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後的美國會不會跟今天的南非形勢差不多?美國的拉丁裔和黑人將會選出自己的總統?

普慈賢


法國總統都不敢說自己的祖先是高盧人,這就是移民黑人的後果,當下有我們國家的某些人為了錢為了政績也做出來這樣的事情了,百年之後會不會被後人挖出來鞭屍。


wujianhe151


所謂的黑人,也就是非洲裔當美國總統在10幾年前就已經成為現實,就是奧巴馬。

而用不了100年,美國也一定就會出現拉美裔總統。

先給大家看一個最新的統計數據:

2010年美國人口調查發現,63%的美國人是白人;

而2019年調查發現,這一人口比例已經下降到60%。

由此,美國人口調查局預計,2045年白人將在該國不會成為超過50%的族裔。雖然人口還是最多,但將失去絕對優勢。拉美裔將越來越多。

其實這也符合美國過去百年來社會發展趨勢,拉美裔一直是美國第二大人口的族裔。

美國人上學所學的第二外語就是西班牙語。

從這點也能看出拉美裔早晚都會成為美國第一大族裔。

只是美國人口調查局的預計給出了一個官方的標準而已。

所以,如今距離2045年還有大約25年的時間,也就是說,25年之後美國人很可能就會讓更多的拉美裔走上政治舞臺,包括當總統、議長。

人口增長率是一個歷史趨勢,除非爆發意外情況,諸如戰爭和流行病,否則短期內是難以用行政命令或者社會變化改變的。

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將在和平條件下,實現人口和種族的一次根本變化。如果按照題目所言的100年的話,可能那時候白人能不能是第二大族裔都成問題,亞裔乃至非洲裔的增長也很快,100年的時間說不定會超過美國白人人口總數。

屆時美國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熔爐,讓主體民族都和其他族裔融合了。

人口變化會帶來政治和社會意識形態的雙重變化。

拉美裔和非洲裔在人口占優勢,一定會在選舉上佔優勢。因為西方的選舉就是一人一票,少數服從多數。只要人多就是優勢,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本族裔人多一定比本族裔人少更能獲得總統寶座。

南非確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994年結束種族隔離制度後,南非黑人第一次有了選舉權。

占人口80%的黑人當然投票選擇黑人當總統,結果毫無疑問是曼德拉當選。其實就算曼德拉不競選,換任何一位黑人競選總統,結果都一樣。

當然南非和美國所不同的是,該國曆史上一直是黑人佔主體地位,只是西方殖民時代沒有給黑人選舉權而造成的白人一直當政。

當這個政策放開的話,黑人就會通過選票走上政治舞臺的巔峰。

因此,未來幾十年,當你看到越來越多的美國總統是拉美裔和非洲裔,一定不要吃驚,這是一個趨勢,改變不了的。


木春山談天下


百年之後美國的經濟形勢雖然我覺得會不如當前,不過應該比南非要好點吧。經濟是很難預測,不過美國的人口比例還是比較容易預估,拉丁裔和非裔黑人會從少數民族變成多數民族,到時候應該會選出拉丁裔或者黑人總統,實際上美國早就已經有過黑人總統了,就是奧巴馬啊。


我們先看看美國現在的人口結構,然後再結合美國各族裔的生育率,那就能夠很容易預估五十年後甚至百年後美國的人口組成。

先熟悉一個人口學上的術語—總和生育率(英語:total fertility rate,簡稱TFR):有時候我們也簡稱為生育率,是指每個育齡女性生育的子女數,國際普遍認可總和生育率至少要達到2.1才能達到世代更替水平。這是個什麼意思呢?一對夫妻如果生育一個子女,那麼等幾十年後夫妻死亡,他們只留下一個後代,僅僅就這兩代之間而說,這就等於人口的淨減少。如果生育了兩個子女,那就代表著不增不減。如果生育三個,那就是淨增加了。

上圖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統計了美國1960-2017年間總和生育率變遷,其中2017年總和生育率為1.7655,所以美國人口老齡化會很嚴重。

對比美國各族裔的總和生育率,夏威夷等太平洋島民最高,可是這只是很小的一撮人,對美國沒什麼影響力。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拉丁裔和黑人,白人排倒數第二。所以從生育率來看,拉丁裔人口增加速度高於黑人,黑人增加速度超過白人!

2010年,美國白人人口比例為65%,拉丁裔人佔16%,黑人佔12%,亞洲人佔5%,可是如果回到2008年這個數據分別為66%, 16%, 12%和4%。短短兩年時間白人人口由66%降到65%。

根據生育率來推算2050年的話,白人人數比例只佔46%,拉丁裔佔30%,黑人佔12%,亞裔佔8%。等於說在美國的其他所有族裔都在侵蝕白人的份額。

我把美國形容成一個“股份制”的聯邦國家,一人一票的制度下,50%的持票數才有絕對控股權。因此到2050年白人人數只佔46%的時候也就失去了絕對控制權,到那個時候就很可能出現拉丁裔總統了!更別提到2100年,那時候的拉丁裔人很可能會超過白人,那時候的總統鐵定就是拉丁人!


穿美國望世界


亨廷頓在去世前幾年出版了他最後一部著作,也是極具爭議的一部著作——《我們是誰?》

在書中,亨廷頓憂心忡忡美國的人口結構將隨著大量的高生育率和拉美移民湧入,“正宗”的美國白人

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新教文化將成為少數派。美國將從“大熔爐”淪為“大拼盤”,今天的美國精神將不再成為主流價值觀。由此,美國也將衰弱,失去全球霸主地位。

應該說,亨廷頓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而是有現實依據的。美國已經有了黑人總統奧巴馬,也必將會出現拉美裔的天*主*教*徒*總統。更可怕的是,新移民不再像之前的移民,從文化上完全融入美國,而是保持原有的文化。比如,四個“吃裡扒外”的民**主黨女議員。

川普成為總統,其實就是美國的“糾錯”機制發揮作用的結果。事實上,川普打擊非法移民、限制合法移民,就是為了避免讓亨廷頓擔憂成為現實。

不過,川普的努力為時已晚。在白左的干擾和阻擾以及政*治正確的大氣候下,川普的努力效果有限。繼任者也不大可能具有更大的魄力和勇氣來繼續這種遭人罵的糾偏糾錯。美國遲早將因為人口結構的顛覆性變化而終結其全球霸主地位。

更可悲的是,在美國衰落之前,它的文化之根——歐洲,將先行一步成為斯坦地區。亨廷頓曾經預測的文明的衝突,將極有可能發生在歐美之間。這將是人類最大的悲劇。



江南俗士1972


美國和南非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但美國事實上的確是在向南非的最後結局靠攏。曾經,移民是美國引以為傲的資本。但是移民最終也有可能終結美國。

先來看南非,南非原本是一個黑人為主體的部落地區。歐洲白人統治南非以後,南非在百年之內迅速崛起,並在長時間內位列非洲第一強國,同時也曾作為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與世界主要強國分庭抗禮。不過,由於南非白人比例不大,最多時只佔南非人口的18%。90年代以後,南非黑人掌權,白人精英逃離南非,南非迅速衰落,如今在國際上已無多少影響力。而作為南非曾經的統治階層,南非剩餘白人的人口還在進一步萎縮,目前僅佔南非人口9%,且日漸貧弱。


美國的情況比南非複雜,美國的土著是印第安人。歐洲白人到達美洲以後,建立了美國。而後,白人成為美國的主體,美國變成了一個和歐洲各國幾乎無異的白人國家。

不過,如果說白人對美國的移民,導致了美國的建立,並且將美國建造為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話,那麼後續的移民,則基本上在動搖白人的主導地位。美國建立以後,來自非洲的黑人,以及拉丁美洲的混血人口,也在不斷地湧向美國。

目前,歐洲白人佔美國總人口的比例,只有60%左右。而在50年前,白人佔美國人口的比例差不多有80%。越往前推移,美國白人佔比更大。


世界上的發達國家,都普遍存在人口萎縮的狀況。但是美國是一個例外,美國人口總量近幾年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還在持續增加。然而,這對於美國而言並不是什麼高興的事,因為美國人口的增加,主要是移民和黑人以及拉美混血人的功勞。他們的人口比例目前雖然不如白人,但是他們的後代卻比白人更多。目前美國15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幼童,白人的佔比已經不到一半。

根據美國人口的發展趨勢,大概到2050年,美國白人的比例將不足總人口的一半。而一百年以後,白人甚至有可能萎縮成為美國的少數民族。

當美國白人比例低於美國總人口20%或更少的時候,美國和南非還有什麼不同呢?


蘇綻


美國已經選出過黑人總統,也就是第44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奧巴馬的八年任期內,美國蒸蒸日上。而南非黑人掌權之後,從發達國家淪為落後國家,經濟全線崩潰,南非白人紛紛逃亡海外,僅剩的白人淪為貧民窟裡的難民。


美國是否會淪為第二個南非?

美國擁有3.27億人口,其中歐洲裔白人佔總數的62%,拉丁裔佔17%,非洲裔佔13%,短時間來看,拉丁裔和黑人不可能取代白人的地位。美國總統選舉一人一票,勝利者可以得到該州全部的選舉人票,因此特朗普能夠在得票總數少於希拉里的情況下成為美國總統。

但是無論怎樣的選舉方案,白人都更加傾向於把票投給白人,奧巴馬能夠成為總統實屬特例,因為奧巴馬生父是肯尼亞人,但是奧巴馬出生後一直跟著母親生活,在文化、價值觀等方面與白人沒有任何差別,所以容易被美國人所接受。

即使美國出現曼德拉式的總統,也不可能把美國搞亂,因為美國總統權力有限,上有最高法院,下有議會,兩方面對總統權力進行制衡,美國總統的政策如果過於偏激,不可能通過國會。

特朗普政策激進,尤其是在非法移民方面上,一方面制訂了骨肉分離政策,另一方面大張旗鼓修建邊境牆,但是美民主黨反對特朗普的移民政策,特朗普修建邊境牆,但是國會遲遲不批准款項,特朗普只好挪用軍費。

影響美國大政方針的仍然是白人,美國最著名的西點軍校,幾乎清一色全是白人,控制了軍隊,美國白人也就控制了政權。

美國黑人數量不斷增加,而黑人所在地區往往暴力案件頻發,經濟落後,當黑人數量達到一定比例,白人就會制定法案對黑人權力進行限制,而不是任由黑人數量激增。只要牢牢掌握權力,黑人不可能把美國變成第二個南非。



從全世界角度來看,黑人數量都在增加,而且黑人的後代一定是黑人,未來不僅僅是法國、美國,甚至全世界都會變成黑色,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倖免。

美國如果變黑,淪為第二個南非,大可不必幸災樂禍,因為我們也很難倖免,美國是世界科技中心,為人類貢獻了大量先進技術和科學,如果美國變成南非,人類科學發展也將陷入停滯。而且從膚色來看,白人仍然是世界科技進步的主要動力,而黑人至今還沒有拿的出手的大科學家,哪怕是一位。


視野新觀


不用說百年,實際上現在美國南方黑人和拉丁裔已經佔多數,但是你看到選出來的議員和州長仍然是白人,原因就是白人掌控者社會的上層的方方面面,擁有立法、執法、行政和話語權。 選舉的時候把黑人和拉丁裔劃入一個集中的選區,就可以讓他們的代表成為微不足道的極少數。


手機用戶3503570243


一直以來,這樣的問題就沒有停過,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美國白人永遠不會讓美國成為南非那樣的國家。

為什麼,美國的本質是一個白人至上主義的國家,這樣的理念可以說是希特勒夢想的延續,美國人從來就沒回避和掩飾這一點,甚至光明正大支持,美國總統基本上都是白人至上組織成員,警察殺了黑人基本無罪,美國人殺了外裔基本是輕判,國內政策性對外裔的歧視等等,美國人的虛偽與殘酷,不僅對全世界甚至對自己國內的手段,已展現得淋漓盡致。美國現在經濟好像出了點問題,於是就毫不猶豫的撕下他所推崇的民主的外衣,撕毀他所親口作下的承諾,高呼著人人不為他美國就是敵人的霸道邏輯,橫行於這個地球,如果美國真的出現,因黑人或外裔人口多於白人,而將出現出現南非類似情況,我說的是“將”要出現時,美國白人,會毫不猶豫的舉起屠刀,向黑人和外裔砍下去,一直砍到白人滿意為止,這不是我的意想,不要忘了三千萬印弟安人是怎麼消失的,因為美國在美國白人心中,他們才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真正的主人!其它人只不過是為他們創造一切的奴隸。


自然131949978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其種族人口的比例自然也一直在變化中。隨著拉丁裔和非洲裔人口的不斷增長,出現了一種假設性的論斷,那就是:“美國現行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會被‘改變’”。其實,“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變好,壞的制度也可以讓好人變壞”。不管是哪個族裔的人,如果在一種制度環境下生活了若干年後,在潛移默化中也就“入鄉隨俗”了!現在的美國是歐洲裔建立起來的,其文明,文化和制度都有歐洲不可磨滅的“痕跡”。人們曾戲稱“美國是許多不愛自己祖國的人建立起來的”,但奇怪的是,他們卻都很愛這個新國家。這說明什麼?起碼可以說明在潛移默化中,這些後來者已經從心裡接受了這個國家。

由於美國的“移民國家”性質,所以它具有其他民族國家所不具備的“包容性”。這也是其他族裔的人來到美國一段時間便有了“歸屬感”的重要原因。舉個例子來說,不管是哪個族裔的人,只要你擁有了美國國籍,便沒有人說美國不是你的國家。因為,美國不是歐洲的,也不是非洲的,它是世界的。人們可以從膚色上分辨出你是“哪個洲”的人,卻無權說你不是美國人,因為,他自己可能也不是“天然”的美國人。


作為一個多種族國家,美國有“民族大熔爐”之稱。如果用來自“五湖四海”來比喻美國的人口構成,也是貼切的。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依然是白種人佔據著優勢。幾個主要種族的比例是: 白種人佔61%,拉丁裔人口占18%,非洲裔佔12%,亞裔佔6%。如果單純從這組數據來看,似乎白種人依然佔據著絕對優勢。但是,如果將2008年的數據與之對比的話,就能夠理解白種的擔心不是多餘的了!

美國2008年的種族比例是: 白種人為66%,拉丁裔佔16%,非洲裔佔12%,亞裔為4%。在短短的十年間,美國的白種人比例下降了5個百分點。如果按這個比例下降的話,要不了三十年,美國的白種人比例就會降到50%以內。從這個種族人口的比例變化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長最快的不是人們通常以為的非洲裔,而是拉丁裔和亞裔。這說明,百年以後的美國變成南非那樣國家的可能性並不大。


人們之所以擔心美國有一天會變成南非那樣的國家,主要是因為南非這些年來“變化”的原因。世界上流傳著這樣的說法,那就是“曼德拉使黑人的地位提高到了當家做主的高度,但南非卻由‘一個發達國家變成了發展中國家’”意思無非是說非洲裔人在國家治理中還不是“很成熟”。其實,這也屬於正常現象。這主要是思維方式和歷史原因導致的。不得不承認,非洲裔人在國家治理和企業管理上還缺乏經驗,相對來說,對科技的興趣也不是很高。但是,隨著非洲裔人與世界接觸多了,潛移默化中也一定會“轉變”的,包括思維方式。

不管是“入鄉隨俗”,還是“潛移默化”,亦或是“好制度可以使壞人變好”,這三種說法其實在“原理”上都有想通之處。那就是“環境”可以改造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試想,假如有一天,美國的種族人口比例發生了變化,拉丁裔,非洲裔和亞裔的人口超過了白種人,但那也未必會改變美國現行的制度和價值觀。其主要原因是這種比例的變化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幾代人的衍變。而在這幾代人的衍變中,他們的思維方式也早已被美國獨特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同化”。也就是說,這些人已經適應了美國的“環境和氛圍”。直白的說,他們已經成為地地道道的“美國人”。這從特朗普是德國裔,卻處處和德國“較勁”,奧巴馬是“非洲裔”,卻也在維護美國的利益,一些二代或三代的亞裔連母語都不會講了這些事例來看,他們都已經將美國當做了自己的“祖國”來愛了!提到這個問題,也就有必要說說美國的建國史問題。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人對美國的感情頗似“先結婚後戀愛”。也就是說,有很多美國人是因為先到了美國,然後才對美國產生了感情,進而接受了美國。因為在美國的“獨特環境中”,他們感受到了“這個美國”是愛他的,所以他也就接受和愛上了這個國家。在建國之初,美國並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建國理念和精神。起初,有幾撥歐洲裔人出於冒險和追求新生活的目的,“拖家帶口”的來到了北美洲的這片土地上。在一個新的環境下,為了生存,他們需要“報團取暖”。於是,他們湊在一起商量。他們並不是商量如何建國,而是商量如何面對“不可知”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挑戰。可是,商量來商量去,也只達成了一點共識。而這個“共識”卻又與如何面對生存“風馬牛不相及”。

這幾撥歐洲裔人達成的“共識”是什麼呢?說來,這個“共識”極普通,也似乎有點“可笑”。當時的這幾撥歐洲人中有不少都是“拖家帶口”的,自然會有老人和孩子。於是,他們就達成了唯一的一條“共識”,那就是“不管老,中,幼,他們都是‘個體’,所以,要保障每個‘個體’的尊嚴,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權力”。這就是後來世人總結和歸納的美國“建國精神”。於是,美國也就在這個世界“最普通”的,且唯一的“共識”基礎上走到了今天。所以,在研究美國的這個“立法或建國”精神時,“窮盡邏輯”也沒法將其與“高大上”聯繫在一起。然而,後來之所以有那麼多其他種族的人去美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奔著這個世界上“最普通”的價值觀去的。也許人們大多都有“返璞歸真”的心理吧!

胡適曾說過“文明是環境的薰陶”這句話。應該說,還是有些道理的。比如,一個人原來並沒有隨手將“垃圾入桶”的習慣。然而,當他看到別人都很自覺的將垃圾放入了垃圾桶,他也就不好意思隨手扔在地上了。因為,他也不想使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另類”。所以說,不管是從非洲過來的,還是從拉丁美洲過去的,亦或是亞裔因打工留在那裡的;一旦身處於美國的環境中,他們也就在潛移默化中“入鄉隨俗”了!非洲裔的也能“拼搏”了!拉丁裔的也不再僅僅的浪漫了!印度裔人“方便”的時候也不會在露天地了!故,他們不可能改變美國的“政治和價值”環境,而是適應,接受,甚至會全力維護那樣的價值觀。奧巴馬能夠成為美國總統已經說明了一起。其實,在不遠的將來,拉丁裔,甚至是亞裔人中也一定會出現“美國總統”。因為,美國是每一個“美國人”的。


人生觸底反彈


會成為南非,但法國會先成南非,因為白人婦女一生只生1.5個。而黑人婦女一生會生5個娃。百年後黑人總數肯定超白人。西方民主一人一票制決定了百年後肯定是黑人當選總統,以黑人的智商,國家治理能力,淪為南非不是沒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