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為什麼默認16個數據庫?

Redis支持多個數據庫,並且每個數據庫的數據是隔離的不能共享,並且基於單機才有,如果是集群就沒有數據庫的概念。


Redis為什麼默認16個數據庫?

Redis是一個字典結構的存儲服務器,而實際上一個Redis實例提供了多個用來存儲數據的字典,客戶端可以指定將數據存儲在哪個字典中。這與我們熟知的在一個關係數據庫實例中可以創建多個數據庫類似,所以可以將其中的每個字典都理解成一個獨立的數據庫。

每個數據庫對外都是一個從0開始的遞增數字命名,Redis默認支持16個數據庫(可以通過配置文件支持更多,無上限),可以通過配置databases來修改這一數字。客戶端與Redis建立連接後會自動選擇0號數據庫,不過可以隨時使用SELECT命令更換數據庫,如要選擇1號數據庫:

<code>redis> SELECT 1
OK
redis [1] > GET foo
(nil)/<code>

然而這些以數字命名的數據庫又與我們理解的數據庫有所區別。首先Redis不支持自定義數據庫的名字,每個數據庫都以編號命名,開發者必須自己記錄哪些數據庫存儲了哪些數據。另外Redis也不支持為每個數據庫設置不同的訪問密碼,所以一個客戶端要麼可以訪問全部數據庫,要麼連一個數據庫也沒有權限訪問。最重要的一點是多個數據庫之間並不是完全隔離的,比如FLUSHALL命令可以清空一個Redis實例中所有數據庫中的數據。綜上所述,這些數據庫更像是一種命名空間,而不適宜存儲不同應用程序的數據。比如可以使用0號數據庫存儲某個應用生產環境中的數據,使用1號數據庫存儲測試環境中的數據,但不適宜使用0號數據庫存儲A應用的數據而使用1號數據庫B應用的數據,不同的應用應該使用不同的Redis實例存儲數據。由於Redis非常輕量級,一個空Redis實例佔用的內在只有1M左右,所以不用擔心多個Redis實例會額外佔用很多內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