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0美元跟中國10人民幣的購買力是一樣的嗎?

是的珍珠糖a


回答這問題,要看兩個方面,就是進口與出口,由於美元世界儲備貨幣性質,形成了美元霸權,造成了美元的強勢,而且美國的工資水平高,人民富裕,消費水平高,這就使得美國國產物品比同類進口物品價格高,所以這就是美國製造業大量外流的主因,為什麼美國人生活成本低,就是全世界低廉產品供他們消耗,換取丁點美元,如果不是這樣,美國人全部消費的都是國產產品,我相信他們活得比我們還累。中國則相反,如果全部消費的是國產產品,那我們並不比美國佬差。實際上一個更明顯的例子就是,十幾二十年前,我們花幾千塊到港澳和東南亞遊玩,沒有玩出多少花樣和滿足感,現在一、兩千都已經玩得挺爽了。就是因為現在人民幣含金量提高了,購買力提升了!!


讓一切一切隨風吧


即使不考慮匯率,同樣的10元錢,人民幣的購買力遠不如美元,這也是為什麼兩國生活水平差距巨大的原因。

首先看美國的物價,總體而言,美國的物價算是比較便宜的。

牛肉6.99美元/磅

豬肉1.99美元/磅

牛肉3.49美元/磅

一磅約等於0.9斤,所以至少豬肉牛肉的價格還是比較低的,如果是按照我們常吃的豬肉來看,10美元能買差不多五斤,而我國豬肉價格平均十幾塊錢一斤,如果是牛肉價格就更高了。


美國地大物博,領土面積與我國相近,但是擁有大片肥沃的土地,人口數量只有3.27億,遠遠少於我國,美國實行大規模機械化耕種,降低了生產成本,所以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出口量佔世界總量的10%左右,農產品價格低廉是很正常的。

但是在工業品方面,美國的物價同樣低廉,大家都知道,美國產業升級之後,低端製造業大不如前,美國的服裝、玩具等低端工業品大多都來自於我國,可是從表中可以看出來,即使折算成人民幣,許多還是要比國內便宜,因為同樣的產品,從廣東運到北京的運費比運到紐約還高。


美國物價偏低,主要是美元的優勢地位所帶來的便利,此外美國稅收偏低,共用有水、電的價格也不高,降低了生產成本。而美國最貴的是人工費用,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美國物價低,生活水平高,社會福利好,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移民美國了,儘管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視野新觀


說說我自己的體會吧,因為生活在美國,回國的時候花人民幣,因此有所體會,就拿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及其郊區和北京做對照吧。

在美國,10美金經不起花,在中國,10塊人民幣同樣經不起花。現在花現金的人不多,體會沒有那麼深了,因此有財務專家建議不會過日子的美國人花現金,這樣就能感覺到錢不值錢了。不要說一張漢密爾頓(10美金上的頭像是第一任財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就是一張富蘭克林(100美金上的頭像是本傑明·富蘭克林)也不經花,所以美元中最常用的是20美元紙幣。

1. 吃

10美元可以吃一頓午餐,但不能吃比較正式的那種,快餐和工作午餐應該沒問題,美國聯邦政府規定,公務員接受免費餐不得超過10美元,如果請聯邦公務員吃午餐要注意這一點,否則人家要自掏腰包,也說明10美元是平常午餐的上限。

10人民幣也就買幾個包子吃個煎餅,工作午餐則不夠,要到15-20塊錢。

按1:1對比的話,美元在食品上的購買力超過人民幣,一加侖(3.72升)牛奶的價格在2-3美元,一打雞蛋(12個)價格在1-2美元,如果自己做的話,10美元是可以做出兩個人的較豐盛的晚餐了。10塊人民幣就難了。

2. 行

美國的交通不如中國,費用上也一樣,因為中國在公共交通上補助的福利大,如果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話,10美元的購買力不如10塊人民幣,但相差不會太大。如果自己開車的話,美國油價便宜,10美元的購買力就超過10塊人民幣了。因此在行上,兩者持平。

3. 購物

在買東西上,就不太好比了。因為在美國和中國都有很多選擇,取決於你是否買品牌,是否等折扣,會不會過日子。我覺得如果會過日子、知道節省和精打細算的話,在購物上,10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與10人民幣在中國的購買力差不多。

民以食為天,所以10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超過10人民幣在中國的購買力,另外一個旁證是對於多數美國人來說,10美元通常是值得計較的,對於多數中國人來說,10人民幣是不值得計較的小錢,這也說明兩者購買力的區別。


京虎子


老紐約正在上海旅遊,我看到,10美元在紐約可吃一頓最基本的午餐或晚餐。但在上海,10元人民幣吃不飽,至少要20吧?請一個朋友吃飯,在紐約100美元足夠了,在上海200-300元總要的吧?

住的話,我們公司單身年輕人,月租能控制在1000美元之下。住曼哈頓的一般要與人合租,那要1500美元甚至更多。同樣的2000元人民幣好象在上海市中心租不到這樣房子。

比用的吧。美國買電器或名牌衣物等比上海便宜,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了,其實不用多說。

值得注意的是,紐約月掙5000美元的人,似乎比上海月薪5000元的人要少。不是紐約人個個都能掙5000元一個月的。平均值是有,但賺大錢的人較多,拔高了平均值。紐約有不少人月薪只有3000的。

再要注意的是,紐約人真正賺少了,又會享受到極可觀的“窮人補助”。比如說你們四口之家年收入在6.4萬美元之下,政府就會每月補貼你們每個成人5、600美元供你買健康保險。而未成年兒童健保月費僅40美元,象是送給你的。

美國對低收入家庭的其他經濟補貼林林總總非常多,比如說念大學的補貼就很可觀。

總之,掙5000美元月薪的紐約人,購買力比5000人民幣月薪的上海人要強。


ningwang98


說到10美元和10人民幣。很多人都忙著去找匯率。實際上中國有賺5000元,也有賺1萬元人民幣一個月的。而太平洋那邊,美國也有賺5000元,1萬一個月美元的。它那邊美元一美元按一美元用,我們這邊,一元人民幣按一元人民幣用。差不多無需什麼匯率就說明問題了。匯率僅僅解決的是當你帶著你的錢跑去美國買東西,或者美國人帶著他的錢跑到中國來買東西時的這種差異。如果僅僅是一箇中國人和一個美國人,各自在自己國家裡掙錢和消費,那一塊就可以跟一塊相比。

在美國掙每月5000元也是沒有什麼錢的人,當然,美國的中西部,尤其是東南部的一些地方,比如休斯頓,工資更低,物價也更低。這就好像中國的東西部地區一樣。所以各自國家的人民在各自國家掙錢消費,就按照當地的來看就可以了。

今天剛剛去超市,看到菲律賓進口的香蕉,買6塊9毛8一斤,麥德龍便宜些,5.98元/斤。而美國買香蕉的話,賣5毛錢美元算是貴的,便宜的時候只賣三毛錢美元。跟美國人比物價那會受傷的。今天中國,很多沿海地區的物價,可以和日本人比。在杭州吃一碗麵的價格,要是在商圈寫字樓附近吃的話,現在要三十幾塊錢。摺合成日元要600塊日元。在日本拿600日元,也可以有一碗麵。杭州有日本料理叫居酒屋的。我相信很多人在他們自己的城市也會有這家日本料理。然而恰好美國洛杉磯莫妮卡邊上也有居酒屋。我去美國的居酒屋吃過。美國的居酒屋,硬生生的比杭州的居酒屋便宜。

所以題主問的10元美元和1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哪個更強大,是無需費言的事情。好在我們錢多,我們就是錢多。儘管很多人說,實在沒有錢。😂😂😂😂


大舟財經觀


在美國生活快一個月了,看到這個問題有感而發,不請自來。

1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大家應該心裡都有數,我就以我在美國的生活經歷說說10美元的購買力吧。

10美元可以買到:

1.食品類

  • 10磅(9斤)雞大腿,12.5磅琵琶腿,3.3磅無骨雞胸肉(雞腿比雞胸便宜)。
  • 一整張18寸披薩,夠一個標準身高體重的成年男性吃四五頓。
  • 40磅重的應季西瓜兩個,保甜不用挑,就是皮比較厚。

  • 5盒1.42L裝冰激凌。
  • 1.25磅三文魚片。

  • 10罐680g裝意麵醬
  • 2袋900g裝的Doritos薯片(國內大包通常不超過200g)

  • 3*40瓶500ml裝飲用礦物質水(40瓶起賣)
  • 18個裝哈根達斯冰棍(每個85g)
  • 大號妙芙蛋糕20個(12個起賣,一頓早飯吃不了一個)


2.其他

  • 一件品牌T恤
  • 14升87#汽油(相當於國內92#)
  • 洗髮水(380毫升)+沐浴露(708毫升)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還是拿100元比較吧。



在美國,100美元可以買3-4條普通牛仔褲,買一個星期吃的菜(肉、蔬菜、主食、副食),買20個麥當勞巨無霸,買7張電影票,兩人去普通餐廳吃2頓飯或者去法國餐廳吃1頓大餐,從華盛頓或紐約市中心打車往返當地國際機場,給一個普通轎車加3箱油。




在中國,100元人民幣最多隻能在淘寶上買1條牛仔褲,買3天吃的菜,買5個麥當勞巨無霸,買2張電影票,兩個人去普通餐廳吃1頓但吃不了大餐,可以從北京、上海市中心單程去國際機場,加滿1/3箱油。

這樣的比較在經濟學上意義並不大。國際上通常用購買力平價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來比較一定量的美元(比如100美元)和同等價值的人民幣在兩國分別能買到多少東西。

這樣來比較,100美元在中國能買到更多商品和服務。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2018年的購買力平價GDP是25萬億(儘管名義GDP只有18萬億);而美國2018年的購買力平價GDP是20萬億(它的名義GDP也是20萬億)。


記者王冠


盡說些沒用的,你們給我算筆賬就好了,比如我單身,我租房住,拿我現在四線城市比較(你在美國也找個四線城市對比)房租一室一廳一衛800塊每月(夠可以的了),電費水費物業150。我每天吃飯就外邊吃,每月900差不多湊合。每月加油200塊, 每月買件國內差不多檔次衣服300,外出聚會請倆人喝酒吃飯兩回800塊。其他亂七八糟雜費就不算了,基本的衣食住行,我每月基礎消費800+150+900+200+300+800=3150,假設我每月工資3150,那麼問題來了,在美國四線城市,享受和我一樣的生活品質,相同標準的生活方式,他得掙多少錢?來來來,給咱算算



這個視頻很好的解答了題主的疑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bc5e000026dcaf704fe3\


小麥理財


如果拿同樣面值的鈔票,美元和人民幣的購買力哪個更強呢?很明顯,如果是按照實際購買力對比的話,則一定是美元強勁;但如果以當前美元兌人民幣匯率(1:6.8903)計算,意味著10美元就是68.9元人民幣,這樣以來10美元的購買力就不一定強過68.9元人民幣。

但要是從目前的整體消費水平來看,同樣面額的紙幣,美國10美元比中國1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要強些。

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年5月初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49575元,相當於月平均工資4200元左右。而目前美國人的平均月薪基本也是在4000美元左右。

如果說美元和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相同,也就是說在美國拿4000美元和我國城鎮居民4000元人民幣的生活水平大同小異。可實際上果真如此嗎?

顯然不是的,我們通過下面的案例分析來看,假設型號相同的寶馬汽車,在美國僅需要3萬多美元即可買到,而在國內至少也得20多萬人民幣。通過對比一目瞭然,美國普通工薪階層差不多一年下來就可以購買一輛寶馬車(前提是不吃不喝);但在國內哪怕是同樣不吃不喝的情況下,要想買到同款同型號寶馬車,你至少得5年左右吧。


這些以來,大家說哪個購買力更強呢?自然是美元的實際購買力要高於人民幣的。

可要是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又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那就是通過GDP的計算方式不同得出結論也不同。

比如說,去年美國GDP高達20.5萬億美元,而我國是13.6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這只是通過兩國匯率計算得出的結果。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GDP,我們就會發現中美兩國的貨幣實際購買力另有一番景象的。


那麼,什麼是購買力平價?

所謂的購買力平價,就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其目的就是對各國的GDP進行合理性比較,比起更直接的匯率兌換結果來看,購買力平價較為真實的反映出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

我們通過下圖所示,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美兩國在2018年的購買力平價GDP(下圖為2018年世界各國購買力平價GDP排名前二十):

看得出來,去年我國購買力平價GDP為25.5萬億美元以上,同比增長了16914.92億美元,且增速位居世界第一,高達7.10%。而美國同期購買力平價GDP卻是19.9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因此,與匯率簡單換算而來的GDP相比之下,美元和人民幣實際購買力約為3.5:1,完全不同於當前匯率6.89:1,換句話說,10美元的實際購買力差不多隻有35元人民幣。

總之,無論如何計算,也不管用什麼樣的參照物來看,美元的實際購買力都要強於人民幣的同等面額。一句話,近段時間美元指數儘管呈下跌趨勢,但比人民幣值錢也是不爭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