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被譽為“釣魚人的眼睛”,選對了漁獲不愁

浮漂對每一個釣魚人來說都是又愛又恨,愛它的有力下頓,愛它的瘋狂上頂。恨的卻是它紋絲不動。在實際垂釣過程中,浮漂起著關鍵性作用。它是釣魚人的眼睛和靈魂。選擇一款合適的浮漂至關重要。

浮漂被譽為“釣魚人的眼睛”,選對了漁獲不愁

我們先來看看市面上最常見的幾種浮漂材質及優缺點:一、納米浮漂 納米浮漂主要有工業化產品製作而成,相較於其他類型的浮漂製作成本會更低,而且比較耐用,有永不吃水的優點。它的浮力跟別的浮漂比會更大一些,且更加靈敏,穩定性也不錯,比較利於釣友觀察浮漂的動作。納米浮漂的價格相對比較貴,性價比一般且不夠耐用。此外納米浮漂不適合作釣滑口魚,滑口魚的魚口一般比較亂,如果採用納米浮漂很容易出現黑漂的現象。二、巴爾杉木浮漂 巴爾杉木的浮力比較大,基本上用機器加工就可以,屬於成本低且能大量生產的浮漂。巴爾杉木和蘆葦、孔雀羽來比,穩定性和浮力更佳,動作既不誇張也不小,且能更好的反應漁汛語言。但是,巴爾杉木浮漂的纖維空隙比較大,材質分佈不均勻,在打防水底漆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塗裝不當的現象,從而會出現吸水的現象,且材質比較容易破碎,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出現折斷的現象。三、孔雀羽浮漂 孔雀羽浮漂具有穩定性好、耐泡水、信號反應靈敏、適合釣滑口魚等優點,其缺點是浮力收到溫度影響較大,因為孔雀羽中含有水分較其他材質多,溫度變化時,浮漂吃鉛量會變化,同時孔雀羽浮漂的工藝精密度低,容易出現漂身開裂的情況。四、蘆葦浮漂 蘆葦浮漂的主要材質是選自蘆葦的杆部,自重輕浮力大,靈敏度高,製作工藝也不復雜,分為帶殼和不帶殼兩種,帶殼的蘆葦浮漂比較堅固耐用,出口也比較沉穩。不帶殼的蘆葦浮漂靈敏度比較高,且出口也很明顯,就算只是水底輕微的動作都有可能導致蘆葦浮漂的大頓口和黑漂等動作,很適合作釣一些老滑魚、輕口魚等。蘆葦的特殊結構決定它的外層不需要塗太厚的油漆,因此會導致蘆葦浮漂比較輕、浮力大,但是這樣不利於作釣一些吃食動作比較輕微的鯽魚,而且蘆葦漂的反應比較靈敏,這對作釣滑口、亂口的魚情也不利。

浮漂被譽為“釣魚人的眼睛”,選對了漁獲不愁

瞭解材質及優缺點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漂型以及如何運用。無論是什麼材質,品牌的浮漂,漂身的形狀大致分為:圓形、小棗核型、中棗核型、大棗核型和長錐形。圓形和小棗核型穩定性強,下行速度慢,穩定性好,適合釣行程,打接口而且因為體力小,抗風能力也強。中棗核和大棗核浮漂,穩定性好,下行均勻,吃口信號明顯,抗風能力強。長錐形浮漂,下行速度快,漂身穩定性好,翻身快,信號靈敏,可以有效避開中上層小魚。多用於釣鯽魚使用。再來看看漂尾。有粗尾,細尾,扁尾,加粗尾。至於選擇哪種,個人覺得要看自己的視力情況,在能看得清楚的情況下儘量選擇細尾。如何看不清楚,再靈敏也沒有用。再清晰的信號也捕捉不到。

浮漂被譽為“釣魚人的眼睛”,選對了漁獲不愁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如果搭配浮漂。躺底釣我們這裡就不說了。如果是懸墜釣,首先看用多長的杆子,有沒有風,水深多少,釣什麼魚,是黑坑新放魚,還是偷驢,小雜魚多不多等等因素。在這裡我只說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浮漂選用大小要比主線型號數字大0.3--0.5。比如1.5主線,那麼就用1.8--2.0吃鉛的浮漂。以此類推。這樣是最合理的,能夠保證浮漂將鉛墜到漂座這段主線拉直,讓信號第一時間反應出來。具體如何搭配,上上一篇文章進行了詳細講解,這裡就不多說了。至於浮漂形狀的選擇,這裡要說一下。舉個例子,比如發現小雜魚很多,在同等吃鉛量浮漂中,我就要選用下降速度快的浮漂,快速穿越雜魚層,迅速到底,這時就要用長錐形浮漂,我們要清楚它的優點。如果發現魚有接口現象,那我們就要選用下行速度慢,適合釣行程的浮漂,比如棗核型的。所以說,具體用哪種,要根據實際魚情來選擇。都不是一概而論的。

還是那句話,釣魚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做好每一個細節才能有好的收穫。不是屁股正就能釣到魚,還是要完美的細節加上完美的屁股才能有完美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