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什麼沒有得諾獎?

雷伯心語


1. 諾貝爾文學獎是西方國家設立,在那樣一個年代,西方文明至上,難免以西方主導的價值觀來評判作家以及作品的好壞。

2.諾貝爾評獎體系中,對作家的有一些具體的量化指標,獲得諾獎的長篇小說等一類的比較多。魯迅視文章如匕首,講究思想批判和社會效應,中短篇較多,長篇減少,體系評價上未必佔優。

3.魯迅先生有獨立自主的思考和寫作體系,這讓其聲名鵲起,他本人並沒有迎合諾獎。

4.諾獎本身尤其設置體系也有短板和不足,尤其是狹隘民族思維,魯迅生活的年代中華民族積貧積弱,戰亂紛仍,弱國無外交,也影響了對其評價。

5.諾獎只是體現一個作家或者作品的某一個方面,不獲得諾獎也不影響魯迅先生的偉大。


月白風best


首先,我們要知道是魯迅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我覺得他完全有能力可以得獎(個人觀點)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回歸到為什麼他拒絕提名?

上世紀30年代,魯迅寫過一封給學生臺靜農的信,裡面很清楚的表達了他關於諾貝爾獎的看法:

靜農兄:

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

請你轉至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

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好笑。

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我眼前所見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頹唐,此後能否創作,尚在不可知之數。倘這事成功而從此不再動筆,對不起人;倘再寫,也許變了翰林文字,一無可觀了。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

未名社出版物,在這裡有信用,但售出似乎不多。讀書的人多半是看時勢的,去年郭沫若書頗行,今年上半年我的書頗行,現在是大賣《戴季陶講演錄》了,這裡的書,要作者親到而闊才好,就如江湖上賣膏藥者必須將老虎骨頭掛在旁邊似的。

還有一些瑣事,詳寄霽野信中,不贅。

訊上九月二十五日

看完這封信之後,我總結出了以下3點原因。

中國文人還不配

不僅僅是自己不配,乃至全中國的文人也不配。他不想因為膚色的原因,而被別人同情、憐憫,以此來獲得諾貝爾獎。

怕影響自己的創作

魯迅的風格本來就是依據他所見之中國,所以他沒有寫過長篇。在那個時期,他懷疑自己已經沒有創作能力了,或者說得了獎之後會影響他的創作風格。拿了獎還有一個負擔,故而還不如不去。

讀書的人多半是看時勢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大家愛看他的文章,或許只是因為這段時間他的名聲比較大。如果哪一天他落魄了,大概也不會有人看他的書了。這和得獎沒得獎關係不大。

不過,這其中當然有很多客觀因素,雖然說提名了也不一定就能拿到。可是我們也得認識到,那個時期中國白話文學還不夠成熟,魯迅先生並沒有創作出長篇小說。

其次,歐洲之外的文學不受重視。以近代日本為例,日本在明治、大正年間也有很多優秀作家,但沒說都拿了諾貝爾獎。

最後,我還有一些話想說:

有些人畢業10年了,還是在炫耀自己當年考上清華,這就說明考上清華已經是他人生的巔峰了。

有些人二三十多歲了,而還是在回憶自己的初戀,這隻能說明初戀已經是他見過最好的女孩了。

有些人獲得諾獎,會感到諾獎重於自己的作品,有些人即使獲得諾獎,也只是對作品的一點粉飾。

像魯迅這樣子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大家還有很多,不過,話說回來,這種人文類的諾獎很高貴嗎?(沒有抬槓的意思,當然我是拿不到)……我的意思是,就算沒拿諾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類作家的作品地位——卡夫卡、喬伊斯、契訶夫、卡爾維諾、博爾赫斯他們都沒拿諾獎。

綜上,大家應該瞭解到了為啥魯迅沒得獎了。總之,我們不要再糾結有沒有拿諾獎了,多讀多學就是了。


湘大唐小生


魯迅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但中國的文學作品被翻譯到西方國家的太少。影響力也少。

中國文學系統和外國文學的系統有所不 同,因為文化間的差異,很難讓外國人接受,而諾貝爾的評審們的觀點大多是西方文化薰陶下的 ,魯迅的文章寫的好是一定的,但未必符西方評審的觀點。魯迅在學術上還是很謙虛的,他認為當時國人還達不到的諾貝爾獎的實力,曾經接到過邀請,他說: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他認為當時國人還達不到的諾貝爾獎的實力,所以他拒絕了。不過如果當時他接受也不一定就能獲獎,那年的淘汰率很高。也有創作很多優秀的作家被淘汰了。作品老舍、沈從文都曾進入過評委的眼簾,但因為過世而沒有獲得。

以下是諾貝爾文學獎四點原則

諾貝爾文學獎第一原則:

諾貝爾文學獎第二原則:作者的洞察力。

諾貝爾文學獎第三原則:作者的語言技巧。

諾貝爾文學獎第四原則:為中文小說和戲曲開闢了新路。





歐陽潤澤


魯迅是中國文壇大師,也是世界文壇大師。魯迅沒有獲得諾獎的原因大約有以下幾點:一、魯迅沒有寫出長篇小說,諾獎按小說評獎一定要有長篇力作。二、魯迅沒有長詩和系列詩作,更不能按詩歌類評上諾獎。三、魯迅的雜文,堪稱世界一絕,諾獎沒有這個類別,也就與諾獎不沾邊。

魯迅稱自己不配,梁啟超也不配。梁啟超的作品我讀得少。魯迅自己的評價也是客觀的。

有人說,把魯迅三方面的文學成就加起來,也夠諾獎。魯迅雜文方面的成就,是在當時中國特殊的歷史條件而形成的,在世界文壇上的影響力也不好說。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過是中國文壇的勝利!這些年,有人罵莫言,隨之有人跟著罵得很兇。我在想,罵莫言的人,是否讀完莫言的作品,是否真正研究過莫言的作品,是否真正讀懂莫言的作品。當然,我也不是說莫言的作品完美無缺!

我的時代需要魯迅這樣的大家,需求更多中國氣派的大作!


傳記人劉幫


魯迅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

我不是文字評論家,但讀過魯迅作品,他的文風充滿了抨擊當時社會的黑暗,用詞諷刺,嘻笑怒罵甚至有點尖刻,在當時文壇上就有不少寃家對頭,更不受舊社會當局接受,諾獎也有政治傾向的,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魯迅得不到諾獎就可以理解了,但魯迅的文學精神在文壇上仍具有重要地位!


浦江船長


諾貝爾文學獎是西方國家設立,在那樣一個年代,西方文明至上,西方主導的價值觀來評判作家以及作品的好壞。

一種獎項的評定主要有種原因,一是看人們期望的作者,對此獎是否有興趣;二是看想參評的作者,其作品的三觀等,是否與評委們的三觀等是否吻合。

魯迅當年未獲獎,據說是不願參評。.諾獎本身尤其設置體系也有短板和不足,尤其是狹隘民族思維,魯迅生活的年代中華民族積貧積弱,戰亂紛仍,弱國無外交,也影響了對其評價。

魯迅先去曾經說過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一樣,只要願意去擠,還是有的。





回憶經典的美麗好時光


背景:一九二七年,瑞典考古探險家到中國考察研究時,曾與劉半農商量,擬提名魯迅為諾貝爾獎候選人,由劉半農託臺靜農寫信探詢魯迅意見。這年九月二十五日,魯迅便鄭重地給臺靜農回了這封信。

靜農兄: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好笑。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摘自《魯迅全集》第十一卷第580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畢竟話少呀


作為跨界巨匠,棄刀從文,魯迅作品多次選入我們的課文。即使未獲獎,但對文學界的影響,絲毫不減。

沒得獎,最主要原因還得從他的牛氣說起,直接拒絕被提名的機會。

上世紀20年代末,斯文海定來到中國,準備推薦他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但被跨界巨匠婉拒,並附上一封信:

靜農兄:

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好笑。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縱觀全球,提名諾獎,但終其一生,未獲獎的不在少數。

詩和遠方有的時候高於生活的苟且!


箱子Booth


一種獎項的評定主要有種原因,一是看人們期望的作者,對此獎是否有興趣;二是看想參評的作者,其作品的三觀等,是否與評委們的三觀等是否吻合。魯迅當年未獲獎,據說是不願參評。



領袖詩人盧偉宗


魯迅是直接拒接諾貝爾獎提名的。

一種說法是魯迅先生只在國內出名,外國人不太熟悉魯迅先生,肯定是不對的。

魯迅不僅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還蜚聲世界文壇,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真相是,魯迅先生親自拒絕了諾貝爾獎的提名。

1927年,斯文海定從諾貝爾故鄉到我國考察時,他了解到魯迅的文學成就以及他在中國文學上的巨大影響。於是與劉半農商量,準備推薦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劉半農託魯迅的好友臺靜農去信徵詢魯迅的意見。魯迅婉言謝絕了。

魯迅,在學術上還是很謙虛的,他認為當時國人還達不到的諾貝爾獎的實力。也即是,魯迅自己拒絕了提名,原因是不想粉飾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