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不要吼孩子,可有誰來心疼一下怒吼的媽媽?

在父母圈裡混久了,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規律:每逢開學或寒暑假中間,總會有很多“戒吼訓練營”之類的產品應運而生。

因為,這兩個時間段是家長最頭疼的時候:開學要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厭學情緒;放假中間,孩子貪睡貪玩,各種問題暴露,家長又是一陣怒火……


總說不要吼孩子,可有誰來心疼一下怒吼的媽媽?


這些年也看了無數文章,都是說吼孩子不好,孩子以後會如何如何,家長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等等。

可是,倘若站在一個媽媽的立場,這些雞湯文怕是隻能自我感動一時,解決不了問題。

對於絕大多數父母來說,誰不愛孩子?誰不想和顏悅色?但,該怎麼做?

在旁人看來,一個媽媽對孩子吼叫,她要不是沒有教養,要不就是粗鄙無知,不知道如何正確教導孩子。這個問題上,真的要替媽媽們說句話,她們不是壞媽媽,她們只是太累了。


總說不要吼孩子,可有誰來心疼一下怒吼的媽媽?


前兩天看到一個朋友深夜發的朋友圈:

“如果最愛的人都不能互相理解,這個世界上還會誰理解你?”

一問才知道,疫情隔離之後,在家辦公的這些天,別人心心念唸的是什麼時候能吃火鍋喝奶茶,而她沒有心思想這些。


她要做飯、打掃衛生、給孩子擦屁股,白天按照老師發的資料教孩子唱歌、做操,電腦則24小時待機,利用所有碎片時間處理工作上的事情,領導召喚還要及時應答,整個人的神經都是緊繃的。

因為沒按照孩子想吃的口味做炸雞腿,做成了紅燒的,孩子有點不高興,她便說了兩句。

沒想到,老公在一邊煽風點火:“不就是個炸雞腿嗎有什麼難的,現在大家一天三頓在家吃,做飯的人得用點心。”


總說不要吼孩子,可有誰來心疼一下怒吼的媽媽?


就是因為這句話,朋友幾乎氣炸。孩子不明白疫情的嚴重性,尚且可以理解,但作為老公,不幫著和孩子解釋就算了,還拖後腿。

家裡的灶眼小,鍋也不夠大,油也只剩半桶了。若是油炸,還要把雞腿蒸一下,這樣炸才能讓裡面炸熟,另外還要準備麵粉、雞蛋、麵包糠等……但是這些,在老公眼裡不過就是把雞腿放進油鍋裡一炸的事。

她不甘示弱,轉而衝老公吼:“我一天又要工作又要做飯做家務,你幹什麼了?你就知道坐這玩手機!”

老公則不服:“你做飯,我還買菜了呢,做飯有什麼了不起的,大不了我來做!”


總說不要吼孩子,可有誰來心疼一下怒吼的媽媽?


朋友差點氣哭,因為自己沒有老公強壯,拿不了太多東西,所以這兩次買菜都是讓老公去買,之後一遇到事情,老公就會拿買菜說事情……殊不知,自己已經買了5年的菜了,有人心疼過自己嗎?

我說,那他不服氣你就讓他做飯,這不正好借坡下驢,也緩解你的壓力嗎?

她說,不行的,平時不做飯的人,會把廚房弄得一團糟。每次她老公下廚,酒足飯飽後是一片狼藉,看得她頭皮發麻,還得一點點收拾。

在外人看來,女人的怒吼多半是神經質,說難聽點還可能是更年期。

但真相是,大多數媽媽的怒吼,是因為積累了太久太久的辛苦、太深太深的委屈。這些感覺從早到晚縈繞在腦海中,等待著一個爆發點。


總說不要吼孩子,可有誰來心疼一下怒吼的媽媽?


曾經聽戒吼營的媽媽說過,自己每次吼完孩子都非常非常後悔,擔心自己給孩子造成巨大傷害,覺得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吼孩子,固然不對。但很多時候,吼孩子的媽媽,也是受害者。

吼叫背後的根源,是累,身體上的累以及心靈上的累。這個時候,平時學的正念、戒吼打卡可以說是杯水車薪,真正管用的是身邊人的體諒和支持,尤其是配偶。

所以,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告訴媽媽們如何戒吼,而是希望能讓你身邊的人看看,讓他們理解,你並不是天生的壞脾氣或神經質,你只是一個為了生活努力堅持著的媽媽。

下次委屈了,不要一個人躲在廁所哭,而是要告訴身邊的人,這也意味著讓他們明白:我太累了,我的情緒生病了,我需要幫助!

可憐天下父母心,養孩子的辛苦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願天下每一位媽媽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