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塔里木河成為塞外江南的阿克蘇

阿克蘇市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維吾爾語意為“白水城”,意為“清澈的水”。古為中國秦漢西域三十六國的姑墨、溫宿兩國屬地,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也是龜茲文化和多浪文化的發源地,因為塔里木河的灌溉,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是阿克蘇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兵團一師師部所在地。

阿克蘇市氣候宜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全市耕地面積116.29萬畝,森林面積70萬畝,草場面積403萬畝,全年可以放牧。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商品棉基地,紅棗、薄皮核桃、紅富士蘋果、杏、香梨、葡萄、甜瓜等特色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著名的瓜果之鄉。

因為塔里木河成為塞外江南的阿克蘇

阿克蘇市是中國重要的優質棉生產基地,已成為新疆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輕紡工業聚集地。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派軍平定準噶爾叛亂,將地名定為阿克蘇。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此設阿克蘇辦事大臣。

光緒三年(1877年)在阿克蘇設善後總局。

光緒八年以東四城(焉耆、庫車、阿克蘇、烏什)置阿克蘇分巡兵備道,以阿克蘇置溫宿直隸州。

光緒九年(1883年)完成建州工作並修建阿克蘇新城,亦稱漢稱,新城為阿克蘇道和溫宿直隸州治所。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升溫宿直隸州為府,市境為溫宿府直轄。本府即今阿克蘇市和阿瓦提縣的範圍。

民國二年(1913年)4月,溫宿府本府改置阿克蘇縣,屬阿克蘇道。

1949年後,隸屬阿克蘇專區、阿克蘇地區。

1956年將原縣轄丙等市阿克蘇市改設為阿克蘇鎮。

1958年5月撤銷溫宿縣,其行政區域併入阿克蘇縣。

2010年阿克蘇市總面積1.44萬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123.1平方公里。市轄:依幹其鄉、拜什吐格曼鄉、喀拉塔勒鎮、託普魯克鄉、庫木巴什鄉、阿依庫勒鎮、良種場。

阿克蘇市境南北最長213千米,東西最寬199千米,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邊緣,天山南麓,阿克蘇河沖積扇上。北靠溫宿縣,南鄰阿瓦提縣,西與烏什、柯坪兩縣相毗連,東與新和、沙雅兩縣接壤,東南部伸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與和田地區的洛浦、策勒兩縣交界。

東北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直線距離666千米,公路里程1010千米。地處烏魯木齊與喀什之間,扼南、北疆交通要道,為南疆重鎮。

阿克蘇市地處歐亞大陸深處,遠離海洋,具有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特徵。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氣候乾燥,無霜期較長。春季乾旱多大風,伴有浮塵揚沙天氣,夏季多陣性雷雨天氣,時有暴雨、冰雹等局部性強對流天氣,秋季天氣情況較好,降雨天氣明顯減少,氣溫適宜,冬季相對溫暖,雨雪天氣較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