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邊緣化了,成了職場透明人,我該怎麼辦?四點建議或能幫到你

當你發現自己的姓名與部門重要項目基本掛不上號,你會怎麼想?

當你每天勤勤懇懇地上班、下班,但單位的老員工們多半不知道你的名字,你能怎麼辦?

你同事平日裡點餐、聚會會不會常常把你丟下,不帶你玩?

你偶爾有天請假沒上班,也幾乎無人主動聯繫你,你該怎麼想?

職場江湖中,你自認為使盡洪荒之力,做了無數種準備,希望他人感受到你的存在,希望領導多關注自己一點,即便一句讚賞,一個點贊都值得為之奮鬥

往往事與願違,你彷彿成了職場透明人。

有趣的是,職場透明人並非新人獨家權益,部分老員工也會出現“透明”尷尬情況。

他們在團隊中被邊緣化、不受重視、沒有項目、非關鍵崗位。

為什麼會這樣?如何改變這樣情況?

被邊緣化了,成了職場透明人,我該怎麼辦?四點建議或能幫到你

職場就是一個只有前進沒有倒擋的車

你為什麼會變成職場透明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四點可能性:

第一,缺少錨點。

通常來講,人們在作決策時,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而用一個限定性的詞語或規定作行為導向,達成行為效果的心理效應,心理學稱之為“沉錨效應”。

換句話說,你能否讓他人記住,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值得記住的地方,該地方是你的“錨點”。

職場上,“沉錨效應”應用較為廣泛。當別人想到你,第一時間想到的特點是什麼?若並未特別印象,說明你是沒有沒有錨點的。那麼,在單位倍受歡迎錨點是什麼呢?原則上錨代表你特點的,比如他的PPT做得好,錨點為PPT高手;邏輯清晰,善於談判,錨點為談判高手;他的文字功底很好,公文寫得特棒,錨點為公文高手;他善於市場分析,撰寫市場分析報告得到了多位領導認可,錨點為市場分析高手;他的操盤市場能力強,好幾次大型營銷活動由他負責,效果顯著,錨點為操盤高手;他善於組織培訓,錨點為培訓專家。這個錨點就是你的標籤,這個標籤助力你行走職場江湖,或能有意外驚喜。

錨點是要釘他人的心上,若無錨點,可獲得機會可能減少,存在感也會隨之降低。

被邊緣化了,成了職場透明人,我該怎麼辦?四點建議或能幫到你

第二,自卑且缺乏自信。

因為自卑,有人怕被人關注到,擔心被領導點名,擔心在公眾場合發言,擔心做項目出了差錯、怕別人瞧不起自己等等自卑感存在與否影響所有人的成長,。因此,自卑感的人一般以逃避對待周遭,寧願躲得遠遠的,也不願意面對工作的種種情況,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存在感。要知道,一個不主動去爭取自己未來的人,沒有人硬要把未來給你的。

第三,能力缺失。

在電影《飛馳人生》中,扮演者沈騰有一句臺詞挺有意思,他說:“有人活得是造型,有人活得是人設,我活得是本事。”能力是職場的試金石,什麼治療玻璃心,搞定焦慮症,消除負面情緒都有它的影子。

我們明白,在職場上要想有面子,必須要強大里子,什麼叫裡子?那是你的能力,你處理事情的專業化程度,你對危機問題的快速解決能力,你善於與大家溝通,你能用語言或者文字準確表達你想要表達的問題,甚至是你的演講能力。有了裡子,職場能力才可能強大,你會被發現,存在感其實就是你自己的能力圈。

舉個例子:同事請教你專業上的業務問題,如你根本不懂得如何回答,那你的同事下次就未必再請教你了,在他心裡,這人連自己專業的業務問題都不懂,可能會心底“藐視”你一下!如你的領導給你安排工作,次次完成都未能讓他滿意,在他心裡,你就成為一個不值得託付的人了。

第四,不善溝通

在職場中,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溝通能力。眾所周知,大家是對外作戰、銷售產品充滿鬥志和激情,易有感覺。但一談到內部溝通,就會出現部門牆、溝通能力弱,動輒就爭吵的情況,最後大家不知道為什麼爭吵,內部溝通壓力較大,尤其在國有單位這樣的情況就更加嚴重。於是產生了遇到事情躲避的情況,多次溝通不果,算了別溝通了,TNND,乾點事真不容易。

缺少錨點、自卑且缺乏自信、能力缺失,不善溝通等四點均有可能導致職場人被邊緣化。

被邊緣化了,成了職場透明人,我該怎麼辦?四點建議或能幫到你

不知道如何選擇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與一位老員工同事在聊天,她最大的願望是:你不要找我麻煩,忘掉我吧!低調工作,低調做人,只要在發工資時間別忘掉我就行。

沒有存在感的人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在職場混下去,二是變革中被淘汰。實際上,此等心理狀態本身就是矛盾體,既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明顯違反了大自然規律。想要在職場叢林法則裡混下去,又要一種安逸平淡的生活,隱匿自己,逃得了一時,長期看又能堅持多久呢?尤其在組織的變革中,沒有存在感容易被優先淘汰。若你想人生走得更順,蓄能抵抗未來風險的話,一定要提升自我展示能力,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如何讓自己不變成職場透明人?

如何讓自己不變成職場透明人,換句話說,要提高自我展示的能力呢?對此有四點建議。

第一,成為創造價值的被利用者。

這個世界充滿了現實,你的利用價值未達他人要求,容易被選擇無視。

利用價值是一箇中性詞,你可以理解為職場的交換關係——你付出勞動,老闆給予薪酬。要想有效維繫交換關係,需“秀秀肌肉”。尤其重要的是,你可依靠不斷反思和學習,走出舒適圈,通過學習將自己從職場的嬰兒變身為職場超人,實現職場地逆襲。當你能恰當處理危機事件時,當你有邏輯性表達獨到言論時,當你在行業內某個細分領域變得非你莫屬時,透明人早被你拋棄了。

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增加能力與職業匹配度就可以了。有人問如何瞭解自己的職業匹配度呢?教大家一個方法:讓這專業的高手問你10道專業問題,答對8-10題,匹配度高;5-7道,匹配度一般;其他均為不合格。

第二,成為“富蘭克林效應”的實行者。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幫過你一次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幫助你。因為你欠了他的人情,會拉近你與他的距離。”這效應被稱為

“富蘭克林效應”,據此,後世的心理學家得出一個結論: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市場營銷學經常利用此案例銷售,如上門請求一杯茶水,只要他給你一杯茶水,幫助過你一次,下次再申請幫助的話,他會非常樂意再幫助你一次。當然,有人害怕多次麻煩別人會讓別人煩,所以,有技巧尋求幫助,如在對方擅長的領域尋求幫助;在尋求幫助前能拿出自己的想法,提出選擇題,請對方幫你指點,並非給對方問答題,懶惰等待添食;受到幫助後,適時表達謝意,可選擇小範圍或者公眾場合表達,這樣可拓寬溝通範圍。

被邊緣化了,成了職場透明人,我該怎麼辦?四點建議或能幫到你

第三,成為一個願意幫助別人的“熱情者”

上文提到,自卑且缺乏自信、溝通不足是導致存在感缺乏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解決些問題,可從用你的特長主動幫助別人、主動承擔工作做起。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身邊同事,一般情況下,人們不會對熱情的幫助者給予冷臉相待。在她困難中你做一個錦上添花的事,讓對方感受溫情美好。在你的能力圈內多做點,不僅是積累人脈,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第四,成為適應職場的“適應者”。

職場新人不適應職場,在於落差太大,原本是爸媽的乖寶寶,遇事有人包容,有人呵護,即便犯錯誤也無關緊要。現是無人重視,無人呵護,無人包容,有點錯會被批評。畢竟領導不是爸媽,同事也非兄弟姐妹,他們並無義務去容忍你。你是新人不錯,但是總不能一直新人下去吧!環境變化,不由得你不適應,而把職場當成家庭尋求溺愛的新人們,無疑被打上“情商低下”的標籤。所以,要撕掉這個標籤,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而不是排斥別人,你有綠燈思維的光環,就會變成一個適應者。

結語

綜上,當面對存在感不足的情況,慌亂於事無補,你需要從被利用者、實行者、熱情者、適應者等四方面入手,它們看似屬於外在表現,實則均為裡子培養,只有強大了裡子,才能更好展示自己,這是自我展示能力最高境界,如是在武俠世界中就屬於低調的無招勝有招。職場人沉澱實力,強化心態,調整思維,定能練就你的職場武俠世界。

-END-

本文作者:藍胖說說,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簡書版權簽約作者,職場規劃導師,大數據導師,講師。願與有緣朋友交流,溝通,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