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反蜀將,北抗曹操,南奪交州,這樣的劉表你可知道?

初平元年,孫堅應關東諸侯起兵討董,從長沙一路向北,順路殺了有私仇的荊州刺史王睿,使這一位置空缺了出來。後在董卓的表奏下,推舉八俊劉表繼任荊州刺史。劉表是漢室宗親,魯恭王之後,董卓推舉一個宗親坐這個位置,除了他自身名望達到,對董卓而言自然是有政治優勢,畢竟劉表至始至終沒有參與對董的討伐。

策反蜀將,北抗曹操,南奪交州,這樣的劉表你可知道?

時下,荊襄最大的問題是宗賊林立,包括有吳人蘇代、貝羽等至少有五十五股。因為襄陽被江夏賊張虎、陳生聚眾佔據,劉表單騎上任,只能是去宜城,並在那會見蒯氏兄弟和蔡瑁。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蒯越為劉表提出了一個‘一網打盡’的計劃。

司馬彪戰略曰: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眾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

宗賊畢竟是以一個家族的形式存在,雖說數量多,但是分開來的話,力量就沒那麼大了。因此劉表按照蒯越的意思,將這些宗族老大聚集在一起,好酒好菜招待,算是給這些人一頓豐盛的斷頭飯,然後全部斬首。

宗賊自沒了首領,就更好處理了。或襲,或安撫,很快便把宗賊的問題處理。至於江夏賊張虎、陳生雖然佔據襄陽大郡,但此時已然是孤軍無援,於是劉表派出蒯越與龐季勸降,江南之亂就此平定。除了被袁術佔據的南陽,其餘八郡都歸附了劉表。

都說劉表胸無大志,偏安荊州,實則呢?

驅逐袁術

說起袁術,貴為四世三公之後,這起步自然是比其他諸侯高了許多。當初孫堅一路向北,途經南陽沒有軍糧,就向原南陽太守張諮討要物資,卻遭到拒絕。孫堅懷恨,就誘招張諮殺之。剛好袁術就在南陽,兩軍聯合,袁術就佔了南陽。

孫堅為前部討伐董卓,袁術就在後面供給糧草。所以劉表雖為荊州刺史,但獨獨南陽這地沒辦法收回。後袁氏兄弟反目,袁術聯合公孫瓚、陶謙,袁紹就聯合劉表,所以袁術就怨恨劉表,將前線的孫堅召回來討伐劉表。

策反蜀將,北抗曹操,南奪交州,這樣的劉表你可知道?

孫堅虎啊,打仗兇猛,一路所向披靡地打到了襄陽城下。此時,黃祖聚眾到來,又被孫堅所敗。黃祖只好向峴山逃去,孫堅自恃勇猛,一路追趕。到了峴山,卻中黃祖的埋伏,萬箭穿心而死。

孫堅一死,袁術就是沒了牙的豺狼,雖眾多而無才。劉表因此斷絕南陽的糧道,倒逼袁術出城。當時袁術所佔據的南陽城可是京都洛陽的陪都,擁有百萬人口。要知道,袁紹佔得河北四州,人口也才百萬。一城堪比四州,足以見得南陽富庶。可惜袁術一度奢淫肆欲,徵斂無度,致使百姓哀苦。所以這糧道一斷,袁術就哭了。不得已之下,袁術出走兗州,卻被曹操擊敗,因此轉至九江,進入淮泗地區,劉表得以收復南陽,使荊襄完整。

覬覦益州

興平元年,劉焉因連喪二子之痛,又逢綿竹城發生火災,毀了他稱帝的夢想,因此遷治所於成都。只是悲痛欲絕的他,不久之後,便因後背毒瘡發作而死。重臣巴西人趙韙等人便上表朝廷推舉劉焉第四個兒子劉璋繼任益州牧。

策反蜀將,北抗曹操,南奪交州,這樣的劉表你可知道?

就在這易主之際,劉表派出別駕劉闔,策反劉璋部將沈彌、婁發、甘寧等人率部攻打劉璋,可惜戰敗,劉闔、甘寧等人因此退走荊州。

英雄記曰:焉死,子璋代為刺史。荊州別駕劉闔,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璋使趙韙進攻荊州,屯朐。

雖說此次策反以失敗告終,還引來劉璋的反撲。但不得不說,劉表早就覬覦益州。

首先,劉璋本是劉焉的幼子,即便是劉焉前面死了兩個兒子,尚有三子劉瑁存在。趙韙即為重臣,豈不明白長幼有序的道理?原因在於劉焉原是南陽人,以外人的身份入主益州。而荊、益兩州的問題雖有不同,但實質一樣,皆是宗族豪強林立。劉焉採取的手段卻與劉表不一樣,劉表依靠的是氏族,劉焉依靠的卻是同樣外來的東州人。以外族人鎮壓本地人,從而導致兩個派系之間的怨恨甚深。作為巴西人的趙韙貪圖劉璋闇弱,試圖以此撥正這之間的關係。

策反蜀將,北抗曹操,南奪交州,這樣的劉表你可知道?

再者,劉焉本來通過重用趙韙拉攏人心、重用張魯以絕漢庭、重用東州人誅殺豪強立威信等手段已然將益州打造成自己的獨立王國,眼看著稱帝就在跟前,卻遭到劉表揭發,導致滯留在長安城的三個兒子被董卓關押,後來還是劉焉稱病,才把劉璋要回來。

第三,因為劉焉重用東州人的緣故,導致東州人在益州橫行霸道,特別是在劉焉死後,東州人更加猖狂,甚至爆發出兵亂事件。

諸如此原因,劉表此舉趁火打劫,雖說不道德,但也是審時而行。益州畢竟天府之國,劉表策反甘寧的人看似試水,如若能掀起風浪,劉表必然舉兵西進,趁亂分食益州。要說劉表沒有稱雄之心,鬼才信呢。

南下交州

士夑傳:朱符死後,漢遣張津為交州刺史,津後又為其將區景所殺,而荊州牧劉表遣零陵賴恭代津。是時蒼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吳巨代之,與恭俱至。後巨與恭相失,舉兵逐恭,恭走還零陵。建安十五年,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騭到,燮率兄弟奉承節度。而吳巨懷異心,騭斬之。

根據士夑傳的記載,原交州刺史朱符一死,劉表便插手交州的政務,先是派遣賴恭取締漢津成為交州刺史,再派遣吳巨代理蒼梧太守,打算直接吞併了交州。雖說漢津是朝廷親自委派,可是這時候的朝廷是掌握在曹操手上的。曹操又與交州中間隔著荊州,因此委派漢津是為了阻止劉表的壯大。

策反蜀將,北抗曹操,南奪交州,這樣的劉表你可知道?

自劉表接納張繡後,兩軍對曹操的南部影響不小,甚至差點要了曹操的老命,致使曹操損兵折將,還丟了長子曹昂的命,因此作為曹操代表的朝廷所委派的交州刺史更是為了牽制劉表北上。怎奈漢津卻慘遭部下區景的叛殺,使他這步棋落了空。

以南境之地牽制不行,南下又慘遭大敗,東邊還有劉備,北邊更是有袁紹霸主蠢蠢欲動。此時此刻,確實是曹操最難的時刻。

策反蜀將,北抗曹操,南奪交州,這樣的劉表你可知道?

只是地利人和再好,也比不過天時。主角曹操又再次得到上天的眷顧,在臨近對峙袁紹的時刻,竟然迎來張繡的主動投降,同時也讓劉表丟失了宛城、南陽兩座大郡,形勢可謂一朝而易,真是命運使然。

至此,劉表便龜縮在襄樊之界以南。加上後來恭、巨二人翻臉,導致賴恭退還零陵,劉表也就退出了交州地界。

結語

劉表年少知名,以儒生形象單騎入荊,膽氣自然是不可否認。後又重用當地大族,一舉平定江南亂局,驅除袁術,讓荊襄得以完整,已然不是常人所能。人人都說,劉表雖持有荊襄九郡,卻無稱雄天下之心。我覺不然。益州乃圍蔽之地,如若沒有覬覦之心,何來得知劉焉稱帝意圖?何來再知趙韙違背長幼?何來又知劉璋闇弱?如若策反事件成功,劉表怎能不借機分他益州一杯羹?再者,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雄踞中原,劉表接納張繡,幾度侵犯許昌南部,難道沒有扼制曹操的想法?還有私自任命交州刺史一事,這像是沒有稱雄天下之心的人乾的事?

只是天不待劉表,又年歲漸長,到了建安十三年,劉表都六十七歲了,雄心壯志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資料出處:《三國志》、《司馬彪戰略》、《英雄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