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導語:買哪個,你怎麼看?


2019年,中國top4房地產公司,分別是操盤金額7329.5億元的碧桂園(HK:02007)、6249億元的萬科A(SZ:000002)、6019.2億元的中國恆大(HK:03333)、5278.5億元的融創中國(HK:01918)。如果按市值算,萬科仍然是老大。

四個大哥股價兩年沒漲了。

原因有外部的摩擦,但主要還是內部各種房住不炒的限制。本次疫情更是把人們的購房意願降到冰點(被傳染了就是有錢買沒人住的悲劇)。

我認為這個看似最危險的時候,恰恰孕育著機會。疫情終將過去(吉利德的remdesivir效果很好),但現在已經造成影響,iPhone出貨量下調10%,賀歲檔沒了,餐飲沒人敢去吃了,全球工廠的供應鏈無法復工(任天堂、索尼、微軟等等公司的產品供不上貨)。

房地產這個“夜壺”,又要變成提振經濟的支柱產業了。而且你得知道,過去20年,上頭六輪房地產調控的目標在“避免過熱和防止過冷”之間鐘擺。2016年開始的限購限售等措施,以及這次疫情正讓房地產“過冷”。寒冬凜凜,春日還會遙遠嗎?

熬過這一關,房地產的好日子就來了,但是今時今日誰是更值得投資的標的呢?中國經濟轉型換擋不是鬧著玩的,不是以前挖個坑就能賺大錢的時代。

拋磚引玉,我認為未來5年最有投資價值的是融創。


01


麥肯錫有個分析工具叫“三層面論”,套用這個分析工具,我認為融創最具投資價值。

它是講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既要有今天的核心事業,也要有明天的新業務,還要有開創未來的事業。

  • 必須不斷地開展業務增長的各種活動;
  • 必須以對現有業務同等專注來關心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 需要在當前業務、新建業務和未來可選業務之間保持協調平衡的方法。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以下是大致的思考過程。


02


中國房地產市場整體高速發展是沒戲了,2019年銷售額16萬億元,yoy+6.5%。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總量平穩階段的特點:講求質量,區域分化。

(1)講求質量

碧桂園房屋質量的口碑,可以說是最差的。你要追求速度,追求滾動開發,那麼質量就會成為問題,“SSGF新型建築工法體系”也改變不了慢工出細活的客觀規律。

萬科作為房地產老龍頭,雖然近些年保守過頭被拉近差距,但驕傲和堅持還是有的,愛惜自己羽毛。

恆大也是快週轉的代表,沒什麼惡名,也沒什麼好名聲。有人說它家能“退房”獨樹一幟,所以名聲好,因為倒逼公司注重施工質量。其實“退房”更多是營銷上加分,倒逼質量是其次,因為退房可不是淘寶退貨那麼容易,退房是交房前能退(交房後就不能退了),那時候按揭都已經做了,恆大的和銀行的手續會很麻煩滴。

融創從上海的“融綠平臺”開始師承綠城(房地產界的茅臺有木有),轉型做中高端住宅,老孫時不時舉例“當年去海南出差賓館房費75元,自己作為高收入人群月工資才90元,他認為這賓館要倒閉,沒想到30年後三亞旅遊旺季每晚1萬塊”,來說明做高端市場的好處和前景。壹號院、桃花源、九府系等住宅,如果有個質量差的名聲,房子妥妥賣不出去。

(2)區域分化

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人口遷移特徵是從農村到城市,從18線城市到一、二線城市形成都市圈。

U.S.Census bureau數據顯示1950年-2015年,美國500萬以上人口的都市區占人口比例從12.2%提升到25.1%,100萬-500萬都市區占人口比例從17.3%提升到30.8%。然而25萬-100萬從17.9%提升到20.7%,5萬-25萬從8.7%提升到9%。

而且當他們的城鎮化率完成55%以後,人口遷移特徵主要是“從18線城市到一、二線城市形成都市圈”。我國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末城鎮化率為60.6%。

一、二線大城市由於人口淨流入,以及拿地緊張(上頭不批地),房價一直上漲是沒跑的!而更加依賴土地出讓金的小城市批地容易,開盤銷售容易,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房價不會大漲(上一輪恆大、碧桂園三四線城市紅利來自舊改),不會大漲的房子跟鹹魚有什麼區別,去化會越來越困難。

2019年上半年四家房地產公司的土地儲備:

碧桂園國內2.63億平,2019年上半年有一半以上銷售額來自三四線城市。萬科1.53億平,2019年上半年新增0.14億平,其中82%來自一二線城市,新增權益面積均價為6900元/平;恆大3.19億平,其中一二線土儲原值佔66.1%,平均地價1639元/平;融創2.13億平,貨值預計2.82萬億,其中83%位於一二線城市,平均地價4307元/平。

2016年-2019年,萬科和融創的房子,明顯比碧桂園和恆大要貴。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融創在單價上是獨一檔的存在,只是這幾年作為併購狂魔,150億投資樂視、501億併購萬達文旅,等等併購投資行為,得到很多非一二線城市的土儲(往往樓面價0.1萬/平),這些土儲開發的房子價格自然會低一些,所以銷售單價有所下滑。

基於上述質量和區域的分析,我認為融創在“第一層面”,即拓展並確保核心事業運作層面,比另外三家公司更頂。


03


第二層面,發展新業務這塊,我們先了解一下它們的分部業務,看看財務報表附註。

碧桂園除了房地產開發之外,主要還有建築服務和酒店這兩項業務。這兩項暫時還看不到出彩的地方。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萬科除了房地產開發之外,主要還有物業和其他業務。其他業務收入yoy-11.3%至10.5億元,包括物流倉儲業務“萬緯物流”,商業地產“印力集團”,長租公寓“泊寓”,及其他業務(標準辦公項目、產業園項目,冰雪度假項目)。倉儲物流、商業地產和其他業務沒什麼可說的,不是什麼新興業務,沒有太大的爆發力。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倒是長租公寓,雖然屢有其他小公司暴雷,但這領域還是有想象力的,只要供給穩定充分,租房需求是真實存在的,德國是其中的典範,有50%以上的人不擁有住房,就看我們的長效機制能不能建立起來。目前萬科的“泊寓”,分部在35個主要城市,累計開業8.2萬間,開業半年以上的項目平均出租率91%。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恆大除了房地產開發之外,主要還有物業和其他業務。其他業務收入yoy-17.2%至26.95億元,包括房地產建造、酒店運營、金融業務、旅遊地產業務、健康業務。別的都沒什麼意思,就旅遊地產項目童世界、水世界、海花島,以及健康項目養生谷有點意思。不過這塊還只停留在想象階段,以上統統都沒有開業,最早的海花島預計2020年開業,有時候,預計和現實之間的距離是很遠很遠的。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融創除了房地產開發之外,主要還有物業和文旅城業務。文旅城收入yoy+1.9%至10.8億元,2019年6月-12月開業的廣州、無錫和昆明三個文旅城,開業效果還不錯,加上併購前已經開業的南昌融創樂園、合肥融創樂園、哈爾濱融創樂園、青島東方影都融創樂園、西雙版納融創樂園。年收入30億左右的宋城演藝市值400億元,融創的13個文旅城頗有想象力。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第二層面”新業務領域,還是萬科和融創比較領先。以上新業務基本上還是圍繞房子做文章,在開創未來方面就不是這樣了。


04


關於開創未來,這點最不容易,基因是不容易改變的。踏足一個新的領域,這跟韓寒說的,“拿你的業餘愛好挑戰人家職業的、吃飯的傢伙,往往輸的很慘”。差不多是一個道理。

融創在樂視上“失敗過一半”,雖然樂視賬上的土地能拿走開發,但樂視網畢竟臭了,電視機什麼的家庭生態,客廳生態,想跟小米、華為競爭是沒戲的。

恆大在礦泉水、糧油、奶粉等領域吃過瘋狂的敗仗,還被賈會計坑過。足球不算失敗,雖然不賺錢(很少有足球隊能賺錢,曼聯(NYSE:MANU)這種世界級豪門業績也一般般,股價跟橫線差不多),但是可以視作房地產業務的營銷成本。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對於未來的探索,泛房地產以外的探索,碧桂園、萬科、融創目前是沒有什麼能拿出來說一說的。只有恆大矢志不渝,被賈會計坑過一次後,仍然燃燒著新能源車的夢想:

佈局整車研發的NEVS,與豪車製造商koenigsegg組建合資公司,與汽車動力工程領域hofer組建合資公司,入主荷蘭e-Traction和英國Protean掌握輪轂電機技術,入主卡耐新能源獲得動力電池技術,在瑞典、廣州、上海、天津等地有多個生產基地,入股廣匯擁有全球最大汽車銷售渠道,獲得網約車資質,2019年6月29日“國能93”量產車型亮相。

許老闆的魄力讓人佩服,但是,還是不看好。

跨界來的恆大做新能源車,除了錢還有什麼?新能源車領域強手如雲,一哥特斯拉正處於高端向高中低端轉型的階段,目前大勢已成,稱霸了。後面屁股頭還有奔馳奧迪等國外傳統品牌在追趕。國內傳統企業有“油轉電”的吉利,風口追逐者比亞迪,做中高端新能源車的蔚來2019年出貨量超2萬輛。

第三層面開創未來方面,只有恆大有完整的佈局,但鑑於過去它在做礦泉水等新事業時,並未表現出多麼深刻的改善行業效率的思考與創見,沒有那種顛覆式的創新,從1到10的變革,所以覺得成功的希望不是那麼大。

國內新能源車,我比較看好吉利這家在汽車領域成功過一次的公司,以及把體驗做到了極致的蔚來。至於恆大汽車,先別看花了多少錢,看能夠賣出多少量吧。


05


融創和萬科A,在第一層面的現有核心事業,以及第二層面的新業務方面,都比較領先。第三層面只有恆大有佈局,但從現在展現出來的東西看,我個人認為希望不大。

所以綜上,我認為融創可能是未來5年最具投資價值的公司。等等,你是不是要問為什麼不是萬科A?兄弟,中國“第一價值投資人”姚員外不能搞天搞地了,萬科哪還有什麼投資價值。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是中國房地產龍頭?

從股價走勢來看,融創已經突破了前期高點,只是誰也沒料到疫情這麼嚴重。不過股價下來了也是買入機會,且行且珍惜吧。


以上是我的粗淺觀點,有不同想法的可留言指點。


往期文章精選:

  • 阿里巴巴,21世紀的蒙古帝國
  • 科大訊飛:11年16倍的“最慘”人工智能公司
  • 現在,美團收購滴滴的最佳時機
  • 致海康威視22萬股東: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 董監高“十級大地震”的中國平安:像一隻沒有腳的鳥
  • 今天的騰訊就像3年前的百度:“一代宗師”也會老去
  • B站,逃得過被“收編”的宿命嗎?
  • “網文大佬”閱文的本質:業績高度不確定的影視公司
  •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 市值管理技術哪家行?福建廈門找瑞幸
  • 傳音控股的“國際下沉”走到了終點?
  • 從人類學角度看拼多多
  • 掃地機器人龍頭科沃斯:被小米系壓的“自斷一臂”
  • 小米和格力的“戰爭”全面升級
  • A股、港股、中概股企業的《慶餘年》
  • 你在嘲笑巴菲特,巴菲特在等你破產!
  • 致A股投資者:比小聰明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