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建築師來設計列車,會有什麼結果?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無論在哪個國家,絕大多數公共交通工具的設計,都主要圍繞著耐用性來進行設計。如果讓建築師或者工業設計師參與公共交通工具的設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又會出現什麼結果呢?這篇文章,原標題是When an Architect Designs a Train,設計師Arun Venkatesan就分享了來自日本和德國的兩個非同一般的設計案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推薦閱讀:為什麼流量級App設計風格越來越趨同了?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圖片來源:Arun Venkatesan

2019年上半年,日本的西武鐵道(Seibu Railway)投放了一款新型特急列車,用於東京至埼玉縣秩父站的區間列車服務。

這款新型特急車型被命名為西武001系列,其中“00”包含“∞(無限)”的意思。這款“001系列”也被愛稱為“Laview”。其中,“L”結合豪華(Luxury)與起居室般(Living)的舒適空間,“a”取其有如箭矢(arrow)般的速度,“view”則代表的是可以從超大車窗欣賞沿途風景。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但這款新型特急列車的最特別之處,卻在於其整體概念規劃及內外觀設計都是由曾獲得過著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Pritzker)的世界著名建築家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設計的。

大多數人瞭解妹島和世,可能是從其與西澤立衛聯合創立的SANAA建築設計事務所開始的。

SANAA建築設計事務所獲得過多項舉世聞名的嘉獎,其主要建築代表作品包括新當代藝術博物館(美國紐約)、2009年蛇形畫廊夏季展館(英國倫敦)、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勞力士學習中心(瑞士洛桑)以及盧浮宮朗斯分館(法國朗斯)等。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盧浮宮朗斯分館。圖片來源:SANAA

有意思的是,西武鐵道之所以選擇妹島和世來設計這款列車,其原因居然是因為她在交通設計領域的完全空白經驗。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圖片來源:SEIBU Railway

在設計Laview特急列車時,妹島和世並沒有單純地把它當作是交通工具,她同時也把它當作成建築空間來對待。

最開始,西武鐵道聯繫我並希望我幫忙為其設計全新的特急列車。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收到類似的邀請。這也是我第一次參與特急列車的設計,我個人認為設計特急列車與建築設計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列車是可以到處移動的。這輛車會來回馳騁在東京市區和秩父山區之間,於是我就想,如果列車在行駛在不同地方時都能融入各地景色的話,那應該會是一番不錯的體驗。此外,我也想把列車車廂設計成起居室般的模樣,讓乘客在乘車過程中體驗回到家中的放鬆空間,並且每天都會想要再乘坐一次這款特急列車。

——妹島和世

妹島和世希望把列車行進周邊環境融入到設計中,其最明顯的標誌就在於這款特急列車的外表了。這款列車的橫截面,是一個圓角長方形,四角之處也略接近於曲面設計。整個列車車體都採用了鋁合金配合特殊塗裝,從而打造出“不斷映出新風景”的素材感。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關於設計成起居室的想法,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客車車廂外部以相同間距配置的長135釐米、寬158釐米的特大型車窗,從而能讓乘客毫無阻礙地飽覽窗外美景。

與大多數列車不一樣的是,這款特急列車的車窗下沿非常低,幾乎快接近於車廂地板上了。這樣的設計,不僅會讓乘客更加體會到建築空間的感受,還會減少乘客對車廂裡外間隔的感受,使乘客更加能體會到與行進環境融為一體的感受。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當然,起居室設計概念,也很好地體現在了車廂內部。整個車廂內部的選色都是非常柔和的,主要顏色以黃色和淺灰色為主。

縱觀大多數公共交通運輸列車,其車廂座椅基本都以硬塑料設計為主,這種設計也主要是為耐用性而考慮的。

但Laview特急列車的座椅,是與日本知名織物設計師安東陽子(Yoko Ando)聯合設計的,其帶有明顯的休閒椅的形狀與質地,而這種設計也與起居室主題概念相呼應。其不僅看起來令人賞心悅目,坐起來也會讓人怡然自得。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客車車廂內部的柔光設計,也是由日本著名照明設計師豐久將三(Shozo Toyohisa)聯合設計的。在一天中的不同時刻,車廂內部的燈光也會不斷地調節,主要也是為了給乘客帶來一種舒適感。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客車車廂內壁和天花板的用色都採用了白色或淺灰色。但是,車廂中的洗手間以及不同車廂之間的過道則罩上了一抹黃色。

從直覺上來說,這樣的選色區分,也主要是更好地區分“公共”區域與更私密的“起居室”區域。在建築設計領域,通過顏色區分的設計來分割不同功能區域,是一種常見的設計方式,但在交通領域,這樣的做法實屬罕見。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仔細觀察Laview特急列車的設計,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建築設計師的視角呈現。其中,與建築空間定義有關的幾何學、照明、用色以及質地等多方面元素都值得細細品味。

而乍看Laview特急列車的前身——西武10000系列,你就會發現公共交通的設計可以做到多麼的平庸。因此,只要你從正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再加上必備的支持、資源和時間,公共交通列車也可以大不一樣。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西武10000系列的外觀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西武10000系列的車廂內部實景

如果讓兩個工業設計師來設計電車……

當我初次看見Laview列車的整套圖片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另一個非交通領域的設計師參與設計公共交通列車的案例。

而這一個案例,則是在與日本相隔甚遠的德國漢諾威。

那還是1990年,當年漢諾威也剛剛獲得2000年世博會的舉辦權。當時,漢諾威當局意識到,為了更好地籌備並迎接新千年的第一場世博會,做好上百萬到訪遊客的東道主,當地就必須升級其整個交通系統。

於是,漢諾威市政府就組建了一支由國內及國際工程師及設計師組成的團隊,專門負責漢諾威的下一代交通系統的升級換代工作。

來自英國的設計師詹姆斯·歐文(James Irvine)負責設計了新一代梅賽德斯-奔馳Citaro巴士,以替代奔馳前代城市巴士O405系列。

直到今日,在這款設計優美的圓角城市巴士身上,仍然可以看到既美觀又低調的設計身影。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在漢諾威市區行駛的梅賽德斯-奔馳Citaro巴士

在整個漢諾威城市交通系統升級換代項目中,最令人關注的則是城市輕軌,特別是TW2000城市列車。這款城市列車,是由眾多工業設計師聯合設計而成的。其中,包括著名設計師赫伯特· 林丁格(Herbert Lindinger)。林丁格畢業於德國烏爾姆造型學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Ulm or HfG),畢業後留校任教。

在那之前,林丁格在設計領域就已經與漢諾威有過交集。漢諾威的城鐵TW6000系列以及漢諾威公共交通局(üstra)之前使用的logo,其設計都有林丁格的貢獻。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漢諾威城鐵TW6000系列

除林丁格之外,另一位值得一提的設計師則是賈斯珀·莫里森(Jasper Morrison)。你有可能沒有聽說過這個設計師的名字,但你絕對見過他的作品。

莫里森可以說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工業設計師之一,他也曾為無印良品(Muji)、三星(Samsung)、意大利設計品牌Alessi、意大利知名照明品牌Flos以及意大利知名傢俱品牌Magis等多個公司和品牌做過設計。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賈斯珀·莫里森(Jasper Morrison)的部分作品展示。圖片來源:jaspermorrison.com

與林丁格相似的是,莫里森也與漢諾威有所關聯。

雖然當時莫里森主要因傢俱設計而為人所知,但在那之前的幾年,莫里森也參與過漢諾威的公交站臺設計。

就漢諾威的TW2000系列城鐵而言,車身的外部看起來非常整潔而不失現代感,同時又保留著老款車型的身影。新款車型中的車窗基本沿用了老款的造型,但車窗的邊框更具線條感,同時帶有更大的弧角。整體而言,新款TW2000系列城鐵的外觀形象更加直觀。其中,許多邊角位置都採用了弧形設計。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而這款車型內部的實用性則非常突出,同時又不會讓乘客體會到冰冷甚至寸草不生的感覺。車廂內部的座椅主架構採用玻璃纖維製成,而中間的座位處則填入的是木質材料。這種設計方法,兼顧了成本、維護以及質量等多方面的考慮,也體現出了現代木質傢俱的設計感。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而車廂中的把手與扶手,也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林丁格與莫里森認知世界的方式。即便是在把手與扶手的設計上,他們都傾注了大量心血。

所以你可以發現,只要是需要人們用手感觸的,實際上都是一次提供感觸體驗的機會。而設計友好的把手與扶手,無論是外形還是最終成形,都能夠傳達出設計者的最初目的。但無論怎樣,即便在閒置未使用的情況下,它們也應該與整體背景融為一體。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當乘客用手觸碰扶手或者把手時,其給人帶來的體驗應該是友好的。換句話說,無論是扶手還是把手,其流線設計及尺寸大小都應該做到與乘客手掌的舒適匹配。

除此之外,透過其材料選擇和觸摸手感,也應該傳遞出一種讓人信任的感覺。設計友好的扶手或把手,還必須要堅固,它既不能出現搖晃,也不能出現變形。

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如果让建筑师来设计列车,会有什么结果?

在扶手和把手設計過程中,林丁格和莫里森並沒有僅僅關注於機械和預算方面的要求。相反,其關注的重點則是在觸覺與整體體驗方面。通過他們的設計,通常冷冰冰的扶手和把手,也有了一定的溫度。

創意角度做設計……

無論是在日本西武鐵道的Laview特急列車上,還是德國漢諾威的TW2000系列城鐵上,我們都可以看見和體會,站在設計師角度上而做出的創意設計所帶來的影響力。

毋庸置疑的是,這兩個設計項目,都解決了同樣的需求,即可以安全地把乘客從一個地方運輸至另一個地方。

由著名建築師設計的Laview特急列車,通過在照明、顏色及手感等方面的用心設計,凸顯了空間感的使用和感受。而由工業設計師聯合設計的TW2000系列城鐵,則聚焦於如何通過材料來打造非同一般的觸碰體驗。

所以,不難發現的是,從不同的創意角度出發,帶著不同的設計使命,最終設計出來的產品也必然非同尋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