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學"是靠勞動力安身立命,"隱學"是靠智慧發家致富

在我們的知識領域中有兩種知識,一種是"顯學",另一種是"隱學"。什麼是顯學呢?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各種教育、看的各種書籍、都可以叫做顯學;換句話說,顯學意味著你能夠從各種公開教材中獲取的學問。而隱學呢?大部份都是從顯學上獲得的知識,自己綜合研究加以應用,而這個學問屬於私密性較高的知識,一搬不為外人所知;實際上隱學更多的來自於代代相傳的口爾傳授,如武俠小說中的武功秘籍,醫學中的祖傳秘方,飲食中的祖傳配料等等;在現代科技發達,資訊爆炸的時代,祖輩流傳下來的秘方配料經過化學分析也是可以達到趨近於原本的功能,所以現代的隱學應以所學知識加以綜合研究應用為主,通俗化來說就是"以自己所學知識,加以研究創新"

顯學與隱學在企業中,就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都在說核心競爭力,但是很多企業去一直在在尋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並不一定是在新產品的研發上,還包刮生產製程的研發,與各種讓企業保有競爭力的各種方法,都可以稱為核心競爭力。


臺積電公司、在晶圓代工方面堪稱世界前列,但是臺積電卻沒有自己企業的IC芯片,但是臺積電再生產晶圓的製程能力與良率卻是執全球牛耳;要知道不管是八寸、十二寸還是任何尺寸的晶圓,都是以面積計算成本;如何在單位面積上可以生產更多的IC芯片,而且所生產出來的IC芯片產品合格率高,這些就是核心競爭力。

富士康公司,全球的產品生產代工廠,為其他公司代工生產大量產品為主,非常少的自我品牌產品為輔,最知名的就是為蘋果公司代工生產手機;很多人會認為帶加工生產有什麼核心競爭力?殊不知富士康公司為蘋果公司代工生產手機,其實他們整合了產品上下游整個供應鏈,這也許大家也不覺得有何厲害之處?但是如果系細酌磨,當蘋果公司推出新品,爆款產品接到一億手機訂單,在整個產品從原料下單採購、供應商到料時間、富士康自己加工組裝、產品檢測與包裝運輸、到最後安全無誤地將手機發貨到蘋果公司的客戶手上,這整個過程中蘋果公司都可以利用網路連線方式全程監控,在家上富士康公司自己本身在產品組裝生產高良率的技術,這些難道不是富士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嗎?

很多的事情並不是如大家眼睛所看到的表面那般容易,鴛鴦在水中滑行,貌似悠遊自在極為優雅;可以看到鴛鴦兩隻小腳在水下奮力迫洞的景象嗎?諸如臺積電與富士康公司等知名企業,他們有著不為人知的核心競爭力,並非從企業外部建築物或如大家看到其他企業然後類比想象這些公司也是一樣的那麼簡單,而這就是他們企業內部的"隱學",看似簡單的事情,可是在他們手中卻可以創造出與其他企業競爭的強大力量,更是很多企業無法超越的壁壘;這些絕不是用錢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更需要時間、人才、與在生產過程中的經驗作整合與磨合,並不是投入金錢就可以買到的知識,也不是從他們企業內部挖角幾人就可以實現的。

"顯學"只是充實自己知識的基本能力:

永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比你更聰明的人,可以讓你一眼就看懂的東西,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會看懂;所謂的"黑科技"只是減少看得懂得人數而已,很多並不是深不可測的科技技術;很多企業會以這個名詞去當廣告語,為了增加自己企業的競爭力,這也實屬無奈之舉。若在顯學基礎上廣泛獲得知識,如果只是單一知識而想成為核心競爭力,這是非常的危險。

"山寨"是顯學的極致表現,山寨別人的產品,其實也是學習別人知識的一種方式;筆者並不鼓吹山寨他人產品,山寨必須要自己完全消化吸收,然後再加上其他知識的技術發展出不同的應用的產品,或許可以成為核心競爭力;而這核心競爭力是別人所無法哪麼容易看穿、看透,這就是屬於自己企業的"隱學"。

沒有特殊功能加上讓人無法看穿看透的技術索生產的產品,別人山寨只是習得"皮",但是無法習得"骨",更無法習得"意",這才是保障自己產品最好的方式。而缺乏這樣保護的產品最終淪為"殺價和反利"的死亡循環中,低獲利模式,純粹只是勞力賺錢,勤能補拙用勞動力與時間也一樣可以安家立命。

企業的"隱學",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發展企業"隱學",並不拒絕加入"顯學";顯學易得,隱學難成。唯有知識淵博,八面玲瓏,方有絲毫機會。廣泛涉獵知識,才能從各方面的技術上整合在自己的產品中,作為自己企業本身的"隱學",繼而成為核心競爭力;走過看過、當沒發生過;也會讓自己喪失很多知識的獲取。隱學是長久累積而來,絕非一蹴可就;莫輕信外來和尚會念經,很有可能只是你對他的不熟悉而已;並且外來技術在你的產品佔有的比例份額不要太高,否則將會是你致命的傷害;因為既然此技術取得容易,相對他人取得也是非常容易的事,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永遠都不是問題;為了保障此外來技術的不易為他人取得,也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外來技術取得後,只能當做自己核心競爭力的輔助,而不可當成主要核心競爭力,否則極易掉入被他人山寨的漩渦中;外觀外殼的設計,只是提高"產品銷售的競爭力",尚不能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除非企業本身就是從事外觀外殼專業生產的企業;非自己企業專長之處,勢必難以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必須要佔產品成本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份額,方能讓企業保障獲利,否則也是淪為在替他人做嫁衣。

很多人竭盡全力去探索著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希望能夠找出制勝的關鍵要素,但是,有這樣一種事物,它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會出現,它如此的自然而然的存在與發生著,我們如此習慣它而熟視無睹,就好像我們往往會忽略了空氣的存在一樣。人為的將它變成了"隱學",很多人將它神秘化,讓它變成了一種獨門秘籍,但它完全是可以被我們大眾所知曉、掌握和運用。

唯有謙虛的再三詢問自己,不要覺得大家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是最聰明的而閉門造車;善於發展自己企業的"隱學",而不是故弄玄虛的讓知識不對秤的人覺得驚奇而已,魔術師最大的打擊就是被人拆穿戲法;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即使他人知道原理,瞭解構造卻也無法那麼容易就可以製造的出來,這才是企業該有的"隱學"知識。如航空發動機,拆解之後的逆向工程,也未必可以達到相同的產品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