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託,在強省路上奮力奔跑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要求山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中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這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山東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兩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山東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生動實踐,緊扣“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紮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八大發展戰略。

“兩年過去了,總書記的話言猶在耳。”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現場聆聽總書記講話的代表們仍難掩激動之情。兩年來的新變化,重塑著山東發展格局,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齊魯兒女有一肚子的心裡話,想對總書記說……

濰柴集團董事長

譚旭光:

心無旁騖攻主業,濰柴在奔跑

我永遠不會忘記,2018年3月8日,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我有幸向總書記彙報。總書記對濰柴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凡是成功的企業,要攀登到事業頂峰,都要靠心無旁騖攻主業。”

總書記的肯定,讓全體濰柴人倍感振奮與自豪;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濰柴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體濰柴人牢記總書記囑託,2019年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這一年,我們聚焦主業,提質增效、逆勢增長,全年收入突破2600億元,持續領跑行業;這一年,我們堅持創新驅動,牢牢掌控了高端液壓、大缸徑高速發動機、氫燃料電池、新能源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打破了多個領域的國外技術壟斷,引領中國裝備邁向世界高端;這一年,我們堅持國際視野、開放發展,海外業務板塊健康發展……

2020年,我們要時刻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心無旁騖攻主業,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繼續創造民族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濰柴速度”。

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卓長立:

把家政當事業,我們不止步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2019年的陽光大姐,那就是“奔跑”。“奔跑”激發了陽光大姐人的內在潛力,“奔跑”磨鍊了陽光大姐人的堅韌毅力,“奔跑”激活了陽光大姐人的創新思路。雖然辛苦,但我們樂此不疲,讓我們不懈努力的動力就是總書記的殷切囑託,是對“安置一個人,溫暖兩個家”服務宗旨的堅守,是推動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一年來,我們面向城鎮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過剩產能企業分流職工等提供家政系列培訓,並走進濟陽、商河等地開展培訓,累計培訓3.39萬人,安置就業30.6萬人次;藉助人臉識別、大數據等技術,家政服務誠信平臺功能持續完善,將誠信系統融入家政服務培訓、考核、服務、用戶評價全過程,形成了一體化平臺。

一年來,我們推動人才培養與考核評價,去年8月,陽光大姐被教育部確定為“1+X”職業教育評價組織,承擔“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標準制定、教材開發、考核工作,成為全國家政行業首家。

2020年是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全體陽光大姐人將開拓進取、銳意創新,不負囑託、不負時代。

曹縣磐石街道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王銀香: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這兩年,曹縣磐石街道五里墩村牢記總書記囑託,努力把五里墩村建設成為“生產園區、生活社區、生態景區”相結合的田園綜合體。

在產業上,五里墩村更加註重產業鏈的延長。投資1200餘萬元,完成30座新型智能化大棚建設,融合了光照、水肥滴灌、溫控、溼控、智能調節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體驗採摘、生態旅遊、教育實踐等產業,使農業價值更加多元。還和浪潮集團合作,開展信息化建設,並探討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

五里墩村還圍繞自身農副產品優勢,進行品牌建設,並開設幾十家線下直營店,組建電商團隊,使村裡的優質產品可以銷往全國。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農業已經不再是以前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方式了,這裡面有科技、有智慧,我們相信通過農業也可以讓農民致富。今後,五里墩村將繼續保持充足的幹勁,實現鄉村振興的腳步不會停止!

濟寧市委書記

傅明先:

更好地發出孔子家鄉的聲音

近兩年來,我們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推動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孔孟之鄉落實落地,結出豐碩成果。

我們努力打造世界儒學研究傳播中心,依託孔子研究院、曲阜師範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校,加強與國內外儒學研究機構的聯合協作,面向海內外選聘了23位儒學研究高端人才,組建了12支儒學研究高端學術團隊,推出了《正本清源說孔子》等一批有影響的學術著作。2019年8月,由教育部、山東省政府合作共建的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在曲阜揭牌成立。

我們努力促進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鑑,連續舉辦國際孔子文化節,發起設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承辦了世界儒學大會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依託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舉辦了全球孔子學院院長高峰論壇等系列活動,更好地發出孔子家鄉的聲音。

臨沂北城小學校長

張淑琴:

讓北城小學“紅”起來

作為臨沂北城小學的校長,這兩年我藉助臨沂市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沂蒙精神,讓紅色基因真正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我們在學校裡開展了紅領巾講故事、紅色詩詞大會、唱紅歌等活動,幫助學生們瞭解紅色歷史;帶著學生們來到沂蒙革命紀念館,讓孩子們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帶著師生代表來到臨沭縣曹莊鎮朱村,看望“老支前”王克昌,聆聽老人講述支援前線的故事……形式多樣的紅色教育,如春風化雨般影響著學生們,讓大家對沂蒙精神的理解更深刻了。

下一步,我們還計劃在臨沂北城小學內,建設一座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展館,讓學生們在校園內就能直觀地瞭解黨史、新中國史和沂蒙精神,培養他們樹立報效祖國的志向。

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黨支部書記耿遵珠:

“棚二代”品牌叫響,

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

2018年3月8日,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點讚了我們村的“棚二代”,讓我們感到無比自豪、無比幸福、無比激動!村裡“棚二代”品牌叫響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僅在去年,就有10多個本村小夥、姑娘帶著外地媳婦、女婿回到耿店村發展,村裡聚起了人氣,大夥兒比著幹。

“棚二代”夫婦返鄉熱潮,帶動全村新增大棚100多個,總量超過700個。其中,大棚超過5個的“棚二代”就有30多位。平時又種又收,他們自己忙不過來,就常年僱工,附近村民在耿店村務工的有三四百人。大家通過蔬菜產業掙了錢,都住進了新建的社區樓房。先富起來的耿店村沒有忘本,為帶動更多鄉親致富,我們先後幫助28個貧困村建起100個“扶貧大棚”,每村每年的集體收入可增加5萬元左右。

(□記者 呂光社 張蓓 田可新 王兆鋒 杜輝升 紀偉 李夢 孫亞飛 採訪整理並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