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萬里長城,總結出三十六計的名將,原來是我們金鄉人

對我們大家來說,三十六計是非常熟悉的了,都知道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也可以稱三十六策,是我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

自比万里长城,总结出三十六计的名将,原来是我们金乡人

三十六計,大家熟悉,檀道濟,有些人可能就不太瞭解了。檀道濟(?—公元436年),東晉末年將領,南朝宋開國元勳。漢族,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金鄉縣卜集鄉檀莊),出身微寒,從軍20餘年,,屢立戰功,官至大將軍。檀道濟根據他多年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產,被載入史冊。

自比万里长城,总结出三十六计的名将,原来是我们金乡人

檀道濟一生戰功赫赫, 宋武帝劉裕創業之初,成為劉裕的建武將軍參軍事、轉官徵西將軍參軍事。劉裕稱帝后,檀道濟又轉官護軍,加散騎常侍,兼領石頭戍事,准許他直入殿省。又因他輔佐創業的功勞,皇帝改封他為永修縣公,食邑二千戶,徙官為丹陽尹,護軍不變。後又出任為監南徐、兗之江北、淮南諸郡軍事、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

宋武帝劉裕死後,少帝即位,檀道濟與徐羨之、傅亮、謝晦四人同為顧命大臣。北魏以宋值新喪,大舉進軍,攻略宋地,司州全部及青州、兗州、豫州等大部分地區很快被魏軍奪佔。檀道濟緊急關頭率軍救援,有力地阻止了魏軍繼續進攻的勢頭。

自比万里长城,总结出三十六计的名将,原来是我们金乡人

元嘉七年(430),為解除北魏對宋的威脅,文帝命檀道濟統軍北伐。兩軍經過很長時間的撕戰,檀道濟領軍奮勇前行,大破魏軍,並乘勝追擊,前後歷經二十餘日,宋軍多捷,進抵歷城(今山東濟南)。

檀道濟因在前劉裕一朝立功,威信名望特別高,幾個兒子也皆有才氣,身經百戰。因而朝庭對他起了疑心,文帝怕其越來越難以控制,就想殺之。公元436年(元嘉十三年)春,朝廷將要派檀道濟回鎮,突然宋文帝又發病,再召檀道濟回到餞行的道路上。

於是把他逮捕交給掌刑獄的廷尉。檀道濟氣憤地把帽子丟在地上,大聲說:“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最終,檀道濟和他的兒子檀植、檀粲、檀隰、檀承伯、檀遵等八人,都在廷尉處斬首。朝廷還派遣尚書庫部郎顧仲文、建武將軍茅亨到尋陽,收捕檀道濟的兒子檀夷、檀邕、檀演及司空參軍高進之斬首。所以,在這年,檀道濟全家遇害 ,贈司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