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我國的空軍實力?

判官am


圖為中國空軍標誌

空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防軍事力量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國際上就是一張典型的“國家名片”,一個國家的空軍實力是否強大可以直接看出這個國家的整體軍事實力強弱。

目前,空軍是各軍事大國最為保密的軍種之一,尤其是戰機數量和所配套的各型武器裝備更是絕密。從國際權威機構的排名來看,中國空軍也就勉強能進世界前三之列,我們就從國際權威機構及各國軍方所曝的信息來推測一下中國空軍實力。

圖為中國殲-10、殲-16戰機

中國戰機數量

想要衡量一個國家的空軍作戰實力,戰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據悉,中國現役的標準4代機、4++、5代機至少不低於1200架,加上200多架的“飛豹”戰鬥轟炸機總數量約1400架。3代機殲-7以上型號在役數量約為1000架左右,其他各型軍用戰機約為1000架。因中國具有後發優勢(新機、維修保養好等)暫時超越俄羅斯位居美國海軍和空軍之後的第三位,型號包括但不限於:

①殲-10系列、殲-11系列、殲-12系列、殲15系列、殲-16系列、殲-20系列等;

②蘇-27系列、蘇-30系列等;

③轟-5系列、轟-6系列、強-5、水轟-5等;

④直-10、直-20、運-20、空警-2000、空警-500等等。

中國的戰機總數量大約在3400架左右。

圖為中國轟-20與殲-20編隊想象圖

中國戰機分類

中國空軍的戰機型號有:戰鬥機、轟炸機、教練機、預警機、偵察機、反潛機、電子戰機、無人機、戰略運輸機、飛艇、試驗機、加油機、通用飛機、運輸直升機等。

中國戰略空軍

中國空軍的戰略發展方向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除了主流的4代+及以上戰機之外,陸基和海基的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機等等都要加速擴充規模並下苦功夫練兵才能逐漸縮小與它國之間的距離。

圖為中國殲-20戰機爬升圖

中國空軍的“20”時代

中國空軍未來的堅實基礎是靠四個“20”來支撐起來的,分別是:殲-20、運-20、直-20和轟-20。

一、殲-20

據外界猜測,中國的成飛已經至少交付了不低於40架各型殲-20戰機(包括原型機、試驗機等),正式列裝的至少30架,未來計劃列裝總量至少200架以上。

圖為西飛停機坪

二、運-20

據官媒稱,西飛運-20的年產量為30架,初步估計運-20的在役數量應該在40架以上,未來計劃列裝總量至少400架以上。

三、轟-20

目前處於絕密階段,據外媒稱已經試飛成功,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四、直-20

直-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10噸級通用直升機,海陸空對其均有巨大的需求量,未來計劃列裝總量至少1000架以上。


墨墨觀察


為了國家安全,我只能跟你講一些大概,不能說細節。

1.空軍實力主要看戰鬥機怎麼樣,中國空軍的殲10系列戰鬥機超過500架,這些足以跟美國的隱形戰鬥機外的對抗,重型和中型其實差不多,而且殲10的機動性和速度也不錯,導彈更不用說了。

現在還有了殲20,蘇35,殲16等等超過了300架,加上殲11系列,我們的三代機數量大概是在1000架以上,這是世界第二先進的,也是世界第二大空軍作戰力量,至於說中美誰厲害,無法評論,武器在大概差不多的基礎上,不打仗誰也不敢說誰厲害,鍵盤俠當然可以評價。

2.空軍作戰實力另外我們叫倍增器那就是後勤以及保障戰機了,中國空軍目前也有了預警機,這說世界第二沒人反對,至於是不是第一當然是機密了,參數未知,運20也是世界頂尖的,比伊爾76強,比美國的略差些,但這是運輸機能拉貨就行,數量也是逐年增加,現在一個團沒問題了,中國不追求海外作戰,我們保護國土即可,這些已經足夠使用了。

所以說,中國空軍實力整體上肯定是世界前三了,其實你說第二可能也湊合可以,因為對於一個大國,俄羅斯的轟炸機作用不大,畢竟導彈基礎上,轟炸機其實意義不大,只有打光了防空力量,轟炸機才能有作用,這對中國來說不可能,所以整體看其實就是世界2.3的水準了。

另外不用跟美國對比,因為中國守護國土,美國全球霸權,中國的數量什麼的永遠不需要跟美國比,我們不拿常規武器跟誰決一死戰,沒必要,決一死戰有核武器,所以對中國空軍自己來說,就是第二了,再過幾年就是差不多自己的第一了,守護國土力量完備足以,打得過任何侵略者即可。


喜歡軍事的教育學學生


殲-20戰鬥機

“桌面戰爭兵棋”專注于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就如何評價我國的空軍實力,我認為我國空軍優勢突出,同時也存在明顯的短板。說我國空軍優勢突出,是指我國空軍的戰鬥機經歷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尤其是殲-20的服役,使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研發出批量裝備四代機的國家,宣佈中國的空軍開始跨入“20時代”。但是由於中國奉行的防禦為主的戰略等原因的影響,中國在轟炸機以及運輸機方面的發展就相對落後了,所以說中國空軍也存在明顯的短板,接下來我們就這兩方面具體聊聊。

殲-10戰鬥機

首先就來說說我國空軍比較強勢的戰鬥機,首先必須要說的自然就是殲-20了,現在中國空軍已經擁有24架殲-20戰鬥機,雖然在數量上肯定還是和美國空軍的F22和F35機群相差甚遠,但是既然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那數量應該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就世界範圍來說,能裝備四代機的空軍絕對是鳳毛麟角。四代機相對於三代機的優勢大家應該非常清楚,從美國軍演中F22對戰F15、F16打出144:0的戰損比就可見一斑,所以說殲-20的服役就已經給中國空軍帶來了巨大的優勢,只要未來生產數量上去了,中國空軍的戰鬥力又將有質的提升。

殲-11戰鬥機

除開最先進的殲-20,我國空軍的主力戰機就是500餘架殲-10以及300餘架殲-11,這兩款戰鬥機大家應該也不陌生。殲-10是成飛自行研發的單座單發第三代戰鬥機,主要型號包括殲-10A/B/C,一般認為其性能介於法國的“陣風”戰鬥機和瑞典的“鷹獅”戰鬥機之間。殲-10的性能達到了主流中型三代機的水準,再加上500餘架的數量,無疑是當前中國空軍的中流砥柱。殲-11是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蘇-27SK戰鬥機的專利授權後在國內進行生產的雙發重型戰鬥機,其中殲-11A就可以視作是蘇-27SK,而殲-11B則是在進行了國產化改裝的版本,雖然氣動外形沒有改變,但是對俄羅斯不太擅長的電子系統方面進行了升級,裝備了中國國產的雷達、航電武器系統、全玻璃化座艙以及四餘度數字式電傳早從系統等,使其綜合作戰能力相比於蘇-27SK有了明顯提升,我國空軍現在也主要裝備的是殲-11B。中國空軍裝備有350架左右的殲-11,無疑其在中國空軍中承擔著中堅力量的重任。

空警-2000預警機

除了殲-10、殲-11之外,中國空軍還裝備有24架進口的蘇-35,70餘架蘇-30,以及100餘架殲-16。這些算得上是中國空軍除了殲-20以外的精銳力量,其中殲-16就可以看作是蘇-30MKK的中國改進版。把這些戰機一起算上,中國擁有1000架左右的三代戰鬥機,這個數量已經相當不錯了,雖然比不上美國,但是已經超過了俄羅斯裝備的三代機數量,所以中國空軍在戰鬥機方面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再加上空警-200、空警-500以及空警-2000的戰鬥力加成,中國空軍在奪取制空權上還是有相當的實力的,這也是我國奉行的防禦戰略的發展結果,空軍首先目的是保證中國上空的制空權,就現在來看,只要不是美國空軍傾巢出動,中國上空的制空權還是有保障的。

運-20運輸機

說完了中國空軍的佔優勢的戰鬥機,接下來就要說說尚存不足的運輸機以及轟炸機了。

在運輸機方面,雖然最近國產戰略運輸機運-20已經服役,但是這也只是最近的事情,中國的運輸機隊的主力運-8、運-9以及10餘架進口的伊爾-76,運輸機總數僅180架左右。橫向對比,美國的運輸機多達950餘架,不虧是擁有強大戰略投送能力的空軍,世界排名第二的俄羅斯也有接近400架運輸機,就連印度都有240架左右的運輸機,可見中國空軍的運輸機數量實在是有些難看。而且中國空軍運輸機主力的運-8、運-9僅僅算是中程戰術運輸機,其性能比不上美國的C-130J,運輸能力更是無法和C-17等戰略運輸機相比。所以中國想要通過運輸機實現大規模的兵力投送還尚有困難,這就是中國空軍的短板之一,不過這也情有可原,畢竟中國以防禦戰略為主,使用運輸機進行兵力投送似乎更多地使用在攻勢行動中,所以發展稍微慢一些可以理解,運-20的研發服役也正在逐步補充中國空軍在運輸機上的劣勢。

運-9運輸機

在轟炸機方面,中國空軍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性能不高,數量也不多。目前中國空軍最主要的轟炸機就是轟-6,同時也是我軍戰略轟炸力量的核心,其中最先進的型號為轟-6K。轟-6是我國仿製蘇聯的圖-16轟炸機而來的,這個平臺就比較老舊,雖然我國對其進行了多次改進,使其作戰能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其畢竟會受到平臺潛力的限制,無法和俄羅斯的圖-22、圖-95以及圖-160相比,也更是比不上美國的B-52、B-1以及B-2轟炸機了。所以雖然中國擁有戰略轟炸機,並且以此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核威懾力量,但是其實空基核力量還是存在缺陷的,主要就是沒有先進的轟炸機。

轟-6K轟炸機

綜上所述,中國空軍在奪取制空權方面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優勢的,但是戰略投送以及戰略轟炸就是中國空軍的短板,這樣的表現總結來說,就是防禦有餘而進攻不足。不過我國近年來在軍事方面的進步是相當明顯的,所以期望中國空軍的這些短板能夠在之後被補齊,建設一支全能高效的中國空軍。


桌面戰爭兵棋


以目前我國空軍裝備技術水平和規模來說,整體實力已達到世界第二。我國空軍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整體裝備實力大幅提升,不僅三代以上現代化戰鬥機總量超過1500架,躍居世界第二,而且包括運-20運輸機、轟-6K等型號轟炸機、空警2000/500系列預警機以及“高新”系列反潛機、電子戰機等配套機型也蓬勃發展,此外,包括紅旗-9防空導彈、JY-26型反隱身雷達等防空裝備也躍居世界最前列,人民空軍實力“世界第二”名副其實!但同時也需要清醒的認識到,與空軍強國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戰略運輸機、戰略轟炸機、空中加油機等大型裝備方面的缺陷依然明顯。科幻感十足的殲20雙機編隊,是我國軍用航空裝備發展的標誌性機型之一!

媒體推測的我國空軍三代以上戰鬥機型號及規模

戰鬥機方面,以殲20戰鬥機為代表的先進機型已形成相當的規模。具推測,目前我國空軍裝備的三代以上戰鬥機包括約40架殲20戰鬥機、600架左右的殲-10系列戰鬥機、600架左右的殲-11系列戰鬥機、100架左右的殲-16戰鬥機、100架左右的Su-30MKK/MKK2戰鬥機、24架Su-35戰鬥機以及80架左右的殲轟-7B戰鬥轟炸機等,總數量達到了1500架以上,規模和質量上僅次於美國。

我國主要軍用戰鬥機圖譜

殲-10C戰鬥機雙機編隊

Su-30MKK與殲16戰鬥機對比

其他機型方面,轟-6K作為我國目前唯一的專用遠程轟炸機,雖然機體設計上還沒有完全脫離Tu-16“獾式”轟炸機,但是機體裝備和作戰性能已遠超原型,具備了9000公里航程和16噸左右的最大載彈量,目前裝備數量在120架左右;運輸重量60噸級的運-20運輸機目前也在滿負荷生產,估計目前裝備數量在30架以上,每年產量也在15架左右;空警2000、空警500的總數量在20架左右;以轟-6為基礎改造的轟油-6的總數量估計在20架以上(還有)。整體上來說非作戰軍用機的類型已基本齊全,單機性能和規模上仍有較大不足,但不影響“世界第二”的定位。運-20運輸機機群

轟-6k轟炸機機群

空警2000預警機

對於空軍目前的狀況,還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缺陷,其中最為顯著的是戰略轟炸機、重型空中加油機兩個方面。轟-6K的性能客觀上來說還稱不上“戰略轟炸機”,航程不足以進行洲際航行、載彈量也不夠,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麵臨的國防挑戰並不匹配,待“傳說中“正在研發的“轟-20”隱身戰略轟炸機服役後,這樣的窘境才會徹底改善;轟油-6的性能更是“差強人意”,其只能在近海滿足2-3架戰鬥機的加油需求,並不具備遠程支援加油的能力,針對目前的情況,之前網絡上也有消息指出基於運-20運輸改進的運油-20加油機正在研發中,如果屬實,那麼也能夠解決遠程加油機方面的缺口。運油-20加油機空中加油效果圖

轟-20戰略轟炸機效果圖

空軍實力並不單純看裝備的軍用作戰飛機的型號與規模,說到底還要看本國掌握了多少先進的軍用航空技術、有什麼要的裝備製造能力和有多少研發人才隊伍。可喜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與積累,我國軍用航空技術、產能和人才隊伍都已經有了較為深厚的基礎,先進型號戰機、導彈、雷達層出不窮。雖然從目前空軍的任務定位來說還只是一支國土防衛型空軍,但是相信隨著不斷髮展和形勢的演變,我國空軍的任務範圍肯定不會一直侷限於現有空間,繼續奮進吧。人民空軍裝備會越來越先進

人民空軍的航跡也將越來越遠


威吶解析


一句話,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評價一國空軍實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是否具備獨立自主的完整體系作戰能力

現代體系作戰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最重要指標。

首先,從作戰體系上來看,據美國軍事專家介紹,目前世界上具備全面獨立完整作戰體系的國家只有3個,分別是美國、俄羅斯、中國。中國空軍裝備大量的衛星偵察系統、預警機、特種電子機、加油機、運輸機、轟炸機、戰鬥機、無人機、地面雷達、防空導彈等,這些全部獨立自主,並且性能先進,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強大的作戰體系。雖然歐洲如英、法、德,亞洲的日、韓等國也裝備有先進的各型武器系統,但是總體是在建立在與美國同盟的基礎上的,並不具備的獨立自主能力,無論戰鬥機等硬件還是信息網絡等軟件方面都不完全具備獨立自主性,所以他們的作戰體系可以說是個殘疾,並不完整。

空軍實力除了戰術打擊能力,戰略打擊能力也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國空軍比俄羅斯所差的一點就是戰略打擊能力,主要是由於缺乏大型先進的戰略轟炸機,大型運輸機等。但是隨著轟20,運20以後批量服役,這點將大為改善,空軍整體作實力將超越俄羅斯。

第二、先進戰機數量

先進戰鬥機數量也是衡量一國空軍實力的關鍵指標。據國際權威刊物報道,美國擁有各型戰機13407架,俄羅斯擁有3906架,我國擁有3036架,位居世界第三。

雖在總數上不如俄羅斯,但在3-4代戰鬥機數量上領先俄羅斯不少。我國現役3-4代機總數達到1100餘左右,其中包括300餘架殲10A、56架殲10B、150架左右的殲10C、110架左右殲11、250架左右殲11B、110架左右殲16、30-40架殲15、進口的蘇30系列96架、24架蘇35、以及20架左右殲20。而俄羅斯3-4代機總數在800架左右。

雖然如此,但是在戰略轟炸機、大型運輸機上差距較大。俄羅斯擁有圖-22、圖-160等戰略轟炸機,其中圖22約100架左右,圖160在18架左右,另外還有大量的圖-95。我國只有100餘架轟6K系列,這款轟炸機源自蘇聯,俄羅斯現在早已淘汰不用,雖然改進後煥發第二春,但是總體實力不如圖22,更別提圖160了。

另外我國空軍戰機數量的一大短板就是運輸機,根據《飛行國際》各國運輸機統計,截止2017年美國擁有運輸機953架,俄羅斯393架,中國只有185架差距甚大,甚至不如印度的239架(當然印度以中小型居多)。在大型運輸機上,俄羅斯擁有99架伊爾76,2架安124,我國進口的伊爾76和運20加起來不及俄羅斯一半。

第三、實戰能力

實戰是檢驗一切的真理。要說空軍實戰能力最豐富的的就時美國了,第二便是俄羅斯,進入21世紀後,俄羅斯空軍雖然沒有打過打仗,但是小仗還是不少的,幾乎每隔幾年都要出去實戰一下,通過實戰檢驗裝備性能、戰術戰法以提升空軍作戰能力。目前歐美俄以等國都具備大量的實戰經驗,在這方面我國空軍差距不小。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目前我國軍事實力相對於美俄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總體一般一般,世界第三。但是隨著我國空軍20系三劍客的出現,加之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空軍超越俄羅斯指日可待。

關注軍備時刻頭條號,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軍備時刻


空軍是一整個體系,除了航空兵以外,雷達偵查、防空、空降等都屬於空軍的範疇,不過遇到這樣的題目,大家感興趣的一般都是對比航空兵實力,也就是通過飛機的數量跟質量來評價一個國家的空軍實力,不過不管是整個體系對比還是單純對比航空兵,我們國家在全世界來講,還是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那種,比上當然就是跟美國空軍比了,兩者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說句不客氣的話,但從數據上看可能會被美國空軍吊錘,然後跟毛子比應該還是五五開,至於美俄之外的其他國家,還是說句不客氣的話,可以吊錘任何一個!

但是沒辦法啊,我們必須跟美國比,只有跟美國佬比才有意義,這樣一來,我們的空軍就顯得很弱了,所以,還是要繼續打錢。回到正題,我國空軍在新千年以來的建設成果還是很大的,尤其是近10年的發展,大家應該有目共睹了,截止至目前2018年,我國空軍的飛機總數大概有5200多架次,其中有3750+的飛機都是各種戰鬥機、攻擊機以及轟炸機,三代機我們國家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000+,數量僅次於美國,其中殲10系列戰機500+、殲11系列戰機350+、殲16戰機100+、蘇35戰機24架、蘇30戰機73架以及數量不明的殲20戰機,當然除了這些先進戰機以外,7爺、8爺以及殲轟7的數量也不少。


以上所列出的數據均是明面上的數據,網絡上可查的,除了這些作戰飛機以外,我們還有一定數量的電子支援機、預警機、加油機、運輸機、無人機等一系列機種,僅僅從這明面上的數據來講,我們國家的空軍規模是僅次於美國的,像殲10、殲11、蘇35這些,都是性能很不錯的空優戰鬥機,加上我們新開發的各種空空導彈,比如PL15、PL21等,我們空軍的制空能力目前應該是僅次於美軍的,短板還是在轟炸機方面,沒有上得了檯面的戰略轟炸機使得我們跟美國的戰略轟炸能力起碼差距20年,還有就是空中加油能力,跟美軍一對比,也是雞肋一般的存在!


▲美軍的“大象漫步”

所以,綜合評價我國空軍的話,具有僅次於美軍的制空能力和對海、對地打擊能力,可以說除去美俄不看,我們空軍在這些方面的實力是可以吊打任何一個國家的,不過在轟炸機、加油機等一些方面我們跟美國的差距仍然很大,雖然不比美國我們已經很強了,但是我們必須要跟美國比啊,畢竟號稱藍星第一戰力的美軍,才是我們需要忌憚的對手,幹不贏美國佬,一切都等於零好吧,總結一些就是,我們空軍正在慢慢補齊以前欠下的各種短板,拉近與美國空軍的實力,每時每刻都有著巨大的進步,是一支連美軍都不能忽視的強大力量!


哨兵ZH


隨著戰爭形式的發展,現代戰爭的立體化程度越來越高,空中優勢就越來越重要,空中優勢就是常說的戰場制空權。現代戰爭,掌握了制空權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性。空軍是一個由航空兵,防空兵,雷達兵,空降兵等多兵種組成的體系軍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軍種,同時也是一個專業性很強,非常非常燒錢的軍種。

眾所周知,我國在上個世紀很長時間內都處於經濟欠發達狀態,直到90年代才解決溫飽。能夠支持航空工業研發的錢不多,分給空軍的軍費也很捉急。我國的航空工業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發展起來,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航空工業的騰飛,如今的中國空軍,已經成為一支世界級的空中力量,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將中國空軍排在美俄之後的世界第三空軍。不過,有一句話叫做世界第一空軍是美國空軍,世界第二空軍是美國海軍,這樣一來我國空軍就排到了第四。



如今的中國空軍早已經改頭換面,曾經的六爺(殲-6)已經全部退出現役,進入了博物館;七爺(殲-7)也已經大部分退出現役,只剩下少部分的殲-7改還留在二線執行任務;曾經的長鬚鯨,空中美男子殲-8II都已經不再是主戰戰鬥機,轉而負責偵察,電子壓制等輔助作戰任務。


如今的主力戰鬥機基本已經全部完成了第三代戰鬥機的更替,殲-10系列有500架以上,殲-11系列350架左右,殲-16系列也已經生產了至少100架,還有從俄羅斯進口的還有將近100架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0MKK和蘇-35S戰鬥機。有了戰鬥機還遠遠不夠,運輸機方面我國有伊爾-76,運-20大型運輸機,運-8,運-9中型無人機。更重要的是我國自主研發了性能優越的空警-2000預警機,實用的空警-200和空警-500預警機。而且殲-20的出現,讓中國空軍成為亞洲第一個,世界第二個裝備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國家。

如今的中國空軍唯一缺的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轟-6的最新魔改型轟-6K也只有在減少載彈量的情況下航程可以達到8000公里,而8000公里才摸到戰略轟炸機的門檻而已。只有等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半遮面的轟-20戰略轟炸機研製成功,空軍才算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我國的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完善。


現在的中國空軍實力排在世界第三是絕對的實至名歸,當然這個排名美國海軍不參加。中國空軍處於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狀態,雖然不及美俄,但是在中國之下的印度,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還是可以輕鬆對付的。從日本空中自衛隊給出的報道就可以看出,日本這一類技術先進規模較小的空軍早已經不是中國空軍的對手。日本自衛隊用的還多是老飛機,機齡較大,近年來中國空軍在東海方向動作頻繁,自衛隊已經疲於應付,照這樣下去,不久日本自衛隊的戰鬥機就要大面積因為使用壽命耗盡而退役。

其實中國空軍雖然和美國相比,差了一大截,但是就戰鬥機數量而言和俄羅斯相差不大,主要差別是俄羅斯部分戰機性能和飛行員素質要由於我國,畢竟俄羅斯也算是一個常年戰爭的國家,其空軍實戰經驗要多於我國。不過隨著近年來我國四代機殲-20的入役,和空軍“金頭盔”等賽事的出現,讓飛行員戰鬥素質迅速提升,估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空軍就可以超越俄羅斯空天軍,成為世界第二空軍。


赤焰噠噠噠


這個問題,我認為不應該提,再說沒有比較也無法評判。

為什麼不應該提,因為如果回答的過於細緻,很可能造成洩密,對我方不利,無異於當了一名洩密者和叛徒。

為什麼無法評判,因為你得看跟哪個國家比!和一些不發達國家和周邊小國相比,我空軍無疑佔據巨大的優勢,那麼和西方大國相比,沒有一戰,說不清誰勝誰負。

但是,若是需要我軍上戰場,相信每一名軍人都會全力以赴,英勇戰鬥,保家衛國,凱旋歸來!


火鍋小兵


根據《globalfirepower》(全球火力)網站公佈的相關數據(2019年):

中國空軍世界排名第三、亞洲排名第一;飛機:3187架,還有一千多架直升機和其他機種。

世界排名在美國(1)和俄羅斯(2)之後。


我國人民空軍於1949年11月11日成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截至2014年數據表示,中國空軍兵力約398,000人。IISS是是一家英國研究機構(或智囊團),是全球第十大智庫、全球第二大國防和國家安全智囊團。

美國五角大樓2015年的一份報告顯示,我空軍擁有大約600架現代化飛機。

上面數據是2017年—2019年的數據,其他機型就不列出啦。

我國已啟動第三條殲-20戰機生產線,年總產量已超過40架。


血色黃昏的黃昏


自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以來,中國空軍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建設發展,已經成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電子對抗、氣象等多兵種組成 、擁有由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運輸機、預警機、電子偵察機等多機種組成的高度現代化作戰體系的高精尖技術裝備合成軍種。肩負著國土防空,對海、陸支援作戰及偵察,對敵後方實施空襲,兵力快速空運和日常領海、領空戰備巡航等主要任務。



以中國空軍目前的實力而論,已經超越了諸如英國、法國、日本等傳統老牌空軍強國,僅次於美國空軍、俄羅斯空軍,位列世界空軍實力排行榜第三位。目前,中國空軍正處於由國土防禦型空軍向攻防兼備戰略型空軍的重要轉型期,整體狀態處於一個快速上升階段,並且,按中國空軍的發展速度來看,在可預期的將來,中國空軍有望超越俄羅斯空軍成為世界第二大空軍。中國空軍擁有世界第二大的第三代戰機裝備規模。2017年,中國第三代戰機裝備數量達到1170架,其中三代機及其改進型號約有800餘架。三代及其改進型戰鬥機包括:約70架殲-16戰鬥轟炸機、300餘架殲10A/B/C型戰機、約350架殲11系列、24架蘇-35三代半戰鬥機以及76架蘇30戰鬥轟炸機,另外 ,還有大批經過包括換裝多普勒脈衝雷達、加裝頭盔瞄準具、更換新型渦扇發動機、裝備新型攻擊彈藥等一系列現代化改進升級工作,技術性能上達到三代機水準的一些二代戰機,包括殲轟-7A/B、殲-8II等。
但不可忽視的是,在三代戰機服役數量快速提高的同時,在中國空軍的服役序列中仍然保留有大批的二代戰機如強-5、殲-7。由於大部分二代戰機機體壽命較新,如果匆忙退役則會造成極大的浪費。因此隨著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三代戰機的入役,如強-5、殲-7等二代戰機紛紛退居二線,不再頻繁參與高級戰備演練任務,更多承擔的是日常國土領空巡航任務。所以,目前在中國空軍的日常國土防空戰備巡航中,仍能看到有二代戰機的身影活躍其中。由於二代戰機的在役基數仍然較大,所以在三代戰機服役比例方面中國空軍相較於世界其他幾大空軍而言仍然較低。因此,三代戰機換裝壓力依舊很大,空軍戰力結構仍亟待完善。
第四代(以歐美標準為第四代,俄羅斯標準為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的橫空出世,讓中國空軍的作戰模式煥然一新,跨入了隱形化作戰時代,在面對目前周邊國家地區空軍都普遍裝備三代戰機的情況下,中國空軍的殲20隱形戰機在整體性能上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目前,隨著我國空軍裝備研發體系的日趨完善及研發能力的提高,以往我國空軍因建國初期國力貧弱而導致的諸多短板如大型運輸機、大型加油機正逐步補齊,空軍戰略轉型步伐正在逐步加快,戰力得到大幅增強。

戰略運輸機是戰略空軍的象徵,是衡量一支空軍是否具備強大的遠距離投送能力的重要標誌。此前,大型戰略運輸機在我國空軍的序列可謂是少之又少,僅有幾架從俄羅斯進口的伊爾-76,數量有限,無法根本上解決我國空軍遠距離投送能力欠缺的問題。

2013年,我國首款大型戰略運輸機運20首飛成功,2016年交付部隊,正式進入空軍序列服役 ,運20的成功服役使我國空軍的遠距離兵力投送能力邁上了一個大臺階,向建設一支攻防兼備的戰略型空軍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運20擁有高達66噸以上的有效載荷,達22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單架即可在第一時間內向預定區域快速投送一個營級的人員裝備,性能上要優於中國空軍現役進口俄羅斯的伊爾-76。未來伴隨著運20的批量生產服役,中國空軍的遠距離戰略投送能力還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空中加油機歷來有現代空戰的力量倍增器之稱,此前我國空軍在加油機方面一直都是軟肋,此前中國空軍的空中加油梯隊主力僅僅只有三架伊爾-78和十幾架轟油-6,單以中國空軍的龐大規模和中國廣闊的領空而論,遠遠不能滿足中國空軍對遠距離空戰能力需求。

而今,中國基於運20大型戰略運輸機改造的新一代空中加油機運油-20(Y-20U)已首飛成功 ,相較於此前我國基於轟-6轟炸機改裝而來的轟油-6加油機在整體性能上已有大幅的躍升。根據分析,Y-20U的最高供油量可達90噸,高於原先進口烏克蘭的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65噸供油量。可為18架殲-11BS重型戰鬥機或殲-16戰鬥轟炸機各授油5噸,而目前的轟油-6一次性只能供油10噸,僅為2架戰鬥機授油各5噸。一架Y-20U加油機的供油能力相當於9架轟油-6,以此推論,兩架Y-20U加油機足以支持一個航空團的遠距離飛行。

目前,戰略轟炸機依舊是中國空軍的最大短板。中國空軍現役轟炸機主力轟-6K目前在整體性能上嚴格來講只能算是一款中遠程轟炸機,其最大航程達8000公里,最高載彈量達15噸,仍然沒能跨過戰略轟炸機標準的門檻:航程達一萬公里以上,載彈量達20噸以上。就眼下轟-6K的整體性能而言只能勉強滿足中國空軍遠距離打擊能力的需求,而無法承擔空基戰略威懾的重任。在中國由國土防禦型空軍向攻防兼備戰略型空軍轉型當中,發展一款戰略轟炸機勢在必行。


目前,中國空軍新一代戰略轟炸機
轟-20仍然是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其研發進程、整體性能、機體整體構造、首飛前技術性能檢驗狀態外界仍然不得而知。對此,我們只能默默期待轟-20的早日到來。

綜上所述,中國空軍目前正處於由國土防禦型空軍向攻防兼備型戰略空軍轉型的重要時期,整體結構逐步完善合理,戰力日趨增強。目前中國空軍已發展成為世界排名第三名、亞洲首屈一指的空軍力量,並且大有超越排名第二位的俄羅斯空軍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