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無背景、不聰明、多病痛,曾國藩是如何逆襲的?

《曾國藩傳》:無背景、不聰明、多病痛,曾國藩是如何逆襲的?


夜幕四合,營帳外,士兵們操練的聲音依然渾厚。

曾國藩在帳內獨自踱步,心情沉重,他手裡是咸豐皇帝對他上一封奏摺的批覆。

“汝能自擔重任,迥非畏葸者比。言既出諸汝口,必須盡如所言,辦與朕看。”

這封批覆句句帶火,字字如刀,可以看出,咸豐皇帝對他屢次抗旨按兵不動,拒絕救援的行為,已經怒氣衝衝,咸豐也是被逼急了眼,太平軍勢如破竹,諸城淪陷,且他手裡已無其他兵力。

然而,曾國藩就是這麼硬氣,再一次拒絕了調兵。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能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代功臣?

我推薦你來讀張宏傑的《曾國藩傳》。


《曾國藩傳》:無背景、不聰明、多病痛,曾國藩是如何逆襲的?


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深以為然。


《曾國藩傳》:無背景、不聰明、多病痛,曾國藩是如何逆襲的?


曾國藩生於1810年,卒於1872年,六十多載的歲月裡,幾度沉浮,每一次人生低谷,都是他汲取養分,涅槃蛻變的起點。

他一生有六個明顯的低谷拐點。

拐點一,是第六次科舉失利。不僅榜上無名,而且被主考官當成了反面典型。

他的考卷被嚴厲批覆“文理欠通”,根據當時的評分細則,這一批覆相當於昭告全省他曾國藩是考生裡最差的了。

拐點二,是他到北京當了兩年的官後,日子過得恣意頹廢到極點,比如流連美色、到菜市口看殺人、週轉於各類無用社交等等,這就像部分寒門學子好不容易考了個好大學去了大都市,大一大二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整天的放縱自己虛度光陰。

有很強好勝心的曾國藩,此時內心的焦慮與自卑,濃到了極點。

拐點三,1840年到1852年,他做了12年京官,深感自己的努力在當時環境下是徒勞,他每天積極工作,但是根本達不到解決國計民生問題的目的,壯志難酬的失意情緒,讓他每天都想回老家隱居。

拐點四,1853年,在長沙組織團練期間得罪了幾乎整個長沙官場,一朝失足便被他們極力羞辱,還遭遇追殺,被羞辱和漠視給他造成的憤怒,到了極點。

拐點五,1857年,他一手創辦的湘軍正在平定太平天國前線奮戰,咸豐聽信讒言,解除了他的兵權,他只能回到湘鄉老家,過著蟄居的日子。

拐點六,1870年,奉命處理天津教案,慈禧刪除了他奏摺中的重要片段後公開發布,由此誤導輿論,引發了全民對他的討伐,一度被認定為“倒向洋人的賣國賊”。


《曾國藩傳》:無背景、不聰明、多病痛,曾國藩是如何逆襲的?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寫道: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

這話用在曾國藩身上,再適合不過。

《曾國藩傳》:無背景、不聰明、多病痛,曾國藩是如何逆襲的?


每一次人生拐點,都是人生谷底,他在谷底沒有沉淪,而是篤定的反思,繼而觸底反彈。

然而,不是每個人面對挫折都能站起來。

像曾國藩這樣,挺住,站起來的姿勢還如此優雅,接下來奔跑的速度反而更快的,就更加寥寥了。他到底是怎麼樣做到的?

《曾國藩傳》這本書給我們很好的解答了這個問題。

除了家庭環境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堅持認真寫日記。

用時興的話說,就是堅持每日覆盤!

有人會說,寫日記?就是這麼簡單嗎?對的,就是這麼簡單!

然而,一生奉行“結硬寨,打呆仗”的曾國藩,寫日記的方式,恐怕也和大多人不一樣,他寫得很“笨”很“呆”,就像他考了七次科舉才中榜。

他是怎麼樣每天覆盤的呢?

書中有這樣的說法:

1、首先,要把寫日記當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日記要用恭楷來寫,因為這樣反映一種誠敬的心態。日記中規定的,就一定要做到。

2、其次,日記的作用是“研幾”,幾就是細節,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細節,通過每一個細節來改變自己。不光是要逐一反思自己的行為,甚至要反思檢查自己大腦中轉過的每一個念頭。


《曾國藩傳》:無背景、不聰明、多病痛,曾國藩是如何逆襲的?


每天的覆盤,如果你真的走心在做了,就像曾國藩這樣,那其實是在修身養性。

時下,做手帳非常流行。曾國藩寫日記,就有點像做日程手帳。

儀式感很重要!寫日記也要有儀式感。

當然,實質性內容也很重要。

每天花半個小時,認認真真的再回顧自己當天有的念頭,這不是簡單的寫文字,這簡直是把心掏出來,用超正的三觀給它掃描一遍啊!

這才是真正的日精進。

每天認真覆盤,不僅讓曾國藩變得自律,更讓他獲得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高效思維能力,因為他每天的日記,不是無病呻吟,不是高談闊論,就是腳踏實地的反思當天的行為以及背後的心理活動。

從實踐中反思總結,又運用到實踐中去,讓他在“經世致用”這一點上修煉的爐火純青。

你可能會說,我可以每天都反思自己啊,但是不一定要每天都寫下來吧。

不敢贊同!深度而全面的思考,和成形的輸出,不僅不是簡單的你先我後的關係,更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關係。

寫著寫著,你就會發現你沒想到的,寫著寫著,你的思考就會越來越系統,想得更加全面而系統了,寫出來就更順暢了。

《曾國藩傳》:無背景、不聰明、多病痛,曾國藩是如何逆襲的?


《曾國藩傳》:無背景、不聰明、多病痛,曾國藩是如何逆襲的?


曾國藩在持續自省中,修正了自己性格上的諸多毛病,心態和格局變得越來越開放。

他從三十歲立志做聖人,差不多也是人到中年才開始進行“每天認真覆盤”這項微行動的。

相信只要我們從今天開始行動,也能收穫更優秀的自己。

如果你想了解他每日覆盤的習慣對其人生道路更多的影響之處,如果你想了解他“呆笨”但是又不平凡的為人處事之法,如果你想了解他更為全面的逆襲之旅,那麼不凡開卷,於你必然有益!



我是南嘉疏影,專注於在書影世界裡尋找一切問題的答案,歡迎關注和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