在這島上建造了房子後,詩意盎然地將它命名為北海草堂。據記載,康有為是第三個登上瑞典國土的華人,他一到來,就這麼一個大手筆,著實讓當地人大吃一驚。

康有為雖說是買了此島,估計是“租”的形式,因為這所島沒有能傳給他的後代。現在,島的所有權早就屬於瑞典政府了。




康有為……

康有為,既受到傳統文化薰陶,又接受西方立憲思想,自以為找到救世良方,但他沒有看封建體制根深蒂固的弊端,更沒有看清時局的複雜。

那時的晚清已經病人膏肓,不是你康有為改良就能改變的。他既想革命,又想保皇。

康有為也是一個空想家,他在《大同書》裡構思的社會是,無私產,無階級,人人相敬,世界可以是人人平等的人間天堂。

康有為是一個一本正經忽悠全世界的人,他拼命推行一夫一妻制,自己卻妻妾成群。但凡遇見了自己喜歡的姑娘,想盡辦法也要將這位女子娶回家,因此在康有為離世之前,身邊總共陪伴了六位佳人。1917年的時候,康有為已經62歲時, 娶了一個年僅19歲的姑娘,後來他為姑娘取名張光!

康有為早期被後人認為的先進思想是,聯合一些讀書人“公車上書”,後來影響光緒帝企圖推行維新變法------即著名的“戊戌變法”。對於“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史上褒貶不一,每個人心中也自有定論,這裡我不想做討論。

但“戊戌變法”被老慈禧打壓胎死腹中後,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但康有為在老慈禧下手前,卻成功逃到了香港。此後,康有為的流亡之路可謂逍遙自在,說神仙遊也差不多。有人統計,自1898年他離開,到1913年12月1日回國,期間他足跡遍佈31個國家,60萬公里行程。妻妾成群、兒女滿堂、富甲天下。世界上很多地方有他的房產,而最為人熟知的是他在瑞典買了一個島----“康有為島”。

康有為的大量錢財從哪裡來的呢?

支撐康有為奢侈愜意生活需要大筆的資金,一個流王海外的“落魄”之人,錢從哪裡來呢?康有為很“聰明”,可謂“生財有道”。

據說,康有為的最初財富來源於一個大謊言,就是所謂的“衣帶詔”。此“衣帶詔”是光緒帝寫給““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銳的,上面有“爾其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及諸同志妥速籌商”等語。後來康有為說,是他受此“衣帶詔”。他以為詔書上提到的人都已死去,死無對證。但想不到的是,楊銳被殺後,他的兒子楊慶昶趁扶柩回四川,縫到四川舉人黃尚毅的衣領中,帶回老家,後來又拿出來。皇帝的手書,是鐵證,偽造不了。“衣帶詔”之事大白於天下。但是康有為逃到海外後,以“衣帶詔”向世界各地的華人籌款,斂了很多財。


但靠“衣帶詔”籌的款,相比於他奢侈生活所需鉅款只是杯水車薪。他的鉅款主要來自於“保皇會"的會員投資。

康有為在加拿大成立“保救大清皇帝會”,簡稱”保皇會“,在全世界招募會員,會員入費要交會員費。會員費最低為美洲銀一元;並許以子虛烏有的成功後的封爵拜相、開礦權等等,吸引更多人投資。

捐給保皇會的錢越來越多,康有為信誓旦旦地說,這些錢一定用在刀刃上,為大清的江山作出貢獻,為四萬萬之百姓謀福祉。但是在他手中的錢,全部用於開公司,這些公司遍佈世界各地,這些公司的控制權在康有為手中,康有為從未向股東公開過帳目,這些公司實際上成了康有為的私家財產。



康有為的晚年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民國二年(1913年)以母喪歸。康有為去國時是一個進步的維新運動領袖,回國時卻是一個保守的人了。他主張“以孔子為國教,配享天壇”。

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軍閥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然而不久,他們被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打得落花流水。康有為遭通緝,潛逃上海,此後長期隱居茅山。

1927年3月29日,康有為在青島,去廣東同鄉家裡作客喝茶,回家後喝了一杯檸檬紅茶,接著肚子劇痛。被診斷為食物中毒,苟延殘喘20多小時,於1927年3月31日去世,據說死時七竅溢血,屍體不僵。

後世部分名人對康有為的評價

安維峻:“惑世誣民,非聖無法”。

章太炎:“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茅海建:“康有為的言論多有誇張自揚之處,須得處處小心”。


我就是竹韻


那座島自然還在,不過島上早就舊貌無存物是人非,除了當地華人津津樂道之外,幾乎完全就看不出那座島與康有為之間有啥關係。當年康有為購下此島之後,也就住了三年時間然後就離開了,再也沒有回去過,而那以後瑞典就將這座島給收回去了。

雖說當年的康有為是逃亡到海外的,但他過得卻並不差,不僅不差甚至可以說過得還相當好。不同於專心事業不忘初心的梁啟超,更不同於就義的戊戌六君子,康有為離了清土,在海外完全就是瀟灑走一回,在瑞典買島,也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康有為,在清末也算得上是個風雲人物,尤其在其故鄉廣東,也是地方上響噹噹的名人。康有為從小也是非常聰明,五歲就能背誦上百首詩詞,所以周圍人對其也是寄以厚望。而康有為自己,那也是自負得很,覺得自己將來必然能有大出息,能有大成就。

在學習讀書這方面,康有為也是很有意思,那就是學一樣扔一樣,新學一樣就鄙視舊學。他學習了宋明理學後,就鄙棄漢學家的煩瑣考據,而後來又開始沉迷於西方的各種文化。當時清朝江山風雨飄搖,而東邊的日本在改革以後實力越來越強盛,康有為覺得引入西方文化模仿日本進行改革,才能夠力挽狂瀾。


說來也怪,康有為連年科舉卻連年不中,屢屢落第,這種情況下康有為直接就撂挑子不考了,直接在老家進行講學,宣揚西方文化。康有為的名氣也是越來越大,他也得了個“康聖人”的名聲,而甲午戰爭中清廷慘敗,也就牽扯出了後來的公車上書與戊戌變法。

不過只會紙上談兵的一群讀書人,加上個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自然不是慈禧等人對手,變法還沒百日就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黯然收場。

光緒二十四年,光緒帝被幽禁瀛臺,慈禧太后再次垂簾,譚嗣同等人被斬於菜市口,而康有為躲過一劫,匆忙逃到日本。之後清朝交涉不準日本留下康有為,而日本贈送了康有為經費,讓其橫渡太平洋,康有為開始了他的“環球旅行”。


康有為雖然科舉屢屢不中,變法的那一套也多屬於假大空不切實際,不過後來他的經歷證明了,他是個經商奇才,要是在戰國時期,他應該叫做“縱橫家”,靠一張嘴吃遍八方。康有為抵達美洲以後,先後遊歷墨西哥、加拿大等國,謊稱自己有光緒帝的“衣帶詔”成立了“保皇會”,開始了瘋狂聚攏財富的進程。

康有為假稱自己有光緒帝衣帶詔,然後利用海外華人們的熱情畫大餅,以“事情成功以後給予封爵富貴”為誘餌,讓很多人交錢進入保皇會,到了後來就直接明碼標價了,交多少錢,將來就獲得多大的封賞。在如今看來,康聖人的這種把戲實在有點拙劣,可在那個信息不暢的時代,加上康有為的名氣,倒還真騙了很多人。


原本康有為斂財的說辭是,將這些錢用於支持變法,用於清朝的強盛,然而實際上那些財富進了康有為的腰包,都被其用於個人消費與投資。康有為也是挺有眼光,在加拿大、墨西哥等很多地方大力投資房地產,而且還大獲成功。如此一來,康有為憑藉著其三寸不爛之舌還有獨到的經營手段,短時間內聚攏了數量相當驚人的大筆財富。

這麼多的錢投入清朝的救亡,那不是太可惜了麼,康有為也這麼覺得,所以用所謂衣帶詔聚攏來的錢,康有為花得那叫一個爽。比如,變法中主張一夫一妻的康聖人,先後娶了六個夫人,還有東洋女子,62歲時還娶了個十幾歲的妙齡夫人。康有為1904年抵達北歐的瑞典,深感當地風光旖旎,所以心中很喜歡,於是順帶手在斯德哥爾摩外海買了個島。


“天下山水之美瑞典第一,瑞典山水之美,以稍士巴頓第一,而吾得之。”康有為當時看中了一座叫“稍士巴頓”的小島,將其稱作“避島”,為買島花費高達2.8萬瑞典克朗,又花費近萬瑞典克朗在島上建了一處中式園林,稱為“北海廬”。康有為買島跟買菜一樣,而他在島上住了三年之後就覺得厭倦了,跟他當年讀書一樣,而康有為離開以後就再也沒有回去。

當時涉足北歐的華人極少,康有為是有記載的第三個到過瑞典的華人,所以他住過的島自然也有點名氣。不過康有為離開後,小島就荒廢了,島上的北海廬也就此破敗,如今蕩然無存。後來瑞典將小島收回,如今的“康有為島”只是華人圈的叫法,當地人將其稱作“飯店島”,而這裡也是斯德哥爾摩著名的富人居住區,看來康聖人當年的眼光還真是獨到。


澹奕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郊區有一個小島,名叫“康有為島”。康有為島不僅在當地十分出名,而且是世界遊人的必去之地,算得上是一個世界馳名的旅遊勝地!

這個小島又是怎麼和中國大名人康有為扯到一起的呢?

原來此島是1904年康有為在瑞典時買下的,當時康有為買這座島的時候花了2.8萬克朗,又花了8千克朗進行了建築和裝修。

康有為為什麼跑瑞典去了

康有為等人與光緒皇帝共同主張的“百日維新”令慈禧老頑固有種火燒屁股的感覺,於是在1898年9月21日,慈禧老太后宣佈“臨朝聽政”,光緒皇帝開始了為期十年的軟禁生活,戊戌六君子被抓捕並慘遭殺害。

而戊戌變法的帶頭大哥康有為卻在光緒皇帝的提醒下於9月20日悄悄的逃離了北京城,經過吳淞、香港走海路到達日本避難。

康有為在日本期間表示自己是“奉召外出求救”,並列舉了慈禧的數十條罪過,請求日本、英國、美國等國救助,幫助光緒奪回政權。

1899年清政府向日本交涉,要求日本不得收留康有為。於是日本政府給了康有為一些路費,給送走了。

於是康有為開始了他的美洲、歐洲之旅。1904年,康有為來到瑞典以後立即被這裡的景色吸引了。還比較小資的進行了描寫:

“瑞典百千萬億島,樓臺無數月明中……島外有湖湖外島,山中為市市中山……欲徒宅居之。”



康有為哪來的錢

要說這3.6萬克朗可不是小數目,放到現在相當於十來億人民幣。那一個在外流亡的人哪來的如此鉅款呢?

康有為確實是一個有頭腦的人,也是個不要臉的人。在各個國家流連途中多次進行公眾演講募捐。慌稱自己奉有光緒皇帝的“衣帶詔”,現在在向世界各地的華人尋求幫助。

不知情的華僑們大多慷慨解囊,畢竟康有為也算是轟動世界的正面人物。然而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用來揮霍,康有為又搞了一個“保救大清皇帝會”,在全世界範圍內招收會員。想入會的必須繳納會員費,同時為了鼓勵大家多套銀子,又煞有介事的搞了個許願封官的制度:

“捐萬元以上的直接授予爵位,子孫可以襲封;捐五千元以上者,破格封爵”;“能救皇帝的,平民百姓也可以當丞相”。

活脫脫一個傳銷組織,搞笑的是因為古代通訊不發達,再加上康有為的這張厚臉以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入會並繳納鉅款的不計其數,大概有錢人都想弄個王爺噹噹。

於是大家以為將要用來解救光緒皇帝,推倒慈禧老頑固,為祖國振興做貢獻的錢全進入了康有為的私人小金庫,利用這些錢他又是辦公司,又是搞收藏,掙了大把大把的銀子供他世界各地遊玩和揮霍。光緒皇帝如果知道自己值這麼多錢估計也含笑九泉了……

康有為島和康有為的結局

康有為在島上僱人建起一座中國式的園林,並取了一個文雅的名字,叫“北海草堂”。在上面逍遙快活的過著小資的日子,渾然忘了在北京被軟禁自己號稱要搭救的光緒老鐵。

在小島上住了3年後,康有為終於想起自己貌似還有個什麼會要打理,皇帝老鐵也不知道怎麼樣了,於是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康有為島。離開後因為又要鼓勵會員交錢,又忙著周遊地球探索物種起源,順便看看北極有沒有可能成為營救光緒的根據地,所以再也沒回來過。

1927年3月29日,康有為去老鄉家做客,喝了一杯檸檬紅茶,沒多久就腹痛難忍,最後七竅流血而死。

時過境遷,康有為島早已被瑞典政府回收,島上的園林建築也在時間的摧殘下損失殆盡。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前確實為除舊革新,中國圖存做出了一定貢獻;可是在失敗逃亡的日子裡,他的所做所為卻令人不恥。關於他的一生,章太炎先生的評價最為準確:“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以史勵人


康有為曾用二十七字概括了他的流亡生涯,即“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週大地,遊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這段話沒有體現出絲毫的流亡之意,反而是一種享受與炫耀,花巨資購島只是流亡中的一件小事罷了。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六君子在菜市口英勇就義,清廷四處通緝抓捕維新派人士,作為領袖的康有為並沒有選擇殉道,而是流亡海外避難。與其說是避難,還不如說是周遊列國,這一去就是十六年之久。

此時的康有為四十歲,正值人生的擔當之年。這年十月,康有為乘英國客輪抵達流亡的第一站日本。當時的日本早已得到清廷的照會,要求不得收留康有為。慈禧也派出了特工秘密跟蹤康有為,並伺機將其緝捕歸案。

在一些日本有識之士的幫助下,最終康有為艱難的得以入境日本。在康有為剛到日本之時,革命家孫文也正在日招兵買馬,準備以武力結束清廷的統治。日本當時有意促成維新派和革命派的合作,而孫文也想爭取維新派。

於是在日本人士的聯絡下,康有為多次與孫文商談合作之事。但是康有為堅持保皇的立場,拒絕以革命的方式來拯救中國,雙方的談判不歡而散。在日本逗留了數個月後,康有為於次年春奔赴北美,在加、墨、美三國居留兩年。

康有為首先抵達加拿大溫哥華,華僑馮俊卿幫他在溫哥華購置了房產,裝修一新的房屋取名叫做“廖天室”。這是康有為在海外的第一次置業,此地遍佈島嶼,四周圍有皚皚的雪山。康有為每天登上不同的小島,飽覽北美風光。

在加拿大期間,康有為再度與孫文多次接觸,但仍是無果而終。之後康有為從加拿大來到美國,生活就更加豐富多彩了。他在享受生活的同事,也收穫了一份甜美愛情。一位十七歲的華裔女子何金蘭,被康有為的演講才華所吸引。

(據說這張是PS的)

此女子不但年輕貌美,而且精通英語,是康有為四處遊歷時的最佳助手。於是在朋友的撮合下,四十九歲的康有為與何金蘭喜結連理,當時的康有為已有一妻一妾。二人婚後生有一子一女。七年後何金蘭病世,康有為痛苦萬分。

來到墨西哥的康有為,被印第安文化深深吸引,他仔細的考察了當地的風土和人文。通過考察研究,康有為推測出印第安人可能是中國人的後裔,引起了史學界的關注,這也是印第安人中國說的最早源頭。

康有為在墨西哥僅僅待了半年,便於1902年又移居到印度的大吉嶺。目的就是要與女兒康同壁攀爬喜馬拉雅山,因為大吉嶺距喜馬拉雅山不過八十公里。康有為在女兒的陪同下,攀登喜馬拉雅山南麓,體驗了九天的探險之旅。

康有為遊歷最多的地方就是歐洲各國,他曾七赴法國,八遊英國,十一訪德國,此外還有意、荷、比、西、希等國。1904年,康有為到達意大利羅馬,他在感嘆資本主義經濟發達的同時,也指出其貧富懸殊巨大。

當年年底,康有為來到北歐國家瑞典,他被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風情深深吸引。康有為在遊記中寫道:“瑞典百千萬億島,樓臺無數月明中,島外有湖湖外島,山中為市市中山,欲徙宅居之。”

於是他花了2.8萬克朗買下斯德哥爾摩鹽湖浴場地區的一座小島,又花了7999克朗進行了裝修,並在島上建起了中式園林,取名“北海草堂”。康有為當時確實是喜歡此地,一住就是三年之久。房屋雖只能住十人,但傢俱裝飾極其豪華。

經過百年的歲月洗禮,“北海草堂”早已不復存在,小島也早已被瑞典收為國有。當地的華人華僑依舊習慣將此島稱為“康有為”島。為了籌集和補充遊歷費用,康有為也進行海外投資,墨西哥的投資就讓他嚐到甜頭。

康有為利用華僑提供的捐款,購置墨西哥電車軌道所經之處的地產,這使他淨賺約十萬銀元。他還通過撰寫文章等方式來獲取經費,他不但化解了經濟困難,還每年付給梁啟超和他的家人五千銀元,被資助的人還有很多。

1911年,康有為又從新加坡移居日本,與十六歲的日本女傭市岡鶴子相戀,當時康有為五十三歲。此時正值辛亥革命爆發,二人在上海喜結連理,後來被遣送回國的市岡鶴子臥軌自殺。十年後康有為再娶十八歲的張光,妻妾達到六人。

回國後的康有為,先是赴六君子的就義地痛哭一場,繼而與張勳聯手復辟清王朝,失敗後反覆遊走於國內外。晚年的康有為,在杭州、上海、青島各建有別墅。由於善於經營地產生意,康有為晚年生活是極其奢華的。

康有為在五十五歲以後,每年的家庭花費在兩萬銀元以上。他的家業也是非常龐大,他先後有六位妻妾,六個子女,還有四十多人的男、女僕人。康有為有過圖強變法的宏偉理想,也有過享受生活的晚年人生,他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


野史也是史


康有為是個“坑貨”,坑慘了光緒皇帝,坑死了同事朋友,也坑死了自己的親弟弟。

但是,這廝卻渾然不受影響,一看“風緊扯呼”,便哧溜一下什麼也不顧、什麼也不顧地跑路去了。

不僅如此,他還找人幫他合成了一張照片——康有為、梁啟超和光緒皇帝的合照,然後利用這張合照騙了不少錢。

此外,他還宣稱持有光緒皇帝的“衣帶詔”,詔言“今朕位幾不保,汝可與楊銳、劉光第、譚嗣同、林旭諸同志妥速密籌,設法相救”,他憑此更是賺得盆滿缽滿,快呀,我在想方設法營救皇帝,你們快點捐錢呀!

可實際上,光緒皇帝雖留有密詔,卻是給楊銳的,不是給康有為的,光緒皇帝在密詔裡也沒有提及康有為,這事估計將康有為氣得不輕,你還將不將我當成你的心腹了?這麼重要的密詔竟然提都不提我?

總之,康有為雖然是慌慌張張地逃離北京,匆匆忙忙地逃離中國,可是一離開中國,他便如同魚入了海,好不風流快活。

康有為用一張合成的和光緒皇帝拍的合照和一份篡改後的“衣帶詔”一路行騙,錢嘩啦嘩啦地鑽進了他的兜裡。

錢,是籌到了,可皇帝還救不救呢?

送錢給康有為的保皇派也犯嘀咕了,心裡也懷疑了,康有為呀,你打算什麼時候回去救皇帝?

不急,不急,這事萬萬急不得,沒有萬全的準備怎麼行?

看著康有為手上的照片和衣帶詔,又見康有為這廝說得義正言辭,雖然心中生疑,雖然心中不滿於他的墨跡,可還是不得不選擇相信他。

康有為騙到了錢,也沒閒著,人生處處好風光,既然清政府要通緝我,不讓我待在中國了,那我出去玩玩,看看世界各地的風光又如何?反正又不是自己出錢,反正人傻錢多的人,沒錢了伸手問他們要便是了,畢竟想要營救皇帝那少得了活動經費?

所以,康有為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快活的“公費旅遊”,游完了亞洲遊歐洲,游完了歐洲遊美洲,再多給他一點時間的話,他恐怕能夠完成環球旅行了。

除了游完,康有為還不忘給自己多添幾個人生伴侶,他嘴上雖然嚷嚷著提倡一夫一妻,可是身體卻很誠實。

對於打自己的臉,康有為一點也不覺得疼,更不覺得尷尬,沒辦法,誰讓人家臉皮厚呢?

1904年,康有為高高興興地游到了歐洲的瑞典,瞬間為瑞典“景色”所陶醉,於是大手一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買下了一座小島。

買下這座島花了多少錢,恐怕也只有康有為自己心知肚明瞭,不過,他可一點也不心疼,反正有人上趕著給他送錢。

他不僅買下了這座島,還花了無數的錢在島上修建了一座中國式園林,雖然他也挺享受異國風情,可是在異國修建一座中式園林,也是一種美妙的體驗,美滋滋。

他給這座小島上的園林起名為“北海草堂”,呵呵,還真是一座富麗堂皇的草堂呀......

康有為在瑞典買島,修建園林別墅,難道他要在這定居了?不,他可沒放下自己的野心,只是慈禧可沒撤銷對他的通緝,所以他才不會冒險回國呢!皇帝被軟禁,又不會死,且讓他等著吧。

康有為在瑞典小島享受了很長的一段時光,一直到1907年才離開,畢竟他自認負有使命,所以不能荒廢了自己的人生,拼一把,也許還能爬上高位!

他後來雖然仍然沒能坐上擁有實權的高位,可是卻一直活躍在眾人的眼前,也一直坐著政治的冷板凳,沒人真正重用他。

1927年3月31日,康有為在遺憾中病逝。

康有為自從1907年離開瑞典之後,便再也沒有去過瑞典斯德哥爾摩沿海的那座小島。

康有為離開以後,那座小島上的建築也因此失去了維護,終於在風雨的侵蝕下,變得破敗不堪,最終被人為拆毀。

所以,人們如今再去遊覽這座小島的話,實際上已經看不到康有為曾經在此留下的痕跡了。

不過,縱然康有為離開這座小島已逾百年,這座島卻因為曾經屬於過康有為,被當地的華人們稱為“康有為島”。

康有為島,康有為倒,也頗應景。


寧糊塗


1904年,康有為到達了瑞典,在這裡居住了一段時間後,他認為這裡風景秀麗,是最理想的居住地,所以斥巨資在斯德哥爾摩購買了一個小型島嶼。從此之後,這個島嶼也成為了他一生無數次人渣行為的見證之一。



從“逃犯”到“旅遊達人”,康有為完成了齷齪的逆襲

康有為出生於廣東南海,祖上數輩都是地主官僚,因此到了他這一代也以考取功名為使命。

1898年,康有為成為了戊戌變法的主要推行者之一。在戊戌變法期間,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訪華,這時的康有為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錯了,竟然上書清廷,希望付伊藤博文以事權,讓伊藤博文治理中國。

後來在伊藤博文的蠱惑下,康有竟然認為中、日、美、英應該合邦,同時,清廷應該把中國的軍權、財政大權,以及外交權力全部賦予伊藤博文。

這一行為無異於賣國,最終在清廷保守派的反對下,戊戌變法走到了盡頭,慈禧也囚禁了光緒,並且將維新派官員一網打盡。而康有為卻事先知道了風聲,由上海轉道香港逃往了日本。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雖為逃亡,但實際上卻是旅行。在其後16年的生涯中,他四次橫渡太平洋,八次經過印度洋,九次往返大西洋,還曾經到達過人跡罕至的北冰洋,足跡踏遍了歐、亞、美、非在內的30多個國家。

很多人疑問,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家族的所有資產都被清廷抄沒,他是從哪兒弄來這麼多的資金旅遊的呢?

實際上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詐騙,包括他購買島嶼的錢也是詐騙而來。



康有為的詐騙集資以及瘋狂揮霍

逃亡日本後,康有為又去了加拿大,在這裡,康有為成立了保皇會,自任會長。然後成立了保救大清皇帝公司,開始非法集資,詐騙華僑手中的錢財,其手段卑劣類似於我們現代的傳銷。

入會者需“捐美洲銀一圓,以為本公司支用……公司中捐款,無論多少,將來作為五金煤礦股份。凡捐款萬圓以上,可破格給予世爵,子孫襲封。捐五千圓以上者,有欲承辦開礦工商等事者,皆優予權利,至破格封爵。凡救駕有功者,布衣可至將相。

入會需要一銀元,捐款就可以封爵,甚至可以世襲。後來據張之洞上奏清廷,康有為的保救大清皇帝公司,至少擁有六十萬洋銀的現金流,每年的電報費用就超過了十萬洋銀。



加拿大成功詐騙後,康有為又把分公司開到了香港、日本、新加坡,但凡有華僑的地方,康有為一個也不放過,為的就是爭取多騙一些華僑。

就這樣,康有為打著愛國、保皇、封官拜爵的幌子詐騙了上百萬銀元,積累下了大量的現銀開始了瘋狂揮霍。

在康有為的揮霍中支出最多的就是旅行和購買古董,以及購買地產了。

旅行費用佔比多是因為娶妾生子太多,每次出遊都屬於親子游。比如43歲時娶了18歲的少女梁隨覺,50歲時娶了17歲的美籍華裔女子何旃理,56歲時娶了16歲的日本女子市岡鶴子。

雖然康有為提倡一夫一妻制,但卻用實際行動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臉。後來回國之後還在58歲時娶了17歲的廖定徵,61歲時娶了18歲的張光。

除了娶妾,康有為還購買了大量古董,如今的康有為故居中還有大量奇珍異寶。



最後說一下瑞典的島嶼。康有為購買的時候花了2.8萬瑞典克朗,裝修費用花了8千瑞典克朗,一共3.6萬克朗。在這裡住了三年之後,康有為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了他揮霍詐騙錢財的罪證之一。

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康有為曾經在島上建造的北海草堂早已不見,留下的只是當地華人對“康有為島”的稱呼。似乎這個名字也在告訴人們,當年康有為是如何揮霍詐騙而來的錢財的。


我是越關


康有為此人,歷來評價不一,有人說他是近代變法的先行者,也有人說他是欺世盜名的無恥之徒。其實,在我看來,拋去康有為在政治上的論述,單論其人品,確實是不怎麼偉岸,甚至還有些卑劣。


一封上書換來的一生富貴

中日甲午海戰的失敗,讓國人徹底失去了“天朝上國”最後一絲希望,西方的堅船利炮打不過也就罷了,而東洋小丑也能站在大清的頭上撒尿,這是國人萬萬不能接受的。

在此時,一幫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學子決定變法圖強,他們給光緒皇帝上書,希望皇帝能夠審時度勢,並且在富國、教民、養民等三個方面給出了具體的措施,不過此時身為舉子的他們,上書並沒有被上呈給光緒,石沉大海之後,直到康有為高中了進士。

作為維新派的代表,此時身為工部主事的康有為,開始一門心思的上書關於變法的重要性,而光緒皇帝在看到他的奏章後讚不絕口,一心想振興大清的他認為學子們的主張也不失為一救國之道。


只可惜光緒皇帝始終擺脫不了慈禧的束縛,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僅僅維持了百日就被保守派殘酷鎮壓,作為領軍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在別人的掩護下成功出逃,只是可惜了“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譚嗣同。

有人說,康有為的出逃是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我想說的是,青山是留下了,康有為後來積攢的力量哪裡去了?

康有為島是怎麼一回事?

變法失敗之後,先是逃到了上海,從上海輾轉香港到了日本,在日本,孫中山多次邀請他參與革命,然而都被他拒絕。他認為,孫中山是徹頭徹尾的“造反分子”,而自己是光緒的忠臣,只變法不革命,道不同不相為謀。



不過清政府與日本交涉以後,日本受利益的誘惑,將康有為驅逐出境,之後的康有為流亡到加拿大、美國以及歐洲,而正是在歐洲的期間,康有為“買”下了他的私人島嶼。

在瑞典流亡的三年期間(1904-1907),瑞典獨特的北歐風情讓康有為流連忘返,他被這裡詩情畫意所陶醉,估計也忘了身陷囹圄的光緒。

他花費了整整36000克朗買下了斯德哥爾摩近郊的一處島嶼,此地是瑞典有名的鹽湖浴場,而且在島上蓋了一座豪華的別墅,取名“北海草堂”。

要知道當時的36000克朗可是一筆鉅款,摺合成白銀大概是5萬兩,5萬兩有多少錢,按照清末糧食的價格,一兩銀子大概可以兌換220元人民幣,5萬兩銀子就是1100萬人民幣,可謂是斥巨資打造了一所私人別院。

島上風景秀麗,康有為與小妾們談詩作賦,好不快活,直到1907年,康有為才戀戀不捨的離開,不過此處島嶼後來被瑞典收回,已經不是康家的私有財產了。


康有為為何如此有錢?

僅僅購買島嶼就花了如此多得錢,剩下的資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雖說康有為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但這麼多銀兩恐怕家族是很難供應的,這不得不說完全憑藉著康有為的那張能把死人給說活了的嘴。

康有為流亡海外之後,並沒有閒著,而是四處演講,宣揚他的“保皇”理論,每次一說到光緒皇帝被慈禧囚禁,他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好幾次把臺下的觀眾都給說哭了。

而被他感染的一大批愛國人士,紛紛慷慨解囊募捐來維持他的“愛國基金會”,康有為拿到了這些錢,大部分都用在了自己奢侈的私人生活上面。


康有為四處說自己有光緒皇帝的“衣帶詔”,然而所有的人都沒有見過,直到後來楊銳之子楊慶昶拿出了光緒的衣帶詔,事實才真相大白,原來光緒確實寫過,但不是給康有為的,而是給譚嗣同、楊銳等人的,康有為本以為“戊戌六君子”都被殺了,死無對證,這才打著這個旗號招搖撞騙,沒想到被赤裸裸打臉。

在康有為的晚年,他在泛舟西湖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妙齡女子,不顧自己都已經年近70的年齡,硬要納別人為小妾,別人不同意,他就拿錢硬砸,終於得償所願。只要是為了自己的享受,康有為就是花再大的代價也要完成。


康有為的“保皇”思想註定會被歷史所淘汰,面對浩浩湯湯的共和,康有為是最出名的反對者,他支持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後又重新穿上清朝官服進京朝拜溥儀,以至於為大部分人所不齒。

章太炎就曾經這樣評價過他: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