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黑龍江將軍能調動多少軍隊,為何喪失了60多萬領土?

Linfeel


這個題目指的應該是《璦琿條約》的簽訂吧。1858年5月28日,黑龍江將軍奕山代表中方與俄方在璦琿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



也是這個條約的簽訂,使我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令人疑惑的是,區區一個黑龍江將軍哪來這麼大的權利把60萬的領土轉贈他人?

關於黑龍江,遠的暫且不說,咱先說下這近的――清朝,提問裡說為何黑龍江將軍權利這麼大?

我想這和黑龍江的歷史地位有關,《璦琿條約》的簽訂是在清朝後期,而清朝的祖先正是來自於黑龍江的滿族。

清朝時候,曾將黑龍江作為起源禁地。隔絕了漢人,同時也將這裡作為犯人的流放場所。

今天的黑龍江省會,清朝時候叫做寧古塔。順治四年時,開始設官治理。

黑龍江將軍是清代時期黑龍江地區最高官員,官階最初為正一品,乾隆時改為從一品。

也就是相當於省長一級,除最後一任程德全是漢人外,均是清朝的宗室、旗人。


黑龍江將軍的管轄,上到軍政、旗務,下到民政事務,大大小小,火器銀庫,權利非常大。

其次條約中之所以能割出六十萬土地給人家,前提是有這麼多土地。黑龍江是清朝五大邊關中人口最少的地區,不過雖然人少,領土卻不少。

黑龍江將軍轄區東至額爾白克河二千二百里寧古塔界,西至喀爾喀九百餘里撤陳汗界,南至松花江五百里寧古塔界。

北至外興安嶺三千三百餘里俄羅斯界,西南至盛京一千八百餘里,又西南至北京三千三百餘里。

黑龍江將軍的軍權

黑龍江將軍權利雖然是很大的,不過手下軍隊人數卻並不多。

由於黑龍江對漢人的抵制和本身地曠人稀(天氣環境惡劣)的原因,真實上黑龍江將軍能調動的軍隊全盛時期不過兩萬餘人。

這包括主力軍――滿洲八旗,以及達斡爾、鄂溫克等少數民族編軍,還有在東北地區為數不多的漢人組成的漢軍綠營和少量水軍。

另外,軍隊士兵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這也使得面對沙俄的挑釁進攻時,黑龍江將軍奕山恰似一出“空城計”,想打也是力不從心。

黑龍江將軍奕山

條約的簽訂人,就是咸豐朝第二任將軍奕山。清朝宗室,侍衛出身,先後擔任過塔爾巴哈臺領隊大臣、伊犁參贊大臣、伊犁將軍等職。

1859年五月,革職留任,同年八月被召回京城。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時,沙俄坐不住了,於是趁機蠶食黑龍江。彼時清朝正忙著與英法交戰,面對沙俄挑釁也無動於衷。

沙俄見機得寸進尺,佔領土地後又以“助華抗英”為由,企圖進一步與中方簽訂《璦琿條約》。

這個條約公平嗎?顯然是相當不公平,奕山也清楚,所以沙俄提出這個無理的要求時,奕山也曾口頭反抗過。

他說,中俄兩國的邊界早就根據《尼布楚條約》進行劃定:

“議定遵行,百數十年從無更改。今若照爾等所議,斷難遷就允准。”

不過,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了,堂堂將軍靠一張嘴企圖抵抗,很不現實。

於是俄方用火炮說話,如此逼迫之下,奕山亂了陣腳。這個空有權利,實則懦弱的黑龍江大將軍最終選擇了投降賣國。


《璦琿條約》的簽訂,其實是奕山自作主張,未經清朝同意就簽訂的結果,同時也喂大了沙俄的野心。

奕山的擅自做主的行為,無異於賣國,引起了愛國人士的抵抗抨擊,同時他也遭到了大臣們的彈劾。

壓力之下,道光帝只好罷免他黑龍江將軍的官職,但由於他清朝宗室的身份,即使賣了國,法律也奈他不得。

奕山後來曾多加說辭,說侵略者如何蠻橫殘暴,企圖獲得咸豐帝的原諒。不過無濟於事,這可是六十萬領土,不是芝麻豆丁。

所以說,權利過大是有風險的,黑龍江將軍一職無異於土皇帝,又有宗室外殼保護,如此一來更加肆無忌憚。


史之策




黑龍江將軍,是康熙二十二年設立的職位,官階正一品,權力很大,整個就一個土皇帝,不過,能管轄的軍隊確實不多,也就一萬來人。

咸豐年間,從1855-1859年之間的黑龍江將軍叫奕山,作戰一般,管理風格和做事風格不硬朗,就是在他任上喪失了60多萬領土,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黑龍江將軍奕山的早期風格不硬朗



奕山是滿洲鑲藍旗人,是愛新覺羅姓,這是皇姓。奕山本人是道光帝的族侄,侍衛出身。曾經擔任過塔爾巴哈臺領隊大臣、伊犁參贊大臣、伊犁將軍等職。

奕山具有民族偏見,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廣東軍務大臣琦善被革職,奕山被任命為靖逆將軍。奕山在此地大放厥詞,說“粵民皆漢奸,粵兵皆賊黨”,並招了些福建未經訓練的士兵,然後就在空時飲酒作樂。

這樣的將軍能打硬仗才是怪事,果不其然,1841年5月21日,奕山組織人和英國幹起來了,過了五天,兵敗投降。

1851年,奕山二次擔任伊犁將軍期間,和沙俄科瓦列夫斯基在伊犁談判。談判過程及其屈辱,奕山一讓再讓,除了沒有答應喀什通商一事,其它統統答應了,當年8月6日,雙方在《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上籤了屈辱的一筆。這樣的將軍如果不是皇族,早就下課了。

但是,東北大地非常不幸,在1855年迎來了這人,他成為了黑龍江將軍。

黑龍江將軍奕山妥協退讓,60萬平方公里土地就此歸了沙俄



1855年奕山到了黑龍江,此時,第二次鴉片戰爭也打響了。這個時期內,沙俄從邊界不斷蠶食土地。

1857年8月,沙俄打著“助華防英”的口號,大軍向大清邊界靠近,同時,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跑來與奕山談判,穆拉維約夫要求“中俄必須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界”,談判過程中,黑龍江沿岸沙俄的炮聲隆隆,大有,如不答應就打過來的架勢。

奕山很恐懼,而且也不願意邊關再起狼煙。於是在咸豐八年四月(1858年5月),和沙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從此,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土地進了沙俄的“口袋”,烏蘇里江以東的區域為中俄共管。

共管純屬扯淡,奕山走了後,烏蘇裡以東區域和庫頁島等還是被沙俄“搶”了去。



《璦琿條約》簽訂後,奕山也覺得不好意思,也曾經找藉口,向咸豐訴說自己的無奈,說老毛子實在野蠻,扛不住,但咸豐沒有諒解他,於是最後被革職,無奈地回到了京城。後來,又復起用,1878年病死在北京。


奕山的一生是富貴的一生,也是恥辱的一生,也許曾經有過些許功勞,但60萬土地的失去,讓國人確實無法原諒他。


藍風破曉


這件事說到是滿清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主導此事的清政府將軍,是負責黑龍江防務大臣奕山。

奕山是個滿族人,而且是皇族的直系後人,是康熙的嫡玄孫。他的起點不低,是侍衛出身,很早的時候就在廣州一帶負責防務。這之前,滿清已經經歷過了鴉片戰爭,因為皇帝的無能,導致了很多很有才能的大臣被罷免,東南很多地方迅速被列強霸佔。後來官民都對朝廷的無能表示不滿,於是奕山就被調往廣州。但是他對敵的辦法很特殊,他認為列強是“邪物”,所以將馬桶這種汙穢的東西放在船上,以此來“去邪”,結果當然被打得大敗。在他的無能的統帥下,列強找到了藉口向滿清索賠鉅額白銀。為了避免自己被處罰,他向朝廷謊報說是別的地方需要白銀,但是不久被大臣揭發,被抓後遭到關押。

不過他並沒有被關多久,後來又被派去新疆搞防務,過了幾年又被派往黑龍江做將軍,負責那裡的防務。黑龍江臨著太平洋,對於出海有著重要的作用。沙俄看中了這點,所以一直都很想得到黑龍江,甚至為此專門成了了部門。後來西方列強再度來襲,滿清無力應付,沙俄就趁機帶著戰船過來,說可以出兵幫忙,但是要滿清割讓黑龍江一帶。因為當時滿清連西方列強都沒法應對,對於沙俄更是無力抵抗。而沙俄就是看準了這一點,一直催促奕山簽字,甚至經常放炮示威,嚇唬滿清。


奕山也知道簽訂這樣的條約,對自己來說是極其不利的,於是他還一度拿出《尼布楚條約》來抵抗。在這個條約裡,雙方已經明確地劃分好了邊界,黑龍江是屬於滿清的,但是過了百餘年,此時的滿清國力遠非當年,所以沙俄堅持索要這裡。在這樣的壓力下,在1858年他終於沒有忍住,還真的簽了條約。在這個條約裡面,黑龍江北部的60多萬平方的國土,被完全讓給了沙俄。兩年後沙俄又找藉口再次索要土地,這次從庫頁島往東的地區也落入俄國的控制,滿清只有部分呢權利。前後兩次簽訂的條約,讓滿清一共損失了超過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奕山私底下籤訂了這樣的條約,當然引起了皇帝的不滿,他多次向朝廷說明原因,想為自己開罪。但是不管他怎麼說,賣國條約的簽訂是事實,所以朝廷最終沒有原諒他,直接把他召回了京城,並且奪去了他的職位。


但是奕山簽訂這樣的條約,影響的不僅僅是黑龍江地區,更為後來的許多不平等的條款的簽訂開了先河,從此以後,滿清落入列強的魔爪,屢屢被攻打,在戰敗後就必須要簽署外國人的無理要求。除了許多國人戰死外,還要賠償列強大量的白銀, 更有很多地區被租用、佔領,滿清從此徹底走向了衰亡,所以此人的“貢獻”真的是很大。


小鎮月明


黑龍江將軍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種普通將軍職務,在清朝時期,這個官職所能蘊含的能量是遠遠超乎我們想象的。

不過在確切講到黑龍江將軍之前,我們必須得先了解一下黑龍江將軍中的“將軍”在清朝是一種什麼樣的職務。

清朝的駐防將軍

黑龍江將軍中的將軍其實講的就是清朝時期的駐防將軍,在清朝建立之後,他們為了更好地監督全國各地的漢人軍隊們,他們就分別向全國各地的重要城市、地區中派去了14位駐防將軍。

這14位駐防將軍是完全獨立於漢人軍隊的體系之外的,他們來到當地之後,會在當地的城市或者地區裡修建只能由旗人居住的旗城,然後統帥著清朝皇帝交由他們掌管的八旗軍隊。

如果單純論地位來說,這14位駐防將軍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在乾隆皇帝給他們降級之前,他們的品級一直都是最高的正一品,即便乾隆後來對他們的級別作出了調整,他們的品級也保持在了非常崇高的從一品。

在他們駐紮地方的時候,如果他們與同一地區的總督同時向皇帝呈上了奏摺,那麼皇帝第一時間看的就會是他們的奏摺,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清朝皇帝對他們的信任以及他們地位的崇高。

普通駐防將軍和邊外駐防將軍

只不過這14位駐防將軍之間也是有著一定區別的,在駐防將軍之中一般分為兩種不同類型,一種是普通意義上的駐防將軍,另一種是駐紮在邊外的駐防將軍。

普通意義上的駐防將軍一共有9位,他們分別就是駐紮在西安、江寧、廣州、福州等內地城市的駐防將軍,他們的權力並不是特別大,只能掌管一個省份中跟八旗軍隊有關的軍務。

除此之外,還有5位將軍就是我們所說的邊外駐防將軍,他們分別就是我們提問中所說到的黑龍江將軍以及吉林將軍、盛京將軍、伊犁將軍、烏里雅蘇臺將軍。

他們5人所能掌握的權力是要遠比我們以上所說那些將軍大上許多的,在他們所駐紮的地區裡,他們既是當地獨一無二的地區司令,同時也是當地權力最大的行政長官,僅從軍政一手抓的情況來看,我們就可以把他們和尋常只能接觸八旗軍務的駐防將軍們區分開來。

邊外駐防將軍們實力薄弱

而在說到這裡的時候,大家也不要迷信於他們的地位崇高,雖然說他們的地位確實很崇高,但實際上他們所掌管的人口以及軍隊數量是非常少的。

與內地省份到處都是人的狀況不同,這5個地區在清朝時期的人口極度稀少,如果在這些省份中行走,想找個有人聚集的地方其實非常困難。

而他們手中掌握的軍隊也很少,在那幾十萬到幾百萬平方公里的範圍中,誰能想到他們每人維繫邊疆安穩的軍隊竟然只有幾萬人?

從這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們實際實力的薄弱。

6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丟失

正因為他們的實力實在太薄弱了,所以才導致了清朝中後期一件悲劇的發生。

在英法聯軍入侵清朝之後不久,沙俄也趁此機會對清朝出了手。

在沙俄出手之前,黑龍江將軍所統轄的領地非常廣大,除了我們現如今的黑龍江省之外,還有黑龍江以北的60萬平方公里以及烏蘇里江以東的40萬平方公里。

而在沙俄出手之後,清朝徹底丟掉了黑龍江以北的60萬平方公里以及失去了一部分對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掌控權。


只不過與大家想象中不同,從沙俄出手到清朝丟失這些遼闊的土地,雙方間其實一直沒有發生太過於激烈的戰鬥。

之所以會如此,主要跟當時黑龍江將軍奕山的妥協有關。

在沙俄發起了戰爭威脅之後,奕山深深知曉著自己手中那零碎幾萬人根本不是沙俄軍隊的對手。

連能不能守住黑龍江以南都是個問題,更不用說守住黑龍江以北以及烏蘇里江以東的那些遼闊土地了。

實力不足,是他選擇向沙俄妥協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清朝內地的戰事緊張,當時清朝正在小心應付著和英國、法國之間的戰爭,他明白,就算自己向內地發出了請求,自己也不會得到太多的幫助。

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的相加,奕山才會在恐懼沙俄、沒有知會咸豐皇帝的情況下把那些土地出賣給了沙俄。

在這件事情發生後,由於奕山事先並沒有和朝廷商談過,所以清政府根本就不承認奕山和沙俄之間簽訂的協議,一直到了1860年、在英法聯軍打到了北京之後,迫於巨大的壓力,清政府才不得不承認了奕山和沙俄之間簽訂的協議。


孤客生


清王朝入主中原後,採取了“行省+將軍轄區+駐藏大臣轄區”的制度管理全國。也就是說,清王朝最初只在傳統的漢地設省,而在邊遠地區設立將軍轄區,黑龍江將軍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共設置了14個駐防將軍,分別是盛京(遼寧)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綏遠城將軍、江寧將軍、福州將軍、杭州將軍、荊州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伊犁(新疆)將軍、成都將軍、廣州將軍、烏里雅蘇臺(外蒙古)將軍,級別都在九大總督之上。

不過,只有黑龍江將軍(黑龍江)、吉林將軍(吉林)、烏里雅蘇臺將軍(外蒙古)、盛京將軍(遼寧)以及伊犁將軍(新疆)這五個將軍的轄區與行省差不多大,因此相當於是省級最高行政長官,其他9位將軍的轄區都很小。


“黑龍江將軍”是清朝在黑龍江地區設立行省之前(清末設黑龍江省),黑龍江境內最高的軍事長官,而且主管軍政一把抓,直接對清朝皇帝負責。不過,有關資料並沒有記載黑龍江將軍手下到底有多少兵馬。

根據《黑龍江駐防八旗兵額考述》講解,黑龍江將軍在康熙年間掌管著不到3000名八旗鐵騎,在乾隆初年掌管著8557名八旗鐵騎,在嘉慶年間掌管11432名八旗鐵騎,在同治年間掌管12626名八旗鐵騎。士兵數量雖然在不斷地增加,但這只是統計的八旗兵的人數。



在黑龍江將軍麾下,還有達斡爾族、錫伯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組成的士兵與其他的綠營兵馬(尤其是清末增多)。可以肯定的是,清朝的黑龍江將軍在不同時期掌握的兵馬數量不同,但沒有具體的記載。

清朝咸豐年間,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兩國艦隊逼近京津,同時東南地區又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國作亂。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形勢下,沙俄總督尼古拉·穆拉維約夫以武力脅迫清朝的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全部割讓給沙俄。事後,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還特別晉封尼古拉·穆拉維約夫為阿穆爾斯基伯爵(即黑龍江伯爵)。

因此,《璦琿條約》也是清末喪權辱國的標誌之一。但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的清朝已經陷入內憂外患中,所以只能坐視沙俄吞併黑龍江流域以北地區(包含在原黑龍江將軍轄區之內),而不是因為黑龍江將軍兵少的緣故。
(黑龍江將軍奕山與俄國人簽訂條約)


世界人文通史


清朝時的黑龍江將軍,最多調動兵力,包括滿族八旗為主力兵力,以及達斡爾、鄂溫克、赫哲、鄂倫春、錫伯等少數民族編入八旗軍隊,加之東北已存不多的漢人組成的漢軍綠營、再加上少量江河水軍,不過二萬人而已,而衛護的領土面積超過上百萬平方公里,請問,可能嗎?


一、黑龍江將軍的轄區。

中國清朝時的黑龍江將軍,管轄的地域相當廣大。

清朝時的黑龍江將軍管轄的地域,與現在的黑龍江省轄區面積不可同日而語。

清朝時的黑龍江將軍管轄的區域,為現在俄羅斯外興安嶺以南、現第二松花江以北的廣大區域,比現在黑龍江省轄區面積二倍還多,多的多咧。

二、黑龍江將軍轄區地廣人稀。

清朝入主中原後,滿族軍民隨之大量入關,進駐中國各地,使本來人煙稀少的東北,人口驟降。

加之,滿清視東北為龍興之地,嚴禁漢族移民進入,人口更加缺少,以至黑龍江將軍轄區,地廣人稀,可以動員投入作戰的兵員自然不足。


清朝的黑龍江將軍轄區,北至現俄羅斯外興安嶺,南至松花江,西至額爾古納河,東至現在俄羅斯鄂霍茨克海廣大區域。

三、滿清的八旗軍隊。

清朝,滿洲八旗軍總兵員也就20萬人,除外駐防京師的,分歸14個分駐全國各地駐防將軍統領。

14個駐防將軍,所轄滿洲八旗兵員,最多的為盛京將軍,不過1萬7千滿洲八旗兵員,最少的成都將軍,僅二千左右滿洲八旗兵力;

滿清統治中國的軍事力量,主要是兵員廣大的漢軍綠營部隊。


四、黑龍江將軍所轄兵力。

作為14個駐防將軍之一的、黑龍江將軍所轄兵力,滿洲八旗兵力常約3000左右。

黑龍江將軍所轄八旗兵力,最高時近萬人;

這裡還包括打勝八旗(本為畜牧養馬的打牲八旗,為炫耀而稱打勝八旗)及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錫伯、赫哲等少數民族編入八旗軍隊。

黑龍江將軍所轄兵力,加上漢軍綠營部隊,以及從吉林調來不多的江防水軍兵力,全盛時不過2萬餘而已。

對於黑龍江將軍廣大的近百萬平方公里轄區而言,這些兵力,無異於“杯水車薪”!

五、外東北及烏蘇里江以東中國領土喪失的責任是滿清政府。

沙俄以戰爭及脅迫清政府,通過《中俄尼布楚條約》、《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先後割佔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黑龍江將軍轄區約60萬平方公里領土,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吉林將軍轄區約40萬平方公里領土,總計約近百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




清朝的黑龍江將軍轄區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領土喪失,剩餘轄區大致相當於今黑龍江省及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等區域。

喪失近百萬平方公里領土,不是黑龍江將軍的事情,而是腐敗無能的清朝廷最高決策當局應負的責任。


z山海


滿清上至皇帝下到百姓,腦海中根本就沒有領土的概念!


吼吼雁


戍邊的黑龍江將軍奕山手下編制一萬二千人左右,上下級存在吃空餉現象,實際兵員不足一萬,其中錫伯族、達斡爾士兵一千多人精於騎射,此時已經調往江南大營參與剿滅太平天國之亂,剩下的都是官N代和二人轉演員,挖挖人參,套套獾子還行,沒有什麼戰鬥力,黑龍江省實際上處於空虛狀態,無險可守,也無後勤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了。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