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內向者:內向高度敏感又怎樣,你照樣可以活得光芒萬丈

前兩天,領導突然跟我說:“我感覺你有點不合群”。大概是害怕我覺得莫名其妙又補充道:“中午可以跟大家一起吃飯嘛,多聊下天。”職業假笑:“我以後注意。”

我不喜歡在辦公司裡當眾講話,同事們聊的明星八卦我不瞭解,也不感興趣。中午吃飯同事點外賣看電視劇,我自己帶飯,也吃不到一起。平時喜歡獨來獨往,不怎麼參與辦公室閒聊。

所以,就被領導和同事貼上了“內向、不合群”的標籤,理所應當的覺得我表現不夠積極,溝通能力欠缺,似乎全盤都被否定了。

其實,從小到大,我已經習慣了被貼上“不合群”的標籤,也習慣了初到一個圈子被冷落的感覺。

小時候,還會因為這種性格自卑,覺得自己不合群,很不好。當然,也錯過了很多自我展示的機會。

到現在,依舊有很多人跟我說:“你給人一種很有距離感的樣子”。還有人說:“你看起來好高冷”。

有時候,我也會覺得自己太悲觀,敏感又自卑,自己好像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一無是處。

忍不住會很羨慕那些外向活潑、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活得那麼肆意灑脫,自由自在。

而自己,卻總是對周圍的一切異常敏感,稍微一有“風吹草動”,就馬上神經緊繃,活得小心翼翼。

大學的時候,也曾試圖努力改變自己的內向性格,向外曏者學習看齊。我去參加學生會,去競選班長,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把自己裝得很“外向”。

但是,這種改變違背了本性。我感覺很累,反而變得更加不快樂,更不願意去社交,人一多就焦慮不安。

最後,我索性把自己關進了圖書館,只有在那裡,暢遊在書的世界裡,我才能很安靜,感受到真正的充實和寧靜。

很幸運在書裡,我發現了很多“同類”,他們也是典型的內向高敏者,生活中他們也曾因自己的內向性格而自卑,但最終他們都發揮出了自己性格的特質,活出了光彩。

致內向者:內向高度敏感又怎樣,你照樣可以活得光芒萬丈

《內向高敏者》這本書的作者西爾維亞·洛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而且多年以來,她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了成功。這裡很有必要介紹一下洛肯博士。

她是德國知名的性格諮詢專家、語言學家和權威分析師,曾在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從事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獨特的工作經歷讓她對性格這一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從2003 年起,她就開始為性格內向型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2012年8月,她登上《明鏡週刊》封面故事,並於同年獲得德國“年度演說者”殊榮。除了《內向高敏者》,還著有《性格拼圖》《內向心理學》等暢銷書。

致內向者:內向高度敏感又怎樣,你照樣可以活得光芒萬丈

在傳統的文化裡,我們普遍喜歡外向活躍的人,他們的優勢顯而易見,甚至認為外向的人更有出息。而洛肯博士作為一個典型的內向高敏者,發揮好自己的性格優勢,一樣可以創業、出書、演講、諮詢,做到很多人以為只有“外向者”才可以做的事。所以,性格不分好壞,內向只是一種性格,並非一種缺陷。

我從三個方面來分享一下《內向高敏者》這本書:內向高敏者的優勢和劣勢、內向高敏者改變的4個階段以及培養自尊心的6種習慣”。

一、內向高敏者的優勢和劣勢

什麼是內向高敏者?從字面簡單理解來說,就是指一個人的性格內向並且敏感度很高。

日常生活中,敏感常常和脆弱、玻璃心等負面的詞聯繫在一起,在外人眼裡,和敏感的人相處要小心翼翼,內向者給人感覺不好相處。

隨之還有很多關於內向者的劣勢:孤僻冷傲、寡言少語、敏感羞澀、缺乏自信,不懂拒絕別人,較難適應環境變化.......

心理學上說過,不是情緒決定認知,而是認知決定情緒。

我們感受到更多負面信息,並不是敏感特質的錯,敏感在放大我們的視野,真正窄化自己的是我們對信息的選擇和認知。

所以,在認知加工之前,用積極面對衝消極面,才不會放任自己一步步走向徹底消極被動的局面。

洛肯博士在書中談到一個經歷,很多內向者去參加她的培訓時總是帶著某種期待:改變那些他們覺得不好的特性和行為。他們常常會忽視掉內向高敏者特有的優勢。

但是,當洛肯博士說出10種內向高敏者的優勢,很多人都會很驚訝:原來自己的生活裡還藏著如此多的好處!

致內向者:內向高度敏感又怎樣,你照樣可以活得光芒萬丈


內向高敏者並不優於或者差於外向高敏者,他們擁有很多很多典型的優勢,包括謹慎、專注、獨立、安靜、自我探索、善於傾聽、善於分析、擅長寫作、持之以恆、有同理心等特質。這些優勢都是獨一無二的閃光點,就像引路的星星,指導他們一路成長。

致內向者:內向高度敏感又怎樣,你照樣可以活得光芒萬丈

但是,就像每束光都會投下陰影一樣,每個優勢背後又有它的“陰暗面”,包括恐懼、過於注重細節、易受刺激、被動、逃避、過分理智、自我否定、固執、孤僻、害怕衝突等。一旦處理不好,就很容易被貼上各種負面標籤,引發負面情緒,導致我們沒法好好生活。

在這個以外向型人格為主導的商業社會中,如果你是個內向者,很可能會感覺到別人的排擠、忽略、誤解。你的沉默寡言在別人那裡就是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甚至是不夠聰明,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甚至還會讓你的事業受到影響。

致內向者:內向高度敏感又怎樣,你照樣可以活得光芒萬丈

二、內向高敏者改變的4個階段

伊麗莎白.馬爾多夫博士說:“發展意味著運動,運動包含著變化——矛盾的地方在於,要想始終忠於自己,常常需要進行改變。我們的一生都在這兩極之間反覆:一邊堅持初心,一邊尋求改變”。

我們都希望生活中的美好經歷可以永恆不變,對於更看重安全感的內向者來說,我們更希望一切都保持不變,工作穩定,人際關係穩固,身體要保持健康,儀式和日常習慣能讓我們覺得安穩。

但世界本就處於變化之中,有時是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也有可能是工作發生變故,當這些外力因素迫使我們不得不改變時,我們應該怎麼應對?

第一階段:找到受壓點

在改變的第一個階段,是要找到壓力的位置。我們產生想要改變的衝動往往是因為伴隨著對現狀的某種不安,讓我們覺得有壓力。所以想一下,是什麼東西讓我們覺得不舒服、難受,讓我們不滿意或者感到疼痛?

舉個例子。

劉太太最近一直在照顧家人。她的小女兒總是生病,需要住院,她需要花很多時間照顧孩子,比原本計劃的時間長了很多。想到將來要重新找工作,她總覺得很有壓力。

第二階段:尋找關聯點

我們有動力去改變,是因為我們對現狀不滿,期待改變能夠帶來生活上的改變。但是,光是期待不行,要想真正改變,我們必須要弄清楚事情的源頭,這就要靠我們的判斷力和分析力,仔細觀察,找到事情之間的關聯。

你可以嘗試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1、問題發生在何處?


2、還有哪裡有問題?


3、這些問題是否由我的某種習慣所導致?


4、我在什麼情況下會想起這些問題?


5、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

在第二階段,劉太太開始思考她在什麼情況下覺得自己得走出家庭,重新踏入社會。她發現,只要經濟上有些緊張,她就會有這種衝動。她先生是一位IT行業自由從業者,雖然收入不錯,但是並不規律。如果接不到單子,劉太太就會覺得自己得出去工作,才能給家裡提供穩定的經濟來源。

第三階段:跟著感覺走

光靠分析判斷是不夠的,因為改變總是費力的、不適的,我們的大腦能很輕易的感知到這種不適感,會讓我們放棄改變。這時,你應該跳出改變前的感覺,去體會改變之後更好的感覺。

比方多想想:

1、什麼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


2、你渴望什麼?


3、你的夢想是什麼?


4、你在什麼時候覺得特別舒服?

在改變的第三階段,劉太太覺得和孩子們在一起時最愉悅,只是最小的孩子的健康問題是她最大的擔憂。她想改變的原因來自外部環境:她想減輕先生的經濟負擔,併為家裡提供更穩定是經濟條件。

第四階段:做決定

在改變的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去做決定,計劃和思考都要通過行動實現,一切缺乏行動是計劃都等於零。

在第四階段,劉太太決定和孩子們待在一起。她和先生懇談了一次,討論瞭如何讓家裡的經濟狀況穩定下來。也許先生可以找個相對固定的兼職,同時做自由職業;或者在一個經常合作的客戶那裡接一個為期兩年的項目。如果這樣收入還是不穩定的話,劉太太還有一個備用計劃:她白天可以做保姆多帶一兩個孩子,這樣既增加了收入,還不用離開兩個寶貝。

從劉太太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改變是如何發展的,一是找到壓力點,二是尋找聯繫點,三是跟著感覺走,四是做出決定。長期的改變需要時間,也需要投入很多能量。但是,如果你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就遵從它的指引,一步步慢慢來,你會發現改變沒有那麼難,不過是換一種方式生活、成長。


三、培養自尊心的6種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納撒尼爾.布蘭登曾把自尊心比作鈣質:如果沒有它,我們的會處處受限,生活質量堪憂。他還特別把自尊心比作人的免疫系統,能防止我們生病。當生活突然給我們一擊,良好的自尊心能讓我們遠離恐懼和憂鬱。

而且從數據上來看,對自身價值深信不疑的人活的更現實,直覺更準確,更有創造力,更靈活,也更能與他人合作。無論是在工作崗位上、個人未來的發展中,還是在與人相處的方式上,自尊心的提升都能帶來難以置信的效果。

那麼,內向高敏者該如何培養自尊心呢?書中講了這樣6個習慣。

1、有意識地生活

這種習慣能夠鼓勵你積極利用自己的智能,有目的地學習知識,獨立思考,而不是直接效仿盲從他人,這能讓你成為一個有自尊的人、更理想的人。

很多內向高敏者的加分項都是分析性思考的能力,如果能夠仔細觀察和傾聽,就能很好做到有意識地去生活。

2、接納真實的自己

接受自我是我們賦予自己價值感的重要條件,它包含三個層次:

001.完全贊同自己。我們代表自己,就因為我們的存在,我們就值得獲得贊同。

002.誠實看待鏡中的自己,自我接納與瞭解自己的身份密切相關。哪怕現實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甚至像個錯誤、是個弱點,它依然是我們自己的感受、思想、願望和行為,不可以否認。

003.對自己產生同情心,我們可以對一個做錯事的朋友報以真誠的理解,有時候我們對自己和自己犯的錯誤也是應該有這樣的理解和同情。

內向高敏者自我批判往往更強烈,很容易損害自信心。要學會肯定自己的內向性格,試著接受自己的方方面面。

致內向者:內向高度敏感又怎樣,你照樣可以活得光芒萬丈

3、對自己負責

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能促進自尊心的培養。考慮清楚,你到底應該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到底需要什麼才能讓自己過得舒服,究竟該和誰相處、怎樣相處,如何與之溝通......你要想明白什麼事情對你而言尤其重要,以及如何根據這些事情做決定。在這個基礎上定下目標,確立願望,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

4、堅持自我

堅持自我有時需要將內在態度外在表達,並對內在態度負起責任來,這很難,但是對培養自尊心大有裨益。作為內向高敏者,我們害怕衝突,會覺得堅持自己的觀點是一件蠻不講理的事情,但其實不是:堅持自己觀點的人,也能讓別人堅持自己的觀點。

可以從小事開始練習這點,慢慢提高要求。小事比如:在餐館和別人點不一樣的菜;在會議上提出相反的觀點。大型自我堅持的事:無法處理財務問題的朋友向你借錢,拒絕借給TA;和自己愛的人結婚,哪怕家裡人都反對。

5、設定人生目標,並全力執行

唯有自我約束力,才能讓計劃變成可見的、我們能力範圍內可以取得的成果。這會讓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提升到新高度。

任何一個定下目標並實現的人,都必須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思考:為了實現你設定好的目標,哪些步驟是必要的?你需要學習哪些技能,改善哪些技能?這些細節計劃會幫你控制整個過程。

6、鍛鍊知行一致

知行一致就是說你的理想、標準和信念都要和你的實際行動保持一致,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你每天都能按照自己所想的生活,每天都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充實生活,這樣的自我融合最能強化人的滿意度,提高人的自身價值感。可以從兩個反面來通向自我融合:

一是建立清晰的認識,知道自己真正在乎和珍惜的是什麼。你要弄明白自己會對什麼感興趣,到底是什麼在內心推動著你,讓你每天早上從床上爬起來。

二是遵守你能夠認同的原則,首當其衝的是你自己的行為和決定:把這些看做原則,至少不能站在原則的對立面。

對於內向高敏者這點很難做到,因為內向高敏的人都傾向於避免衝突或者保持消極的狀態,所以,知行一致是很好的鍛鍊,可以教會我們如何堅持自己的觀點,哪怕是逆風前行。

致內向者:內向高度敏感又怎樣,你照樣可以活得光芒萬丈

市面上有很多書,抨擊內向性格多麼不好,然後教你如何變成外向的人。《內向高敏者》這本書,洛肯博士沒有一味宣揚內向者要馬上放下身邊的一切去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而是

客觀分析了內向性格的利弊,鼓勵你用自己的方式走上安靜而美好的人生之路,利用自己的性格特質,找到更多方的機會,讓自己成長髮展。

通過《內向高敏者》,我收穫了很多力量,知道內向高敏者需要誠懇對待自己的特性,內向高敏者也可以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的生活。其實,性格真的不分好壞,內向和外向就像一條線的兩端,就看你更偏向那邊。

現在,我坦然接受內向性格的“陰暗面”,也更加享受內向性格帶來的快樂,一個人看書、碼字、跑步、做飯,敏感而自在的生活。希望更多內向者,都能在外向的世界中自在生活,安靜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放心地活出自己最真實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