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揹著“麻袋書包”上學,一個被羨慕一個自卑,不怕窮怕“懶”

文|福林媽咪

現在的生活條件,相比以前已經有了飛速提升,物質也豐富多了。但這是我們看見的,還有一些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仍然是經濟落後地區,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都存在一些偏遠地區,相比較大部分孩子來說,可能還處在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階段。

這樣的孩子別說穿衣打扮了,書包、學習用品這些基本用具可能都難以湊齊。

同樣揹著“麻袋書包”去上學,中國孩子的模樣更惹人心疼

柬埔寨男孩的“麻袋書包”,精緻實用,滿滿父愛

之前在網上看到的幾張圖片,是一個5歲柬埔寨男孩揹著一個藍色的手工編織的書包去上學,照片是老師拍攝併發布的。

同樣揹著“麻袋書包”上學,一個被羨慕一個自卑,不怕窮怕“懶”

老師起初是被他極富“特色”的書包給吸引了,於是詢問男孩兒,這才得知男孩家裡的情況。

小男孩5歲了,但是因為家裡的條件不好,在交過學費和校服費用之後,爸爸媽媽沒有多餘的錢給他買書包。

同樣揹著“麻袋書包”上學,一個被羨慕一個自卑,不怕窮怕“懶”

男孩的爸爸知道書包是上學必備,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同學顯得格格不入、被笑話,所以就連夜用藍色的尼龍繩為孩子手工編織了一個麻袋書包。這個書包雖然不是買來的,但也是全新的,而且獨一無二的。做工很精細,連書包的揹帶,都是用鎖釦連接的,蓋子上還有劃扣固定,還能調節揹包帶長短,一看就很用心,滿滿都是父愛,甚至讓人羨慕。

同樣是揹著“麻袋書包”,另一位男孩卻自卑到骨子裡

之前發佈過一條微頭條,是我們國家一個貧困孩子上學背麻袋書包的圖,很多網友表示心疼。因為小男孩揹著的是媽媽用麻袋做的書包,看上去髒兮兮的,針腳也很大,而小男孩兒只是站在隊伍邊上看著,不敢融入到旁邊的大隊伍中。


同樣揹著“麻袋書包”上學,一個被羨慕一個自卑,不怕窮怕“懶”


有網友私信我,問孩子的地址在哪兒,想要給孩子買個書包寄過去,還有網友說孩子的爸爸媽媽不負責,就算再窮,用一個新袋子重新給孩子做個乾乾淨淨的書包也比這樣好吧。

看著孩子在隊伍旁邊畏畏縮縮的樣子,感覺他已經自卑到了骨子裡。


兩個相同的家庭,兩個類似的書包,兩個孩子的狀態卻不一樣

第一個孩子,雖然家裡不富裕,但是爸爸對他很上心,老師也看得出孩子爸爸的不容易,所以給了孩子很多鼓勵。這個孩子看上去不是很有自信,但他也擁抱著滿滿的父愛,在面對困難時能變得更堅毅,不至於畏畏縮縮。

第二個孩子和第一個孩子家境一樣貧苦,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凡一個注意孩子成長環境的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即便條件不足,手工再重新做一個,也比一個又髒又舊的書包要能給孩子更多的勇氣和膽量。

同樣揹著“麻袋書包”上學,一個被羨慕一個自卑,不怕窮怕“懶”


兩個孩子雖然都得到了同情,但是第二個孩子卻是伴隨著深深的自卑,不敢抬頭。

有人說富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處在良性循環裡,而窮人家的孩子難翻身。

難翻身不代表不能翻身!


其實,窮不可怕,怕的是被窮磨光了意志的父母,而變得懶惰。

經濟條件再差,自信的孩子還是有不少,但也有一些自甘墮落,父母的懶體現在了孩子身上。

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身上的衣服髒兮兮的,手和臉也是髒兮兮的,當旁邊的孩子光鮮亮麗時,就會讓自己的孩子自卑到骨子裡。就像前面網友說的,即便條件再不足,重新再做一個書包,也比讓孩子揹著這個又髒又舊的書包要好很多。

這樣懶惰的窮,會遺傳

同樣揹著“麻袋書包”上學,一個被羨慕一個自卑,不怕窮怕“懶”



懶得關心孩子,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成問題

有的家長眼裡只有錢,缺少對孩子的關心,窮的不光是錢,還有心,不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就不容易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所以很容易讓孩子性格變得扭曲出現偏差。

懶得維護孩子的尊嚴,孩子自卑抬不起頭

有的家長知道家裡窮,又沒有什麼辦法,就認窮,自己抬不起頭也不維護孩子的尊嚴,讓孩子跟自己一樣,這種自卑會讓孩子跟同齡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孩子自己認了命。不再努力,在人前也抬不起頭了。

懶得為孩子的未來做打算,孩子繼承父母的窮

還有一些家長仍然秉著“讀書無用”的心態,讓孩子趁早投入工作,才能早點替家裡分擔。但殊不知,讀書是在對孩子的未來投資,這種投資不見得只需要錢,還有精神方面的投資,讓孩子自信。如果爸爸媽媽連這些都放棄,孩子也就真真正正繼承了父母的窮,永遠走不出自卑的境地。

同樣揹著“麻袋書包”上學,一個被羨慕一個自卑,不怕窮怕“懶”


再窮也不應該懶惰!

窮是現階段的狀況,但不代表是一輩子,可能現階段爸爸媽媽用盡全力也只能給孩子到這種程度的生活,那就讓孩子靠自己再去打拼,做到不認命!

孩子的這種拼勁兒不是自發的,而是爸媽給的。

唱泰坦尼克號主題曲《我心永恆》的席琳·迪翁曾經講述過自己的身世。

同樣揹著“麻袋書包”上學,一個被羨慕一個自卑,不怕窮怕“懶”

家裡有14個子女,而她是這14個子女中最小的妹妹。一家人生活在加拿大魁北克一個狹窄的生活區中。她在2012年的《名利場》專訪中告訴記者,她們家曾深受經濟問題困擾,但是好在爸爸媽媽不拋棄不放棄,用愛彌補了物質上的缺失。

她說自己的媽媽很聰明,在抽屜裡放上枕頭讓嬰兒睡,她們一張床上睡三四個孩子都是常有的事兒,但是大家又溫暖又安全。

這位格萊美獎得主回首自己早年清貧的生活時,還說道這樣一段話:We were given love and affection support. What else did we need?

翻譯:我們有愛、有感情、有支持,還需要什麼嗎?

再窮,也要關愛孩子的心理成長。

經濟條件不好,不管是外出務工還是如何,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定要關注,孩子不是隻有提供好的物質條件就夠了,爸媽的關心和愛護更重要,這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同樣揹著“麻袋書包”上學,一個被羨慕一個自卑,不怕窮怕“懶”


①物質條件可能不豐富,那就乾乾淨淨

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擁有很多的新衣服,但是衣服乾乾淨淨總是可以的吧?不要懶得給孩子洗衣服。人都是視覺動物,看到乾乾淨淨的孩子都不會逃避,但是看到髒兮兮的就不想和他接觸。所以,讓孩子穿著乾淨的衣服,也能給孩子自信,讓孩子融入到同齡人當中。

②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給孩子自信

生活條件的優良中差不影響人的品質,爸媽不認命,孩子才能如此。

難翻身不代表不能翻身,方法有很多種,可以看準一門有前途的技術,放下身段拜個好師傅,做個藍領,技術活不容易被替代。

當然爸爸媽媽也要以身作則,雖然現在窮,但是還要努力生活,這就夠了。

③替孩子抓住一切機會

發現孩子的優點長處,然後專注於此,是金子總會發光。

窮不可怕,怕的是被窮磨光了意志,沒了意志的人,不止窮三代那麼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