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者的自述:方艙醫院裡,有你不瞭解的人間煙火

62歲的王寧前兩年剛從長江文藝出版社退休。他沒有想到,2020年春節過得如此揪心: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襲來,許多人捲入其中,妻子和他也先後出現發熱症狀並確診。

還在自行隔離時,王寧出現腹瀉、咳嗽等症狀。最難熬時,他以為自己扛不過去了,發信息告訴兒子鑰匙放在哪裡、銀行卡密碼……像是在交代“遺言”。

2月13日,核酸檢測結果顯示陽性,王寧確診,並很快被安排住進方艙醫院。在接受治療的14天中,他看到了方艙醫院如何逐漸運轉有序、人們的情緒如何從疑慮轉為積極樂觀。  

一名患者的自述:方艙醫院裡,有你不瞭解的人間煙火

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2月底,王寧拿到了出院證明,隨後進入酒店接受隔離觀察。他依然會每天刷著疫情的新聞,看到治癒人數不斷增加就會特別高興。

王寧有一個心願:希望這場疫情快點結束,所有病人都能得救,所有醫護人員都能好好歇一歇。


以下為王寧的自述:

2月14日,我帶著幾大包行李,在社區統一安排下來到江岸方艙醫院。

醫院門口一個臨時搭起來的大帳篷,進門的手續很嚴格,要核實身份、消毒、安排床位……我估算了一下,那個大帳篷長度大概有十來米。

手續辦完,護士喊我的名字,把我帶進去,還幫我提了一個行李。進門後,一大群穿著防護服的人跑來接我們,防護服上有標記:醫生、護士、公安等字樣。

隔了兩三米遠,有個穿防護服的人叫我。他的護目鏡上全是水霧,我從姿態上辨別出好像是我兒子:他是一名警察,疫情暴發後工作非常忙,我們很久沒見過面了。

我本能地衝他喊了一聲“別過來,該幹嘛幹嘛,我有醫護人員照顧。”一來擔心自己的病傳染,二來也不想影響兒子的正常工作。

安頓好後,有護士來詢問我的基本情況,比如有沒有咳嗽等症狀、有沒有基礎性疾病等,然後測量體溫和血氧、心跳。

入院後發了生活用品,有拖鞋、牙刷、牙膏、抽紙、香皂、接線板、保溫壺、移動檯燈、拖鞋……一共有十多件。每個人的鋪蓋全是新的。

一名患者的自述:方艙醫院裡,有你不瞭解的人間煙火

方艙醫院裡發放的生活用品。受訪者供圖

帶來的行李用不上,我就打包放在床邊。醫院裡24小時供應開水,隨時可以去打水;每個人還發了3盒藥和2袋中藥。


難忘的生日聚會和好轉的情緒


入院第三天,我見到了兒子,抓緊時間小心翼翼合了一張影,然後就叫他趕緊去工作。我們一家三口都是黨員,在這個時候,更要站出來。

我也沒想到,自己62歲生日是在方艙醫院度過的。

進入方艙醫院第四天,17日早晨,醫護人員們推來一個大蛋糕,說是要給所有生日在2月份的病人過一個集體生日。大蛋糕放在病房中間,醫護人員帶頭唱著生日歌,然後切蛋糕分發給每一位壽星。

一名患者的自述:方艙醫院裡,有你不瞭解的人間煙火

此前,在方艙醫院裡,醫護人員為王寧等病人過生日。受訪者供圖

原本許多病人跟我差不多,以前不知道方艙醫院怎麼回事,多少有些心存疑慮。這次生日聚會拉近了人們之間的情感距離,我們的情緒從原來的不安轉向積極樂觀,信心在增加。

有意思的是方艙醫院裡的文化生活。每天大廳都會分時段響起廣播,有時是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有時是一些相聲小品之類的節目。放音樂的時候,會有病人跟著跳舞了。

後來醫護人員拿來一個小喇叭,把手機放在喇叭旁邊,音樂聲音更大了,慢慢地大家跟著一起跳,當作鍛鍊身體。要不然,就是一起做做廣播體操,或者唱歌。

還有人在讀書。方艙醫院為病人想得很周到,設立了閱覽處,一個病區可能有三四個書櫃,都是滿的,軍事、歷史、文學……各種書應有盡有。

一名患者的自述:方艙醫院裡,有你不瞭解的人間煙火

因為愛看書,也喜歡討論書裡的內容,我和旁邊床位的病友成了朋友。看書時就互相拍照記錄這一刻,做個紀念吧。



江岸方艙醫院很大,分不同區域,我在A區。基本適應了醫院裡的生活後,我和其他病人一樣,會在活動時間四處走走。

醫院的燈是通宵亮著的,但給病人準備了遮光眼罩和耳塞。移動廁所設立在醫院外面,晚上需要去廁所,小檯燈就派上了用場。另外,還有全新的輪椅。

伙食相當不錯,水果牛奶都有。後來在正餐外會發點小零食,每天都能吃到雞蛋。

一名患者的自述:方艙醫院裡,有你不瞭解的人間煙火

王寧和醫護人員合影。受訪者供圖

醫護人員很辛苦,態度特別好。據說他們每六個小時換一次班,期間不吃不喝,防護服密不透風。每天定時給病人測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等,然後記下來。

如果哪個病人症狀比較嚴重,醫生和護士會頻繁過來詢問身體情況,必要時會迅速安排轉到醫療條件更好的醫院。我旁邊床的病友,有一個來了不到兩天就轉走了。

在這裡,我聽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謝謝”,醫護人員們每次都回答“不用謝”,說來這裡就是為了病人,你們好了,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住進方艙醫院沒多久,志願者隊伍也組織起來了,病人自願報名,幫著醫護人員分擔點簡單的工作,發發午餐晚餐什麼的。

這麼多不同性格的病人住進方艙醫院,有摩擦在所難免。有的會找醫護人員反映,但外地來的醫護人員們大多聽不懂武漢方言,我或者其他志願者出來當“翻譯”,或者私下調解一下,事情就過去了。

一名患者的自述:方艙醫院裡,有你不瞭解的人間煙火

王寧成為醫院志願者中的一員,為醫護人員分擔一些工作。受訪者供圖

醫護人員不容易,我們想讓他們看到武漢人最好的一面。


出院與心願:盼望疫情早點結束


經過十多天的精心治療,2月27日,我得到通知,連續幾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可以出院了。

經過一系列嚴格的手續,我拿到了出院的愛心小卡片和出院證明。醫護人員幫我打包行李,我把醫院裡發的沒吃完的桂圓和中藥都帶走了。

江岸方艙醫院臨時黨委發給我一個志願者榮譽證書;還有一件羽絨服,那是天氣預報有大雪時,醫院提前發給我們禦寒的,我也帶走留作紀念。

從2月14日進入方艙醫院到出院,從頭到尾十幾天。在這段時間裡,我看到方艙醫院如何收治病人、如何有序運轉,做到這一切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名患者的自述:方艙醫院裡,有你不瞭解的人間煙火

江岸方艙醫院裡的醫護人員們。受訪者供圖

許多人都在默默付出。這裡有溫和耐心的醫護人員和負責治安的公安幹警,也有給我們送餐的酒店,檢修故障的工人師傅……還有負責清潔衛生的保潔人員。

到我離開醫院時,醫院已經可以做核酸檢測,也可以拍CT。就在我出院後第一天,江岸方艙醫院的病友微信群裡說,上海的心理醫生團隊也來了。

一切都在變好。出院後在酒店隔離,我會經常刷著新聞,看見治癒出院人數增加就特別高興。希望疫情早點結束,所有病人都能得救,醫護人員也能好好歇一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