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上學一直是學霸模式,女兒上小學後成績一路走低,各種壞毛病一一呈現。怎麼辦?

雨竹Amanda


你之所以成為學霸,是你父母的功勞。

你孩子學習困難,這是你的責任未盡到。

孩子越小,家長引導的作用越強大!

1,在家裡要形成尊重知識、熱愛學習的氛圍。

2,家長要做表率,遠離手機、電腦遊戲,不能沉迷於數碼產品。家長每天應該堅持有固定的時間閱讀- 時間上可以與輔導孩子的學習一起。

3,堅持一家人定期的戶外運動、堅持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4,讓孩子承擔部分家務,家裡重要事情的決策,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5,在尊重前提下與孩子朋友一樣交流。

6,通常情況下,多鼓勵,有耐心,完全信任。

7,對孩子存在的問題,家長在做好充分準備以後(將需要改進的地方,梳理成12345)找孩子做專題談話,先表揚,再指出問題,提出希望。

8,引導孩子樹立目標。

9,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主要是閱讀習慣、運動習慣、思考習慣。

10,適當的給予物質獎勵。

在小學階段,不建議太關注分數。


嗨老師


我是一個女生的媽媽,我女兒大學快畢業了,母親節那天我倆一起看了個視頻,是視頻自媒體“大連老溼王博文”最新創作的一期節目,女兒邊看邊哭,特別傷心,因為太過難過刺激到胃,吃的飯全吐了,第二天還輸了液。

什麼視頻引起我女兒這麼大反應,就是爹媽齊上陣陪娃寫作業的一段小電影。

這個視頻我看了也難過,我明白媽媽角色怎麼回事,現在也懂了女兒的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

我女兒小學階段我和你是一樣的,在女兒面前充滿了優越感,充滿了一個主控者的自信,我要把女兒打造成一件完美的產品,給我的生活錦上添花。

和你唯一不同的地方,我女兒是我親自帶大的。

但我能看懂你描述裡“糾正習慣”、“重新打基礎”等等想法,因為我自己6歲回父母家上學,我媽覺著我這不對,那不好,一心想糾正我,她和你不同,不會溫柔,生活把她磨礪的冷面冷心鐵石心腸。

帶孩子誰帶誰親,累誰親誰,我和我姥姥感情很深。

6歲後回了父母家,我媽每天暴跳如雷,對我橫挑鼻子豎挑眼,反正就是各種看不慣,我爸冷眼旁觀,他的想法更簡單,沒有什麼毛病是一頓打解決不了的,一頓不行,就再打一頓。在父母身邊生活,我活的生不如死。

我當了媽媽以後,輕而易舉地活成了我媽的翻版,成為了我最討厭的樣子,我一度非常沮喪,覺得自己很沒用,我後來才知道在女兒眼裡那時的我象個怪物,她總是怯怯地看著我,在我面前小心翼翼。

女兒小學4年級時,我在輔導作業時差點鑄下大錯,暴怒之下我把鋼筆向女兒胡亂扔了過去,差點就扎到了眼睛,女兒和往常一樣,還是木然地站在那兒等著狂風暴雨的結束,我卻在那一瞬間突然內視到自己的愚蠢。

從那天起,我沒再打罵過她,我忍住了無數次馬上衝口而出的惡言,也忍住了無數次抬手就打的衝動,只想著:女兒再不濟也是自己親生的,她健康快樂的長大就好,學不會就慢點學,記不住就少背點,媽媽和女兒,不是監獄長對著犯人,我倆是親人不是仇人,親人就該有親人的樣子。

我對女兒降低了學習上的要求,在任何事上都首先關心她的感受,假期裡我拉著她一起打網遊,做她的戰友,在遊戲裡同甘共苦、同生共死,我聽她的安排做各種任務,在遊戲裡她無數次救我的命,我也無數次為她勇敢地衝鋒陷陣,我倆交流遊戲心得,如何更快升級漲經驗,如何更有效率地打到好裝備,如何升級武器賣裝備掙錢。。。

我和女兒的情誼從虛擬世界延伸到現實世界,感情越來越親密,她把學校發生的事每天講給我聽,這個習慣延續到現在,這麼多年我倆養成了無話不談的習慣。

寫了這麼多,更多細節不再講了,由於我的自省和成長,女兒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她越來越優秀,獲了很多獎(校獎、市獎、省獎),早已超出了我的預期,是同學眼裡從容淡定的學霸,是老師眼裡樂觀上進的學生,是認識人眼裡“別人家的孩子”,我心裡清楚她一路成長的艱辛和堅強,如果我不脫胎換骨,女兒絕不會有今天。

父母與子女的緣分,是一場互為擺渡人的修行,這是我總結和女兒22年相處得來的經驗。文章太長了,謝謝讀者的閱讀。


阿娥你好


我是許多分老師,有著17年的教學經驗和多年班主任工作經歷,同時我也是四年級孩子的媽媽,無意間看到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從字裡行間可以理解作為家長的你既焦灼而又無力的心情。希望我今天的回答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低年級的孩子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是需要慢慢培養的,這些習慣在學校有老師培養,在家裡必須由家長培養,那麼家長的培養就是從陪伴開始。至於為何孩子在三年級還沒培養好各種習慣,這些成因作為家長應該有反思過,我暫且不論,重點放在如何糾正孩子目前的壞習慣和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接下來,我要和大家交流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重點從一個教師的角度出發,孩子要在家裡培養哪些習慣才能更好的與學校接軌。

第一,請家長把孩子的手機和平板電腦收好,家裡的電視也請做好管控



相信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毀掉孩子就給他一部電子產品足以。孩子沉迷電子產品,不僅影響視力,影響身心健康,還影響學習,這些影響不是短期的,是可以一直延續到高年級、初中、高中甚至是一生。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問題有些棘手,孩子已經沉迷其中,撒潑打滾不配合怎麼辦?這個問題沒有第二個答案,只有必須執行,不管是直接強制執行還是曲線救國形式去做。家長可以採用戶外活動或其他形式來轉移孩子注意力。

第二,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就從作業開始,家長做好陪伴工作



低年級的孩子作業習慣需要慢慢培養,家長應該坐在旁邊陪伴,這個陪伴一般兩三年就可以了。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沒有必要,只需要最後檢查孩子是否完成作業即可。那麼我可以告訴你,陪伴非常有必要,而且這個陪伴是孩子後來是否有好習慣的前提。

陪伴孩子作業的家長有幾點是需要注意的:

1、切莫拿著手機邊看邊陪伴,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不平衡感“憑什麼我要做作業,爸爸媽媽卻可以玩手機”,家長可以在旁邊看書,給孩子樹立正面的形象。


2、家長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寫字姿勢。低年級的孩子寫字姿勢很重要,握筆、眼睛和桌面距離、後背和腰等都是需要家長注意的,一旦姿勢不對要及時糾正。


3、家長要關注孩子作業的專注度,這些專注度會影響後期學習的專注度。有些孩子做作業不專注,一會兒摸摸橡皮擦,一會兒換換寫字的筆,一會兒喝水和吃東西,一會兒停筆跑出去上廁所......孩子會變著花樣玩。家長在旁邊陪伴完全可以及時制止。

4、家長要關注孩子作業的質量。有能力的家長可以糾正孩子作業中的錯誤,沒有這方面能力的家長可以注意孩子作業是否認真,沒有認真的作業及時讓孩子返工。

5、語文和英語兩個科目需要家長幫忙聽寫詞語和單詞,還需要背誦,這些工作是每天都要進行的。

第三,給孩子制定計劃書和時間表

想要讓孩子做事有計劃和有效率,計劃書和時間表的制定必不可少。開始家長可以幫忙制定,後面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制定。

計劃書和時間表具體是什麼內容呢?其實很簡單,每天的作業羅列出來,完成作業的時間大概是多少,這些都可以陳列在計劃書和時間表中。

孩子要清楚明白自己每天要乾的事情,明白做事情要有效率,長此以往孩子一定能成為一個有計劃和做事高效的人。



第四,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用眼睛丈量世界,可以讓孩子學會很多道理,千遍萬遍的說教抵不過閱讀一本好書。

有些家長抱怨說孩子不愛看書,那是因為你給了他電子產品,又或許沒有他感興趣的書籍。那麼請家長收起電子產品,陪孩子到圖書館或書店逛一逛。



有些家長苦惱不會挑選書籍,那麼我可以給家長提一些建議:

  1. 低齡孩子適合看圖畫多文字少的書籍,繪本是不錯的選擇。
  2. 一年級的孩子可以選擇有帶拼音的書籍,這個年齡的孩子依舊喜歡圖畫多的書籍。
  3. 二年級的孩子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他看文字稍微多一點的書籍,篇幅不要過長,陪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挑選。
  4. 三年級的孩子應該可以看純文字的書籍,家長可以諮詢老師看哪方面的書籍。

建議家長要求孩子看完書要口頭轉述一遍,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提高後面的寫作能力。

孩子的習慣培養非常重要,三年級一樣來得及,剛開始孩子會牴觸或不配合,家長要有耐心,可以適當給一些獎勵,實在不行也需要適當強制執行。

接下來我和家長談談孩子的成績,三年級是小學的一個分水嶺,請家長注意抓緊時間幫孩子把成績提高,否則會影響孩子後期的學習。我可以提幾點建議:

  1. 先把這個學期的功課補上,爭取期末考試成績進步。語文學科要孩子把所有課文熟讀,需要背誦的課文和段落要背熟。每一課的生字詞要反覆聽寫,錯一個字就重複多寫幾遍。數學科就是把課本例題弄懂,再多做幾遍相應的練習即可。
  2. 暑假時間要充分利用,把一二年級落下的功課有計劃性地補回,操作方法跟上面一樣。
  3. 孩子的課外輔導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孩子校內的知識都學不透,不建議再去補課外的文化知識。

總之,孩子的培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宜早不宜晚,三年級還不算太晚,家長多一份耐心,多一些方法,對孩子多一些信心,一定能把孩子的不良習慣改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解決問題。如果有不同看法的朋友歡迎留言。


許多分教育課堂


愛不愛讀書,可能是天生的,根本不是父母教的或者薰陶的。我51歲了,我父母是公務員,我小時家裡沒什麼書,似乎只有一本《新華字典》和幾本《毛澤東選集》。但是我與我哥從小就喜歡看書,我在小學3年級時就讀小說了,小說名叫《風雲島》,這書好像是借來的。到了初中和高中,我與我哥到處想法弄書看,有圖書館淘汰不要的書(我記得有本《儒法鬥爭》,還有《三探紅魚洞》等)。也去書店買了一些書,比如四大名著和《三個火槍手》等。那時看得如醉如痴的,放假在家時,坐在炕上讀能三個小時不抬頭。我父母是不看書的,呵呵。後來結婚後,我自己買了很多書,文史方面的,有2000多本吧,我家裡一面牆全是書。我也沒有別的愛好,我不吸菸不喝酒,不喜歡旅遊,也不喜歡玩,平時閒著就看看書,我學過好幾種外語,自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還行。這個環境是不是對我孩子有良好的薰陶呀?哈哈哈,很遺憾,我的孩子並不愛看書,也不算愛學習,其英語水平也不太行(有問題也不問我,我完全可以給與指導的)。大家看明白了嗎?愛不愛看書,其實與家長真的沒有關係。


zm139682913


我女兒剛上七年級,小學期間一直學霸模式,上七年級之後,她嚴格要求自己,但學習方法不好每天熬夜到很晚,我都怕她不出成績,出病疾,我們倆因為這個事情經常吵,我說有些學科可以放一放,有重點地去做,因為應試教育沒有辦法,最重要休息好,但她什麼都要抓,都要做到最好。我覺得學習,後天的努力固然重要,有時候天賦也很重要,還有學習方法,我女兒典型的是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拿休息時間來換成績。怎麼制訂學習方法,參考了好多,但因人而異,我也很迷茫。


72510213466


我家三年級,也天天陪讀,幾乎每天都吼。課外作業效率太低。

今天語文老師在班級群裡說好多孩子不踏實,我還以為我家也是,就私信問班主任我家情況,班主任說我家不踏實,90以上,說我家成績可以再提高!又說我家活潑好動,還讓我和我兒子聊聊,說這次考第一。我看成了 讓我好好聊聊,下次考第一。搞得我回復說我沒信心讓他考第一,只要在學校不鬧事就行。誰知道放學後我兒子給我打電話,說語文考班上第一。哎,我們這個班主任,直接說 我家第一就是,說了一大堆,我以為我家又不好![捂臉]


風中搖擺13220602


我家的情況差不多。我跟老婆學生時代成績都不錯,在各自班級也是名列前茅的學霸。可是大女兒在學習這塊太不讓人省心,班上的成績只是中上。有時候輔導功課氣得吐血,簡單的題目仔細給她解釋好幾遍,換個方式考她又懵逼了。我以前上學沒人輔導功課,沒人督促,作業沒人檢查依然成績很好,遇到女兒這種情況也是一籌莫展。老婆更是脾氣爆,輔導不了十分鐘就得開打,雞飛狗跳。


晨曦61498301


從你的語氣來看你應該個性比較急,而孩子又是個慢性子。

我家情況也是一樣,自己焦慮的不行,孩子在一旁不知所措!

首先自己要調整好心態,要發脾氣時走到陽臺上冷靜下,你的壞情緒傳給孩子後,她也要好久才能緩回來。

我是一段時間補語文,一段時間補數學。

每天作業寫完後只著重複習一科,不要什麼都抓。英語由於目前還是聽讀為主,就完成學校作業,基本就沒管過。

關於學習給孩子訂一個小目標,讓孩子夠的到,還要幫孩子總結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有些題可以先記規律和方法再慢慢理解。

課外班是兩個儘量不要太多,一個畫畫平時放學了上。另一個鋼琴每天都要練也是平時學。

而週末只有一個半天用來學習,另一個半天用來看書畫畫等靜的活動,另一天帶孩子去戶外運動玩,釋放下孩子的壓力。


今天星期妮


我對象自稱學霸,高考失利沒能上清華,上了跟我一樣的大學。so what? 我們的女兒五年級,學習尚可,雖然不是拔尖,但那又如何?我就說若不滿意,試試再生一個跟你一樣聰明的孩子。然後就沒然後了,哈哈。我就散養,不上清華北大又怎樣?一根筋


這銀腦有包


“學渣”孩子,媽媽相信你是來報恩的!

記得之前有個學霸媽媽寫的關於自己孩子的教育心得扎痛了很多家長的心,爸爸是名校博士,媽媽是名校碩士,而兒子卻成了傳說中的“學渣”,我想這對父母的心理落差應該會很大。

他們也是在嘗試了很多年,各種方法都試遍了之後才不得不承認:有的人天生適合讀書,而有的人確實不是讀書的料。

一旦當父母放下焦慮、放下自己的孩子必須學習好、必須考高分的“執念”後,他們會不難發現,原來自己的孩子有那麼多可愛的閃光點。

雖然數學不好,但是喜歡專研廚藝,10歲就能做幾個拿手菜了。

雖然英語不好,但是心地善良,進樓棟的門時,看到後面有人,會主動用小手撐著門讓人家過去。

雖然語文不好,但是懂得體諒父母的辛勞,當媽媽累得睡著時,會體貼的蓋上被子。

雖然分數不高,但是孩子的學習態度端正,並且很努力的想學好,看到媽媽為自己的成績著急,即便已經報了數學英語補習班,還主動跟媽媽說,要不把語文也報上吧......

這樣還不夠嗎?

有句話說學霸是來報恩的,學渣都是這輩子來報仇的,但是這位學霸媽媽相信:她的學渣兒子就是來報恩的。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每個人都希望大富大貴,可事實是90%的人最終都會歸於平凡。我們不應該鄙視平凡,相反我們最終都要接納和承認我們的平凡。可即便平凡,不代表我們不努力,只是這種努力只求心安,不求非要拼出個錦繡前程來。

這樣想通後,家長不會再過分去苛責孩子,更容易抱著一顆平常心去看待那個平凡的、小小的人兒。只願他此生健康平安,追隨自己的內心簡單過完一生就很好,作為家長,這個願望已足矣!

6年級男生迷上研究廚藝,數學考過1分。

杭州有個讀6年級的男生,每天放學回家的首要大事就是給家人做一頓賞心悅目又可口的飯菜,連作業都不願意做的他對研究廚藝特別感興趣,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已經3年過去了,興致沒有絲毫減弱,媽媽說簡直快到痴迷的程度了。

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本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但媽媽卻有點崩潰了,因為他的成績越來越差,有一次數學竟只考了1分。

家長想了很多招,報各種補習班,花費上萬元去“注意力夏令營”等等,仍沒見有任何起色,孩子依舊對學習提不起任何興致,上課總控制不住的走神,他說自己一看書就犯困,老師講的內容也聽不懂,還不如睡覺呢。

但做飯不一樣,他每次看到食材都很興奮,經常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買各種各樣的食材,買回家就對著食譜專研起自己的美食來,他不僅講究味道,還講究擺盤。

雖說剛開始做飯只是為了討家長歡心,但做了幾次,發現爸爸媽媽吃得很開心,他自己慢慢也從中找到了成就感,於是越做越喜歡,現在竟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當在孩子的興趣和成績之間做選擇時,家長到底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還是應該另想他招,把孩子的成績提上去呢?

有人覺得這對父母沒什麼好愁的,別人生怕自己的孩子沒個健康的興趣愛好呢,他們家的孩子喜歡自己專研美食多好呀。以後當個知名餐廳的大廚,或者可以做做美食節目,也能養活自己。而且一輩子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得多快樂呀!

但有的人認為,即便要重視興趣愛好的培養,但基本的文化知識不能落下。

我也認為孩子可以學習不好,但不能完全不聽、不學。

基礎的文化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教孩子做人,不管以後做什麼工作,有知識和沒知識兩者在看待問題和考慮問題的方式上是有本質區別的。

所以,家長也不能完全不管孩子的學習,只是可以不用強求孩子必須學習成績好。在學校快樂的學習,上課認真聽講我覺得就很不錯了,對於這個孩子來說,學習的態度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不過這位媽媽給孩子額外報的補習班如果孩子實在不想去,那不去也罷,只要保證上課認真聽,其實去不去補習班意義不大,如果不喜歡學,去了也沒用,還不如跟孩子約定好,把精力多放在學校正式的課堂上。

學習成績好的“熊”孩子也讓人心寒!

其實不是很想用素質高或低來去評判孩子,但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孩子確實有素質高低之分。

就前幾天人民日報還報道過一個孩子,衝著書店的工作人員耍狠:我抽你,信不信!

一個書店的營業員能跟一個孩子有多大仇和怨,不過是孩子在店內和外教學英語,朗讀得特別大聲,並且已經持續了一兩個小時,嚴重影響了店內其他看書的客人。在客人的要求下,店員上前面帶微笑的小聲提醒孩子能不能小聲點,於是就被男孩指著鼻子罵“你管我,我抽你,信不信!”

旁邊一位疑似孩子的家長並未上前有任何道歉的舉動,還跟店員說:他還只是個孩子!

所以你看,就算英語學得非常好,各門功課都高分又有什麼用呢!書讀得再多,沒有好的品德都白搭。

這麼一對比,我寧願我的孩子如前面兩個大哥哥一樣,就算分數不高,但起碼知道尊重他人,否則品德缺位,未來堪憂。

寫到最後:我希望我的孩子學習成績可以不做過分的要求,但是學習態度要端正,分數可以不高,但是上課要認真聽講,考試可以不是前幾名,但要尊敬師長、友愛同學。除此之外,如果有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那就盡情的去做吧,畢竟“喜歡”多麼寶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