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麾下9名大將幾乎都慘死,唯獨只有他,修成正果

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機會到了,一個人沒有實力,或者不會把握機會,即使機會到眼前也會輕易流失。董卓是一個有實力,也會把握機會的人,他能征善戰,且兵多將廣,這使得他具備了成就霸業的資本;遇到外戚和宦官內鬥時,他也很快把握住了機會,奉詔進京奪取了權力。


有實力,會把握機會,可以讓人輕易獲得權勢,但德不配位,成功也可能會是災難的開始。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位極人臣,獨攬大權,若他安心做一個權臣,可以風光地度過一生,但他德不配位,做了很多錯事,如擅自廢帝、逼死何太后、淫亂後宮等,使得他成了天下的共敵。

董卓麾下9名大將幾乎都慘死,唯獨只有他,修成正果

天下諸侯聯兵討伐他,同時朝中大臣也想謀害他,這使得董卓的處境十分兇險。雖然依靠著強大的實力和應對得當,董卓擊退了諸侯聯軍,但家賊難防,最終他還是被王允利用美人計,讓其義子呂布殺害。覆巢之下,沒有完卵,董卓死後,他手下的大將也是樹倒猢猻散,結局大多悽慘。
慘死的9大名將:
呂布:呂布是董卓的義子,董卓之死是拜他所賜,他被王允設計,為了和董卓爭奪貂蟬,親手殺了自己的義父和靠山。董卓死後,呂布收攬了一些董卓舊部,逐漸成了一路實力雄厚的諸侯,但後來在和曹操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因不聽謀士陳宮之言,最終輸給了曹操,自己也被曹操斬於白門樓下。

董卓麾下9名大將幾乎都慘死,唯獨只有他,修成正果

高順:在董卓被殺後,高順就跟隨呂布四處征戰,曾和張遼聯手擊敗過夏侯惇、劉備等強敵。呂布最精銳的部隊“陷陣營”由高順掌管,這支部隊有700多人,戰鬥力十分強悍,可惜的是曹操通過水淹下邳,讓這支軍隊英雄無用武之地,最終全被曹操擒獲,由於不願投降曹操,最終被曹操殺害。
張濟、張繡:這兩人都是董卓部將,董卓死後,他們跟隨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長安,擊敗了王允、呂布,重新獲得了權力。但隨後他們因分權不均,發生了內鬥,使得他們實力大減,張濟也陷入了困境,他為了解決軍隊的糧草問題,去攻打富庶的荊州劉表,但在攻城的過程中,張濟中箭而亡。

董卓麾下9名大將幾乎都慘死,唯獨只有他,修成正果

張濟死後,他的侄子張繡接管了軍隊。由於帳下有賈詡做參謀,張繡數次擊敗曹操,還殺了曹操的大將典韋和長子曹昂,但此事也為之後他的不幸埋下了伏筆。張繡雖然也是一方諸侯,但總歸實力有限,在官渡之戰前,他想依附袁紹,免得將來被他們所滅,但在賈詡的勸說下,最後他投靠了曹操。
張繡來投後,曹操對以往的恩怨既往不咎,格外厚待他,但曹操能原諒張繡,他的兒子曹丕卻不能,他有一次質問張繡,你殺了我的兄長(曹昂),還有什麼面目見人了。張繡本身到曹營後就活得戰戰兢兢,發生此事後更是惶惶不可終日,最終他在跟隨曹操攻打烏桓的路途中,因害怕而選擇了自殺。

董卓麾下9名大將幾乎都慘死,唯獨只有他,修成正果

李傕、郭汜:董卓死後,這兩人想棄眾逃命,但在賈詡的勸說下,他們又召集舊部反攻長安。奪取長安後,他們為了替董卓報仇,對大臣和百姓進行了血腥殺戮,這使得他們的名聲比董卓還臭。隨後二人又因爭權奪利,發生了內鬥,賈詡也乘機離開了他們,這使得他們實力大減。最終李傕被涼州軍閥張橫、梁興斬殺,隨後又被曹操下令夷滅三族,郭汜被自己的部將伍習殺害。
華雄、牛輔:華雄是董卓手下的帳下都督,在對抗諸侯聯軍時,他被長沙太守孫堅所殺。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他的死進行了改動,華雄在汜水關阻擊十八路聯軍時,斬殺了數員大將,讓諸侯聯軍手足無措,這時候還名不見經傳的關羽主動請纓,出陣將其斬殺,成就了關羽威名。

董卓麾下9名大將幾乎都慘死,唯獨只有他,修成正果

董卓死後,牛輔跟隨李傕、郭汜等人攻打長安,他作為西涼軍的先頭軍和李肅交手,但敗於李肅,隨後呂布親自攻打他,牛輔又是慘敗於呂布。連續的慘敗讓牛輔信心全無,他想帶著金銀財寶逃回西涼,但隨從胡赤兒因為貪財,將其殺害,還將其首級送到長安邀功。
徐榮是董卓帳下各項能力比較突出的一員大將,武功不錯,帶兵打仗能力也比較出色。他曾在汴水之戰打敗了曹操的追兵,隨後又在梁東之戰擊敗了孫堅的軍隊,他是董卓帳下對抗諸侯聯軍戰績最出色的大將。
董卓死後,他開始為王允效力,在征討李傕郭汜等叛軍時,因部將胡軫投降,使他士氣大減,實力受損,最終寡不敵眾,被亂軍殺死。

董卓麾下9名大將幾乎都慘死,唯獨只有他,修成正果

修成正果的1名大將:
這一人就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張遼,他也是董卓帳下結局最好的大將。董卓死後,張遼就在呂布麾下效力,曾擊敗過夏侯惇等強敵,但終因呂布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使他們敗給了曹操,隨後又成了曹操的俘虜。由於張遼為人忠勇,他被曹操勸降留為己用。跟隨曹操後,張遼建功無數,尤其是合肥之戰,他800人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威震江東,享譽天下,成了曹營最有威望的大將之一。
張遼在攻打東吳期間病逝,結局較好,死後還配享曹魏太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