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行刑時會讓市民圍觀,而現在卻不讓了

我們在一些古裝片上都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犯人在秋後問斬時一般都要先在集市上溜一圈,讓城裡的老百姓都知道要行刑了,順便帶上家裡的爛菜葉子和臭雞蛋先問候死刑犯一撥兒,然後再用囚車將犯人拉到菜市場,讓老百姓看著死刑犯被砍頭。如今,基本上執行死刑都是專業人員在一個特定的地點進行完後再對公眾公佈執行信息,而不讓市民再進行圍觀了。

為什麼古代行刑時會讓市民圍觀,而現在卻不讓了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現在同樣需要通過這種手段震懾犯罪,其實不然,就現在的法治力量來說,是完全沒有必要通過公開行刑來震懾犯罪的。

因為在古代,很大一部分人是沒有什麼文化的,基本上看不懂任何書籍和文字,當然,就更不用說相關的刑法了。基本上是不是犯罪完全靠道德約束,甚至很多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犯罪。大多數人知道的無非就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之類通俗易懂的事情。

為什麼古代行刑時會讓市民圍觀,而現在卻不讓了

而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文字性的法律知識是很難進行普及的。所以,就只有說是通過審案時讓老百姓在堂外看,行刑時告訴老百姓來看,並以此讓老百姓知道,什麼事是犯罪,什麼事做了是要砍頭的,其實,也是一種普法宣傳的目的。

為什麼古代行刑時會讓市民圍觀,而現在卻不讓了

然後,因為在那個很多人頭腦未開化的年代,基本上更加容易感情用事,稍微自己心情有不爽,可能就要犯事。而對於這些潛在分子,他們有聽不懂什麼道理,所以,就只好通過這種血淋淋的行刑進行震懾。畢竟,無論這個人犯了多麼大的罪,人在看到同類死去的那一瞬間也一定是原諒和寬恕的,並且也會感到害怕和畏懼。這個心理就好比是你在街上看到一個人因為闖紅燈被撞死了,可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你就會非常注意要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

為什麼古代行刑時會讓市民圍觀,而現在卻不讓了

而就現在來說,普法宣傳完全不用再通過這種野蠻的方式進行了,大部分人也都能認字看書,就算是不認字的也能通過影視作品來了解很多法律常識。

當然,通過讓市民圍觀這種行刑過程也能夠起到震懾作用。但是,現在是文明社會,說現實一點,有些人連殺雞都接受不了,都感覺殘忍,更別說這個了。另外來說,這種事要是公開的話,一定會吸引全國各地的人過來看,畢竟,現在的交通工具這麼方便,一旦很多人聚集在一個地方,就會造成很多麻煩,比如說交通擁堵。另外也容易發生事故,比如踩踏事件等。所以,這也是出於對市民的安全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